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书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爸,这些书堆得都要倒了,你没发现吗?”儿子大摇大摆地晃了进来,往我的床上一躺,随手拿起一本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这就是进化论?一百多年前的了,都写了些什么啊,你看完了吗?”
  “我一直都很奇怪,爸,你为什么总是很喜欢看跟我们这个时代没什么关系的书呢?我觉得正因为这个,你才会去写那些别人都看不懂的东西。为什么不去写大家都看得懂的呢?你都不知道我们这代人喜欢看什么书。”
  “这本书太压抑了,”他把我送他的那本厚厚的《奥尼尔自传》丢到了一边,“他后来活得太惨了,我都不想看了,真够他受的,怎么会那样?我还是喜欢能让自己振奋一点的,不然的话我也会变得没劲了……”
  “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这本书吗,爸?”他指了下那本《极简宇宙史》,“因为它简单明了,不绕弯子。它用最平常的话告诉我那些宇宙的知识,看着很舒服,一点都不累,可以随时翻开,随便从哪一页看下去,也可以随时停下来,一点不影响什么。我就喜欢它的简单。”
  ……
  从十三岁到十六岁,儿子经常会这样跟我说话。每次走进我的房间,他都带着审视的目光,仿佛头回进来似的,打量着周围的书架,还有床上的那些书。他拿起这本,翻了两下,又换成另一本,再放下。他的问题永远不是关于这些书的内容本身的,而是关于它们为什么会被我喜欢,因为他实在看不出它们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我已记不得他第一次质疑我的书是哪一天发生的事了,只记得当时他来到我的那个工厂园区里的工作室,坐在沙发上,左右扫了几眼那些书架:“好像又多了不少书?”我点了点头,半开玩笑地说:“它们将来都是你的。”他摇了摇头:“给我?可我对它们一点兴趣都没有啊!或者,你把它们捐给哪个乡村图书馆也可以。”他出神地想了想,没再说什么。
  这个场景对于我来说,是个巨大的时空落差。这意味着,我必须要接受这样的事实:他已不再是那个每天晚上急呵呵地要听我讲吉卜林的《丛林故事》,甚至逼着我编各种版本的狼爸爸续集的男孩了。还没来得及把《一千零一夜》和《安徒生童话》读给他,他就长大了——这种变化要远比他从一米五五长到一米七二来得触目惊心。他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随意地挨靠着你了,而是在你每次出现在他面前时,都会带着某种警觉面对着你。当你试图摸下他的脑袋或搭一下他的肩时,他总是会下意识地避开。他会不失时机地表明态度:他跟你一样,喜欢独自待在自己的房间里,而不喜欢别人没事就随意进来。
  为了理解他的这种变化,我不得不去想想自己在他这个年纪上是什么样的状态。那时候我感兴趣的还是战争方面的知识,比如甲午海战中的细节、解放战争中每次战役的情况。但印象最深的,却是《斯巴达克斯》里的角斗士。当我把这些记忆讲给他听的时候,他一边玩着魔兽游戏,一边摇着头说:“老爸,你想过没有,要是那时候也有电脑和游戏,你还会看它们吗?今天的孩子跟你们那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啊。你们喜欢的,不代表我们也要喜欢。”
  有段时间,他的同学都在看雷米的《心理罪》。他也让我给他买来,厚厚的五大本。他看了几天就放弃了。他觉得情节让他有点吃不消,完全不能适应,太邪了些,看了不舒服。他把它们丢到了角落里。在我拿起其中的一本翻看时,他沉默了片刻,忽然想起来似的问道:“爸,以前,你刚开始看书的时候,对你影响最大的书,是哪本呢?”
  我想了想:“应该是《尼克·亚当斯故事集》吧,海明威的。”
  “原因呢?”
  “原因嘛,就是它让我明白,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独自闯荡有多么的重要。”
  “哦。”他点了点头,出了会儿神,没再言语。
  (选自《最好的旅行》,赵松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本刊有删改)
  本文和《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样,既是一首成长赞歌,也是一段关于“家庭教育”的探索之路。本文以“儿子看的书”为着眼点,既写出了父亲的困惑、失落,也辐射状地描绘了当前父母面对孩子成长的迷惘,同时文中也隐含着对孩子成长的骄傲。阅读《走一步,再走一步》和本文,这孩子、那父亲,定会让你无惧无畏地漫步人生路。
  1.默读全文,梳理父亲的心理变化历程。
  2.“他点了点头,出了会儿神,没再言语。”請你联系上文,展开想象,补写一两句“他”可能说的话。
其他文献
著名作家刘心武在《王府喉掸》一文里,说了一则发人深省的故事。  刘心武有个忘年之交,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王爷。有一回,老王爷偷偷向他出示了一样秘密地收在纸匣子里的东西。那东西,看起来很像是一个踢着玩的鸡毛毽,后来,经他解释,才知道这是一个可以伸进喉咙里的“小鸡毛掸子”——原来当时他们一班王公贵族在享用满汉全席时,为了能够吃了再吃,不停地吃,所以,常常用这个喉掸,伸进喉咙里去催呕,以便让胃囊里腾出空位
期刊
“你整容了吗?”导演当着大家的面,问女演员。场内气氛瞬间凝固。  “我怎么觉得你下巴有点怪,削过吗?”导演的表情是百分百的天真。  “没有。”女演员更不自在。  “你嘴巴张开看看,他们说削骨的话在嘴巴里面会留疤。”导演真的只是科学探险。  女演员腾地站起来,气鼓鼓地走了。经纪人追出去。1  虽然这样的问法不常见,但在多年陪导演面试演员的过程中,我发现,几乎所有导演都不喜欢整容款,也是因为大部分整容
期刊
灵犀2(精彩试阅)  真的到了雪峰!墨珑撤去烈火璧的火光,稍稍松了口气,接下来只需找到澜南所住之处便可。他轻声唤灵犀:“你看……”身后静悄悄的,毫无反应。  忽然意识到她的鼻息比方才微弱了许多,墨珑的心猛地被揪紧,转头想看她:“灵犀!灵犀!”  她的头颅无意识地垂下,身体冷冰冰的,没有任何回应。恍惚间,墨珑仿佛又回到了桃花林中找到她的那刻,那时候他还不太熟悉这种感觉,而现下他明白了——这是心慌,由
期刊
“爱自己”是最可笑的励志话语,比“成功一定要靠自己的努力”还好笑。  所有讲这句话的人,都是要靠这句话来骗你的,骗你的钱或骗你的感情都有,但绝对不是要真的安慰你。  有些人就是因为太爱自己了,才会看不清现实啊。  你太自恋,每次照镜子都对自己说:你很棒,你是最棒的,今天也要加油。  你对自己太好,舍不得让自己吃苦,也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所以找不到工作是老板太坏,找不到另一半是因为人们只看外表,被人欺
期刊
1  我小时候跟着父母到过城里。看过城市人的生活之后,我发誓要离开村子,绝对不能像父母一样一辈子生活在这样的地方。  记得中考的时候,我爸本来答应我要是考上中专、中师或重点高中,就带我去上海玩。我考上了宿迁中学(江苏省13所重点高中之一)之后,我爸不带我去上海,他说我没出过远门。我好几天食饭无味。一天晚上,我突然想:为什么不自己出去玩?初中毕业,该是大人了。    我决定去姑姑家,在湖北省黄梅县的
期刊
为什么东北人让你快乐?提到这个,我们都笑了。我们公司有好几个东北人。  坐得离我最近的是沈阳籍高级工程师大刘,东北口音浓重。每天都能听见他在隔壁组发出真诚的疑惑:“哎呀,咋又bug了呢?你可别搁这捅咕了,多拿出空来思考思考吧。”  还有来自黑龙江七台河的运营同事小高,说话很喜欢拍大腿。即便很平淡的工作对话,也能让人莫名其妙地激动起来。一  先说说娱乐圈泥石流——东北籍明星。  他们活在“高大上”的
期刊
日前,一则演员黄渤进中南海参加座谈的视频在网上曝光。  视频里,李克强总理与黄渤之间进行了如下对话:  “黄渤同志,你的稿子我已经看过了,请你不用念稿子,直接提问题。”李克强总理说。  听了总理的要求,黄渤机智地用一句“好的,我不念稿子。不过背台词是我的专业”,引得全场响起一片笑声。  “确实,不过我还是希望你接下来的发言不是‘背台词’,而是真正讲问题、提建议。”  在总理的鼓励下,黄渤随后的几次
期刊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孙老师,你愿意去南极吗?”我的感觉是天上掉下一块馅饼!  我想问问各位,如果天上给你们掉这样一块馅饼,有不愿意去的吗?说愿意去的,是因为你们不知天高地厚,你们敢上九天揽月,别说南极了,深海、太空你们都敢去。  但是,我的一个研究生,在我要派他到南极去的时候,他很严肃地告诉我:“孙老师,你要知道,我父母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他是胆小吗?不是,是他知道不少关于南极探险的故
期刊
困擾多年的校园未解之谜
期刊
每个背井离乡的大学生都全身心地经历着乡愁,胃的反应尤甚。故乡的美食像胎记,深刻地烙在我们的身上。刚开学那会儿,川渝的同学吃到后街的火锅开始怀疑人生,闽粤的同学为我们贫瘠的早餐而扼腕叹息,家乡的距离越远,越是哀声载道。每天吃饭的时候,更是进行一场集体的思乡,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聊着眼前的辣不是辣,你说的咸是什么咸。  按理说花两个小时就能赶到家的我不应感叹什么乡愁,但每天清晨躺在床上,感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