钟南山:院士、战士与国士

来源 :作文周刊·高一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d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件概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武汉爆发后,疫情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84岁的钟南山院士挂帅出征。不论是在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研究文件的照片,还是证实新冠肺炎“人传人”现象的发言,抑或是“不去武汉,不出武汉”的建议……钟南山的出现,仿佛一剂社会情绪的镇定剂。在民众眼里,他代表正直,代表科学,代表权威。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2003年,“非典”爆发,钟南山不顾生命危险,奔赴疫区,主持制定我国“非典”等急性传染病诊治指南,为战胜“非典”疫情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抗击非典的英雄”。2003年也被钟南山称为“特殊的一年”:遇到很多未知的课题,无章可循,自己一天要做几天的工作,包括治疗的问题、学术上的问题。彼时,钟南山已经67岁。
   2013年他曾说过“雾霾与肺癌有极大的关系”;2015年,他又痛批一些公立医院的医生不讲医德、违规使用心脏支架创收的行为。钟南山说他一直记得中学时代一位老师曾对他说过:“人不应单纯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人如果没有理想,会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耿耿于怀;但如果有理想,身边即使有不愉快的事,与自己的抱负比也会变得很小。”
   钟南山的名字一直与公共卫生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2018年12月18日,钟南山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成为改革开放杰出贡献百人之一。
   在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治备受关注的当下,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再次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他给出建议:“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84岁的他还是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从广州到武汉再到北京,连日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上发布会、连线媒体直播、解读最新情况……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所谓医者,妙手仁心。这世上缺回天的妙手,更缺无畏的仁心。钟南山二者兼具,所以,举国敬仰。老百姓不会太多溢美之词,一句“看到你,我心里就踏实”,就是最大的赞美和信任。而钟先生,也配得上这赞美,这信任。
   《人民日报》这样评价他: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的的确确令人肃然起敬!
  多维解读
  角度一:最美的逆行者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武汉肺炎疫情爆发,84岁的钟南山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坐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確实让人敬佩。灾难面前,最见人性。有人趁乱,大发横财。有人为了保官,欺上瞒下。有人惊慌失措,有人避之不及。但是钟南山却于危难中挺身而出,奋勇向前,左手对抗灾难,右手托出真相。他为了人民的生命,冒着生命危险赶赴前线,成为最美的逆行者。他才是我们最该追的“星”,他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
   角度二:医术高超,敢讲真话
   钟南山是最值得我们致敬的“可爱的人”。“非典”时期,他大义凛然地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一身高超医术,一颗救世之心;一腔赤子热忱,一身正气。有这样的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是全国人民的幸运。泰山高,高不过钟南山;高山仰止,这才是国家精神的造就者。这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应该敬仰的人!
   角度三:赤诚爱国,勇于担当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钟南山,是“不倒的山”,他在本应享受天伦之乐的年纪,依旧走在“抗战”前线,他是医者,更是英雄,他有仁心,更有担当。钟南山,一个可爱的逆行者,他是院士,更是战士。面对未知的艰难,他勇担大任,一往无前,既有医者仁心的专业技术,也有战士迎难而上的拼搏狠劲。在他看似无坚不摧的外表之下,还深藏一颗柔情似水的仁人之心、一腔热血爱国的赤诚之情。这样的人,就是国家栋梁,就是民族脊梁!
  时评精粹
  高山仰止钟南山
  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三山镇瘟疫”中与火神山、雷神山齐名的钟南山,无疑成为百姓仰止的一座新“南山”。《诗经·小雅》载:“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人又续“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大意是说,一个人的品行像高山一样让人景仰,像大道一样让人遵循,虽然无法达到这个境界,亦心生向往。以此评价钟南山,当之无愧。
   《人民日报》评论他“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这就足够了。钟南山作为医者,令人佩服他的地方有二:一是他对疾病的认识,二是他对健康的态度。他认为一个人患病,并非是病,而是身体对生活提出忠告,提示你应该怎么样和不怎么样,也就是说身体对你不满了,以“出情况”来警告你、提醒你去改正。这是很有见地的,是智者的领悟。
   在相隔十七年的两个非常时期,钟南山都做出了让百姓仰止的壮举,这是需要建立在深厚而高尚的人格基础之上的。而且钟南山出生于一个医学世家,有林语堂和林巧稚这样的名人亲戚。这就带出一个话题:人才是怎样培养出来的?武汉之殇,不仅考验了经济实力、社会治理和文明程度,更是人性和道德的试金石。
   钟南山就是这样一位高山仰止的人。在追踪疫情变化的同时,一篇文章也刷爆了朋友圈——《84岁钟南山,再战防疫最前线!这两张照片让人肃然起敬!》。84岁,耄耋之年,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不禁让网友慨叹:“大国重器,国士无双。”照片中,钟院士坐在嘈杂的餐车一角,他正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面前摆着文件和电脑。接下来又是行程满满的几天,连轴转的会议、奔赴疾控中心、上媒体直播,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恐怕年轻人也吃不消。
   的确,网文和照片之所以刷屏,是因为它表达出了人们的复杂心情,这里面既有对这位高龄院士的崇高敬意,也有对奋战在一线的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敬意;也是在传递一种相信——在疾病面前对医学科学研究者的相信,对战胜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的相信,更是对广大医护工作者平安归来的相信。
   (摘自《江西北岸》2020年2月5日,有删改)
  青年观点
  ★杨晓丽: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钟南山建议大家近期尽量不去武汉,但他自己却去了!看到他出现在防疫最前线的身影,顿时肃然起敬。
   ★孙小婷:钟南山院士,成为这场对抗病毒肺炎战“疫”中的一个义无反顾的身影。
   ★董贺:钟南山,一个英雄的名字。你大踏步地向着疫情的重灾区走去,用84岁伟岸的身躯阻挡着一场风暴。
   ★郝慧:84岁,不顾个人安危,再战防疫最前线,给全国人民吃下一颗“定心丸”,向钟南山院士致敬!
其他文献
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这一片田野上。刚是下午,清华气象台上边的天空,已显出月牙儿的轮廓。顺着近年修的柏油路,左侧是干皱的田地,看上去十分坚硬,这里那里,点缀着断石残碑。右侧在夏天是一带荷塘,现在也只剩下冬日的凄冷。转过布满枯树的小山,那一大片废墟呈现在眼底时,我总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好像历史忽然倒退到了古希腊罗马时代。而在乱石衰草中间,仿佛应该有着妲己、褒姒的窈窕身影,若隐若现,迷离扑朔。因为中国社会
期刊
学医的任飞毕业后进入公安局工作。他的主要工作是从一线干警手中接过装有各种物证的透明塑料袋,然后化验。任飞入职后发现,单名校毕业的博士生就有6个,“怎么才能站稳脚跟?”他的烦恼和所有普通年轻人一样。   2010年,任飞接到一个“鱼塘投毒案”。在这个案子里,农药检测一直是理化检验的痛点,检出率只有15%左右。他收到一封来自养殖户的信,信上说:“我们家借款十几万元才包下鱼塘,一夜之间鱼全死了,你们怎么
期刊
文题呈现  以“从‘安得广厦千万间’说起”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  本道作文题要求写一篇议论文。写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审题立意上:话题为“从‘安得广厦千万间’说起”,先得准确把握好本句诗句所蕴含的主题是心忧天下的家国情怀,为黎民苍生谋福祉的责任与担当,实现全社会共同富裕和美好生活。  二、写作手法上:议论要“摆事实
期刊
勇敢,是使生命永远灿烂的一场烟火;勇敢,是使生命不懈飞翔的一双翅膀;勇敢,是使生命不再平凡的黎明曙光!勇敢,是无畏;勇敢,是拼搏;勇敢,是坚毅。抬头望,那蹁跹飞舞的蝶,沖破了茧的束缚,它的勇敢成就了美的存在。用勇敢呵护生命之花,决不放弃!   生命,有时可比作那一现的昙花,但不同的是,这花期的长短掌握在了自己手中。那一年,地动山摇,几十秒,仅仅几十秒便将繁花如许化作花枯叶萎,高楼林立只剩一片废墟,
期刊
生活就像一条湍急的河,我们都是渡河的人。  ——题记   消极一点来说,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这样的:每天在喧闹中睁开双眼,戴好自己的面具,摆好自己的笑容,再和自己一样的人互相问候,最后消失在人群中。   当然,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宁肯独自打铁,宁肯单车漫游,宁肯呼啸山林,宁肯放声大哭,也不肯贬低自己,消耗自己。在月明星稀的夜晚点上一根蜡烛,听着窗外的鸟鸣,感受不到“闲敲棋子落灯花”的百无聊赖,有的只是
期刊
古人云“安得广厦千万间”是为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今人这么问,是对内心物欲的叩问,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由古及今,对比论证,引出作者的观点)千年前,杜甫在山河破碎、社会动荡时大声疾呼,为民代言,黄钟大吕般振聋发聩,激起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强烈共鸣(“大声疾呼,为民代言,黄钟大吕般振聋发聩,”激起了无数仁人志士的强烈共鸣),今人于高楼里、宴宾客的安乐环境下发出了对于物欲的思考。生而为人,我们应当明白
期刊
中華民族是一个饱经风霜、饱受磨难的民族。中国人民曾经历过大厦将倾的灰暗时代,曾在列强的侵略下受尽折磨,曾在一片断壁残垣中寻找那一缕微弱的光明……而如今,中国人民站了起来,做了自己的主人,不用在惧怕任何列强的侵略,可以挺起腰杆展现自己堂堂正正中国人的风姿!   在国泰民安的背后,是一个个逆行的身影。他们曾在日本侵略者践踏入中国国土时,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击灭侵略者的狼子野心;曾在高粱遍地的鸭绿江畔,背着
期刊
长大,多么熟悉的一个词。   七岁,第一次早起为父母买来早餐,他们很惊喜:“儿子长大了”;九岁,第一次在晚饭后收拾餐桌、洗碗筷,爸爸笑着感叹:“嗯,我们家儿子长大了”;十六岁,当我开始发育,个头猛长,超过了父母,成为家里“海拔”最高的人,妈妈宠溺地摸着我的头说:“这么快,儿子就长大了”;再到如今,我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对未来人生充满期许,满意地对自己说:“很好,你已经长大了”。   从婴儿呱呱坠地
期刊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的作者加来道雄是一位日裔美籍的理论物理学家。作为一篇科普文,本文并没有讲解高深的理论物理学知识和道理,而是重在回顾作者成长历程中对自己的人生产生重大意义的两个阶段,三件事情,历时性和共时性并存的结构安排使文章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一、对鲤鱼世界的幻想   作者蹲在小池边,想象鲤鱼是怎样观察周围的世界的,“鲤鱼科学家”对世界的认识是怎样的?它们认为,水池之外看不见的世界
期刊
救护车遇堵,两条车道上的车,同时向相反方向斜向避让45度,为后方的救护车让出一条通道……近日,一条“45度让路法”的短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大家纷纷转发并倡议学习。  2020年1月3日下午,成都安运医疗的救护车驾驶员许相如从宜宾接到一名危重病人,急需转院前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治疗。当日下午5点,救护车驶出成雅高速成都站往永丰立交行驶时,许相如却发现前方车辆排行,十分拥堵,无法向前行驶,“车上是一位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