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立意的感悟式挖掘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so579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知道,一篇富于感悟力的文章,往往蕴含作者独特的心志,有别人感受不到的深刻体会,给人与思想的启迪,甚至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反观中学生的一些作文,平铺直叙,就事论事,议论不深,鲜有深刻的体会和见解,难有亮点。究其原由,主要是学生作文只停留在“感触”而没有“领悟”。这是作文感悟力缺失的体现。实际上,学生作文基本上说是感悟之作。不过因为有“感”无“悟”或“悟”而不深,就无法作更深入的探讨。要使学生作文达到“感悟”的境界,教师就很有必要在作文的“感悟”上多下工夫正确指导,提高学生作文的感悟力,让感悟增加文章的深度。而要加强作文教学的感悟指导,应试根据学生的情况,从感悟生活、感悟社会、感悟人文等几方面指导学生提高作文的感悟力。提高作文的感悟力对学生在作文中充分展示自我个性,重视个性化表达,发展个性和创造力,无疑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
  重视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在作文中展现对生活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而不是直观呆板的表现生活或只是简单表达某种感受。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文与生活经历密不可分。但作文不等于生活,作文不只是表现生活,更重要的是表现思想,这些思想不应该只是一些肤浅的感受或感触,而是对生活的一些领悟和思考。学生作文里有对生活的领悟和思考,才算是“深刻”。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题话题“感情亲疏和认识事物”,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生活经验,很难准确把握这个话题要反映的思想内涵。有了生活经验,却不能从中有所领悟或领悟不深,同样写不好这篇作文。
  2010年浙江省的一篇满分作文《寻回失落的精神世界》,作者举出生活中一些不文明现象,“雷锋精神如今却消失得无影无踪”,“如今物质生活丰富多了,而人们的精神逐渐退化。”写到父亲和“我”乐于助人的事,再写到“那么一些用真心去对待社会的人”,“为了追捕歹徒而英勇牺牲的人民警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些英雄们,人们正逐渐褪去麻木的外衣,虚伪的枷锁。”最后指出“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在努力地寻回失落的人文精神。”整篇文章对生活的感悟不断深入,最后感悟出“今天的人们要寻回失落的精神世界”,可谓说理深刻,立意深刻,行文自然,让人眼前一亮。
  江苏一考生的《鱼的泪·水的心》一文,叙写了爷爷奶奶“一生的吵骂生活”。但在这两人平淡如水的吵骂生活中,我们却看到了潜藏其中的既平淡如水又难分难舍的爱意。作者用鱼水的对话开头:
  鱼对水说:“你看不见我流泪,因为我在水里。”
  水对鱼说:“我知道你在流泪,因为你在我心里。”
  写爷爷去世后,奶奶天天都在爷爷的遗像前抽着爷爷的烟杆,说爷爷在地下没烟抽,会闷得发慌的。结尾道:或许,真正的爱应像水一样平静而灵动,如鱼儿在水里自在地游。但那里翻腾着鱼的泪,它被水包容着……
  与韩剧、言情小说中那种表面上轰轰烈烈的爱,构成了鲜明的对比。韩剧、言情小说中的那种“爱”,只是水面上灵动的波纹;而爷爷奶奶之间的那种“爱”,却是灵动的波纹所凝结成的深邃的蔚蓝。这种独特而深刻的对看似很普通的“爱情”的领悟,使全文的思想得到了升华。
  同样写母爱之情,湖北考生《三生有幸遇上你》一文,却有着独特的感悟和认识。作者先写失去母亲的痛苦经历,然后详写“有幸”遇见一位仁慈温柔而关爱学生的老师,最后抒发对老师那种母亲般的关爱之情的赞美。
  教师要求学生重视生活的点滴体会。叶圣陶先生说:“写文章不是生活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文章例话》),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而感悟生活是写作的生命。同时重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哲理性思考,感悟生活,不只是如过去许多人说的那样,要时时留心,仔细观察,更应该站得更高一些,站在时代的前沿,审视生活,理解生活。让生活成为我们不断前进的源泉。这样的文章,才能点石成金,在平常中发现不平凡,与时俱进,抓住时代脉搏,唱出主旋律,真正为时代服务。
  二
  时代发展需要学生的作文更加接近社会现实,要求考生更加关注社会发展问题。从2008年全国高考作文关注“汶川大地震”开始,宣告了社会舆论批评的语文高考作文题“全无一字忧民生”的时代的结束。“让我握紧你的手”、“绿色生活”、“我生活的世界”“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与你为邻”等等,这些题目很显眼的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也告诉我们,作文,再也不是闭门造车,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对这些题目或内容的把握,反映了学生是否关注社会的发展,时代触角是否灵敏,以及和在作文中体现出来的对这些问题的感悟力。
  2010年广东一考生的作文《与你为邻》,作者写给城市中的农民工的话。文章并没有停留在“同情”和“赞美”的层面上,更是重在呼吁他们“应该像个城市的主人翁一样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路上,让我为你喝彩。”作者能够从农民工的艰辛中,感悟出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尊重,也感悟出农民工自身也应自自立自爱自尊的道理,把文章的主旨向更深层次推进,文章在立意的深刻上给人以启迪。这无疑成为文章的一大亮点。
  一考生以“时尚”为话题的作文,作者用现实生活中的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时尚”来阐述所谓的时尚。然后,旁征博引,列举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时尚生活。最后用有力的语言,深邃的思想向读者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有志的青年,莫为流行所动,要有自己的主见。伏下身子,潜下心来,踏踏实实,稳步前行。才能收获一份充实而美丽的人生。文章构思精巧,立意高远,见解新颖,流露出作者不俗的个性,具有新时代气息,让读者耳目一新。
  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通过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课前导入或三分钟讲演,开展专题辩论会,出板报或手抄报,写读后感或时事评论。让他们足不出户,也知天下事议天下事,写出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文章。
  三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在中学生作文里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对人文精神的感悟是一种尤为可贵的审美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学生的作文里,由于有了对人文精神的感悟,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思想显得更加高远。所以我们看到,他们在体味庄子和陶潜的“淡泊”,品味那“抱明月而长终”的平淡和超然;他们在领悟苏轼和李白豪放与悲愤,品味那“人生如梦”的惆怅和寂寥;他们在感悟屈原和辛弃疾“虽九死其尤未悔”的爱国情怀,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他们在思考泰戈尔的诗和凡·高的画,领悟他们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使他们从前人的精神食粮中得到理想人格的熏陶。
  2010年甘肃一考生《重拾贵遗落的厚重》一文,能从孔子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的好学精神审视现代社会“文化快餐”“浅阅读”现象,指出“追求商业利益,一切以钱为主”的“一系列的商业炒作以及学术丑闻”,“争议与批评过后,我们应试更深入地进行反思”。感悟到“失去厚重的文化支撑,一个民族很难立足于世界”的道理,进而强调“重拾遗落的厚重,让民族有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会看到真正的崛起与复兴”。文章先从现象入手,表达一种忧思,进而反思到更为深刻的意蕴。文章立意高远,见解深刻。表现出“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浓厚的人文精神让人感叹。
  对人文精神的感悟,使文章具有人文精神,这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是高度统一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试重视结合具体可感的精神载体和艺术作品引导学生感受人格魅力,探究人文精神,从中感悟出更有个性和深度与时俱进的精神内涵,尽力避免空洞的陈旧过时的说教。
  在作文要求充分展示自我个性,重视个性化表达,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今天,重视培养学生作文感悟力,既强化德育和美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又开发了智育,提高学生思考感悟能力。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是有着积极意义的。培养学生作文感悟力的方式和方法,也很有必要作更深入全面的探讨。`
其他文献
这是一家公司招收新职员时其中的一道测试题:rn在一个暴风雨的晚上,你开车经过一个车站.有三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一个是快要死的老人.一个是曾救过你的医生,你做梦都想报答他
作为环境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环境管理绩效评价是对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环境管理成果的评价,它不仅仅是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阶段性总结,更是对未来企业环境管理工作的指导。文章首先
期刊
“甲午之败,败在整个清廷‘有甲无武’,败在慈禧心中‘有权无国’,败在洋务运动‘有器无力’,败在北洋水师‘有战无争’……”rn4月下旬,在芦山县龙门乡抗震救灾指挥所,13集
姜庆乙是用椎形的盲文笔,在天窗般的小格子里写诗的诗人.我常到他的诊所与他谈诗,有时谈到兴头,就忘了病人在侧了.病人暗地里曾扯着我问,他能看见吗?我不愿说他看不见,我觉得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在当前强调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充分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是摆在每个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新问题。新课程要求在关注教学过程和方法的前提下,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教学资源,激活学生的学习潜能,增强学习的内驱动力,从而使学生在各自最近的发展区域内得到提高。如何才能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呢?  1.大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在地理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首先要激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