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动画作品应注重新媒体时代下与新技术、新模式的有机融合,传统文化题材的动画更应运用新技术手段及新媒体的传播方式,用动画形式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及国家软实力。
一、国产动画创作要选取中华好故事
优秀的动画作品能反映国家、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优秀的动画作品可以吸引青少年的关注,引导其形成主流价值观,启迪心灵并深人精神世界。“求术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故事是民族精神和优秀道德文明的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集中体现了国人的担当意识、情感样式、爱国情怀、社会风尚、荣辱观念、价值标准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时至今日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行为。用动画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和创新性传播,融入人民生活,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爱岗敬业、见义勇为、扶危救急、孝老敬亲等融人动画创作内涵。
国产动画应大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故事的挖掘与阐发,用动画这种“特殊”的方式把口口相传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并进行创新性的发展,优秀传统故事与动画形式相融合,加强对民族历史的认知与运用,亦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表现。对传统故事题材进行改编,传承古人的道德规范,为观众提供道德滋养。习近平同志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精神力量,并使其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给养。
国产动画制作者在继承传统文化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央央视台)、《中华勤学故事》(中央电视台)《故事中国》《中华治水故事》(浙江中南卡通)、《中华美德故事》《中华弟子规》(北京妙音动漫)《中华德育故事》(内蒙古东联影视)《老子道德三百问》(河北亚神影视)等,动画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华美德故事》《中华德育故事》《中华弟子规》都是用经典的古人古事传播中华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华勤学故事》以中华民族历史勤奋学习的典范进行创作,寓情于景,托物言事,用古人努力成才的道理感染观众,培养出优秀的“接受者”。《中华治水故事》用中国经典的26个治水故事,旨在传递“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观点,表达儒释道融通的古老东方哲学体系。《老子道德三百问》以“道”为魂,以老子一生为故事主线,少年时求知问学、青年明心得道、得道后传经布道,传播《道德经》中“道法自然”的思想精华。通过动画形式讲中国故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观众增强道德判断力和荣誉感,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重构观众其价值体系引领审美时尚。
国产动画应增强“自信”,从“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中挖掘中华好故事,把“我们想做的”变成“观众想看的”,把“观众想看的”融人“我们想做的”,高效的传播中华好故事,用动画形式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及国家软实力。
二、动画形式重构文化记忆,传播主流价值观中国动画自开创以来就与社会政治歷史发展密不可分,如1931一1937年万氏兄弟制作的《同胞速醒》《精诚团结》《狗侦探》,1940年钱家俊编导的《农家乐》,中国卡通社(香港)制作的《老笨狗饿肚记》,1941年出品的《铁扇公主》取材自《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都是宣传人民大众团结起来抗日题材的动画,注重政治教化意义。1949年7月,全国首次文代会上确立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同年8月中央下发文件明确“为少年儿童服务”为美术片(动画)的创作方针,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指出:“美术电影主要是以儿童为服务对象,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他们。”
自动画导演特伟先生第一次明确提出“探索民族形式之路”以来,国产动画从古典文学、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萃取优秀故事脚本,美术设计借鉴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国产动画近百年的发展中,影片表达的主题思想和美学风格,随着社会形态和政治语境变迁而产生变化,优秀的国产动画首先讲述的是中国故事,其次反映国人审美志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抒发国人情感、气质,并遵循中华精神“儒释道”的内涵,重视教化功效,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小鲤鱼跳龙门》(1958年)以民间传说鲤鱼跳龙门构思,结合当时国内的水利水电建设,向青少年传达不怕困难,敢于冒险,同时也反映祖国建设的新面貌;《草原英雄小姐妹》(1965年)是动画的现实主义题材,根据龙梅和玉荣真实真事创作,反映热爱集体财产、勇于战胜困难的崇高品质;《雪孩子》(1980年)歌颂了融友情与勇气于一身的雪人,歌颂舍已为人的崇高品德;《邋遢大王奇遇记》(1987年)反讽不讲卫生又贪玩的邋遢大王,又同时呼应当时少年的特点(机智勇敢、爱憎分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围棋少年》(2005年)采用传统曲艺评书的叙事方式,采用“侠”“俗”“情”等叙事元素,弘扬了中国围棋精神和棋手的爱国情怀;《故事中国》(2012年)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选取代表人物和故事,传达中华灿烂和悠久的文化。《犟驴小红军》《最可爱的人》《翻开这一页》《五子炮一渊子崖保卫战》榜样一“双百”人物英雄故事》《红游记》等都是红色经典的动漫题材,用动画的语言重塑英雄形象,传播英雄故事,营造人人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良好气氛,培养青少年继承革命文化及民族自豪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三、弘扬传统文化,应注重融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
用国产动画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大胆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学精神,应广泛的从中国传统艺术、传统故事中汲取养分。如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南郭先生》等,故事题材改编自民间故事或者成语故事,美术风格上借鉴中国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窗花的艺术特点;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把中国画的意境发挥到极致,蔚县剪纸风格《抬驴》及敦煌壁画风格的《九色鹿》等。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弘扬传统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和“绝对”,例如穿儒服诵读四书五经,好遵女德守女训等,这是简单的复古现象,并没有深入传统文化的灵魂和精神;再如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等;以及《搜神记》中的郭巨埋儿,已不符合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所以在当代动画创作中不可全盘照抄、照搬,要有鉴别、有扬弃的继承和创新。 汉字从甲骨文开始有三千年的发展史,中国文字艺术与动画创作结合,不仅是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的创新,还是动画制作观念和手段上的创新。将这些本土的、民族的中国文字形象,经过动态的藝术处理,转化为符合当代文化传播特点的系列动画片,是对中国文字艺术的传承,也是通过国产动画传播本土形象、传统旋律。《浩昊文字国历险记》(2010),该片运用童话式的模式以中国文字的传播为出发点,全片用成语故事作为剧情发展的梗概,幽默、诙谐中展现中华文明,传播汉字文化,生动形象地教会广大儿童学好中国的文字。《逗逗迪迪之汉字小侦探X2013),通过学习和破解汉字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用动画的形式传播汉语知识,“酷比小侦探”也被成为“汉字小侦探”。
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说“动漫产业的兴起改写了中国青少年的历史记忆,通过动漫的形式把中国戏曲文化的神韵传达给观众,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我国戏曲的种类和剧目众多,是国产动画创作的巨大宝库,《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三个和尚》等经典的国产动画都融入了传统戏曲的诸多元素,古老的戏曲文化借助动画形式进行二次创作,推动传统艺术创新性发展和传播。近年来,以京剧元素为主旨创作的热血动画《京剧猫》以国粹京剧为核心,构建完整的世界观,改变了以往戏曲动画形象脸谱化的特征,把京剧内涵融入剧情设置,用新的内容和形式传播“中国脸”。
四、传统文化应注重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承与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终端平台的高速发展,动画作品应注重新媒体时代下与新技术、新模式的有机融合,传统文化题材的动画更应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随着新媒体终端的不断发展,已不仅仅局限在电脑、手机,已扩展至借助网络连接的一切终端,公交电视、地铁屏幕、街角和社区大屏等,新媒体终端平台的发展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从而也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契机。通过新媒体终端观看动画的比例逐年提高,据2016年受众统计数据显示:“7-12岁的小学生群体所占比例最高,为34%,其次为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占31%”。国内动画的受众群体已经由幼儿向大众转变,所以在新媒体客户端的动画产品要注重全年龄段作品的创作。
移动互联网端比较成功的早教品牌“宝宝巴士”“兔小贝”“贝瓦”等,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发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动画和APP应用,例如《宝宝巴士之奇妙汉字》宝宝巴士APP应用。《中华节日》《中华美食》《宝宝学汉字》《宝宝过春节》《兔小贝成语故事》《兔小贝国学经典系列》(古诗、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新媒体动画的传播实现了动画与早教行业的跨界融合,但还应注重适度娱乐化,还要注重作品的民族化美学等。
近年来新媒体端的主旋律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大受好评,该动画是由漫画家逆光飞行所创作的军事题材漫画改编,2015年播出第一集以来到2017年已播出至第四季,用动画的形式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的军事和外交事件展示出来,该片的热播改变了主旋律动画在传统媒体上传播的境遇,也改变了以往主旋律动画生产制作模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根基、精神命脉,是千年来中华思想和精神内涵的凝练。把蕴含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优秀传统故事阐发和展示出来,挖掘和提炼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时代要求创造性和创新性阐发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用国产动画弘扬中国精神、体现中国力量、传播当代中国价值,同时注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兼顾,是国产动画人的职责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创作上不可急功丘利,要用心用功用情创作出高水平、高品位的作品。提高国产动画质量没有捷径可寻,用动画彰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不断繁荣发展国产动画,用动画艺术与传统文化要素相辉映,升华作品精神高度,提高作品内涵,使得国产动画更具国际影响力。
王亚全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副教授
朱鹏
河北传媒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讲师
郭云亭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教师
孙强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讲师
一、国产动画创作要选取中华好故事
优秀的动画作品能反映国家、民族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优秀的动画作品可以吸引青少年的关注,引导其形成主流价值观,启迪心灵并深人精神世界。“求术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故事是民族精神和优秀道德文明的精华,中华优秀传统故事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集中体现了国人的担当意识、情感样式、爱国情怀、社会风尚、荣辱观念、价值标准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时至今日还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行为。用动画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和创新性传播,融入人民生活,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爱岗敬业、见义勇为、扶危救急、孝老敬亲等融人动画创作内涵。
国产动画应大力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故事的挖掘与阐发,用动画这种“特殊”的方式把口口相传的故事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并进行创新性的发展,优秀传统故事与动画形式相融合,加强对民族历史的认知与运用,亦是坚定文化自信的表现。对传统故事题材进行改编,传承古人的道德规范,为观众提供道德滋养。习近平同志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精神力量,并使其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给养。
国产动画制作者在继承传统文化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央央视台)、《中华勤学故事》(中央电视台)《故事中国》《中华治水故事》(浙江中南卡通)、《中华美德故事》《中华弟子规》(北京妙音动漫)《中华德育故事》(内蒙古东联影视)《老子道德三百问》(河北亚神影视)等,动画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华美德故事》《中华德育故事》《中华弟子规》都是用经典的古人古事传播中华高尚的道德情操。《中华勤学故事》以中华民族历史勤奋学习的典范进行创作,寓情于景,托物言事,用古人努力成才的道理感染观众,培养出优秀的“接受者”。《中华治水故事》用中国经典的26个治水故事,旨在传递“天人合一”的大宇宙生命观点,表达儒释道融通的古老东方哲学体系。《老子道德三百问》以“道”为魂,以老子一生为故事主线,少年时求知问学、青年明心得道、得道后传经布道,传播《道德经》中“道法自然”的思想精华。通过动画形式讲中国故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观众增强道德判断力和荣誉感,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重构观众其价值体系引领审美时尚。
国产动画应增强“自信”,从“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中挖掘中华好故事,把“我们想做的”变成“观众想看的”,把“观众想看的”融人“我们想做的”,高效的传播中华好故事,用动画形式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及国家软实力。
二、动画形式重构文化记忆,传播主流价值观中国动画自开创以来就与社会政治歷史发展密不可分,如1931一1937年万氏兄弟制作的《同胞速醒》《精诚团结》《狗侦探》,1940年钱家俊编导的《农家乐》,中国卡通社(香港)制作的《老笨狗饿肚记》,1941年出品的《铁扇公主》取材自《西游记》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等都是宣传人民大众团结起来抗日题材的动画,注重政治教化意义。1949年7月,全国首次文代会上确立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同年8月中央下发文件明确“为少年儿童服务”为美术片(动画)的创作方针,时任文化部部长沈雁冰指出:“美术电影主要是以儿童为服务对象,用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他们。”
自动画导演特伟先生第一次明确提出“探索民族形式之路”以来,国产动画从古典文学、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萃取优秀故事脚本,美术设计借鉴中国传统绘画风格。国产动画近百年的发展中,影片表达的主题思想和美学风格,随着社会形态和政治语境变迁而产生变化,优秀的国产动画首先讲述的是中国故事,其次反映国人审美志趣、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抒发国人情感、气质,并遵循中华精神“儒释道”的内涵,重视教化功效,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小鲤鱼跳龙门》(1958年)以民间传说鲤鱼跳龙门构思,结合当时国内的水利水电建设,向青少年传达不怕困难,敢于冒险,同时也反映祖国建设的新面貌;《草原英雄小姐妹》(1965年)是动画的现实主义题材,根据龙梅和玉荣真实真事创作,反映热爱集体财产、勇于战胜困难的崇高品质;《雪孩子》(1980年)歌颂了融友情与勇气于一身的雪人,歌颂舍已为人的崇高品德;《邋遢大王奇遇记》(1987年)反讽不讲卫生又贪玩的邋遢大王,又同时呼应当时少年的特点(机智勇敢、爱憎分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围棋少年》(2005年)采用传统曲艺评书的叙事方式,采用“侠”“俗”“情”等叙事元素,弘扬了中国围棋精神和棋手的爱国情怀;《故事中国》(2012年)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选取代表人物和故事,传达中华灿烂和悠久的文化。《犟驴小红军》《最可爱的人》《翻开这一页》《五子炮一渊子崖保卫战》榜样一“双百”人物英雄故事》《红游记》等都是红色经典的动漫题材,用动画的语言重塑英雄形象,传播英雄故事,营造人人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的良好气氛,培养青少年继承革命文化及民族自豪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激发爱国主义精神。
三、弘扬传统文化,应注重融艺术性、思想性于一体
用国产动画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一方面要大胆继承和弘扬传统美学精神,应广泛的从中国传统艺术、传统故事中汲取养分。如剪纸动画《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的海螺》《南郭先生》等,故事题材改编自民间故事或者成语故事,美术风格上借鉴中国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窗花的艺术特点;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牧笛》《山水情》把中国画的意境发挥到极致,蔚县剪纸风格《抬驴》及敦煌壁画风格的《九色鹿》等。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弘扬传统传统文化不能“简单”和“绝对”,例如穿儒服诵读四书五经,好遵女德守女训等,这是简单的复古现象,并没有深入传统文化的灵魂和精神;再如传统文化中的孝道,“父母在,不远游”“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等;以及《搜神记》中的郭巨埋儿,已不符合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所以在当代动画创作中不可全盘照抄、照搬,要有鉴别、有扬弃的继承和创新。 汉字从甲骨文开始有三千年的发展史,中国文字艺术与动画创作结合,不仅是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的创新,还是动画制作观念和手段上的创新。将这些本土的、民族的中国文字形象,经过动态的藝术处理,转化为符合当代文化传播特点的系列动画片,是对中国文字艺术的传承,也是通过国产动画传播本土形象、传统旋律。《浩昊文字国历险记》(2010),该片运用童话式的模式以中国文字的传播为出发点,全片用成语故事作为剧情发展的梗概,幽默、诙谐中展现中华文明,传播汉字文化,生动形象地教会广大儿童学好中国的文字。《逗逗迪迪之汉字小侦探X2013),通过学习和破解汉字来寻找解决问题的线索,用动画的形式传播汉语知识,“酷比小侦探”也被成为“汉字小侦探”。
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贾磊磊说“动漫产业的兴起改写了中国青少年的历史记忆,通过动漫的形式把中国戏曲文化的神韵传达给观众,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我国戏曲的种类和剧目众多,是国产动画创作的巨大宝库,《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三个和尚》等经典的国产动画都融入了传统戏曲的诸多元素,古老的戏曲文化借助动画形式进行二次创作,推动传统艺术创新性发展和传播。近年来,以京剧元素为主旨创作的热血动画《京剧猫》以国粹京剧为核心,构建完整的世界观,改变了以往戏曲动画形象脸谱化的特征,把京剧内涵融入剧情设置,用新的内容和形式传播“中国脸”。
四、传统文化应注重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承与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终端平台的高速发展,动画作品应注重新媒体时代下与新技术、新模式的有机融合,传统文化题材的动画更应运用新技术、新应用创新媒体传播方式。随着新媒体终端的不断发展,已不仅仅局限在电脑、手机,已扩展至借助网络连接的一切终端,公交电视、地铁屏幕、街角和社区大屏等,新媒体终端平台的发展为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从而也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契机。通过新媒体终端观看动画的比例逐年提高,据2016年受众统计数据显示:“7-12岁的小学生群体所占比例最高,为34%,其次为6岁以下的学龄前儿童,占31%”。国内动画的受众群体已经由幼儿向大众转变,所以在新媒体客户端的动画产品要注重全年龄段作品的创作。
移动互联网端比较成功的早教品牌“宝宝巴士”“兔小贝”“贝瓦”等,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开发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动画和APP应用,例如《宝宝巴士之奇妙汉字》宝宝巴士APP应用。《中华节日》《中华美食》《宝宝学汉字》《宝宝过春节》《兔小贝成语故事》《兔小贝国学经典系列》(古诗、弟子规、千字文、三字经)等,新媒体动画的传播实现了动画与早教行业的跨界融合,但还应注重适度娱乐化,还要注重作品的民族化美学等。
近年来新媒体端的主旋律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大受好评,该动画是由漫画家逆光飞行所创作的军事题材漫画改编,2015年播出第一集以来到2017年已播出至第四季,用动画的形式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的军事和外交事件展示出来,该片的热播改变了主旋律动画在传统媒体上传播的境遇,也改变了以往主旋律动画生产制作模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文化根基、精神命脉,是千年来中华思想和精神内涵的凝练。把蕴含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的优秀传统故事阐发和展示出来,挖掘和提炼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优秀传统文化,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时代要求创造性和创新性阐发中国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环节,用国产动画弘扬中国精神、体现中国力量、传播当代中国价值,同时注重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兼顾,是国产动画人的职责要求。在中国传统文化题材动画创作上不可急功丘利,要用心用功用情创作出高水平、高品位的作品。提高国产动画质量没有捷径可寻,用动画彰显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不断繁荣发展国产动画,用动画艺术与传统文化要素相辉映,升华作品精神高度,提高作品内涵,使得国产动画更具国际影响力。
王亚全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副教授
朱鹏
河北传媒学院动画学院副院长、讲师
郭云亭
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教师
孙强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