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流媒体短视频如何“引流”年轻血液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f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数据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从主动上网访问演变到如今互联网大数据推算,海量的信息迎合着年轻人的喜好扑面而来,也由此衍生出一众自媒体内容,给主流媒体造成了不小的冲击。传播媒介的改变也使得传统媒体在传播呈现方式上有了衰退的迹象。近日,央视新闻独辟蹊径在微博这一年轻化的平台,发布了以Vlog短视频的形式报道时政新闻事件,频频引发热议。文章以康辉Vlog为例浅析主流媒体如何“引流”年轻血液。
  【关键词】康辉;Vlog;主流媒体;年轻表达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0.21.033
  放眼全球,互联网的发展,极大的改變了人们日常获取新鲜资讯的方式,相应地主流媒体也嗅到了一丝传统变调的趋势,进行着一系列的探索和变革。这其中使用户在冗长繁复的信息茧房中挣脱出来的便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主播康辉在微博客户端发布的《大国外交》系列Vlog。这支Vlog也因为康辉的主播身份和近距离的外交幕后成功“引流”年轻用户的注意。央视新闻和Vlog牵手,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并肩,这一成功案例,也自然值得学理界的关注。
  1. Vlog的自我表达
  Vlog最早来源于YouTuBe视频平台,英文全称Video Blog,中文译作视频博客。而制作Vlog的人则被称为Vlogger,这些视频博主通过录像设备对自己的生活见闻,个人心情进行拍摄,每个视频产出时长在1~10分钟左右,上传分享至个人的社交账号。Vlog也以简单的剪辑,又腔调的音乐,内涵的思想与艺术性,成为年轻人社交,与人沟通的另一窗口。而在青年人的聚集地微博、抖音、b站这些日均活跃量庞大的平台,无疑也使Vlog的传播更加迅猛。不同于往常流于传统的程序化信息输出方式,Vlog这种自我的表达方式给观者带来最深的观看体验就是“真诚”,这是观者在完全沉浸式的体验中得到的切实感受,交互双方在“自我表达”中产生共鸣,在平等中产生社交。
  2018年有着中国的“Vlog元年”之称,自媒体的发展,互联网的实时传播,使得一支Vlog发出后,就会收到成百上千条的留言,即时互动使年轻人极度压缩的生活时间快速延长。一时间,中国的Vlogger数量成几何倍激增,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通过Vlog记录生活,Vlog也迅速成为一种文化占据了青年主流。2019年年底,作为央视新闻主任的康辉在微博发表的第一支Vlog,瞬间登上实时热搜榜,网友的互动留言更是纷纷前来。传统媒体结合时下交流媒介的方式,使用户更加倾向于年轻化,正应了那句“我不是用户,我要用户奔我而来。”
  2. 主流媒体的新形象
  想到康辉我们就会想到常年如一陪伴观众的《新闻联播》,也正如《新闻联播》一贯秉承的宗旨“宣传党和政府的声音,传播天下大事”一般,康辉之于《新闻联播》也是绝对代表国家形象的符号,他们是正义、正面、权威的发言人,而近几年的央视春晚又让我们看到了康辉幽默自然、非凡俊逸的另一面。当然作为一名资深的媒体人,康辉自然也是一名优秀的视频工作者,当年轻的用户们还沉醉在互动Vlog中寻找慰藉时,康辉以大国外交为主题的系列Vlog悄然出现,不同于以往《新闻联播》式的播出内容,在康辉的镜头下,让我们近距离了解了新闻采访幕后的故事,第一期Vlog中康辉向大家展示了他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工作环境,这让蒙上神秘面纱的总台就这样直接展示在大众眼前,“原来总台如此朴素,我一直以为是金碧辉煌的”,这成为了大家互动最多的评论。此外康辉还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出任务之前的准备工作,他的护照,采访用到的设备,提前需要做好的一系列准备,既满足了观者的窥探欲,又将传统媒体的神秘面纱揭了下来,让观者参与其中,康辉的言谈间尽是我们日常的聊天对话,瞬间使央视主持人变得接地气儿起来,语气亲切平和的就好像是一位即将要出差的亲人,拉近了与用户之间的距离。第一期Vlog中,观众指出康辉的“Vlog”读音有误,第二期的开头,康辉便首先纠正了读音,顺便出现了“谐音梗”的互动评论,一度使视频热度更上一层楼。一向“不苟言笑”的央视新闻突然与老百姓喜闻乐见的Vlog手拉手报道了国际新闻,饶是令人拍手叫好。既打破了大众对主流媒体的固有印象,同时也让央视新闻如朋友般走进了年轻人的兴趣审美之中,再加上央视新闻大国外交最前线官博下与网民的积极互动,得到了网友的积极回馈。这一眼前一新的改变,更易于大众接受央视媒体的新形象,使新闻与大众的联系更加的紧密。
  3. 传播渠道年轻化
  相较于传统《新闻联播》的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镜头的固定模式,而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即对场景的感知及信息(服务)适配。因此反观康辉的大国外交系列Vlog则采用了“随停随拍”的方式,手持设备记录所见所闻,用户看到官方信息的幕后情况,使用户更加深信任感与参与感。同时Vlog依托抖音、快手、微博等多个平台进行播放,开放转载、评论等功能,这种跨屏式的裂变方式则更能感染到更多的年轻群体。用户习惯于用互联网带给自己新鲜资讯,主流媒体正是顺势迎合大众的行为习惯,让大众在冗杂的信息库里将精力更多的投放进国家之中。
  Vlog是一种“内容为王”嵌入“上下文为王”的一种新型表达形态,区别于普通作者对于Vlog的应用仅仅是记录日常繁杂生活点滴以引起观看者的同理心请,康辉的大国外交系列Vlog则由央视新闻主持人为大家传递的国家领导人的会晤、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交往,由小及大,将国家事务拉近到大众的视线之中,康辉如一位老友一般娓娓道来,更是令观者身临其境,积极的评论互动带着个人化观点的言论发表,也使观者不仅只是了解国家的最新动向,更是一种深深与国一体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4. 康辉Vlog+新闻的呈现
  康辉Vlog系列第一季一共六期以大国外交为主题,时长大多在2~4分钟,叙事大都紧凑,涵盖了习近平主席访问希腊,出席金砖会议,康辉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展现习主席出访的重要内容,其间加上了一些平常新闻当中没有的自己的观点,使大众更容易接受,新鲜程度更高。除去热点新闻的报道,还有希腊士兵的穿搭,会场的环境等等也都在其中,一贯平民化的Vlog顿时“高大上”了起来。
  Vlog的新闻化叙事,有别于传统的新闻报道,在传统报道中,记者往往作为事件的讲述者或者全知视角下的说话人,进行客观的分析与准确的评述,而在拍摄Vlog的現场是没有提词器的演播室,没有提前备好的环节流程,一支Vlog记者就是第一位,这个第一视角更多的是考验身在现场的Vlogger的应变能力与对新闻的敏感度,他们身居其中,是绝对主导但又不能过分展示自己,这其实需要Vlogger对新闻专业的把控力,将自己与新闻事件同时融入进Vlog中。
  康辉用镜头记录下希腊国际机场为迎接习主席所作的各种准备工作,以及同为媒体同行的准备状态。镜头切换,来到主席和彭丽媛夫人缓步下舷梯,红毯铺就,礼仗队站至两侧,希腊外长的高级官员来此迎接,镜头内是希腊人民对此次中国访问的满满重视,而镜头外观看这一幕的我们是心底油然而生的自豪。康辉用他磁性的嗓音让我们感受到除却在《新闻联播》之外的国家大事,他们正同时上演在我们身边,也正是通过这一支支Vlog吸引我们的不断关注。
  5. 康辉Vlog“引流”的影响
  自媒体的发展,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平台日益多元化,信息的传播正海浪式的涌来,大众的思维也日益开阔,思辨的理性时常闪光,大众随时保持质疑的态度,同时也更加希望出现更加平民化,期待平等的交流。康辉的Vlog正是在这时应运而生,主流媒体将个人化的Vlog与官方新闻结合,将幕后内容前置化,成为一种新型的新闻纪实的表达方式,产生了热烈的反响。
  Vlog这种私人化,更加自由化的传播方式,为传统新闻的呈现提供了另一种可能。主流媒体登上了更加平民化的Vlog舞台,双方联手,利用了既有IP的品牌效应,也实现了PGC(专业生产内容)和UCG(用户生产内容)的有机结合。康辉Vlog并不是传统媒体的搬运,而将Vlog模式融入官方新闻之中,主流媒体的专业性、权威性并没有因为平台的转移而消失,而是在另一平台再次焕发生机,自由化的创作生产给了新闻平时看不到的幕后细节,增强了观者的共情能力,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新闻事件的影响力。
  在“破圈”频频引发共鸣的网络时代,作为新闻媒体人也应该更加重视年轻群体的知识域,康辉的谐音梗也正是抓住了当下的一种流行,也即“网语”,将外交事件融入些俏皮点子,区别了传统新闻,也使报道更加活泼,成为年轻圈层的话题,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度。Vlog的短视频形式,也迎合了年轻文化的需求,是他们获取信息的舒适区,同时在各式平台传播,受众覆盖不同社交圈层,进一步拉近大众与观者的距离,新闻传播范围日益扩大。
  6. 结语
  Vlog+新闻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尽管此次施行反响热烈,但是短视频形式大于内容,泛娱乐化现象仍旧严重,因为新闻的时效性要求vlog的制作必须快、精、专,因此面对制作成本高,制作周期短,持续性产出等都是巨大的考验。也正如此,尝试从未止步,万事开头难,康辉Vlog的走红,是主流媒体积极应对时下的真实写照,也因此“引流”年轻群体。置身于新媒体环境下,选择积极改变,大众本位,体现人文关怀,引起共鸣,才能时刻抓住年轻群体,走向未来。
  参考文献:
  [1]彭兰.场景:移动时代媒体的新要素[J].新闻记者,2015年第三期.
  [2]詹绪武,李珂.Vlog+新闻:主流话语的传播创新路径——以“康辉vlog”为例[J].新闻与写作,2020(03):98-102.
  [3]周敏,梁明子.试析康辉Vlog的特色及传播影响[J].电视研究,2020(04):46-48.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的影视剧行业不断发展,电视剧的制作和宣传方面变得更加的专业化、系统化,但是仍就面临着宣传方面的一些问题。首先产品的针对受众不明确,就有较强的大众化、随意化,分析市场环境不到位。其次与受众的互动性不强。再者、传统电视剧的宣传形式有限。本篇研究针对电视剧目前的生存环境和宣传方式,以热播剧《都挺好》为例,分析电视剧宣传策略的有效方式。研究发现电视剧需要定位于受众,通过融媒体和跨界宣传加强与受
期刊
【摘要】《新闻联播》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每日晚间播出的一档新闻节目,被称为“中国政坛的风向标”。随着当今社会全媒体矩阵的形成,主流媒体逐渐创新传播手段和样式,开始做出转型,以促进媒介、节目内容与受众三者间的良好互动与协作,实现跨媒介叙事,推动节目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闻联播;全媒体矩阵;跨媒介叙事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
期刊
【摘要】《守护解放西》是全国首档警务纪实类的真人秀节目,每集时长36分钟,共10集。本文通过符号聚合理论对该纪录片进行分析,该片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坡子街派出所民警为人物核心,通过展现城市核心商圈警察日常工作:民警出警、疑犯审讯、要案参与等事件,建构警情复杂地带的法理情事,让受众在修辞视野下达成共鸣,塑造既有理性又有温度的人民警察形象,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守护解放西》;警务
期刊
【摘要】随着5G时代即将到来,世界越来越成为一个无法割分的“共同体”,世界经济的利益链条彼此嵌入,当下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机遇也充满挑战。而企业作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对推动经济良好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复杂的国际局势下中国企业更需要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石、抵御风险。本文将在传播的“仪式观”视角下,以华为创始人接受媒体集体采访为例,浅析企业形象构筑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共同体;仪
期刊
【摘要】哔哩哔哩最初的定位是ACG,后来逐渐演变为内容丰富,创作氛围良好的年轻潮流文化娱乐社区。或者称其为“每个人都能在这里获得快乐的视频大杂烩”。本文从媒介经营与管理的角度对哔哩哔哩网站的网站制度、网站特点、流量变化和同类网站的对比进行分析与建议。  【关键字】哔哩哔哩;媒介经营与管理 ;视频网站  中图分类号:TN9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
期刊
【摘要】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由韩国MBC电视台音樂竞技节目引进,集结了乐坛众多知名唱将和新生代歌手前来PK,通过歌唱竞演选出每季“歌王”,为观众打造视觉和听觉的盛宴。通过对《我是歌手》节目内容要素、节目结构(赛制)设定、节目制作安排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其节目模式的基本情况,从而总结出《我是歌手》节目特点及成功的原因。  【关键词】音乐竞技节目;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摘要】伴随着网络技术和网红经济的发展,购物逐渐从线下走向线上,从电视购物走向网络直播带货。随之出现了大批电商主播,薇娅目前当属女主播中热度最高、知晓度最大的主播。以微博为研究平台,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10日的薇娅微博的196条原创个人微博作为样本,对选定的内容进行数据统计和文本内容分析,以此研究主播的传播策略和传播效果。最终发现,薇娅及其团队的微博传播策略重点在于品质优先、打造
期刊
【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受众不再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作为接受信息的首选,而更青睐基于手机客户端的微信、抖音等社交平台。信息传播与接受方式的改变,也给区域形象的传播带来巨大影响。郑州大都市区的区域形象如何顺应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进行创新传播、打造文化品牌形象,是河南当下需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区域形象传播;品牌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近两年来,第一现场真人纪实加第二现场演播室讨论的观察类综艺形式受到国内综艺市场的欢迎。《我家那闺女》系列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亲情观察节目的成功案例,通过展现当代青年的生活困惑、代际之间的观念碰撞,引导观众重视生活的意义以及重拾亲情。真情实感的流露是观察类节目的魅力所在,2020年初伴随着第二季节目的热播,获得广泛关注和讨论的同时也出现一些质疑与争议。本文以《我家那闺女2》为例,分析观察类型综艺
期刊
【摘要】瑞士Merging Technologies公司作为音频制作业界最知名的系统研发制造商之一,其成功之路与其旗下研发专属的专业音频制作软件“Pyramix”是分不开的。时至今日“Pyramix”已从单一的音频编辑软件发展成为能够连接专业音频编辑工作站、广播级集成设备、多媒体数据网络传输设备(5G)、高端(商)民用级数字音响系统为一体的综合性音频系统产品。“福建电影制片厂影视译配平台”于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