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达藏刀:力与美的结合

来源 :西藏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c1990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达藏刀为纯手工制作,刀把、刀鞘分银和铜两种,花纹全是手工雕刻,样样都是精品,现多为生产、生活、装饰和收藏用。
  2008年,卡达藏刀加工工艺被列入西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年48岁的卡达村村民、藏刀工匠世家后人扎西巴珠被评定为这一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山南地区错那县卡达乡因盛产卡达藏刀而闻名于世。
  错那县卡达藏刀具有悠久的历史,距今五百年前的错那卡达乡地方官泊孔时代,要给当时拉萨的西藏政府上供酥油和肉类。但是由于上供时路途遥远上供的物品都坏掉了,所以当地的地方官制造一些精美易带的小刀替代上供的酥油和肉。这些小刀得到了当时政府官员的喜爱,流传至今。该刀制作精美、技艺精湛、装饰华丽、花样繁多,是当地群众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主要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进行小规模的生产。
  关于卡达藏刀还有着这样一段传说,传说藏南部落有一位制造兵器的老艺人,他铸造的藏刀锋利无比,而且十分精美,深得藏王的喜爱,因为厌恶战争,渴望和平,悄悄逃亡到卡达,在卡达靠着制作藏刀谋生,因此精美的卡达藏刀在卡达乡发扬光大,流传至今。
  卡达藏刀为纯手工制作,刀把、刀鞘分为银和铜两种,花纹全为纯手工雕刻,多为老虎、狮子等动物图案,再佩上艳丽的刀穗,精美无比,佩戴卡达藏刀在西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卡达乡的男子继承祖传工艺,以制作卡达藏刀谋生。扎西巴珠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扎西巴珠的家里,制作卡达藏刀已经有四代人的历史了。扎西告诉我们,最开始选择制作卡达藏刀完全是为了谋生,“一把藏刀20厘米,纯银的大概在600多到1000多元人民币,铜质的大概在200多元人民币左右,所以收入很可观。”
  因为近年来藏刀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所以有些外地铁匠也有做跟卡达藏刀相似的藏刀,“以前对生意有些影响,但是外地人铸造的藏刀虽然外表和卡达藏大相似,但是大部分都是用机器代替手工,而卡达藏刀是属于纯手工完成的藏刀,质量是最大的竞争优势,因此我们的藏刀卖得更好。”扎西巴珠说。
  扎西巴珠的制作的卡达藏刀,在制作工序上完全按照以前的做法,坚持传统。思想上却在渐渐改变,扎西巴珠他们已经在村里成立了一个专门做藏刀的企业。他还带了一批徒弟,他希望把全村会手艺的人都聚集起来,打造卡达藏刀的品牌并发扬光大,不再局限于村落或者当地。
  “以前制作卡达藏刀意味着谋生当一名普普通通的铁匠,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卡达藏刀对于我更多的是一种传承民族手工艺的责任。”扎西巴珠这番朴实真诚的话,让人感受到西藏当代年轻艺人对民族手工艺传承的一种担当。
  与其说是一次采访,倒不如说是两个老友一次愉快的聊天,扎西巴珠翻开手机相册跟我们分享他们家制作的藏刀,藏刀锋利光滑,刀鞘刻着精美华丽的图案,体现力与美的结合。
  “我们那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学习这门手艺,我不担心手艺会失传,我也坚信我们这一代或者下一代一定会继承老一辈的传统,将卡达藏刀发扬光大。”扎西巴珠充满信心地说。
其他文献
2016年9月23日——25日,中国期刊交易博览会(刊博会)在武汉隆重举行。本届展会以“新理念,新融合,新发展”为主题。《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社不仅为大家带去了《西藏人文地理》杂志,同时,展示的西藏文创产品也极受欢迎。展会期间《西藏人文地理》杂志在武汉美圃书店放映了“藏地新浪潮”电影《五彩神箭》,并举办了“探秘高原,典藏西藏” 专题讲座,受到武汉读者和观众朋友们高度赞扬。
简介:西藏寺庙的佛堂和仓库中收藏有大量古代佛教造像,其中多数不为外界所知。这其中不仅有大量西藏艺术家创作的造像与绘画,而且还有来自于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缅甸和汉地艺术家的罕见作品。《西藏寺庙珍藏佛教造像108尊》综合性地对西藏佛教造像风格给予指导,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藏品目录,记录了寺庙中现存的珍贵造像。  推荐:同样为世界级藏传佛教造像艺术权威施罗德所著,作者于2001年出版的两卷本编
离开亚青的路上,我没有回一次头,克制着自己不去看后视镜中熟悉的红山与转经筒,不去看两旁的草原,余光中掠过的天葬台上空碧蓝如洗,没有兀鹫在飞。那个生活了21天的地方在身后越来越远,身上、车中落满了烟尘,那是亚青留给我的时光味蕾。  人间烟火,半岛尘心  这一次的藏地孤旅行程中原本是未包含亚青的。在德格休整期间,泡网时偶然发现亚青寺,顿时了断了我对于在哪里过藏历新年的悬而未决。那一刻,面对被称为觉姆之
【摘 要】对话教学旨在以基于语境的真实交流培养学生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在对话拓展环节,教师要设计迁移任务,增强学生的交际技能;创设真实情境,促进学生的语料输出;关注文本价值,把准语言拓展方向;丰富拓展手段,优化实践方法,由此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知识,最终实现学以致用、灵活输出。  【关键词】小学高段;对话教学;拓展环节;运用输出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2008年底,一款涵括藏汉英三语的电子辞典成为拉萨街头时髦的物件,人们惊奇地发现,无论是深藏典籍的寺院历史,还是看似高深的藏文输入,都融进了这个巴掌大小的机器。古老的藏文经历了数字化的改造,继而不露声色地开始了普及之路。  在辞典的设计者、西藏大学英语教师洛藏看来,藏文电子辞典的研发技术早已不是什么独门秘笈,真正欠缺的是普及。1999年,洛藏开发了几款藏文查询软件,以单机版的形式推向市场,结果仅在
甲玛擦擦中的一部分,代表着十二三世纪“卫藏”地区擦擦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其艺术水准不亚于同时期的阿里擦擦。梳理其艺术风格,可以看出藏地擦擦在吸收外来造像元素后,开始逐渐摆脱早期单纯的模仿翻制,形成本土化和民族化的风格特征。  从拉萨出发,沿318国道快到墨竹工卡县城时,拉萨河由窄变宽,大片滩涂长着肥美的青草,相传松赞干布曾在此地策马扬鞭。穿过写着“松赞干布出生地”大门,是一片平坦丰腴的农田,笔直的
亚格博的一日  “我的最早祖先是野牦牛,现在羌塘、可可西里还有几万头我们的原始兄弟,因为因缘际遇,我们这一支就被高原藏族人驯化了,成为现在的我们,我们漫布青藏高原,我们被驯化后的历史,艰辛、苦难、光荣、辉煌。我们做过战骑,做过驮畜,做过坐骑,做过耕畜,我们的背上,坐过松赞干布,坐过文成公主,坐过格萨尔,坐过达赖班禅,坐过驻藏大臣,也坐过张经武、张国华、谭冠三、范明,平措旺阶,坐过嫁出去的女和娶进来
高山兀鹫(学名:Gyps himalayensis)是隼形目鹰科兀鹫属的鸟类,大型猛禽,全长约110厘米。羽毛颜色变化较大,头和颈裸露,稀疏的被有少数污黄色或白色像头发一样的绒羽,颈基部长的羽簇呈披针形,淡皮黄色或黄褐色。上体和翅上覆羽淡黄褐色,飞羽黑色。下体淡白色或淡皮黄褐色,飞翔时淡色的下体和黑色的翅形成鲜明对照。幼鸟暗褐色,具淡色羽轴纹。栖息于海拔2500~4500米的高山、草原及河谷地区,
胜者为王败者寇。自然界中,雄性间的资源竞争一向残酷无情。被打败的一方只能认怂,默默看着能承载自己基因的卵细胞被胜者揽入怀中。但是,不知何时,在山的那边湖的那边有一群野牦牛,发现了一个诡计——即使在跟同类的配偶竞争中失败了,也能娶到老婆,繁殖下一代——到人类的牧场上去追求雌性家牦牛。  听起来这主意是不错。谁知,这种Loser的对策给野牦牛和人类都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为什么?这得从头说起。  野牦牛(
这本书既是最有传奇色彩的青年旅舍主人的故事,又是一本详细指导如何开旅馆的实践书。2004年,大学毕业不到3年的游莉,因为不安分的性格和对旅行深入骨髓的热爱,在厦门创办了福建省第一家国际青年旅舍。听起来文艺范十足的生意,仅仅有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梦想就够了吗?经营家庭旅馆10年的游莉大声告诉你:NO!在书中,作者分享了很多实际操作经验,包括开旅舍的预算、选址、成本核算、定价、装修、经营理念、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