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米利都学派本体论学说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试图从本体论角度,梳理古希腊哲学思想四大学派之一的米利都学派。通过对三位代表人物即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哲学思想的解读,分析其哲学范畴、内在联系、发展逻辑和内在矛盾等多个问题。
  关键词:早期哲学;米利都学派;本体论
  米利都学派是前苏格拉底时代哲学思想四大学派中首先诞生的,也是哲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米利都学派的三位代表人物即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首次在哲学意义上讨论了世界的本原问题,其思想体现出一种明显的朴素唯物主义或者说是自然哲学的倾向。
  米利都学派建立于小亚细亚安纳托利亚高原海岸的一个富裕的海港城市——米利都,诚如罗素所指出的“米利都是个富庶的商业城市,在那里原始的偏见和迷信已经由于许多国家的交通而冲散了”。米利都学派的朴素唯物主义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米利都城邦发达的工商业为其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原始迷信。
  米利都学派的进步性,在于它的开创性。“米利都学派是重要的,并不是因为它的成就,而是因为它所尝试的东西。”研究米利都学派这一前苏格拉底时代哲学思想的重要流派的内在联系和发展逻辑,“对理解古希腊哲学的进一步发展,对古希腊哲学从伊奥尼亚学派经过赫拉克利特、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等一系列复杂的斗争,向更高的哲学形态——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一、泰勒斯
  正如所有哲学史都提到的,泰勒斯是哲学的开山鼻祖。大约是因为历史久远而作品散佚的缘故,我们只能从其他古希腊哲学家的转述中对这位古希腊“七哲”之一的思想有所了解。这使泰勒斯的思想显得较为简单,“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记载,泰勒斯以为水是原质,其他一切都是水造成的;泰勒斯又提出大地是浮在水面上的。亚里士多德又提到,泰勒斯说过磁石体内有灵魂,因为它可以使铁移动;又说万物都充满了神”。
  就现在已知的关于泰勒斯哲学思想的表述,我们可以发现他首次在哲学意义上阐发了世界的本原问题即“水是原质”。在他之前也有许多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解读,诸如约在他出生前一百年左右的赫西俄德所著的《神谱》中提出“最先产生的确实是卡俄斯(混沌),其次便产生该亚——宽胸的大地,……”即认为神是世界的起源。这些观点显然有着原始的迷信色彩,不足以称之为哲学。泰勒斯对于哲学领域的开创性正在于此。即使如此,泰勒斯也不可能完全摆脱历史的局限性,他关于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也许是受了希腊神话的影响,“水是神圣的(因为对希腊人而言神圣事物的首要特征是不朽和独立于人的意志),故而一切事物由水组成或来自于水,都是充满了神圣”。但更多的或许是他在实践生活中所观察到的,“他所以得到这种看法,也许是由于观察到万物都以湿的东西为滋养料,而且热本身就是从湿气里产生,并靠潮湿来维持的(万物从其中产生的东西,也就是万物的本原)。……也可能是由于万物的种子都有潮湿的本性,而水则是潮湿本性的来源”。
  显然,水是生物的本原在宏观观察中或许说得通,而诸如山石土壤等无生命的事物则很难说得通。在这方面现存的由他本人的论证是缺乏的,但后世思想家中有人进一步论证,如麦基拉汉提出“水不光在大地上,还在空中为雨,在大地之下让其浮于水上”。在现代科学看来这是站不住脚的,但考虑到其历史局限性也可以理解。“合而言之,水与所有存在,包括非生命的物质和生命都相关:從物质上讲,水是固体和气体的来源(大地浮在水上也应该从液体与固体的关系角度解读,而非从地理学上解读);从生命上讲,水是一切生命开端处所处的环境,种子、精液都是湿的,都与水相关,因此水是生命之源。”这些论证构成了泰勒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理论体系,他的思想虽然看似荒诞不羁,但对于后世哲学的发展尤其是本文讨论的前苏格拉底时代的哲学思想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前文提到的开创性即“他是第一个用抽象的哲学语言提出万物的根源或者来源的问题,并给予解答的人”,仅仅这一点,便足以让他在世界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除了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思考外,泰勒斯还提出了“磁石体内有灵魂”的论断,进而引申到“万物有灵”。关于磁石的问题,柏拉图也有相同的想法:“神用磁石般的吸引力将灵魂吸引到他意愿的地方。”但是需要请读者注意的是二者口中的“神”或“灵魂”是有分别的,后者口中的“神”更多的是一种希腊传统意义上的“神”,而泰勒斯口中的“灵魂”“万物有灵”等概念则不同。
  循着泰勒斯的思路,我个人认为他或许已经发现在各种不同事物之间发生联系和运动需要一种动力,而他将这种动力称之为“灵魂”(此处似与赫拉克利特的“逻格斯”概念相似),显然他认为运动是有条件的(这又是另外一个哲学话题了),他将这种动能的赋予者称之为“神”。
  二、阿那克西曼德
  在泰勒斯之后,米利都学派迎来了第二个代表人物——阿那克西蒙德。同他的老师一样,由于历史久远他的著作没有保留下来,现所知他的著作仅仅是通过后世作者特别是亚历士多德和赛奥弗拉斯特(Theophrastus)记载的。但相比于泰勒斯来说,他的思想就要丰富的多了。
  在本体论上,阿那克西曼德相信:“万物都出于一种简单的原质,但是那并不是泰勒斯所提出的水,或者我们所知道的任何其它的实质。它是无限的、永恒的而且无尽的。”作为泰勒斯的学生,他却并不认同“水是原质”这一假说。他的理论中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根本上是有一种无定型的“阿派朗(apeiron)”,阿派朗不同于任何如水这样的可观察到的物质。至于原因,他认为水、火、土、气等元素是以一定比例构成的这个世界,它们相互之间存在着斗争企图扩大自己的势力,但始终有一种恒定的元素比例。“如果其中的一种是始基,那么它就会征服其他的元素。”这样的论证恐怕是不充分的,但我们可以基本领会他的精神。我认为他的想法用今天的语言来说就是,水火土气等组成世界的元素,虽然归根结底都是由无定形的“阿派朗”组成又能够相互转化,但显然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即事物种类规定性上的差别。倘若世界的基础质料是水火土气中的某一种特定的元素,那么便会产生一种事物的规定性必须要用另一种不同事物的规定性来解释的怪圈。阿那克西曼德可能发现了泰勒斯的这一逻辑错误,进而提出一种无定型的“阿派朗”,也由此可见“阿派朗”的无定形本质上就是没有任何规定性,这也就是“阿派朗”唯一的规定性。   这样用无规定性的“阿派朗”解释世界的本原问题的确可以跳脱出这一逻辑怪圈,但却也有着一个理论漏洞,至少是理论体系缺失的地方,即只以诸多否定的概念累加而没有从正面解读何为“阿派朗”,只知道不是什么却不知道是什么,并不能从根本上指出世界的本质。但是换个角度思考,“‘阿派朗’到底是什么?”可能是一个最高的哲学概念,但是以不可言说之物解读可言说之物不免有一种形而上学和神秘主义的色彩,正如后世的亚伯拉罕一神教的宗教哲学中关于创世者“上帝”的否定表达。或许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当以自然哲学角度探索世界的本原问题时即由一种独立的质料来解读世界其他所有事物,而这种万物开端的规定性的独立性必然不可用其他事物的规定性来解读,不然便失去的它的“本原性”,而语言受限于感官世界使我们只能掌握如水火土气这些具体事物的规定性的表达,充其量只能以我们掌握的具体事务的规定性来对本原進行一种否定表述。因此自然哲学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规定性归根到底必然不能用语言言说,也就可以理解阿那克西曼德为何不能用正面的语言诉说“阿派朗”的规定性了。
  这样自然哲学关于世界本原问题的探索也就必然引向形而上学即对不可证明的无形世界本质的猜测。我想阿那克西曼德关于本体论的研究,最为人称道应是他创造了首个哲学概念“阿派朗”,这为形成哲学学科独立的理论话语体系立下了开创之功。
  三、阿那克西美尼
  继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之后,米利都学派的第三位代表人物阿那克西美尼登上了哲学史的舞台。阿那克西美尼的生卒年月和活跃时期没有明确可靠的历史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一定是米利都学派的最后一位代表人物,因为约在公元前494年左右米利都城邦便被古波斯帝国所毁灭了。阿那克西美尼在继承了其老师阿那克西曼德和师祖泰勒斯的基本哲学精神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进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说。
  在本体论上,阿那克西美尼提出“气是万物的本原”。表面上看来,“气是万物的本原”这一观点相较于更加抽象化的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概念似乎是一种回到泰勒斯“水是原质”的理论倒退。但我认为从哲学发展史的角度看,阿那克西美尼的思想乃是结合了阿那克西曼德思想和泰勒斯思想的一种延伸与发展。黑格尔提出:“泰勒斯的‘水是原质’是一个正题,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是一个反题,而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是万物本原’则是一个合题。”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阿派朗”作为世界的起源不是一种物质的存在,而是一种属性的存在,这种属性没有正面的规定性表述。阿那克西美尼不能被这种以无规定性的属性存在来说明世界本原问题的理论所说服,进而他要寻找一种介乎于有规定性和无规定性的物质来作为世界的本原。自然地“气”便成为了他的选择,“在早期自然哲学的基础上,在各种无定型的事物中选择一种最无定型的事物”,因为“气”即是一种类似于水、火、土的具体物质但“气”却是感官所难以感受的。关于世界的其他元素,阿那克西美尼认为:“火是稀薄化了的气;当凝聚的时候气就先变为水,如果再凝聚的时候就变为土,最后变为石头。”将世界万物都解读为气的凝聚与稀散。这样的想法,在科学意义上显然是受制于历史条件的制约,但在哲学上似乎也能说得通,他用物质的凝聚与稀散抹平了各不同物质种类之间的界限即“物质一元论”,自然不同物质间壁垒的消散也就意味着其规定性的消散,因为不同的事物不过是“物质一元论”的本原物质排列的密度的差别。但我认为这里也有个明显的逻辑问题。如果越稀薄的事物就越是世界的本原,而火又是气稀薄化的产物,那么火显然比起气更具有作为世界本原的资格,这一点上后世哲学家赫拉克利特的火本原说很可能就是这一观点的发展。
  四、结语
  通过本文的梳理,以本体论的角度,由泰勒斯的“水”到阿那克西曼德的“阿派朗”再到阿那克西美尼的“气”,是从日常生活观察到理性思辨的升华,是正题、反题到合题的发展。最后,本文还指出了三人思想中可能存在的若干逻辑矛盾之处并对其他研究者的一些观点进行了讨论,如米利都学派物质循环观点与本体“第一性”的矛盾等。
  【参考文献】
  [1][英]罗素.西方哲学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2]叶秀山.论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主要哲学范畴[J].哲学研究,1978(11).
  [3][古希腊]赫西俄德.神谱[M].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4][美]麦基拉汉.前苏格拉底哲学:文本与注释[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
  [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汪子嵩.希腊哲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7][古希腊]柏拉图.伊安篇[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8]刘永富.阿那克西美尼的气一元论的当代思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4).
  [9]汪之凡.重读米利都——一种黑格尔的视角[J].长江丛刊,2006(09).
其他文献
摘要: 司空图的“冲淡”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二十四诗品》中,其思想内核催生了司空图以“道”为体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并深刻影响着其诗文创作的审美取向。他以一种超越性的美学意识和理论气度,将“冲淡平和”的诗道徜徉在自然化育、万物生成的宇宙整体观之中,建构了一个“思与境谐”“天人合一”的理想生存家园。  关键词:冲淡;审美意境;天人合一  一、“平居淡素”:司空图“冲淡”思想的产生  自古以来,“修身齐家
提出了基于产品相似性评价和 CCA[1 ] (costcapabilityavailable)数据评价的综合的盟员选择策略和方法。采用基于产品相似性评价的方法 ,结合关键特征的一次性否决策略 ,可以
言及人类学的田野作业,从事文化人类学工作的人都知道它的重要性,有人将之比为殉道者的血之于教堂,有人比之为实验室之于现代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无论做何比喻,均强调了田
虽然说王大锤是个身无分文的白日梦爱好者,但他背后的那些人可根本不差钱。这部剧集自从去年在优酷上线以来,观看量已经超过10亿人次。  《万万没想到》的监制认为,现在很多年
21世纪被称为生物技术世纪.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不断为人类改造自然、改变自身提供着巨大的自由空间.有识之士以“二次创世纪”“重塑地球”“扮演上帝的角色”等等言论表达
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意义重大。各级政府必须提高思想认识,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立足实际,加强宣传教育,注重队伍建设,切实把加强
正在撰写《中国鲁迅学通史》.写到李长之的《鲁迅批判》一书时,又对李长之认为鲁迅不是思想家的根由进行了反思.同时重读了王富仁先生在《中国鲁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中的有
与一般的环保著作相比,丹尼尔·科尔曼的一书中并没有花大量的篇幅罗列触目惊心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清单,而是试图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造成环境问题的经济与政治制度之中的社会权力
我觉得我长得挺美的,可是偏偏天妒红颜,不知道从哪天起,我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以打击我为乐趣!
期刊
在中国这个自行车的王国,多数自行车分享计划让被通勤者避而远之。他们对自行车的回避,导致了这个世界最大规模项目的失败。  中国公共自行车的低使用率与全球自行车分享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