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等,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阿司匹林用途广泛,但是有不少读者来信反映对其剂量、用途、治疗方法、不良反应等存在诸多疑问。为此,本刊特邀药学专家撰稿,为大家答疑解惑。
选择篇
同剂量和剂型 作用不同 葛洪
阿司匹林不同剂量、不同剂型对疾病有何影响?不同性别的人使用阿司匹林有无区别?这是很多读者所关心的。
问: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作用有何不同?分别用于治疗何种疾病?
小剂量阿司匹林(75~300毫克/日)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常用于防治冠状动脉和脑血管血栓性病变(比如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其他手术(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等)后的血栓形成。
中等剂量阿司匹林(500毫克至3克/日)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常用于治疗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等。
大剂量阿司匹林(超过4克/日)具有消炎及抗风湿作用,常用于治疗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问:阿司匹林有普通阿司匹林片、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泡腾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多种剂型,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选用哪一种既安全有效又经济实惠?
这些阿司匹林的作用没有差异,只是剂型不同。与普通阿司匹林片剂相比,阿司匹林肠溶片(包括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微粒、阿司匹林泡腾片可以通过不同的释放溶解方式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但相对而言,这些剂型的阿司匹林价格较高。
问:性别对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是否有影响?
总体说来,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有研究证实,女性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效果较好。
使用篇
治疗不同疾病方法各异 葛均波
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中的作用得到很多专家的首肯,但是,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时,用法也有所不同。
问:哪些人需要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我国专家建议以下高危人群应服用阿司匹林(最佳剂量75~100毫克/日)进行一级预防:
高血压患者血压<150/90毫米汞柱,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年龄>150岁,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吸烟,高血压,超重与肥胖,蛋白尿,血脂异常。
合并多种危险因素(≥3项)者:血脂紊乱,吸烟,肥胖,年龄≥150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缺乏运动。
问: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最佳服用剂量是多少?
二级预防指用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复发,最佳剂量是75~150毫克/日。
问:有哪些药物可以代替阿司匹林作为预防用药?
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可作为代替用药。当用阿司匹林治疗血栓有禁忌时,可用氯吡格雷替代,但会加大治疗费用。
问:心源性脑卒中患者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如何服用?
对于伴有房颤的心源性脑卒中(由心脏疾患引起的脑卒中)患者,建议长期口服抗凝剂治疗,如华法林;如果有使用抗凝剂禁忌证或不能常规行INR(即国际标准化比值,是标准化了的凝血酶原时间)检查的患者,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问:非心源性脑卒中和一过性脑缺血的患者,应该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对于此类患者,建议服用阿司匹林75~150毫克/日,也可以服用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的复合制剂或氯吡格雷(75毫克/日)。
问: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不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该服用阿司匹林,剂量是100~300毫克/日;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该在溶栓治疗24小时后服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毫克/日。
除非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证,否则不能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代替阿司匹林。
问:缺血性心脏病的哪些情况可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对不能耐受者用什么药代替?
1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建议口服阿司匹林75~150毫克/日。长期应用。
2 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心电图显示有ST段抬高和不抬高)者:建议口服阿司匹林75~150毫克/日,长期服用。
3 拟做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建议术前不必停用阿司匹林,术后24小时开始口服阿司匹林75~150毫克/日,长期应用。
4 外周血管疾病、慢性肢体缺血患者:无论是否接受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无论是否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150毫克/日。
5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建议常规应用阿司匹林75~100毫克/日。
6 心房颤动患者:建议服用阿司匹林300毫克/日,用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中低危患者或不宜应用华法林的高危患者。
7 瓣膜置换术后:所有置入机械瓣膜者均应用华法林治疗,推荐INR目标值为2.5(2.0~3.0),对同时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左心房扩大、射血分数降低等,建议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75~100毫克/日。
瓣膜置换术患者必须停用华法林时,建议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和阿司匹林75~100毫克/日治疗。因为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用时,可能会增加出血的危险,建议至少2天监测一次INR值,然后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的用量。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建议选用氯吡格雷75毫克/日作为替代治疗。
问:据报道,脑卒中患者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有68%的人血液黏稠度仍然很高,47%的人出现耐药性。那么,血黏度仍高的患者如何掌握阿司匹林的用量,才能既有效又安全? 血液黏稠度高者应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如血糖是否增高、血脂是否异常等,针对情况给予相应治疗措施,不能仅依靠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如果患者对阿司匹林产生了耐药性,可考虑增用或单独应用下列抗血小板药物之一:①噻氯匹定(又名“抵克力得”),每天一两次,每次服150~250毫克,可依据病情调整用药量;②血小板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如替罗非斑等,临床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小链接:用法不同,疗效各异
问:有种说法。阿司匹林在进餐到一半时服用,既能充分发挥其药效,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其副作用。这种说法对吗?
虽然阿司匹林和食物同服或用水冲服可以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但食物可以降低药物的吸收速度,而且这样也不会降低由于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所带来的出血副作用。
问:晚上服用阿司匹林是否正确?
阿司匹林最好在中午饭后服用。但是,如果有心肌梗死、血栓形成危险,可考虑于晚上睡前服用。不同疾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时间没有区别。
提醒篇
联合用药
务须小心 葛洪
问:阿司匹林不能与维生素B1合用吗?
科学的提法是“阿司匹林不宜与维生素B1同时服用”。因为维生素B1可增加胃液的酸度,加剧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但维生素B、增加胃液酸度的作用持续时间并不长,只要把服药时间错开1个小时以上,二者是可以合用的。
问:阿司匹林不能与哪些药合用?
阿司匹林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口服的扶他林、芬必得等)、抗凝药物(华法林)以及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增加出血风险,特别是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应尽量避免。与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合用,可增强其降血糖作用,应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问:使用肝素类药物时,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是否安全?
如果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使用如肝素等药物时,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是安全的。
问:阿司匹林如何与其他抗血小板药联合应用?
一般分3种情况选用:
1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不论是否接受PCI(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导管介入治疗),均建议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初始剂量150~300毫克/日,1~7天后改为75~150毫克/日,长期应用。氯吡格雷首日剂量为300毫克,日,次日改为75毫克/日。对未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氯吡格雷至少服用1个月;对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建议氯吡格雷75毫克/日,继续服用9~12个月。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可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75毫克/日)。
2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
不论是否行介入治疗,均应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初始剂量150~300毫克/日,每日1次。1~7天后,改为50~150毫克/日,长期应用。氯吡格雷首日剂量为300毫克/日,次日改为75毫克/日,建议服用9~12个月。
3 择期PCI(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导管介入治疗)
建议口服阿司匹林100-300毫克/日,连服两三日。若拟行支架置入术时,术前6~24小时加用氯吡格雷300毫克。术后,阿司匹林100~300毫克/日,继续长期服用;同时加用氯吡格雷75毫克/日,置入裸金属支架者至少服1个月,置入药物洗脱支架者至少服6个月。
安全篇
安全为上明白使用 霍勇
问:常服阿司匹林会上瘾吗?如果会,如何克服?
阿司匹林小剂量长期服用时,一般不会上瘾。当为了止痛,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时,可能出现成瘾现象。这时,可与其他止痛药合用,一方面增强止痛疗效,另一方面各自用量都可减少。如果已出现成瘾现象,可以换用其他止痛药。
问:停用阿司匹林后,是否会增加发生血栓的危险?
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停用阿司匹林后,发生血栓的危险会增加。
问:既患有高血压,又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既需长期服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又要服大剂量抗炎镇痛药时,该怎样用才安全有效?
对于这些使用大剂量抗炎镇痛药的患者,如的确同时存在脑卒中或心脏病高危因素,即使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使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增加,也不应停止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服用。不过,在选择抗炎镇痛药时,可优先选择COX-2抑制剂,如万络。同时,应用H爱体抑制剂如西咪替丁、米索前列醇或硫糖铝等,以保护胃黏膜,减轻胃黏膜损伤。
问:在手术前需要停用阿司匹林吗?
过去认为手术前应停药10天以上。如今认为是否停药,要考虑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评价停用阿司匹林所带来的风险。例如,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在手术时通常不建议停药;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如果面临前列腺切除、口腔外科或浅表皮肤手术等小手术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比如是否有出血倾向)决定是否停用阿司匹林。因为无出血倾向的患者,即使术中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术中、术后发生出血的危险也很小,而停用阿司匹林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则高得多;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没有发现其他并发症。因此,一般情况下,在手术48小时前停用阿司匹林就足够了。
问:阿司匹林有哪些不良反应?会引起肝大吗?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黏膜损害,造成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胃肠道出血。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更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危险。所以,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和慢性胃炎患者应慎用。目前还没有资料显示阿司匹林会引起肝大。
问:阿司匹林肠溶片对胃有刺激吗?患高血压又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是否还有导致胃出血的危险?
阿司匹林导致胃肠道产生的副作用,包括溃疡、出血,甚至穿孔,主要有两种机制:第一,阿司匹林对胃肠道黏膜的直接刺激和损伤;第二,与阿司匹林的药理机制相关,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聚集,一旦有小量出血,就不易止血,同时也减少了体内可保护胃黏膜物质的生成,从而导致胃黏膜的损伤,而且在这两方面作用中,后者更为重要。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虽然没有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作用,但是仍可导致胃黏膜损伤,溃疡病患者服用时仍需要注意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并且,在溃疡活动期禁用任何剂型的阿司匹林。
问:如何避免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有出血倾向或存在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应该小心谨慎用药,特别是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还在服用其他药物,比如抗凝药、活血化瘀类中药的患者更应注意。目前公认能减少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方法是:①应用小剂量(75~150毫克),降低阿司匹林剂量虽不一定能减少出血的次数,但能降低出血发生的严重程度;②最好服用肠溶剂型;③清除胃幽门螺杆菌,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药,比如硫糖铝、麦滋林一s颗粒;④监测患者血板以及出血、凝血时间。
问:有读者问,他每天服用100毫克阿司匹林,觉得服后胃酸加重,就再服用5~10克苏打粉,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这种做法不正确,因为苏打粉属于碱性,它中和胃酸后,会减低阿司匹林的药效,不推荐此种方法。正确做法是,在饭前服用胃黏膜保护药,如硫糖铝、麦滋林-s颗粒,饭后再服用阿司匹林,以减少胃肠道不适症状。
专家简介
葛洪主任医师,中国高血压联盟副秘书长,《高血压》杂志编委。参加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的各项高血压防治工作及多项高血压联盟组织的大型临床试验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在国内率先开展经皮穿刺导管法心包积液持续引流术,首先报告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疗法治疗的效果。
葛均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擅长冠心病治疗,为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对心肌肌桥、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霍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位分会委员、《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主编、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主任等。曾赴美国、法国和德国学习进修,擅长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选择篇
同剂量和剂型 作用不同 葛洪
阿司匹林不同剂量、不同剂型对疾病有何影响?不同性别的人使用阿司匹林有无区别?这是很多读者所关心的。
问: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作用有何不同?分别用于治疗何种疾病?
小剂量阿司匹林(75~300毫克/日)具有抗血小板作用,常用于防治冠状动脉和脑血管血栓性病变(比如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脑卒中)以及其他手术(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射频消融等)后的血栓形成。
中等剂量阿司匹林(500毫克至3克/日)具有解热镇痛作用,常用于治疗发热、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等。
大剂量阿司匹林(超过4克/日)具有消炎及抗风湿作用,常用于治疗急性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和类风湿关节炎。
问:阿司匹林有普通阿司匹林片、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泡腾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多种剂型,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选用哪一种既安全有效又经济实惠?
这些阿司匹林的作用没有差异,只是剂型不同。与普通阿司匹林片剂相比,阿司匹林肠溶片(包括拜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微粒、阿司匹林泡腾片可以通过不同的释放溶解方式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但相对而言,这些剂型的阿司匹林价格较高。
问:性别对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作用是否有影响?
总体说来,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有研究证实,女性服用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效果较好。
使用篇
治疗不同疾病方法各异 葛均波
阿司匹林在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中的作用得到很多专家的首肯,但是,不同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使用阿司匹林时,用法也有所不同。
问:哪些人需要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我国专家建议以下高危人群应服用阿司匹林(最佳剂量75~100毫克/日)进行一级预防:
高血压患者血压<150/90毫米汞柱,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年龄>150岁,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吸烟,高血压,超重与肥胖,蛋白尿,血脂异常。
合并多种危险因素(≥3项)者:血脂紊乱,吸烟,肥胖,年龄≥150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缺乏运动。
问: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的最佳服用剂量是多少?
二级预防指用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复发,最佳剂量是75~150毫克/日。
问:有哪些药物可以代替阿司匹林作为预防用药?
噻氯匹定、氯吡格雷可作为代替用药。当用阿司匹林治疗血栓有禁忌时,可用氯吡格雷替代,但会加大治疗费用。
问:心源性脑卒中患者是否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如何服用?
对于伴有房颤的心源性脑卒中(由心脏疾患引起的脑卒中)患者,建议长期口服抗凝剂治疗,如华法林;如果有使用抗凝剂禁忌证或不能常规行INR(即国际标准化比值,是标准化了的凝血酶原时间)检查的患者,建议服用阿司匹林。
问:非心源性脑卒中和一过性脑缺血的患者,应该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对于此类患者,建议服用阿司匹林75~150毫克/日,也可以服用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的复合制剂或氯吡格雷(75毫克/日)。
问: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不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该服用阿司匹林,剂量是100~300毫克/日;进行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该在溶栓治疗24小时后服用阿司匹林,剂量为100~300毫克/日。
除非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证,否则不能用其他抗血小板药物代替阿司匹林。
问:缺血性心脏病的哪些情况可单用阿司匹林治疗?对不能耐受者用什么药代替?
1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建议口服阿司匹林75~150毫克/日。长期应用。
2 既往有心肌梗死史(心电图显示有ST段抬高和不抬高)者:建议口服阿司匹林75~150毫克/日,长期服用。
3 拟做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患者:建议术前不必停用阿司匹林,术后24小时开始口服阿司匹林75~150毫克/日,长期应用。
4 外周血管疾病、慢性肢体缺血患者:无论是否接受介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无论是否接受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建议长期服用阿司匹林75~150毫克/日。
5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建议常规应用阿司匹林75~100毫克/日。
6 心房颤动患者:建议服用阿司匹林300毫克/日,用于非瓣膜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中低危患者或不宜应用华法林的高危患者。
7 瓣膜置换术后:所有置入机械瓣膜者均应用华法林治疗,推荐INR目标值为2.5(2.0~3.0),对同时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如心房颤动、心肌梗死、左心房扩大、射血分数降低等,建议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75~100毫克/日。
瓣膜置换术患者必须停用华法林时,建议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和阿司匹林75~100毫克/日治疗。因为华法林和阿司匹林联用时,可能会增加出血的危险,建议至少2天监测一次INR值,然后根据INR值调整华法林的用量。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建议选用氯吡格雷75毫克/日作为替代治疗。
问:据报道,脑卒中患者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有68%的人血液黏稠度仍然很高,47%的人出现耐药性。那么,血黏度仍高的患者如何掌握阿司匹林的用量,才能既有效又安全? 血液黏稠度高者应做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如血糖是否增高、血脂是否异常等,针对情况给予相应治疗措施,不能仅依靠服用阿司匹林治疗。如果患者对阿司匹林产生了耐药性,可考虑增用或单独应用下列抗血小板药物之一:①噻氯匹定(又名“抵克力得”),每天一两次,每次服150~250毫克,可依据病情调整用药量;②血小板糖蛋白(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如替罗非斑等,临床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小链接:用法不同,疗效各异
问:有种说法。阿司匹林在进餐到一半时服用,既能充分发挥其药效,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其副作用。这种说法对吗?
虽然阿司匹林和食物同服或用水冲服可以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但食物可以降低药物的吸收速度,而且这样也不会降低由于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所带来的出血副作用。
问:晚上服用阿司匹林是否正确?
阿司匹林最好在中午饭后服用。但是,如果有心肌梗死、血栓形成危险,可考虑于晚上睡前服用。不同疾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时间没有区别。
提醒篇
联合用药
务须小心 葛洪
问:阿司匹林不能与维生素B1合用吗?
科学的提法是“阿司匹林不宜与维生素B1同时服用”。因为维生素B1可增加胃液的酸度,加剧阿司匹林对胃黏膜的损伤。但维生素B、增加胃液酸度的作用持续时间并不长,只要把服药时间错开1个小时以上,二者是可以合用的。
问:阿司匹林不能与哪些药合用?
阿司匹林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如口服的扶他林、芬必得等)、抗凝药物(华法林)以及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增加出血风险,特别是胃肠道出血的风险,应尽量避免。与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合用,可增强其降血糖作用,应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问:使用肝素类药物时,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是否安全?
如果为了预防深静脉血栓和其他特殊情况,需要使用如肝素等药物时,联合使用阿司匹林是安全的。
问:阿司匹林如何与其他抗血小板药联合应用?
一般分3种情况选用:
1 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
不论是否接受PCI(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导管介入治疗),均建议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初始剂量150~300毫克/日,1~7天后改为75~150毫克/日,长期应用。氯吡格雷首日剂量为300毫克,日,次日改为75毫克/日。对未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氯吡格雷至少服用1个月;对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建议氯吡格雷75毫克/日,继续服用9~12个月。
对阿司匹林不能耐受或过敏者,可用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75毫克/日)。
2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AMI)
不论是否行介入治疗,均应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使用。阿司匹林初始剂量150~300毫克/日,每日1次。1~7天后,改为50~150毫克/日,长期应用。氯吡格雷首日剂量为300毫克/日,次日改为75毫克/日,建议服用9~12个月。
3 择期PCI(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导管介入治疗)
建议口服阿司匹林100-300毫克/日,连服两三日。若拟行支架置入术时,术前6~24小时加用氯吡格雷300毫克。术后,阿司匹林100~300毫克/日,继续长期服用;同时加用氯吡格雷75毫克/日,置入裸金属支架者至少服1个月,置入药物洗脱支架者至少服6个月。
安全篇
安全为上明白使用 霍勇
问:常服阿司匹林会上瘾吗?如果会,如何克服?
阿司匹林小剂量长期服用时,一般不会上瘾。当为了止痛,大剂量服用阿司匹林时,可能出现成瘾现象。这时,可与其他止痛药合用,一方面增强止痛疗效,另一方面各自用量都可减少。如果已出现成瘾现象,可以换用其他止痛药。
问:停用阿司匹林后,是否会增加发生血栓的危险?
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停用阿司匹林后,发生血栓的危险会增加。
问:既患有高血压,又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既需长期服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脑卒中,又要服大剂量抗炎镇痛药时,该怎样用才安全有效?
对于这些使用大剂量抗炎镇痛药的患者,如的确同时存在脑卒中或心脏病高危因素,即使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使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增加,也不应停止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服用。不过,在选择抗炎镇痛药时,可优先选择COX-2抑制剂,如万络。同时,应用H爱体抑制剂如西咪替丁、米索前列醇或硫糖铝等,以保护胃黏膜,减轻胃黏膜损伤。
问:在手术前需要停用阿司匹林吗?
过去认为手术前应停药10天以上。如今认为是否停药,要考虑每个人的具体情况,评价停用阿司匹林所带来的风险。例如,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在手术时通常不建议停药;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如果面临前列腺切除、口腔外科或浅表皮肤手术等小手术时,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比如是否有出血倾向)决定是否停用阿司匹林。因为无出血倾向的患者,即使术中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术中、术后发生出血的危险也很小,而停用阿司匹林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则高得多;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时,继续使用阿司匹林,没有发现其他并发症。因此,一般情况下,在手术48小时前停用阿司匹林就足够了。
问:阿司匹林有哪些不良反应?会引起肝大吗?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黏膜损害,造成胃、十二指肠溃疡或胃肠道出血。大剂量使用阿司匹林更会增加胃肠道出血的危险。所以,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和慢性胃炎患者应慎用。目前还没有资料显示阿司匹林会引起肝大。
问:阿司匹林肠溶片对胃有刺激吗?患高血压又患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患者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是否还有导致胃出血的危险?
阿司匹林导致胃肠道产生的副作用,包括溃疡、出血,甚至穿孔,主要有两种机制:第一,阿司匹林对胃肠道黏膜的直接刺激和损伤;第二,与阿司匹林的药理机制相关,阿司匹林抑制了血小板聚集,一旦有小量出血,就不易止血,同时也减少了体内可保护胃黏膜物质的生成,从而导致胃黏膜的损伤,而且在这两方面作用中,后者更为重要。因此,阿司匹林肠溶片虽然没有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作用,但是仍可导致胃黏膜损伤,溃疡病患者服用时仍需要注意消化道出血的不良反应,并且,在溃疡活动期禁用任何剂型的阿司匹林。
问:如何避免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有出血倾向或存在胃肠道疾病的患者应该小心谨慎用药,特别是服用阿司匹林的同时还在服用其他药物,比如抗凝药、活血化瘀类中药的患者更应注意。目前公认能减少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方法是:①应用小剂量(75~150毫克),降低阿司匹林剂量虽不一定能减少出血的次数,但能降低出血发生的严重程度;②最好服用肠溶剂型;③清除胃幽门螺杆菌,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药,比如硫糖铝、麦滋林一s颗粒;④监测患者血板以及出血、凝血时间。
问:有读者问,他每天服用100毫克阿司匹林,觉得服后胃酸加重,就再服用5~10克苏打粉,不知道这种做法是否正确?
这种做法不正确,因为苏打粉属于碱性,它中和胃酸后,会减低阿司匹林的药效,不推荐此种方法。正确做法是,在饭前服用胃黏膜保护药,如硫糖铝、麦滋林-s颗粒,饭后再服用阿司匹林,以减少胃肠道不适症状。
专家简介
葛洪主任医师,中国高血压联盟副秘书长,《高血压》杂志编委。参加中国高血压联盟组织的各项高血压防治工作及多项高血压联盟组织的大型临床试验工作。发表论文40余篇。在国内率先开展经皮穿刺导管法心包积液持续引流术,首先报告冠状动脉内溶栓疗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以及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液透析疗法治疗的效果。
葛均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心导管室主任、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擅长冠心病治疗,为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对心肌肌桥、冠状动脉综合征等方面的研究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重视。
霍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学位分会委员、《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主编、中华医学会心血管介入治疗培训中心主任等。曾赴美国、法国和德国学习进修,擅长经皮腔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