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故乡符号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QINXIAOTIAN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故乡,是大地册页上一行行或长或短的句子。而那些遗落在故乡深处的人物和风景,则是故乡的一粒粒符号。
  碌碡
  它的名字很奇怪,粗心马虎的人,一不留神,就叫错了它的名字。它的前世,是深山里的一块石头。宽厚仁慈的大自然,用风霜雨雪的甘露琼浆把它润泽。多少年过去了,多少辈过去了。它还是一如从前,静默着。一个偶然,它被发现。发现它的人,用最原始的方式,最笨拙的方法,把它一步一叩首地请回去。
  憨厚老实的庄稼人,用满是裂子的手,抚过它有些粗砺的表面。在一撮一撮的烟丝里,男人的神情有些沉静,眼神中,有对它的估量和盘算。
  请石匠来看一看,男人幽幽地说。石匠的目光,在它的身上停留。石匠的掌纹,在它的身上留痕。几个月之后,它,成了一只圆滚滚,胖墩墩的碌碡。从此,它所有余生的时光,都与一个叫做磨盘的物什,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秋天,地里的棒子收了,豆子也收了。女人把一簸箕一簸箕的玉米撒在磨盘上,男人用力推着通插在碌碡中心的木棍,碌碡吱吱嘎嘎地开始工作。碾好的玉米碴子,熬粥喝,最是暖胃暖心。
  电气化,自动化没有进入故乡的那些岁月,碌碡,用忙忙碌碌的转动,喂饱了一张张饥饿的肚皮。喂笑了一道道饱经风霜的皱纹。
  炊烟
  炊烟,是故乡的一张动态壁纸。清晨,在炊烟中醒来的,不单单是几双清亮亮的眸子,还有鸡窝里红冠子的公鸡,猪圈里哼哼唧唧的黑猪,不远处的园子里的玉米,土豆,向日葵。匍匐在地上,葱葱茏茏的野草和闲花。
  袅袅升起的炊烟,顺着泥坯砖头砌成的矮矮烟囱,扶摇而上。轻若细纱,细如流云,薄似空气的缕缕炊烟,与故乡的旷野,融为一体。一时间,不知道是旷野融化了炊烟还是炊烟隐藏于旷野。
  炊烟里,有杨柳的枯枝败叶,有田间的瓜果蔬菜,有生活的吃米油盐,有日子的酸甜苦辣。一缕炊烟升起,一顿饭就有了着落。一缕炊烟升起,一个人就有了来处,也有了归途。
  散学的孩童,远行的游子,晚归的牧人,荷锄的农夫,都是在炊烟的召唤下,找到了回家的路。有炊烟的地方,就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有炊烟的故乡,就有了流动的血液,跳跃的脉搏和永不停歇的思念与牵挂。
  城镇化的机器轰鸣着,嘶吼着,故乡的筋骨在一夜之间,血肉模糊。炊烟,从此不复存在。没有了炊烟的故乡,就是元气大伤的病人,它的生命,还能维持多久?
  老井
  老井,是故乡的眼睛,晶莹澄澈,纤尘不染,纯得没有一丝杂质。
  老井,在故乡,随处可见。往事越千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井水处,有人烟,井水处,有生命,井水处,有欢笑,井水处,有丰盈的理想和美好的追求。
  老井的水,浇灌出满园春色,收获了累累硕果。老井的水,是清的,是凉的,也是甜的。吃过了从井水里长出的麦子,那馒头和烙饼,包子和花卷的香气,还在舌尖上缠绵。喝过了用井水熬的汤,泡的茶,兑的酒,那绵长悠远的味道,还在舌尖上流连。穿着井水浣洗过的衣裳,铺着井水涤荡过的被褥,那和着肥皂的特殊气味,渗入肌肤的纹理,一生一世,概莫能忘。
  多年之后,人,远走他乡。无人打理,无人清淤的老井,被风雨侵蚀,它的世界,从此扑朔迷离,模糊不清。
  远去的,不只是背影,还有岁月。老去的,不只是年龄,还有回忆。怀念的,不只是曾经,还有遗落在曾经的人物和风景。
  去不了的地方叫远方,回不去的地方叫故乡。故乡,在辗转漂泊之间,成了一张泛黄的纸,又薄又脆。而那些寫在纸上的符号,也次第朦胧成了一个个未知。
  故乡如书,那隐藏在消逝在纸页上的一个个符号,在风起的清晨,满月的夜晚,化成一颗颗咸涩的泪珠,打湿了漂泊的足迹。
  故乡,还能回得去吗?
其他文献
洪骏声,又名洪维珍。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洪骏声出生于福建南安丰州镇南门村。在他5岁那年,其父过世。母亲帮他人洗衣得以微薄收入。12岁时,洪骏声前往洪濑镇一杂货店学做帮工。21岁时,洪骏声漂洋过海,至印尼继续从事店员工作。  渐渐成熟后的洪骏声,其視野逐步扩大。他目睹了许许多多当地华侨被殖民者欺凌的景象,他体会到祖国强弱与华侨有着紧密相连的纽带关系,他开始立志拼搏奋斗,做一番有益华人有利祖国
期刊
时间之上  一家三口穿上救生衣,上了碧湖一艘四人位的游船  四人的座位,两前两后。我在左边  爱人和女儿就要挤在右边  平衡船体  生活上,她们也总是出奇一致地  对我表示反对  我和女儿占了前面两个位置,风景与方向  爱人习惯坐在后面坐在生活的阴影里  反刍女人的一生:妻子的一生、母亲的一生  开船了,我是大爷,时间天生的舵手  碧湖的水与我们身体里的水  都只是时间的一部分  时间无处不在,而
期刊
福谦楼是一座圆土楼,始建于1906年,1909年竣工。那一百多年风雨侵蚀的斑驳的墙壁,就像一位慈祥的老人,微笑地望着声誉鹊起的云水谣,看如织的游人,是怎样将老土楼收藏进泛黄的珍贵的记忆之中。  福谦楼,乃清末远渡缅甸谋生,经营粮油生意,事业有成后的简连拔,带着黄金白银回乡所建。据说,楼名是请一算命先生取的,意思是福地福人居,有福之人要惜福,为人做事要低调,要谦逊。谦逊为人,福气盈门。福谦楼属三层的
期刊
认识安琪,缘于她的诗歌;而品读她的书话,则使我更贴近她的文学空间与思想世界。长期以来,安琪都是作为一位著名而又高产的诗人进入我的视野,我时常叹服她丰富的想象力与旺盛的创作力。她是如何练就并保持如此丰沛的想象力与创作力的?这个疑问不时萦绕在我的脑海。除了诗人特有的天赋,是否还有其他可供我们普通读者借鉴的秘诀?而今,我似乎找到了答案。一个让自己豁然开朗的答案。事实上,《人间书话》这本读书笔记只是安琪阅
期刊
第一次到石狮岩是在一个阳光暖暖的午后,好友惠微信邀我到石狮岩喝茶。惠是一个很热爱生活,很有情调与品味的女人,她选择的地方都很清雅,我欣喜前往。一路上惠说,石狮岩环境清幽,景色优美,是休闲的好去处。我们从市里出发,驱车大约5公里就来到石狮岩。  到石狮岩的山腰,下了车,拾级而上,来到大殿,其外观与别处的寺庙并无多大区别,倒是周边的环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四周草木葳蕤,古木参天,鸟鸣声不绝于耳,“鸟鸣
期刊
朋友大姐的女儿璐璐去年大学毕业,父母动用了全部的社会资源,给璐璐在一家大型国企找到了一份文宣策划工作。  但这个小姑娘显然干得并不开心,回到家经常落落寡欢。  我问璐璐:“如果内心里不喜欢、厌倦这份工作,是可以选择换一个更适合自己的事情去做。”  璐璐说自己挺喜欢这份工作,只是在工作中因为缺乏经验经常让主管领导不满意,让他各种不耐烦,甚至说过: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溺宠惯了,能力呈代际退
期刊
“世间会有温柔的风,安慰你的胸口。不要害怕,不必泪流,我们在你的身后。心间会有最美的花,开在希望之中……”这首题为《等待花开》的原创歌曲是由闽南师范大学的师生近日通力合作完成的,凝结着各地师生的心意。他们响应防疫工作号召,不出门不群聚,在漳州、福州、台湾、白俄罗斯等地各自完成工作,通过网络传递,最终形成作品,并制作成音乐短片。几位作者说,我们无比敬佩前线工作者,我们无比心疼与肺炎对抗者。期待用微薄
期刊
翻看一点古人笔记,常常会被里面的一些小故事引起很大的兴趣和感触,与那些大部头的历史著作不同的,它们篇幅小却常常能讲出一些大道理,生动、有趣,又发人深省,这种小文字,某种意义来讲,才是真正的“大文章”,大的不是篇幅,而是大的内涵,大的格局,大的道理。  《官场现形记》的作者李宝嘉在《南亭笔记》中講了一个关于晚清名臣曾国藩的故事。作为理学大家的曾国藩,以善于发现使用人才著称于世,并且有一套专门的识人方
期刊
平和是阳明先生过化之地。500年前,王阳明“将略平生非所长,也提戎马入汀漳”,奉诏来到这块已是“骚然三省”、烽烟四起的化外之地,历经两个多月的进兵征寇驻旌戈,南国已忻回甲马,东田初喜出农蓑。从那刻起,析割南靖清宁、新安二里,在昔日的河头大洋陂(今九峰镇)开县立治,使兵荒马乱之渊薮成为久治长安之地;从那刻起,闽粤交界的这方热土,就成了中国版图上的一个县,也有了自己的名字“平和”;从那刻起,曾经的大山
期刊
读罢何葆国发表在2019年7月号《福建文学》上的短篇小说新作《饶舌》,有一种喝了清明老茶的淡然清香,韵味无穷的感觉。作者的许多小说的创作都离不开土楼这一母题。因为土楼对他来说太熟悉了。他对土楼人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篇新作又让读者感受到他深刻的土楼思考和娴熟的文字技巧。  小说的故事情节颇为简单:小说主人公欧宗仁退休了。他和妻子离开闷热的马铺城,回到清凉的土楼故乡——欧坑村避暑。本来想在故乡住一个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