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中职生 社会实践 教学发展 能力 就业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全国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加大招生力度,都以多招生,招满生为目标,同时,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更加受到了各学校的重视。但是在扩大招生的同时,要真正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并做到以就业促进招生。就得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同时提高就业质量,让学生在就业后的工作有一个相对稳定性,而不仅只是找到一个对接的就业单位,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从近些年的實际情况来看,就业后的中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低下和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一直存在。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行业内已有不少的文章和观点,而在此,我要说的是中职生的假期社会实践
问题。
一、中职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的外部客观因素
1.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切实提高全体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而要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发展,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由供给驱动转变为需求拉动,也就是说,职教既要适应学校、企业的需求,又要满足公民个人的需求。其次,信息引导机制由行政信号为主转变为市场供求关系信号为主,企业、个人、学校的决策都应充分依据市场信息和科学有效的咨询服务。第三,宏观调控机制要靠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结合,靠行政性、经济性、法律性调控手段的结合。而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就业,所以,我们在职业教育改革中,要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指导,而让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之一。
2.将来就业岗位的特殊性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基层、在生产、服务一线的工作岗位就业,其与社会基层、与生产单位的结合更紧密,更直接。而我们有很多的职业学校都没有校办企业,也难以做到所有专业都是定单培训,因而学生的实习实践机会就有限。所以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假期开展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行业,就是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本行业生产服务一线的现状,使学生更成熟、更理智,从而成为生产一线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参加社会实践对学校教学的积极作用
1.使学生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现在的中职生,年龄参差不齐,但大部分年龄都较小,在14——18岁之间,这些学生正处在青春成长期,比较叛逆,做事易冲动,也处在对社会的认知期。而且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来自农村,很少出远门,见识不多,眼光狭隘,很多时候做事情缺乏理智的思考,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每天在学校进行学习,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而对社会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对以后的就业、工作又认识不足,学习效果不是很好。通过对近几年毕业就业同学的调查,那些没有经过社会实践的同学,大多数在毕业后一次就业时都不能适应岗位,不能保持就业的稳定性,往往工作一两个月就又失业了。
近两年来在教学中,我校一直鼓励学生在假期时去打短工,进行实践,返校后我对些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比较研究,我发现在假期去打过工,或是参加了其他的社会实践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实践的同学,视野开阔了很多,对自己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首先是之前那种茫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改变了,变得更有主见,清楚自己要学什么,不学什么,而且,最明显的是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上更加的认真,而不像之前那样盲目自信或盲目自卑,教学中教师使用实际案例分析时,他们的理解能力也较之前有很大的提高。
2.社会的磨砺促进了学生心理的成长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其特殊性,大多较任性,自私,行为习惯不太好,而在学校里,不懂得如何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说话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对老师的教育理解不够深刻,逆反心理太强,总认为没什么,在家里、在学校,做错了事,家长、老师就是教育一下,而无需承担更多的后果,却不知道如何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心理又很脆弱,容易受无谓的伤害。而在实际的社会工作实践中,他们要独立承担自己的角色与责任,通过社会实践,再回到学校进行学习时,他们更能领悟老师的教育、引导,心理的承受力更强了,能更好的去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学习——实践——学习,交叉进行,让学生有改正错误、取得进步的机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互相促进发展,而不是像原来毕业后直接就业,就业后就很少有回到学校重新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因各方面受冲击太大而心理上無法接受,以致不能稳定就业。
因此,通过充分利用与专业相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能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非常重视,全国各级各类中等职业学校,纷纷加大招生力度,都以多招生,招满生为目标,同时,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更加受到了各学校的重视。但是在扩大招生的同时,要真正落实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并做到以就业促进招生。就得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同时提高就业质量,让学生在就业后的工作有一个相对稳定性,而不仅只是找到一个对接的就业单位,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从近些年的實际情况来看,就业后的中职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低下和综合素质不高的问题一直存在。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行业内已有不少的文章和观点,而在此,我要说的是中职生的假期社会实践
问题。
一、中职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的外部客观因素
1.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
发展职业教育,可以切实提高全体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而要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发展,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发展的动力机制由供给驱动转变为需求拉动,也就是说,职教既要适应学校、企业的需求,又要满足公民个人的需求。其次,信息引导机制由行政信号为主转变为市场供求关系信号为主,企业、个人、学校的决策都应充分依据市场信息和科学有效的咨询服务。第三,宏观调控机制要靠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结合,靠行政性、经济性、法律性调控手段的结合。而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就业,所以,我们在职业教育改革中,要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指导,而让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之一。
2.将来就业岗位的特殊性
中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实用型人才为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后主要在基层、在生产、服务一线的工作岗位就业,其与社会基层、与生产单位的结合更紧密,更直接。而我们有很多的职业学校都没有校办企业,也难以做到所有专业都是定单培训,因而学生的实习实践机会就有限。所以在校学习期间,通过假期开展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行业,就是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认识社会和了解本行业生产服务一线的现状,使学生更成熟、更理智,从而成为生产一线需要的合格人才。
二、参加社会实践对学校教学的积极作用
1.使学生增长见识,拓宽视野
现在的中职生,年龄参差不齐,但大部分年龄都较小,在14——18岁之间,这些学生正处在青春成长期,比较叛逆,做事易冲动,也处在对社会的认知期。而且有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来自农村,很少出远门,见识不多,眼光狭隘,很多时候做事情缺乏理智的思考,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每天在学校进行学习,学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而对社会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对以后的就业、工作又认识不足,学习效果不是很好。通过对近几年毕业就业同学的调查,那些没有经过社会实践的同学,大多数在毕业后一次就业时都不能适应岗位,不能保持就业的稳定性,往往工作一两个月就又失业了。
近两年来在教学中,我校一直鼓励学生在假期时去打短工,进行实践,返校后我对些学生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比较研究,我发现在假期去打过工,或是参加了其他的社会实践的学生比那些没有实践的同学,视野开阔了很多,对自己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首先是之前那种茫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改变了,变得更有主见,清楚自己要学什么,不学什么,而且,最明显的是口头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上更加的认真,而不像之前那样盲目自信或盲目自卑,教学中教师使用实际案例分析时,他们的理解能力也较之前有很大的提高。
2.社会的磨砺促进了学生心理的成长
职业学校的学生有其特殊性,大多较任性,自私,行为习惯不太好,而在学校里,不懂得如何处理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说话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对老师的教育理解不够深刻,逆反心理太强,总认为没什么,在家里、在学校,做错了事,家长、老师就是教育一下,而无需承担更多的后果,却不知道如何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心理又很脆弱,容易受无谓的伤害。而在实际的社会工作实践中,他们要独立承担自己的角色与责任,通过社会实践,再回到学校进行学习时,他们更能领悟老师的教育、引导,心理的承受力更强了,能更好的去培养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学习——实践——学习,交叉进行,让学生有改正错误、取得进步的机会,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互相促进发展,而不是像原来毕业后直接就业,就业后就很少有回到学校重新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因各方面受冲击太大而心理上無法接受,以致不能稳定就业。
因此,通过充分利用与专业相结合的假期社会实践,能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中等职业学校一种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