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物权改革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吗?r——来自中国《物权法》自然实验的经验证据

来源 :财会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pemaoelg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2001—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担保物权改革是否能够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状况,并且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物权法》出台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担保物权改革能够有效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本文进一步从股权性质与地区金融发展的角度探究担保物权改革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发现担保物权改革对非国有企业以及处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较差的企业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更加明显.
其他文献
基于防范和化解重大金融风险背景,本文利用2007—2018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机构持股对企业商誉减值风险的影响,进一步探讨产权性质和内部控制质量的调节作
本文基于债务审计视角,选取2008—2017年30个省级政府债务数据样本,实证检验了债务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在将2010年全国债务性审计分为2010年及其以前和2010年以后的地方政府性债务效果比较之后,本文研究发现:全国性债务审计(与未进行全国性债务审计前的情况相比)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审计监督力度较强的地区(与审计监督力度较弱的地区相比)在债务审计之后的债务风险下降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当地方制度环境较好和预算软约束越低时,政府审计对地方债务风险的治理功能越好。
我国非营利组织正处在发展的“快车道”上,其数量和规模都有显著增加,而且在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非营利组织还存在诸多由于治理不善导致的现实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完善其治理结构。在国外,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问题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高度关注,而且研究对象范畴不断深入扩展,也取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对国外相关研究的归纳和梳理,对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以深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时间区间为2009-2018年,分析了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在企业财务绩效中的治理效应,进一步对柔性人力资本管理在高管薪酬契约有效性与财务绩效
由于国际经济总体形势不景气,贸易保护主义日趋抬头,面对愈演愈烈的反倾销调查,许多学者对反倾销会计问题研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重视,形成了一批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成果.本文
本文以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内部人交易、事务所关联与会计信息可比性间的关系,经研究发现:事务所关联方式不同对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产生的作用也不同,具体为高管事务所关联与会计信息可比性显著负相关,而独立董事事务所关联与会计信息可比性显著正相关;内部人交易与企业会计信息可比性显著负相关;内部人交易显著增强事务所关联与会计信息可比性间相关程度。
本文将选取我国A股上市公司2010—2018年数据,分析了行业变更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并分不同类型的行业变更进行分组讨论。研究发现,行业变更对企业融资约束存在减缓作用。分变更方向,向高级行业变更会加剧企业融资约束,向低级行业变更会减缓企业融资约束;分变更动机,主动行业变更能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被动行业变更会加剧融资约束。
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分别从高管薪酬制度及CEO特征出发,讨论高管薪酬差异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以及CEO双职性对该影响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
本文以沪深两市2009-2018年间连续两年ST企业的第三年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首先以理论分析的方式对盈余管理视角下ST公司异常扭亏、商誉减值与审计风险关系进行假设,然后利用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市场化的重要环节,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资源配置均衡化的同时,企业的异质性特征会更加明显,也会存在更多的监管套利空间。本文以2000年到2018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分别通过行业(银行业、非银行业)分组和企业性质(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分组,实证检验了利率市场化对监管套利和资源配置的影响,结果显示,利率市场化缓解了资源配置的约束程度,但也给银行业带来了更多的监管套利机会,提升国有企业获利能力的同时,也加剧了非国有企业的竞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