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煤企腐败困局,怎么破?

来源 :廉政瞭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zumi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不改鬓毛衰。”每到年底,农村、故乡、乡情就成为社会、舆论热议的话题。其实这些文化、情结都可以从乡音、方言上体会到一部分。
  有人说,国人语言的问题,本质是思维的问题、情感的问题、教养的问题。方言不仅是承载着游子的思乡情结,还承载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但目前,中国的方言面临消失的危险。
  方言正在成为下一个民间艺术?
  十 年前,媒体高喊:“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怜的”。长春“这长得磕碜”、成都“巴适得板”、武汉“冒得事晃来晃克搞么四”、上海“阿拉上海鼎鼎煞根”……成为这些城市的坊间名片。你要融入城市,请先学会当地方言。
  如今,武汉一名三岁孩子,因为只会说方言,在幼儿园里成为另类。他在回答有关颜色的提问——“红色、黄色、楼(绿)色”,把大家都逗乐了。你要融入城市,不用管它讲什么方言。
  方言之于城市,正在变得越来越不重要。那些记忆里儿时的乡音俚语,如今被挤进了尚待拆迁的几条弄堂,留在怀旧的人心里。
  方言禁区,越来越多
  36岁的夏勇现在是成都一家股份制企业的一名管理层人员。交谈过程中,他接了几个电话,能听出明显的口音差别。
  刚来这家公司时,他20岁出头,从一名业务员做起,坚持说家乡方言。但让夏勇意想不到的是,每接触一个人,他都要被问是四川哪里的,有的人还乱猜。
  加之工作要和不同的人接触,特别是跟客户谈生意,就要想办法和对方拉近距离。“如果和对方说话语音差太远,就像是不够诚意一样,对方也会觉得瞧不起。”
  慢慢地,夏勇在与这个城市语言保持一致时,不自觉地把自己的生活划分成不同区域,一边是方言区,一边是方言禁区。比如与家人、朋友商量事情以及生活是方言区,与客户交谈、安排工作则是方言禁区。
  把工作作为方言禁区,是很多人惯常的划分,甚至白纸黑字落在规定上。
  去年,金华市的陈先生就是因为上班时和本地同事说方言,结果被罚款100元。还有更严重的,南昌市一家通讯代理商公司规定,一个月内触犯5次或以上“方言禁令”者,将予以辞退处理。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城市,生活这个方言区也越来越不牢固了。
  住在上海的沪剧演员马莉莉说,“我先生到南京路去买东西,普通话不太会说,比划了半天,服务员和他说,‘请你说普通话,我没听懂’——他后来无奈地说,‘我变外地人了!’”
  研究生毕业的何雪是成都本地人,她现在与陌生人交流时,也是首选普通话。“而且越往市中心走,越倾向于用普通话问路、购物、点餐等等。”
  从区域来看,高档写字楼、政府办公区、学校、高新区……这些基本上是方言禁区。
  粤语文化学者饶原将这些禁区称为“语言特区”,他不无担忧地表示:“广州已经出现了许多语言特区,一些小区外地人占大多数,如逸景翠园,已经是以普通话为主要交流语言。”他曾在这些“语言特区”生活,由于找不到归属感最后选择搬家。
  去年江苏省教育厅出台文件规定,公务员普通话水平应达三级甲等,上班时间讲方言将被扣“监测指标分”。
  方言身份,越来越弱
  方言不再是整个城市气质的代表。
  曾经,方言塑造出了一个城市的集体性格。比如成都一句“巴适得板”,可以看出这里的麻辣与安逸,不露痕迹地交融着,形成了四川人特有的生活韵味。武汉一句“冒得事晃来晃克搞么四”,能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粗糙与热度。
  如今,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方言逐渐与普通话相融合,这种个性也越来越被弱化。而且这些外来人口中最早几批,已经在各个城市立足,他们改造着城市的气质,但并不全说当地方言。
  根据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俐李的研究,苏州方言最开始有8个声调,现在只有7个声调了。这是因为其中一个声调只用于一些特定词汇的发音,而这些词汇由于难以被外来人群理解,已经逐渐被当地人弃用,演变为普通话的表述。
  方言不再是进入城市的门槛。
  上世纪80年代以前,在上海的外来务工人员需要说上海话来融入这个城市,而当地人更将“上海话说得地道不地道”作为判断此人是否是本地人的标准。
  到了90年代左右,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到上海求学,进入上海地区的上流社会,越来越多的公务人员、商人在说普通话。这样一来,上海本地人原来的心理防线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直到今天,多数上海人在用普通话交流,甚至上海小孩说普通话的情况也越来越普遍。
  “人们在另一个城市寻找身份认同的时候,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语言来包装自己。”刘俐李说,一开始是外地人在上海寻找身份认同,现在变为上海人也在寻找身份认同。
  方言不再是身份认同的需求。
  2014年一份《四川籍外出务工人员语言生活状况》的报告指出,目前,四川较多的务工者不仅能较为灵活地使用家乡话、普通话和流入地方言,还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对象选择语言类型。
  其中一项调查显示,流入地方言并没有对回流人口形成重要影响。而在发生“变读”的人群中,变读率和学历结构呈现“倒挂”,即小学、初中和高中学历的回流人口,其变读率超出中专及以上学历。调查中提到,“此种结果可能和返乡回流者回到家乡时的语言使用心理有关。”
  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刘春卉看来,这种心理其实就是身份认同与自我肯定的此消彼长。她认为,回流者对自身学历、职业等一系列素质的肯定程度越高,就越不倾向于用普通话或流入地方言来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身份,反而越倾向于说方言来寻找身份认同。
  方言回报,越来越少
  夏勇在普通话与方言之间转变的原则是,可以与人拉近距离。“如果对方有地方话的口音,比较接近我们那一带的,我就说家乡话。”
  这是方言的回报。
  曾经,如果你进入城市,掌握了当地的方言,回报丰厚。
  在广东打工多年的陈刚就称,快二十年前,他们刚到广东时,第一件事就是去学粤语。“如果你会粤语,工资普遍要比不会粤语的多500元。”那个时候,对农民工而言,500元不是个小数。
  2005年,复旦大学一项有关方言的研究也发现,如果你掌握了该城市方言,比那些没有掌握的,更容易进入更高的行业和职业,特别是需要更高语言交流能力的服务业。那时候很多招聘广告明确要求会说粤语、会说上海话。
  如今,你是本地人、会当地方言,并不能给你在城市里带来什么好的就业机会。“一些高薪行业反倒都要求普通话。”
  方言一度很重要的回报是圈子、是人脉,这在现代网络社交方式中,也越来越弱化。比如一些大学生远离家乡到外地求学,往往会因为乡土情结而组建“老乡会”。但随着慢慢融入新的环境,尝试多样化的社交方式,“老乡会”的感情基础似乎也变得不再牢靠。“现在交朋友更注重是不是志趣相投,而不倾向于是否是同乡。”大四学生郭文娟说。
  同时,使用方言的成本也在逐步增加。
  沪剧演员马莉莉演了50多年沪剧,怎么也没想到,从娘胎里带出来的家乡话,今天却被年轻演员“当外语来学”,“最滑稽的,老师上课教的上海话会说,但生活中突然和他说一句上海话,他会说‘老师没教过!’”
  城市中,方言越来越不那么重要,但并不会消失。在方言的版图里,城市是一个个据点、一个个舞台,各种方言只会慢慢融合、慢慢演变。
  方言之于城市,正变得越来越不重要。那些记忆里儿时的乡音俚语,如今被挤进了尚待拆迁的几条弄堂,留在怀旧的人心里。
其他文献
从六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员的角色创新。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根本的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会这一重要思想的歷史地位、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牢牢把握“八个明确”的主要内容和“十四个坚持”的基本方略,以此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不移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
结合实际,针对钢筋直螺纹套筒连接施工方案进行了论述。
近日,一则视频被印度媒体争相报道。视频中,两名身穿制服的印军士兵,蹲在地上。徒手用水泥块将50个手机砸成粉碎。然而镜头一转,这些手机的主人——50个印度兵齐刷刷地站着,默默
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水平不断得到提高。人们在购买住宅时,除了关注住宅的楼层、面积、平面布置等因素外,同时也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住宅设备上。给排水
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战略目标,智能变电站是坚强智能电网建设中实现能源转换和控制的核心平台之一,是智能电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
《水浒传》不仅写透了人心,也写透了社会。林冲雪夜上粱山,白衣秀士王伦有意刁难,拒其入伙。杜迁、宋万、朱贵等纷纷为林冲说情,王伦却说,这个家伙在沧州虽是犯了弥天大罪,今日上山
QQ 又在闪烁了,微信又在“叮咚”了,忍不住一聊就是半天;查一个资料,搜索时被一个极具蛊惑性的标题吸引,点进去又不自觉地看了一大堆无用的东西……也许,你也在思考这个问题:社交网络占据了自己的大量时间,使得自己肤浅工作,生活繁忙。  社交网络把大多数知识工作者的注意力肢解得支离破碎,纽波特从“节奏哲学”的角度切入,追问如果停止或者减少社交软件的使用时间,对自己影响其实不大的话,那为什么要把宝贵的生命
<正> 近日,美国Sun公司与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联合宣布,Sun公司已经选定CALIS作为“sun数字图书馆技术保障中心”,双方将携手推动数字图书馆应用新技术与新标准
2017年可谓全球性的“打虎”年,腐败之祸,全球共此炎凉。从欧美到亚非,从金砖国家到老牌西方强国,腐败表征有不同,但都深受其害。这一年来,各国纷纷重拳出击,用实际行动来“刮骨疗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