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河南省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决策和部署,大力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和郑州大学公民教育研究中心,于2005年就全省未成年人伦理、心理、生理知识教育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学龄前儿童家长,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及家长、教师同时选取两个城市和两个乡村作为重点,通过问卷和座谈两种方式进行抽样调查,其中发放问卷4324份,回收问卷4266份,回收率98.7%?调查统计的主要情况如下:
一、未成年人“三理”教育的成效
在伦理道德教育方面,调查显示:一是广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90%以上的城乡小学生会唱国歌;在小学生“长大后的理想”调查中,选择“报效祖国”的比例为66%:91.6%的小学生能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93.2%的小学生能够遵纪守法。二是爱心教育收到良好成效。城乡小学生中85%具有助人为乐意识,诚实状况比率为92.4%。三是学生的消费意识、消费导向总体较好,小学生的“压岁钱”90%以上用于储蓄或购买书籍,零用钱消费呈健康发展态势。四是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总体较强,自我保护比率达97.5%。五是对营业性文化场所的态度总体正确。回答网恋“很无聊”的学生占72%;有84%的家长回答自己的孩子从不去经营性网吧和游戏厅玩耍。六是绝大多数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较强。有91.2%的学生回答“买东西时营业员多找10元钱属不义之财应当退还”七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作用情况总体较好。在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74.9%的学生回答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制度,定期活动”,20.1%的学生回答“没有制度规定,偶尔也活动”。
在心理知识教育方面,调查显示:一是对学龄前儿童,重点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对中小学生,主要集中在学习心理、交往心理、性心理等方面,并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思想品德课程之中。二是在教育方法上,主要采取做游戏、讲故事、搞活动等,多数中学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一些学校还开办了心理咨询室。三是从教育效果上看,有8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具体表现在:90%的学龄前儿童在行为习惯、言语、同伴关系、情绪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90%以上的小学生、80%以上的中学生在学习、情绪、性格、社会适应性、意志力、亲子关系、同学关系等方面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生理知识教育方面,调查显示:一是对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以培养卫生习惯为主,重点讲授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知识;对初中生主要讲授简要的生理解剖知识、常见病预防知识和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对高中生主要讲授生理解剖、艾滋病预防、青春期卫生、近视的预防、环境保护知识等。二是大多数未成年人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据统计,有59%的小学生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88%的中小学生能够坚持刷牙,90%的学生近两年内接受过体检,学生的发育状况普遍较好。
二、需要重视和加强的几个问题
●伦理道德教育方面:
从学生层面看,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意识淡薄。二是在对学生谈恋爱问题的调查中,有29.7%的学生认为“是个人自由,不应干预”,34.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从学校层面看,一是认为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抽象空洞,不切合学生道德实际”的占8%,认为“需要进一步贴近学生各年龄段道德实际”的占58.8%。二是学校教育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有51.5%的教师认为德育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此。
从家庭层面看,一是部分家长身上存在的酗酒、赌博、烧香拜神等不良行为,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如在农村,有33.3%的中学生把烧香拜神当成一种风俗习惯。二是部分家长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精神弱化,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如有13.8%的学生回答“奉献精神”“雷锋精神”现在“过时了,难以发扬”。
●心理教育方面:
从学生层面看,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适应能力、行为习惯、躯体症状、职业意向、情绪性格、自信心、意志力、言语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占10%左右。
从学校层面看,一是部分学校存在轻视心理教育的现象,有25.7%的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二是部分教师的教育方式不科学,68%的教师认为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体罚比批评教育有效。
从家庭层面看,一是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知之甚少,有47.3%的家长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二是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不科学,有38.3%的家长采用的是溺爱型或专制型的教育方式,71.5%的家长曾与孩子发生过激烈冲突。三是在性教育方面交流不够,只有22.9%的家长在此问题上与孩子有过交流。
●生理教育方面:
从学生层面看,一是部分小学生卫生习惯欠佳,有41%的小学生不能经常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二是有43.7%的中学生回答没有接受过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约有30%的中学生缺乏相应的性知识。三是约有17%的中学生认为在校可以谈恋爱。
从学校层面看,一是学生课业负担重,课外活动少,近视病较多。有79.6%的中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近视病。二是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较为薄弱。有56%的教师回答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三是安全教育需要加强。初中学生在过去一年里与别人打过架的达29.2%。
从家庭层面看,一是忽视子女合理饮食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吃零食和偏食现象,有82.7%的家长认为儿童营养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偏食。二是对子女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不够。有82%的小学生家长和54.5%的中学生家长回答未对子女进行过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三是早恋现象较多,有35%的中学生家长承认其子女有了异性朋友。
(责编 涵 冰)
一、未成年人“三理”教育的成效
在伦理道德教育方面,调查显示:一是广大学生的爱国意识、文明意识明显增强90%以上的城乡小学生会唱国歌;在小学生“长大后的理想”调查中,选择“报效祖国”的比例为66%:91.6%的小学生能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93.2%的小学生能够遵纪守法。二是爱心教育收到良好成效。城乡小学生中85%具有助人为乐意识,诚实状况比率为92.4%。三是学生的消费意识、消费导向总体较好,小学生的“压岁钱”90%以上用于储蓄或购买书籍,零用钱消费呈健康发展态势。四是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总体较强,自我保护比率达97.5%。五是对营业性文化场所的态度总体正确。回答网恋“很无聊”的学生占72%;有84%的家长回答自己的孩子从不去经营性网吧和游戏厅玩耍。六是绝大多数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较强。有91.2%的学生回答“买东西时营业员多找10元钱属不义之财应当退还”七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发挥作用情况总体较好。在对学生和教师的问卷调查中,有74.9%的学生回答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已成为制度,定期活动”,20.1%的学生回答“没有制度规定,偶尔也活动”。
在心理知识教育方面,调查显示:一是对学龄前儿童,重点培养其良好行为习惯;对中小学生,主要集中在学习心理、交往心理、性心理等方面,并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思想品德课程之中。二是在教育方法上,主要采取做游戏、讲故事、搞活动等,多数中学开设了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一些学校还开办了心理咨询室。三是从教育效果上看,有80%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具体表现在:90%的学龄前儿童在行为习惯、言语、同伴关系、情绪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90%以上的小学生、80%以上的中学生在学习、情绪、性格、社会适应性、意志力、亲子关系、同学关系等方面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生理知识教育方面,调查显示:一是对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以培养卫生习惯为主,重点讲授个人卫生、公共卫生知识;对初中生主要讲授简要的生理解剖知识、常见病预防知识和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对高中生主要讲授生理解剖、艾滋病预防、青春期卫生、近视的预防、环境保护知识等。二是大多数未成年人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据统计,有59%的小学生能做到饭前便后洗手,88%的中小学生能够坚持刷牙,90%的学生近两年内接受过体检,学生的发育状况普遍较好。
二、需要重视和加强的几个问题
●伦理道德教育方面:
从学生层面看,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强,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意识淡薄。二是在对学生谈恋爱问题的调查中,有29.7%的学生认为“是个人自由,不应干预”,34.7%的学生认为“无所谓”。
从学校层面看,一是认为思想品德课教材“内容抽象空洞,不切合学生道德实际”的占8%,认为“需要进一步贴近学生各年龄段道德实际”的占58.8%。二是学校教育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有51.5%的教师认为德育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在于此。
从家庭层面看,一是部分家长身上存在的酗酒、赌博、烧香拜神等不良行为,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如在农村,有33.3%的中学生把烧香拜神当成一种风俗习惯。二是部分家长的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精神弱化,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如有13.8%的学生回答“奉献精神”“雷锋精神”现在“过时了,难以发扬”。
●心理教育方面:
从学生层面看,在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适应能力、行为习惯、躯体症状、职业意向、情绪性格、自信心、意志力、言语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的占10%左右。
从学校层面看,一是部分学校存在轻视心理教育的现象,有25.7%的教师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二是部分教师的教育方式不科学,68%的教师认为对于犯错误的学生,体罚比批评教育有效。
从家庭层面看,一是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知之甚少,有47.3%的家长不了解这方面的知识。二是部分家长的教育方式不科学,有38.3%的家长采用的是溺爱型或专制型的教育方式,71.5%的家长曾与孩子发生过激烈冲突。三是在性教育方面交流不够,只有22.9%的家长在此问题上与孩子有过交流。
●生理教育方面:
从学生层面看,一是部分小学生卫生习惯欠佳,有41%的小学生不能经常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二是有43.7%的中学生回答没有接受过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约有30%的中学生缺乏相应的性知识。三是约有17%的中学生认为在校可以谈恋爱。
从学校层面看,一是学生课业负担重,课外活动少,近视病较多。有79.6%的中学生患有不同程度的近视病。二是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较为薄弱。有56%的教师回答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三是安全教育需要加强。初中学生在过去一年里与别人打过架的达29.2%。
从家庭层面看,一是忽视子女合理饮食习惯的养成教育。如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吃零食和偏食现象,有82.7%的家长认为儿童营养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偏食。二是对子女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不够。有82%的小学生家长和54.5%的中学生家长回答未对子女进行过青春期生理卫生知识教育。三是早恋现象较多,有35%的中学生家长承认其子女有了异性朋友。
(责编 涵 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