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化:电视栏目创新的趋势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huaqiu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央电视台许多电视栏目提出“新闻故事化,故事情节化,情节细节化,细节人物化”。日益繁荣的中国电视节目在此引导下弥散出一派浓厚的“故事”氛围。从新闻类节目寻找新闻背后的故事到广告类节目营造品牌的故事,从MTV专职于音乐故事的讲述到电视剧对人生故事的倾情演绎等等,“故事”不仅坐上了电视节目创作领域的醒目席位,而且成为其市场化攻城略地的有效手段。①
  讲故事是人们最早叙述事件的口头传播方式。从汉代起始,历经唐宋的传奇,一直到明清的小说,故事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渊源。而今故事这种最传统的传播方法与电视这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结合起来,不仅影响到电视节目的生产模式,而且成为中国电视节目生存的有效手段。
  
  一、电视栏目故事化的表现
  
  电视栏目内容所反应的事实是一定的,但是采用不同的叙事方式,会有不同的效果。在西方媒体发达国家,他们把叙事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信息模式,即将电视栏目所要传达的信息直接展示给受众,这种信息模式大多用于新闻的报道;另一种就是故事模式,用悬念,高潮等叙事技巧,把经过各种叙事元素结构的信息有效的传递给受众。在我国提出故事化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这种故事化趋势发展迅速,已经蔓延到各种形式的电视栏目中去,成为电视栏目创新的大势所趋。
  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来说,电视新闻与以往最为不同的就是采用了故事化的结构方式,它的基础是新闻事件最具有趣味性的兴奋点。而且新闻关注的不仅仅是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且还关注在新闻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与此相关的故事,使受众对于所报道的事件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更深入的思考。以《焦点访谈》《新闻调查》为代表的调查类节目以其小切口,剥竹笋的调查手法和记录方式,吸引了大量观众的目光。
  而纪录片在近几年也出现了故事化的倾向。巴赞认为:“记录镜头摆脱了锈斑,惟有冷眼旁观的镜头,才能还原世界的真实的面貌。”这使得最初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人们将纪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混淆。纪录片停留在选择日常题材,走上街头拍摄,应用非职业性的演员,使用景深镜头和长镜头以及同期录音,自然光效等,而现在已经深入到内容的各个环节上,如主题的多义,情节的淡化,环境的毛糙,人物性格的内心化和复杂化。张丽玲的《我们的留学生活》将那些“冷眼旁观”的镜头,通过内容和形式、艺术与技术的选择,运用和调动“蒙太奇”手法剪接起来,组成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
  访谈类节目,如《鲁豫有约》《艺术人生》《天下女人》《名人面对面》等,主持人和嘉宾就其人生、成功的故事侃侃而谈。他们都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营造气氛、渲染情节,从个人的人生中提炼整理富有戏剧性和吸引力的片段来感动和影响受众。《艺术人生》经常以礼物设置悬念,推进故事的发展与情绪的感染。
  电视文艺栏目也走向故事化,大到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小到地方台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分为若干的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通过主持人将节目有机连接,构成了一个有开端、高潮、结局的完整故事。
  
  二、电视栏目故事化的成因
  
  故事化在电视栏目中得到了如此广泛程度的应用有其必然性:
  首先,电视栏目故事化是由故事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决定的。故事的本质就在于矛盾,有矛盾才会有戏剧化冲突;有了戏剧化冲突就会有兴奋点。兴奋点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看点”,有了“看点”,才会有“播点”和“卖点”。因此,电视栏目里具备许多兴奋点,就会使观众觉得好看并且能看下去。
  其次,电视栏目故事化是由电视媒体本身的叙事特性所决定的。电视的媒介特性在于它能够实现即时传真,也就是能在当下时刻把一个现场的音像综合信息传达给电视机前的观众。正是出于这样的原因,直播才被看作最“电视化”的电视手法。但在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电视节目却只能在录制之后经过剪辑才在一个适当时段播出。针对这个矛盾,电视感强烈的电视工作者采取的主要弥补措施是努力在节目中营造一种现场感,就是把已经并非此时此地的内容通过精心包装呈现出一种像是现场的状态,让观众有意无意地产生一种这就是现场的错觉。从文本形式的意义上说,所有的电视节目都是一种叙事文体。电视叙事追求图像优先原则,同时又融会语言叙事与文字叙事等叙事媒介,能现场同步地对事件进行记录描述,是人类目前所掌握的最佳叙事媒介。由于电视叙事自身具有的这种包容特性,它可以从各个艺术领域直接借用其叙事方式和叙事文本②,因此,电视栏目使用故事化的结构方式理所应当。
  再次,电视栏目故事化的倾向是媒体对于大众文化的适应方式。电视作为一种通俗文化,要想被大众所接受,必须借助故事。故事是大众文化传播中最容易被接受的一种手段,大众消费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消费故事,大众最容易被故事而不是被理念所说服,故事的叙事结构如悬念、高潮等的引入可以使说服更有效。电视媒体要传达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完成叙事意图,达到叙事效果,最佳手段就是借助故事的形式,使宣传通俗化,可以说这是适应大众文化的叙事法则的策略。
  最后,从市场竞争的角度讲,电视栏目故事化是媒体激烈竞争的产物,具有产业化大生产的必然性。激烈的媒体竞争不仅使独家新闻变得罕见而且连独家选题、独特的视角和独有的深度也变得稀缺。内容上的同一性致使电视节目的竞争往往体现为表现方式上的竞争。这使得许多电视媒体为争夺有限的受众,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出新、出奇,而有效的借鉴其它艺术门类的做法。引入故事这种表现方式,的确是吸引受众注意力、提高节目竞争力的好办法。
  
  三、电视栏目故事化的现存问题及改进措施
  
  故事化在电视栏目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电视栏目组织和结构内容的一种成功的新方式,但在此同时,我们也看到电视栏目故事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1、一些栏目的选题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丧失新闻性,使节目流于浅薄和媚俗。
  电视栏目故事化只是一种手段,目的是传播新闻事实或者讲述知识。故事化的电视节目是以一种人本意识和平民视角来讲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力图从故事中反映本质和主题。但是这种平民视角的不正确使用使得选题越来越偏离新闻化的方向,背离宏大主流的叙事,经常会使节目成为黄色和暴力的集散地。这种节目标题的制作注重产生出位和耸人听闻的效果,以引发受众心理层面的好奇心和观看欲望。在节目预告片中反复强调和铺陈事件的迷离,暧昧与异常,突出和发掘新闻事件本身的特殊性,轰动性和奇异性,影响受众的收视选择,这种新闻故事化必然导致媒介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公信力的衰减。一些节目选题偏向于一些离奇古怪的题材,骇人听闻。例如诈尸,僵尸附体等等,虽然有些可以解除人们的疑惑,但更多的是噱头高于内容。在标题的使用上经常会看到《8岁男孩僵尸附体 小镇盛传吸血鬼》等夸张字眼。这些节目将注意力集中到个体特殊的层面上,而并不代表社会的基本潮流。所以,电视栏目在故事化的同时,也要注意拓展题材,提升选题的品质。要在大的政治环境与整体中具体关注现实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虽然也将目光聚焦在急需解决的一些微观问题上,但是这种微观与具体是宏观与概括的反映。选题要把握时代脉搏和生活本质,着力捕捉和挖掘那些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主流,代表民众意愿,见证历史变迁的人或事。
  2、固守程式化的表现模式,而忽视了对于事实深层意义的探究。
  单纯的讲故事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很大一部分观众轻松欣赏的要求,能够满足观众对于故事的喜爱。但是故事就是“一系列按事件顺序排列的事件”,按完整结构来说都有起因、经过、高潮、结局四部分,只是出现的位置不同或省略了对某部分的表现而已,这就造成了很多电视节目表现手法单一化,使得栏目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复杂和深刻,而迁就于情节的生动和连贯。
  《焦点访谈》《新闻调查》等调查类节目都是以说明性的片断开头,交代故事所发生的背景,然后各种故事要素曲折发展,将故事引入高潮,最后在紧张的高潮之后落入尾声,在最后介绍危机的解决和对事件的看法,或颂扬或警戒。故事与所反映的主题紧密结合,在被故事这种介绍形式吸引的同时,观众在一定程度上也思考了意义。后来《法治在线》《社会经纬》《中国法治报道》等栏目也采用了故事化的叙事模式。开始时这种故事的确以新颖的形式和模拟重现的真实感吸引观众,但是这种模式的长期循环,使得观众摸熟了套路,能够轻而易举的预见出所要发生的事情,解读过程的过于简单使观众丧失了兴趣。
  在选题上,使用故事化表现方式的栏目往往注重选题是不是个好的故事题材,以及是否具有将故事讲好的潜质,而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具有重大意义的选题被忽略,使故事化栏目流于表象与肤浅。一般电视栏目的时间都不长,在较短的事件内,情节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展现,而人物也不可能被塑造完全,这就使得事件的描述都是浅层次的概括,对事件背景,人物塑造,背后的原因等深度层面挖掘不够,事件,人物都被剥夺了复杂性而被赋予了雷同的面目。
  这就要求电视栏目不能固守,要探索新的模式,开拓新的渠道表现主题。分清主题是否适合故事化的表现,即使使用故事化表现形式,在充分展现故事的同时,不能忽略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含义。有深度而不肤浅的电视节目才能真正经受住实践的考验。
  故事化充分发挥了电视传播的画面形象性和叙事情节性的独特优势,将其与受众的喜好相结合,是一种操作性很强的叙事手法,造就了一系列故事化电视栏目的成功。作为一种以传播新闻事实为主要目的的传播手段,要注意艺术地使用。不能使故事化泛化,不能牺牲新闻的真实性,为了故事而故事,要针对不同的栏目,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表现方式,选择适当的切入点,掌握好适度的原则,充分发挥故事化的优势,改进现今故事化方式在电视栏目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为其健康发展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①贾秀清:《“故事”氤氲里的中国电视》,南方论坛,2005,(1)
  ②罗伯特·艾伦:《再说TV》,《重组话语频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版
  (作者:山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广播电视艺术06级研究生)
其他文献
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贯穿于项目的全过程,即项目决策阶段,项目设计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竣工阶段都关系到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文章就设计和施工阶段进行分析。
4月29日凌晨,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台北病逝,享年89岁。柏杨的一生多崎岖,其感情生活也一波三折,有过五次婚姻。也有这样的话语来形容柏杨:“十年小说、十年坐牢、十年杂文、十年著史”。柏杨著述丰厚,计有170多部小说、杂文和历史作品面世。《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其中《丑陋的中国人》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    动
摘 要:文章在分析燃气轮机发电技术重要性及应用前景的基础上,针对某燃机电厂现有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存在的控制性能低下问题,对其#1、#2燃机系统进行厂级控制系统一体化改造进行研究,得出了一体化改造得到的既定指标,可为此方面的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燃机电厂;生产过程一体化;控制应用  中图书分类号:TM6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32-0137-02
文章基于DTV的定位系统中关于总体结构、软件接收机和工作流程等方面的描述,对数字电视广播信号无线定位的原理、方案的实现作简要分析。
在芜湖市市郊的南边。镶嵌着一颖璀璨的明珠——南陵县许镇镇。2003年10月乡镇区划调整时。许镇镇由原南陵县黄墓、奎湖、太丰、东塘四乡合并而成.人口11万.面积178平方公里。
名人是因拥有某种文化资本或社会资源而出名的人,比如歌星、作家、专家乃至一些高官政要。对于名人,记者都想写出点独家新闻报道,写出名人身边受众所关心关注的故事来提高媒体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读者阅读要求的提高.新闻图片在传播新闻信息的过程中担当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巧妙地运用新闻图片来发布消息,或以图片的直观形象进行通讯报道,是让版面鲜
2007年7月12日,著名演员徐静蕾在新浪的博客点击量突破1亿;曾被网民奉为“股神”的“带头大哥777”,其博客也创造了88天点击量过千万的神话。相对于现实的媒体来说,其受众数量恐怕难以企及。博客,在网络时代一开始只是个人性、非商业性的“随笔”,如今,越来越具有鲜明的传媒特征。  罗慧在《网络博客网络传播新锐》一文中总结了网络博客传播特征如下:自主化——个性化的行为、个性化的角度、个性化的思想;平
目前,利用卫星与微波传输到各类电视台的节目信号的越来越多。为了减少电视节目的播出过程不出现信号中断和错误,防止各种对电视信号的非法插播和干扰,对电视信号进行实时监测是
对数学和图形进行描述和分析的工具很多,但能用良好的数学性质把一些复杂的现象(例如,同步、并发、分布、冲突、资源共享等)描述的直观、生动形象的工具很少,而Petri网就具有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