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玉树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t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里是真正纯粹的藏区,那里是千古不变的高原,那里生活的是真正质朴的藏民,那里空气中弥漫着的是亘古不变的佛音。爱那个地方,就像爱我的情人;想那个地方,就像想念我的家人;去那个地方,是去见那些也同样爱我、想我的康巴人。
  
  我在北京时,最愉快和最义不容辞的事情就是接待玉树来的朋友,来自玉树的每一个信息都令我无比激动,每一次说出“玉树”两个字都唇齿留香。
  从1998年第一次进入玉树开始,我每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预订下一次去玉树的行程,因为我有个永远的承诺:“我还会再来。”
  历经数年,走遍了中国几大藏区,拜谒过无数的高僧大德,目睹过各种雪域奇观,亲历过很多次神秘的法会,更千百次感动于藏民的真诚。细细品味自己对藏区淳厚的挚爱,才发现,真正让人魂牵梦萦、欲罢不能的是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
  玉树是青海省内唯一的康巴方言地区,它有着一类与其他藏区不同的人群。玉树的康巴人,一个马背上的民族,一个游牧的部落,一个乐观豁达、真真正正为心灵、为信仰而活着的一群人。
  爱那个地方,就像爱我的情人:想那个地方,就像想念我的家人;去那个地方,是去见那些也同样爱我、想我的康巴人。想念玉树和玉树所有的人、所有的牦牛、所有的石头……
  是那树贵如玉的地方,是那里挤奶的藏族姑娘,是那康巴汉子动地的歌舞,是那老阿妈手中的转经筒,是那转山人虔诚的脚步……这一切,都铭刻在我的心中,化作我镜头中凝固的瞬间……
  这会儿,玉树正带着伤口忙碌,那里人们正用自己天性中刚强和乐观部分重建并弥合着内心的伤痛。玉树的风景还在,我想,玉树人的天性应该也是那里一道最好的风景。
  
  玉树黄金线
  
  在我心中,玉树的版图被我像拼图似地分割成了几大块,我像一只贪婪的高原羊,一块一块地走过,一片一片地狂奔,我的脚印在那块版图中划上了一条条经纬线。
  每次从青海省会西宁到玉树我都会起个大早,在5点钟左右出发,为的是赶在天黑前到达玉树。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早饭可以在海南州共和县的恰卜恰镇吃,午饭一般都赶到玛多。
  在玛多午餐后继续向西南行进不久,就快到巴颜喀拉山了。过了巴颜喀拉山便是一路下坡进入了美丽的羌塘草原。从山口到200多公里外的玉树州府结古镇,海拔一直下降了1000多米。
  过了通天河大桥,是扎曲河和通天河的交汇处,站在公路边上,可以明显地看到翠绿色和土黄色的河流交界线。这一带,在1951年建通天河大桥之前一直使用皮筏子渡河,渡口就叫“直门达”。沿途溯通天河而行,道路两边开始有了植被,种植青稞的田地也多起来。翠绿色的河水水流很急,撞在石头上的河水凝成玉石一般的颜色,继而又飞快地奔回到激流中。
  更让人激动的莫过于临近玉树时看到了久违的绿树,不禁暗自感叹:真是个树贵如玉的地方啊。
  当看到气势庞大的嘉纳玛尼堆时,结古镇就快到了。
  
  玉树的转经线:结古镇——结古寺——嘉纳玛尼堆——勒巴沟——文成公主庙——禅古寺
  
  结古镇这个仅有20平方公里的小镇,是唐蕃古道上的重镇,从古至今都很有名气。它不仅是长江源头第一镇,更是青海西宁、四川康定、西藏拉萨三地之间的重要贸易集散地,“结古”就是藏语集散地的意思。
  结古镇是一个小盆地,四面环山,扎曲河由西、巴曲河由南流进市区,在镇中心交汇后向东流去,在30公里外和通天河汇合后继续东流。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是高原牧民的“世外桃源”。
  住在结古镇,如果准备在玉树停留的时间不多,可以选择这条较短的路线“走马观花”。这也是一条围绕着玉树州府的顺时针转经线。
  从结古镇沿宁(西宁)玉(玉树)路往回走,过镇中心丁字路口往东几十米在路北有个上坡的小巷,从那里可以上离结古镇最近的寺庙——结古寺。
  玉树是个藏民占全州人口比例最高的藏族自治州,藏传佛教是玉树人民的主要宗教信仰,在玉树有着悠久的历史,玉树的文化史及历史皆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玉树亦有神佛乐土的美誉,这里不同于藏传佛教发源地西藏那样古刹名僧众多,但却是在西藏以外藏传佛教教派最为齐全的地区。藏传佛教的宁玛(红教)、萨迦(花教)、噶举(白教)、格鲁(黄教)等几大教派在此均有分布。这些教派的寺院虽然在规模和僧尼数量上很难与西藏的一些寺院相比,但其悠久的历史却是有目共睹的。
  在玉树旅行,不可能不去参访寺庙。
  这些寺庙有的建于悬崖峭壁之上,悄然独立,不问俗事;有的建在海拔5000多米的高山之巅,横空出世,巍峨挺拔,云蒸霞蔚;有的却又建于平缓的草场上,四周碧草连天,牛羊成群,一片生机,而寺院建筑本身则多为传统的平顶藏式建筑风格。这些寺庙不论建于何处都是因地制宜,巧妙地利用当地的自然地形地貌,但是每一个寺庙的建筑,又绝不是随心所欲的,其建筑布局、空间分割,历来都有其自身的规则。
  玉树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建筑风格较为接近,但各教派又各有特点。萨迦派寺院的围墙和僧舍外墙多饰以红、白、黑3色竖条,俗称为“花教”。传说,这3种颜色分别象征着文殊、观音、金刚手3位菩萨。萨迦派的祖寺在西藏萨迦地区,“萨”是藏语“土”的意思,“迦”是“灰白色”,这是因为萨迦寺附近的山坡上有一片灰白色的岩石,寺院因地貌而得名。
  噶举派寺院的围墙和僧舍外壁多为纯白色或土本色,宁玛派寺院的围墙和僧舍外壁多为褐红色,而格鲁派寺院的僧舍外壁多为纯白色,寺院的围墙外壁多为褐红色。了解了这些区别,不入寺院,只要远远望去,就可以知道寺院所属派别。
  玉树地区离结古镇最近且规模较大的寺院是结古寺和禅古寺。在这次玉树地震中,损失最重的寺庙,恰恰就是这两座离古镇最近的寺庙,短时间之内,我们在玉树时只能看到这两座寺庙的残破的废墟和它修复后的场景了。
  结古寺就在结古镇中心的北山坡上,可徒步前往或租车上坡,车可以开到寺庙前,但坡很陡,弯很急,容易翻车,不熟悉路况的司机得小心驾驶。结古寺是一座颇具规模的萨迦派寺院,第九世班禅大师曲吉尼玛就是在结古寺圆寂的。整座寺院依山势而建,殿堂僧舍错落有致,远远望去就像好多层楼阁耸立在山坡上。寺院的大经堂可同时容纳1000人念经,经堂四壁还绘有精美的佛教故事壁画。在寺院西坡上可以看到结古镇的全景,顺坡而下,便是结古寺的小玛尼堆。
  经堂周围和寺院涂成灰色的僧舍群中,经常散布着几十、上百只野狗,当地人是决不会伤害它们的,因此它们也不会伤害所有的来人。
  它们总是懒洋洋地躺在寺院围墙旁边的小路上,对过往的人从来都是视而不见。我想,生活在寺院周围的狗一定是最幸福的狗,它们每天都可以聆听到传播佛法的梵音,可以得到僧人们给它们的食物。久而久之,它们也将得到加持,来生一定会有个好去处的。
  玉树州有一处久负盛名的玛尼石刻景观,那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玛尼堆——“嘉纳玛尼城”。
  嘉纳玛尼城位于结古镇东7公里的新寨村,紧邻214国道, 每次来往于玉树都可以看到。据史料记载,嘉纳玛尼城创建始于公元1715年,它的奠基人为第一世嘉纳活佛宗求帕文。晚年,他来到玉树弘扬佛法,颇受玉树僧俗百姓的敬仰。他对玉树地区以及藏传佛教的最大贡献就是创建了嘉纳玛尼堆。
  在这里有很多石刻艺人,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新寨,生活在这玛尼城的脚下,他们将刻画玛尼石作为一种职业,同时也是在为自己今生多积善业。他们整日在玛尼堆边虔诚地刻画着,铁钎磨秃了一个又一个;他们口中一遍遍吟诵着六字真言,伴随着刻石的叮当声,口中颂出的六字真言印刻在石头上,有一字一石的,有六字一石的。于是,冰冷的石块有了灵性,有了灵性的石头又被虔诚地放入玛尼堆中,经过近300年的积累,玛尼石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如今已经比一座足球场还大了。在这里,已有各种玛尼石25亿块,可谓精美绝伦,让人叹为观止,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一石刻图书馆”。
  我对玛尼石的数量始终感到困惑,真不知这个“25亿”是怎么数出来的,我想那绝不是一块块去数的,否则就是一辈子也数不完呀,藏族同胞富于想象的天性在这方面是表现得最明显的了。
  我已经拥有几百张不同图案的玛尼石照片,其中大部分是在嘉纳玛尼堆拍摄的,每次去玉树我都要到嘉纳玛尼堆去,因为随着新刻的玛尼石的增加,很多旧的被埋在了下边,整个玛尼堆的格局就总是在变着,让我每次都有新鲜感。
  藏民们只要闲暇,就会顺时针围着玛尼堆转玛尼。他们认为,转一圈就等于把玛尼石上的经文念了一遍,转得越多当然就等于念得越多,念多了就能消灾免祸,积累功德。这次地震中,嘉纳玛尼堆很多玛尼石被震得掉落下来,损失不小。
  如果说嘉纳玛尼堆一直“花枝招展”地静卧在公路边上,从玉树的结古镇东行40多公里,经过嘉纳玛尼堆到达的勒巴沟,则是“养在深闺人未识”。
  车子开过通天河后就全是土路,且路较窄,只能单向行驶。一路上,根本想象不出即将看到的勒巴沟有多么的壮观,只是对汉族阿姐——文成公主到底能给这个地方留下什么充满好奇。
  文成公主进藏时,认为自己的一行人马能够平安地通过天然屏障巴颜喀拉山和亘古天堑通天河是神仙帮助的结果,便亲自率领工匠在现在称为勒巴沟的一条山谷里雕刻了许多经文和佛像。这些唐代的石刻精品,至今还完好地保存着。
  在入沟口的左边,涉过一条冰冷的小溪,一小片内凹的峭壁上,有多幅线刻的佛像,那是几个组图。从那丰满的体态,飘逸的衣裙,一望便知是唐朝所刻,当地的文献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最令人惊讶的是,其中竟有人首蛇身的线刻岩画,这是此地独有的种雕刻形式,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后来我在一位活佛那儿了解到,这其实是天龙八部中的诸天神像,只不过刻工将她稍微加工了一下,就成了一个体态丰冉的美女了。
  勒巴沟的海拔有3800米到4200米之高,但一路走过去,路两边是茂密的灌木植被,氧含量也由于植被的增加而大大增加,高原反应在这样的地方是最容易得到缓解的。路边的溪流中,布满了刻着六字真言的玛尼石,大的有如一个乒乓球台子,经过1000多年的冲刷,石头已被水打磨得凹呈弧形,但字迹却仍然清晰。视线所及的地方,到处都是六字真言。
  勒巴沟纵深大约8公里,进到5公里处,有一条灌木葱茏、涧水清澈的山谷,名叫子琼沟(藏语意为小溪谷)。沟口边,有一座早已废弃的石木结构的古式佛塔,独自守候着苍凉,有如一位老人,在向后人述说着这唐蕃古道昔日的繁华,述说着当年这里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盛况。而今,山依旧,水依旧,只是老去了岁月,荒芜了故园。原来的“车马官道”现今早已湮没于寒烟衰草之中,缓步走在这荒草丛生的小径,很难想象这就是当年入藏的三太通道之一。
  只要你稍微留心,就会发现草丛中、溪水边随处可见刻有经文的玛尼石。有阳文,有阴文;有的上面生满了青苔,字迹已被岁月打磨得模糊不清;有的大如磨盘,有的小如鸡蛋;更有刚刚刻好不久的,琢磨的痕迹尚存。从这些刚刚刻好的玛尼石上,分明可以感到文化的承传,感受到佛法的力量,感触到精神的物化……
  越向子琼沟里面走,草越深,山越陡,而且这里的海拔已超过4000米,小路两侧都是直立的峭壁,上面横生着的小灌木,努力地从崖缝中挤出。转过一个小山口;便是一座有如巨大的船头似的山崖,小路顺崖角分成左右两条,左面有一个小缓坡。慢慢地爬上小坡,不经意向前一望,眼前分明是一座“玛尼山”。
  我到过藏区的很多地方,见过各种各样的玛尼石、玛尼堆、玛尼石刻,但是,像眼前这样将整座山都刻满经文的,不是亲眼所见,根本就难以想象。山上的经文字体有大有小,有的是用古藏文刻的,有的是用古印度梵文刻的,随山就势,但又疏密有序,无处不是匠心独运,这气势和韵味根本是用语言无法表达的。
  难以想象的是,在如此高海拔的地方,在这光滑如镜的峭壁之上,这些经文是如何刻上去的?当地有一种说法,在寒冷的冬季,将冒着热气的新鲜牛粪贴在崖壁上,经过一夜,就会冻在山壁上,刻工就可以蹬着这些牛粪梯,爬上山崖,开始刻画了,整个就像是攀岩的“抓手”。不知这种说法是否可信,不过,我们猜测刻工们很有可能是靠搭木、垒石支架或从山上往下放绳子吊着刻工来完成刻画工作的。
  在山谷深处的岩壁上,还刻有多处佛塔,有的自成一体,有的首尾相连,而且线雕、浮雕各种形式都有。据说,光各式各样的塔就有108座之多。
  从勒巴沟前行约二十几公里,经过山口后不久就能看到一座崖壁前的“汉族阿姐”文成公主留下的千年圣迹——大日如来佛殿(也称文成公主庙)。
  公元641年(唐贞观十五年),唐蕃第一次联姻,唐太宗的宗室女、年仅16岁的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当时,文成公主携浩浩荡荡的陪嫁队伍离开长安,经日月山,入吐谷浑境(古时一部落名),又经公主佛堂(为文成公主在谷浑境的临时休憩地),至柏海(今扎陵湖、鄂陵湖,为松赞干布率兵迎亲处)。与松赞干布在扎陵湖会面之后,携手翻过了雄伟崇峻的巴颜喀拉山,越过了激流滚滚的通天河,来到玉树境内。渡通天河后,经勒巴沟,驻驿贝纳沟,因长途劳顿,便决定在贝纳沟休整一个月。在这里,当地藏族头领和群众为公主举行了她进入吐蕃地界以来第一次极为隆重热烈的欢迎仪式。自小信佛的公主,为了表达对神仙的虔诚,也为了表达对当地百姓的谢意,令随行工匠于贝纳沟坐北朝南的悬崖上雕刻了汉式浮雕佛像9尊,佛像的尺寸和图案都是文成公主亲自制定的。
  在这遥远的藏区,能看到汉式的佛像,不禁让我们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
  转回到214国道往北向结古镇方向走,可以看到建在公路边上的禅古寺。
  禅古寺是玉树出名的嘎玛噶举派寺院,最盛时寺院有500多僧人,位于结古镇南西航村所在的禅古山腰。禅古寺分上下两寺,“禅古”直译为“花石头”,得名于寺院下寺的一块花石。至今,那块花色的磐石仍在,地震后不知压在废墟中的哪个位置,希望他们能很快找到它。   寺院对面的山坡是全方位地观看寺庙的好地方,那红色的寺庙在青青绿草的衬托下愈显辉煌。
  禅古寺的活佛洛卓尼玛年纪很轻,但学问却很渊博,他曾在北京的“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学习两年。他十分和善,平易近人,由于在国外呆了9年,他的英文讲得比汉文还好,当你觉得用汉语和他交流有困难时,不妨和他讲英语。
  现在,禅古寺上上下下正忙碌于寺院的文物抢救和灾后重建。
  整个转经线一圈转下来,需要至少整整一天的时间,大约30多公里,赶上雨季,要开越野车。一大早从结古镇出来,按照这个路线转,用时紧凑的话午餐可以在勒巴沟就着美景一起吃。当然,沟里没有餐馆,要自带干粮。
  点评与提示:这是一条休闲养眼且省时的线路,适合自驾车或租车前往。到殿内要尊重藏族人的习惯,将鞋、帽脱掉。如想供酥油灯,可以向僧人购买。小的1元一盏,还有5元、10元和100元一盏的。到大日如来佛殿参观,如果没有向导,自己是不容易看到大殿后面的崖刻和后坡上的神石的,而当地人一般也不认为那是必看的,所以,必须主动询问才不致错过。
  
  玉树的转山朝圣线:结古镇——清水河——扎多乡——赛康寺——尕朵觉悟神山
  
  玉树的好友曾神秘地告诉我说:“有一个好地方,外面的人从来没到过,咱们是自家人,我才告诉你……”“这是个神山,是藏区四大神山之一(另一种说法是藏区十三大神山之一),一定要去看看,绝对能拍出好片子来。”
  就这样,我成了第一个转过尕朵觉悟神山的汉族女人。当时转这个神山的人还很少,当我为神山拍的照片在玉树广为流传后,转山的人数逐年上升,后来我带去的一位瑞典朋友成了转神山的第一个外国人。
  第一次转山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和尕朵乡的巴吾多杰乡长、陈老师,还有一个叫白玛旦周的小兄弟一同踏上了去往神山的圣程。
  神山大多都是与历史传说和神话传说有关,有些也是人为加封的。凡是神山都会被僧俗用经幡和玛尼石装点得五光十色、花枝招展,经过包装的神山,无不充满了神秘感,令人肃然起敬。
  神山名叫“尕朵觉悟”,属玉树州称多县尕朵乡,它和西藏的冈仁波切、云南迪庆州的梅里雪山、青海果洛州的阿尼玛卿山并称藏传佛教四大神山,这是玉树人自视为其守护神的千古名山,其山势巍峨、险峻,具有一种粗旷的雄性美。
  整个尕朵觉悟是由一系列千姿百态的山峰组成的群山体,主峰海拔5670米,平均海拔4900米。其主峰山势雄伟、险峻,其他山峰则十分象形,奇特的山型似鬼斧神工,造就了一系列美丽的传说。
  每当晴空万里,旭日东升时,人们可有幸目睹到其雪山主峰顶上缓慢冒起的缕缕青烟,故而神山就更被披上了神秘的色彩。主峰旁边是一片冻云弥漫、千古不化的冰川,传说那是尕朵觉悟将军洁白的帐篷。
  觉悟山以“奇、高、陡”而著称。从“奇”而言,其主峰常年积雪、千古未化,即使在十分酷热的夏天,也未曾发觉到丝毫融化的迹象,它那银白色的盛装,成为尕朵觉悟纯洁和神圣的永恒象征。以“高”而言,迄今为止,它还是座处女峰,未曾有一人登上主峰的最高顶端。也许是信仰藏传佛教的群众们怕自己这凡俗之躯玷污了觉悟神的纯净和尊严吧,所以他们是敬而远之的。但我想,可能是海拔太高、山体松脆成为难以攀登的主要因素。从“陡”而言,以路途远近,分许多途径,而成为常规的有3个转游途径,其中“内转径”即主峰的转游,以陡而著称,但路途最近,到觉悟山前、山后仅有半天时间便可转游完,只有高僧大德和出家人等身轻腿快的旅游者才能走这条道,并且——女人不可以走这条线。以尕朵乡政府所在地为起点的“中转径”和“外转径”分别需要2天半和5天时间。转山途中有多处大坡,有的地段只能像壁虎一样地攀行,胆子小的人只能闭起眼睛骑在马上过去。
  从玉树州结古镇到神山脚下的赛康寺(黄教寺庙),有近200公里的路程。我们从结古镇往东,沿214国道走到清水河乡,然后从岔路口往北向曲麻莱县方向行进50公里左右。吉普车行驶约4个小时后,就远远地望见一个有如凌空出世般的山尖,那就是神山的主峰了。
  以前公路只通到赛康寺,要想亲睹神山的雄姿只能从赛康寺租马前往。
  围神山转一圈约耗时两天,一般人都是转神山的中转径。整个转山过程要骑马或步行近百里,沿途顺水而上,可谓一弯一景。
  转神山之前,我们先朝拜或者说参观了这座有600多年历史的寺院。
  赛康寺依山而建,由于围绕着山的转弯处,且中间是高于其他佛殿的大经堂,所以整体看极像一只舰船。赛康寺僧舍依山势呈两冀状延伸,似有飞翔之感。
  赛康寺是个教规很严的寺院,女人是不能在寺院中留宿的,以寺院前的小河为界,对面才允许女人居住,而且一过晚上20:00,寺院周围还禁止女人靠近。
  早晨,暖暖的阳光照在寺院的金顶上,间或有一两个早起的红衣僧人穿行而过;头顶黄蜡石的妇女手摇转经筒,一圈一圈地转着玛尼……
  僧人牵过来几匹马,我们每人骑一匹,还有一匹驮相机包和行李,按藏族人的习惯走顺时针方向开始转山。
  俺这老腿、老腰在转山过程中历尽辛苦。以前骑马,只是跑上几圈或遛一遛弯,可这次是整天都骑在马上,虽然白玛旦周老弟为我的马鞍特意加了一层棉褥子,我还是被硌得直叫唤。因此,每见到好景致便赶紧下马拍摄,权当最好的休息。可实际上连下马都有困难,每次下马都得在地下保持半天骑马的姿势。
  再骑上马膝盖继续酸,脚踝继续疼,屁股也开始因尾巴骨掉了一层皮而痛苦不堪,脑袋顶的那块头盖骨也跟着起哄,在头皮下跳起了舞,全身上下除了牙齿没有不疼的地方。
  尕朵觉悟动植物资源丰富,在七、八、九月份,随地势沿途可欣赏满山遍野的尕吾金秀(漂亮的金黄色小花)、雪莲花、雪茶、虫草和岩羊、野牛等动植物,那里基本保持着高原原始粗犷的地貌。在海拔达到4600米时,我就发现了地上生长着具有清火利肾作用的高原白雪茶。
  很多地方都是陡峭的石崖,就是草坡角度也甚小,遇到被山洪冲过的乱石坡就更难过,弄得我们好几次都差点马失前蹄。有的石缝间隙很窄,我们只能下马步行,驮行李的那匹马在卸下行李后还差点滑下山坡。
  有的路段只有人能勉强走过去,可驮着鞍子和行李的马却过不去,只能绕行,一绕往往就是几个小时的路,明明就在神山主峰的背后,可我们是在3个小时后才到主峰正面的。
  一路上,被称为觉悟的“奶奶”那座山峰的确像极了一个老奶奶,微微发福的身体,略有些驼背;一脸的慈祥,低着头,拄着拐杖,简直是栩栩如生。转到她老人家的背后,便是连续两个峡谷,觉悟将军的两个妻子正并肩地站在山崖上。
  觉悟雪山近处有一座小山坡,叫“玛超山”。在那里凡是浅色的衣服上都好像长了一层绿毛似的,原来这就是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变色谷。山上的石头全是红色的,估计这可能是一种光的折射现象。
  出了变色谷,我惊喜地发现遍地都是雪莲花,它和新疆绽放的大朵白雪莲不同,那毛茸茸的淡紫色花球透出一种幽幽的 神秘感,还有一股巧克力般的香味儿。
  在转过一个小玛尼堆后,我们再次看到了群山之后的主峰露出了三角形的尖顶。我们在距离主峰不到两公里的地方驻扎下来,吃的是自带的干粮和赛康寺的拉格活佛为我们准备的风干肉,住的是乡长带的藏式大帐篷。
  神山脚下,喝一碗用神山流下的雪水煮的热茶,听着神山发山的“咔嚓、咔嚓”的碎石声,不禁连做梦都满是神山的故事。而虽然帐篷外边冷风呼啸,里边却了无寒意,据说觉悟神会给每个睡在他脚下的人再盖上一床被子。
  神山主峰始终被云雾笼罩着,等了半天,天还是没晴,乡长急得冲着神山磕起了长头,祈求神山早现尊容。
  第三天,也许是雨下得差不多了,也许是巴乡长的头没白磕,他的虔诚感动了觉悟将军,天晴了。
  早上5:30我们就以急行军的速度走向神山主峰,在夜霜还没退的草上一步一滑地奔到主峰脚下时,正赶上灿烂的朝阳。我终于拍到了朝阳映照下金字塔般的尕朵觉悟主峰。从此,神山拥有了最辉煌的一瞬间。有人竟把那张图片称为玉树一宝。
  后边的行程是行进在神山周围的群峰问的。环绕神山周围的是为觉悟神打造兵器的7个铁匠、为他缝制战袍的7个裁缝、觉悟的战刀、觉悟的狮子坐骑等山峰,因此可以感觉到“觉悟山”起初应是一座雄伟辉煌、历史悠远的神秘王国。
  由于有些路段太窄、太陡,骑在马上过去十分危险,我们便会下马步行过去。最让人难忘的是骑马经过海拔4980米的“亚玛盖朗”山口。“亚玛盖朗”山口十分陡峭,使人望而生畏。
  快到亚玛盖朗时,乡长一个劲地提醒:“到了亚玛盖朗可千万别出声,那里有六七十度的陡坡,全是松动的碎山石,说话声音大了,声波震颤,石头就有可能会滚落下来……”
  我们骑着马从山口沿着平行高度走在没有路的“路”上,不敢说话,就连马也走得小心翼翼的。我无数次地想象从坡上滚落下去的情景……我们的右边是不断零星滚落下来的巴掌大的碎山石,但左边却是人间仙境。
  亚玛盖朗实在太漂亮了,漂亮得让人窒息,漂亮得让人忘了恐惧,我贫乏的语言已不知该如何形容它。站在海拔4980米的山口,有一种凌空虚步的感觉,群山都在脚下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
  从取景器里望去,就好像是从飞机的眩窗里看到的风景,整个一个航拍效果。如果拍电影,这里是一个绝好的外景地。
  转过神山回到赛康寺,竟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想着自己骑着马像个侠客似地站在神山上,四周只有呼呼的风声和嗒嗒的马蹄声,仿佛整个世界都在自己脚下了,那真是难得的一次经历。第二次再转神山时,正赶上转山节,四面八方来的百姓足有几千人,大家边转边念经、撒印有经文的“风玛”。点评与提示:转山已成了每年8月初固定的活动。从结古镇算起整个转山行程约需4天。此条线路适合骑马和徒步相结合地进行。现在公路已经修到了离主峰只有十几公里的地方,所以辛苦程度大大下降。
  
  玉树人文风情线——赛马盛会:结古镇西边3公里——边扎西科草原
  
  草肥水美的7月,是玉树最好的季节,辛勤劳作了一年的牧民们开始进行休闲娱乐活动了。每年7月底是玉树州举办赛马节的日子。勤劳彪悍的康巴人,无论逢年过节、祭神转山、迎宾送客、操办婚事都离不开赛马竞技,赛马是玉树男人们最热衷的运动。
  玉树州州府结古镇西边3公里有一片美丽的草坝子,藏名叫“扎西科”,汉译“吉祥滩”,玉树的赛马节每年都在这里举办。届时,“扎西科”将在几天之间神奇地耸涌出一片仿佛千万朵洁白如雪莲花般的帐篷城,那景象简直让人震惊。全州各地赶来的藏民身着盛装,兴高采烈地聚向“扎西科”,各种歌舞表演、马术竞技、展览等活动以及鳞次栉比的商摊、饭铺、小型游乐场也为赛马会增添了喜庆气氛。
  勤劳彪悍的康巴人,无论逢年过节、祭神转山、迎宾送客、操办婚事都离不开赛马竞技,赛马是玉树男人们最热衷的运动。
  藏族祖先的赛马竞技在佛教未传入吐蕃之前,是为战争械斗而习武的马上演习。玉树地区的赛马会作为传统娱乐活动,可以追溯到吐蕃盛世。善骑好武的藏民族,自从佛教在吐蕃盛行以后,开始从戎马倥偬,逐渐走向忌讳杀生、笃实从佛之路。原为准备战争械斗而进行习武的赛马竞技,亦渐渐演变成纯粹以敬神、娱乐为目的的民间活动。
  赛马会的序幕是煨桑。煨桑是一种对神灵的供奉,据说各路神灵对用松柏枝燃烧而成的桑烟的味道非常喜爱,接受了这种桑烟的供养后,它们就不会再作祟。煨桑后,激动人心的马术比赛便开始了。比赛一般由跑马射箭、跑马耍抢、跑马悬体、跑马拾哈达和长途赛、走马等民间传统项目组成。
  玉树的康巴男子以强悍、威武著称,玉树的康巴女子则爽朗得像玉树的阳光一样。这里的众生都带有桀骜不驯的奔放气质,人性中更有自由豪迈的一面,尤其是康巴汉子们,心气之高,斗志之盛,绝不是整日拘禁在鸽子笼般的城市人可与之相比的。广袤无垠的玉树草原、碧蓝无暇的玉树天空造就了他们像群山一样雄健的体魄,像草原一样宽阔的心胸,像江源水一样清澈纯净的心灵……
  康巴汉子的形象大都极有特点:高广的额头,纯净而明亮的眼睛带着清新的旷野气息,宽宽的鼻梁,厚厚的嘴唇,高大的身材,肤色被高原强烈的阳光照射成紫铜色,个个都像英勇的武士。
  玉树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句话一点不假,不要说姑娘、小伙子,就连几岁的孩子跳起舞来也有板有眼。
  玉树的民间歌舞是康巴地区歌舞的精华,玉树地区亦是康巴地区著名的歌舞之乡。粗犷豪放、欢快热情的玉树民间歌舞种类繁多,有时竟多达300余种。全州6个县的歌舞又备有千秋,牧区和农区的歌舞也各有特色,甚至一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拥有自己独特的歌舞风格。
  镜头里的康巴汉子在蔚蓝的天空的映衬下威武而雄壮,齐膝的马靴外面系着的一圈铜铃,发出有节奏的声响,整个大地都被他们有力的双脚踩踏得震颤起来……
  赛马会也是藏族同胞们展示自己精美华丽的服装和首饰的场所。
  在整个藏区服饰文化中,玉树藏民的服饰以其高雅华贵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独特的文化蕴涵而引起了众多中外人士的瞩目。从城镇到乡村,从草原到牧场,无论走在玉树的任何一个地方,那令人眼花缭乱的服饰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露天的大型藏族服饰表演舞台上。
  玉树服饰极具多样化,不仅玉树6个县各具特色,就是每个乡村的服饰都不尽相同。
  玉树藏胞酷爱装饰,特别是妇女,精美昂贵的装饰品佩及头顶、发辫、两耳、颈部、手腕、手指以及腰腿,凡是能戴首饰的地方都是环箍玉佩的,有些首饰不仅有装饰作用,还是藏族人实用的生活用具。点评与提示玉树州府结古镇的赛马会在每年的7月底举办。地震之后什么时候再办请向当地旅游部门咨询。另外。玉树的各个县、乡也会在7月底、8月初不同日期举办赛马会,但规模不如结古镇的大。
  
  感受人与自然的玉树北线:结古镇——隆宝滩黑颈鹤的故乡——结隆乡的康巴汉子
  
  从结古镇到西北方向的结隆乡约76公里(现更名隆宝), 途中最高的山口是哈秀山。中间经过的一座红土山是我在玉树北部地区见到的惟一一座红色的山峰,山体是红胶泥状的,山口的海拔是4100米。过了红土山不远,在距结古镇60多公里的地方就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隆宝湖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玉树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除一些珍稀动物外,最容易见到的保护动物是珍稀禽乌黑颈鹤。那是我国特有的鹤种,它的价值不亚于金丝猴和大熊猫。黑颈鹤全身灰白,颈部的一段羽毛是黑色的,所以叫黑颈鹤。它头顶淡红,身高约一米,模样有点像丹顶鹤。
  黑颈鹤是一种候鸟,暖季生活在玉树高原,在玉树产卵孵雏繁衍后代,到了冬季则南下到云南的香格里拉去过冬。因此玉树的隆宝湖才是黑颈鹤的故乡,是野生禽类的天堂。
  隆宝滩,也是玉树中部惟一的一片湿地、一片草丰水美的沼泽地,是青藏高原珍禽异兽及一些贵重药材的产地,是被世界鸟类专家誉为“黑颈鹤之乡”的、以保护高原珍禽黑颈鹤为主的隆宝自然保护区。这里栖息着的除世界珍禽黑颈鹤,还有斑头雁、棕头鸥、雁鸥、赤麻鸭、秋沙鸭、雪鸡等10余种禽鸟。隆宝滩是世界鸟类专家和科研工作者瞩目和向往的地方。
  我们先后3次专门驱车赶往隆宝滩去观看黑颈鹤。第一次去,没有见到黑颈鹤的影子,当地人遗憾地说是因为前几年保护的不好,以至于这些可爱的大鸟远走他乡:第二次去时,远远地见到了几只,少是少了点,但总是飞回来了一些;第三次去我们竟见到了成群的黑颈鹤和黄鸭、野鸭、斑头雁……虽然它们远远地在湖泽深处,我们还是欢呼了起来。玉树地区近几年为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所做的大量努力终于见到了成效。
  在结隆乡,我们总是去当地人家里“蹭”茶喝。
  酥油茶是藏民的主要饮品,和内蒙的奶茶有些相似,只是多了酥油,香味更加浓郁,不喜欢羊膻味的人可能会喝不惯。喝酥油茶既解渴又可以饱肚子,有酥油茶喝,即使不吃饭,一般也不会饿肚子;酥油茶热量大,又有脂肪,可以很快使体力恢复到最佳状态;酥油茶能御寒,因此也是最好的健身饮品,只是不利于减肥。对于内地人来说,喝点酥油茶还能补氧,防止高原反应。
  在藏族人家喝酥油茶也要懂规矩。一般应双手接过主人送上的茶碗,你喝下一些,主人就会及时给你添满,但一定不要将碗里的茶喝完,碗里要剩下三分之一以上。等你不想再喝时,主人添满后就不要再动了,直到离开前将碗里的茶一下喝干。
  我们到结隆,真正目的还是;中着康巴汉子来的。有人说,康巴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人种。也许这种说法有些偏执,但就我们走过的地方来看,康巴人,尤其是玉树的康巴人,特别是玉树结隆乡的康巴人,的确是可以让你刻骨铭心地热爱上他们的。生性洒脱豪迈的康巴人,骨子里的不羁正是我们这些“现代化的囚犯”所不具备、从而倍加羡慕的。
  结隆的大部分男子,形象都极具康巴人的代表性,他们的装束也有自己的特点,充分强调着康巴的特性。可以说,结隆人的形象,是康巴人种的一个标准。走在路上的康巴汉子大多不拘言笑,眼睛上罩着巨大的茶色太阳镜,一旦与其交流起来,人未开言先爽声豪笑,即使隔着眼镜也能感觉到那双眼睛迷人的灼热。
  这里到处都可以见识到各种各样的辫饰。很多男子都留长发,既有像城市摇滚青年一样长发披肩的;也有将长发梳成一条粗辫的。辫子盘在头顶,辫间夹续一把红色的丝穗,在头上盘
  圈后留出几寸辫梢,垂于右耳边甚至一直到肩膀,如同古代武士一样,潇洒而又神气。有的辫穗又粗又长,重量有两三公斤呢,这种发式叫“英雄发”,是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勇敢、好斗的特征,也是男子成熟的标志。
  当地藏家妇女多将长发梳成数十根小辫,辫子辫好后,辫梢束在一起,形成一个扇面,披于后背。有些妇女还在各小辫及辫梢上缀满珊瑚等饰物,或在长方形的专用发带上缀以珊瑚、贝壳、银币、纹银碗等,系在辫梢,长及脚跟。戴着这些饰品,走起路来不禁摇曳生风,铿锵有声。她们头顶上则经常顶着贵重的黄色“腊贝”,所戴腊贝的数量从一颗到几十颗不等,头上只顶一颗蜡贝的一般都是未出嫁的姑娘。一颗上等的好腊贝价值可以上万元,据说玉树有一位商人的妻子,披挂在身上的首饰价值几百万元。
  结隆乡乡政府的后边就是传说中的“鱼山”,鱼山的垂直高度大概100多米,坐在山坡上看天是一种莫大的享受。早晨的太阳从山坡后射出一点霞光,几座草坡被云层环腰而拥,露出圆圆的坡顶,等待着被阳光眷顾后的辉煌。被太阳挤成一团的云缠绕着山城,带着暖色调的蓝天从云层中支离破碎地泄露出来……躺在山坡上,阳光也开始洒在身上,远处有隐隐约约的歌声。
  草坝子上有个杂娘村,那是离白塔很近的一个村子。村里有游牧人临时搭起来的帐篷,还有一些牧民住着用草皮和泥坯垒成的房子。
  草坝子上有很多处温地,轿车是没法开进去的,最好是越野车或搭乘牧民的摩托车。
  北线的整个行程当天即可返回,可以体验到纯正的康巴民俗。点评与提示:从结古镇到隆宝镇的道路如今也修得非常好,以前飞沙走石的土路现在已可以走轿车了。但这次地震这里的损失不小。原有的一些很有特色的窑洞式房子震塌了。但这里的康巴人是非常值得专门前往探望的。
  
  玉树的江南:结古镇——下拉秀乡龙西寺——囊谦觉拉寺——康国寺——森林中的嘎尔寺
  
  第一次到位于玉树南部的康国寺是在一个冬天。
  冬日的玉宁线上,草已经枯黄,牦牛和羊黑白相间,如围棋子一般散撤在牧场上,草场如同木色的巨型棋盘,任由牛羊们在上边徘徊。这些高原生灵以它们顽强的生命力对抗着寒冬,它们知道绿色的草根深深地扎在地下,只要使出全部力气去挖掘,生命就是自己的。
  从结古镇出发沿214国道往南行,走出结古26公里就是巴塘滩。玉树的草场众多,除一些地方有灌木植被、玉树南部有较多林场外,天然草场是玉树植被的主体。在玉树高原的大部分地方,看山是大草山,荒山秃岭较少:望滩是大草滩,石地沙漠甚微。
  结古镇到囊谦县168公里,214国道沿巴塘滩而行的这一段是一马平川,视线可及十数公里之外,偶尔有牦牛和羊群点缀在草滩上,蓝天白云下,宛若一幅清丽的水粉画。每次走在这一段路上,心情就会像这草原一样开阔,这是特别能缓解情绪的一段路。
  从玉树到囊谦的路上有一个下拉秀乡,到了这里,路就走了一半。下拉秀乡路边上有一座格鲁派寺庙一一龙喜寺,从下拉秀再往南行,植被越来越好,海拔也低了些。这次玉树地震,下拉秀乡是震中。
  位于囊谦县觉拉乡的觉拉寺是我从丹求达哇堪布(藏传佛教中的大学者)那里了解到的一个好地方。从结古镇沿214国道南行,走到里程桩的944公里处,进了一个往西拐的岔路,就是觉拉沟,走进觉拉沟几公里就会发现另一番天地。
  整个觉拉沟地貌十分奇特,有些地方像喀斯特地貌,有些地方又像断层的石灰岩地貌。那里植被不高,大多是灌木,层层山峦叠嶂在一起,衬上蓝天白云,让人仿佛置身在仙境中,那是我在玉树其他地方没有见过的绝美的境地,称它为“高原桂林”
其他文献
三毛说大加纳利岛上有最蓝的海、最白的房、最灿烂的阳光。    泰尔德,拜访三毛的邻居    多年前,当我沉醉在三毛笔下那个神秘而新奇的世外桃源中的时候,怎么也想不到若干年后会身处其中。  最早知道加纳利群岛就是在三毛的书中。当时,这“七颗大西洋上的明珠”在我看来那么遥远而神秘,好像一个梦,一个只属于三毛的梦境。“撒哈拉事变”之后,三毛和丈夫荷西曾经移居到大加纳利岛,在岛上居住多年,《哭泣的骆驼》、
南洋华侨的乡梓情怀,给海口带来的异国风情,就是这样不同于别处的风骨和浪漫,让人窥见昔日海口曾有过的风光,风情和艳情。如今,我们可以随时到骑楼老街上,在西海岸的星光下,什么都不要做,任由习习海风迎面来,陶醉于每一次的出神和幻想。    奶茶,看得见的优雅    早就听说海南人也喜好喝茶,并且有个有趣的名字“老爸茶”,从字面上理解顾名思义应该是老爸们喝的茶吧。于是我边走边问老街的方位,心想着老街里肯定
崇仁,一座美丽而幽静的江南千年古镇,保持了宋代遗风,明清特色。众多的庙宇、祠堂、古戏台、牌坊、药铺、店房、桥梁、池塘、水井等自然乡镇的公用传统建筑,大片的江南传统民居,共同构成了崇仁镇的古典特色。一脉秀水婀娜地穿镇而过,温婉柔润中带来无限灵动。有山有水,藏风纳气,耕读传家,家学远源;恍兮惚兮中有千年的宋韵唐音流过。  棋盘格局的古老街巷  崇仁原名杏花村,据说晚唐著名诗人杜牧脍炙人口的绝句《清明》
充满各种不确定性和“黑天鹅”的2020年即将过去,太多事情值得细品。B站出圈、国潮兴起、手机产业链暗战……这些看似纷繁的商业现象在顶尖投资人眼里,背后有着深层的逻辑和别样的图景。  近日,峰瑞资本创始合伙人李丰在2020第一财经数据盛典与CBNData总裁王洋进行了一场精彩对话。作为新消费赛道的知名投资人,李丰在过去十余年内成功投资了流利说、bilibili、三只松鼠等公司,对于企业借助数字化时代
巴山森林公园。位于巴东县城东郊约5公里的长江巫峡与西陵峡之间的无源洞峡谷深处,是峡江中难得的一处集山、水、林、泉、洞于一体的风景区。这里盛夏最高气温仅有27度,气候宜人,泉石清幽,历为人们游憩之所,被称为巴东城市绿肺。  从巴东城区至森林风景区,沿途可见望江亭、红叶亭、白云阁、白鹿洞等亭台楼阁,步步换景。登楼观景,看“高峡出平湖”,更令人心旷神怡。另有众多石刻,碑记点缀在小径的岩壁之上,尤以北宋寇
“鲸鱼翻海浊,水碧带鱼飞。”这是宋代诗人李廌《赠钱之道子武昆仲》中的一句。李廌此文洋洋近百言,就这句最漂亮。  带鱼,属鲈形目,带鱼科,又称裙带鱼,我国北方称为刀鱼。明代屠本畯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所著《闽中海错疏》就对带鱼有这样的描述:“身薄而长,其形如带,锐口尖尾,只一脊骨而无鲠无鳞。入夜灿然有光,大者长五六尺。”其中除无鳞一说有误外,描述相当准确。带鱼为温暖性集群洄游性鱼类,喜栖息在水温
蓝天。白云。湖水。草地。油菜花。随处可见的,悠闲的马儿,牦牛。车速极快,在耳畔回响着的,只有呼呼的风声,静寂。风里混合着泥土的气息和马儿的嘶鸣。不忍错过这流动的美景,于是停车。几乎是迫不及待的,将自己抛进这片绿色和黄色交融的色彩里面。撩起袖子,将裸露的肌肤接触到空气,似乎也沾染上了这草原的氤氲湿气。我攥紧双手,对着天空用力挥舞……    在出发前一个月,我就开始着手准备出行安排:准备了详细的路书,
艾敬,辽宁沈阳人,创作歌手,曾经创作出版发行五张个人演唱专辑,以及其他EP单曲,并在20世纪90年代初以其独特音乐风格风靡亚洲,曾创下华语歌手海外销售记录,并成功在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举办演唱会。2004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艾在旅途》随笔散文集。艾敬1999年开始画画,2007年正式以艺术家身份参展。2008年在北京今日美术馆举办首次个人艺术展“ALLABOUT LOVE”, 2009年5月在上
去听塔斯马尼亚恶魔的嚎叫    当北风正在国内肆无忌惮地攻城掠地的时候,位于南半球的塔斯马尼亚岛却已进入一年中最美丽的初夏季节。抵达塔斯马尼亚首府霍伯特时正下着缠绵小雨,雨水不大,用不着打伞或者穿雨衣。这时我看到港口边停靠着一艘巨型游轮,像是一条搁浅的大鱼,正懒洋洋地思索着下一站的目的地。没错,在许多泛太平洋经典游轮线路中都会把塔斯马尼亚岛划入航线中必须经停的一站。因为这是探索与发现最原生态自然景
第一天:北京——昌平——延庆——白河堡水库  骑行:100公里 包车:25公里  人在画中骑  一行七人在十三陵进行了第一次休整,自此后我们骑进了田园风情画中:起伏的山路是卷轴,远山的轮廓是吴道子勾勒的飘逸白描,近处的农舍是张择端的工笔浮世绘。最爱的还是一路上接连不断的果园,梨、杏、苹果、柿子如泼墨画一般蛊惑人心。有苹果树放肆地长到了路边,于是再也忍不住了,我刚一停车采果东篱下,队友们就已消逝在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