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设计美学是现代设计艺术理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支。本文首先简单地阐述了设计、美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结合自己的设计实践,较为实际地论述了本人的产品设计美学观。
关键词:设计;美学;设计美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19-2
设计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以创造性为特点的物化活动。自古以来,人类便生活在大自然和人类自身共同“设计”的世界之中。步入现代社会后,设计的范畴变大了——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人文的、经济的、生理的、心理的、艺术的各种因素,以大批量、规模化地生产能够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的产品为目的而开展的创造性的生产实践活动都可以称作是设计。显然,设计作为一种有目的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要受到而且应该受到美学规律的支配。
美学一词属于精神领域的概念,可以上升到哲学的范畴,也是上层建筑在人们审美意识当中的具象化。设计美学,则是将设计实践中的审美规律与美学问题联系起来;是从人们审美的角度出发,认识并进而理解设计的一个窗口;主要探讨的是主观意识的审美取向对客观实际事物的评判原则……总之,设计美学就是研究怎样把美学的知识和原理运用到设计领域之中。
古人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过多的纸上谈兵是有害而无利的,下面本人将结合自己学习和工作经历中亲身实践的设计案例,来具体谈一谈本人的产品设计美学观点。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概念,强调重视人的因素,对应的是过去工业时代所提出的忽略人的因素的以机器为本。首先,设计应该是为人的设计,人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我们作为设计人员,只有发自内心地去关注人、注重人性,才可能做出打动人心的设计。其次,产品设计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它的对象是可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因而,设计师所从事的设计,不是为了某一个人的设计,而是为了众人的设计,要求他对人们对全社会负责。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了设计的真正价值。
下面的设计作品是我和其他组员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决赛作品——《地抓》。该次大赛的主题为“珍爱生命,奉献社会”,内容为“在突发灾难中,用于救援、破障、逃生、避难的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无论是从大赛的主题还是大赛的内容中,我们都可以知道,该次大赛有意地在强调“以人为本”,希望参赛者能够更多地去关注灾难中的人们,并提供相应的创意设计。
我们小组自接到大赛通知后,便针对大赛主题、内容、要求等认真分析,搜集了跟灾难救援相关的很多资料,小组内部也就相关的设计开展了多次头脑风暴,得到了初步的创意构思,经过细节深化、方案验证、创意表现等步骤后,最终得到了我们的参赛作品“地抓”。它是一套固定装置,主要用在发生洪灾等需要固定装置的救援中。当要救援洪水中或河流对面的被困人员时,需要用到绳索以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此时就需要一套稳定的固定装置来确保绳索的安全,而“地抓”的创新设计结构就能够满足上述救援等情况的要求。“地抓”可根据救援任务和环境来选择,包括野外洪水救援中用来固定绳索;地震后在开阔的场地上固定帐篷;在野外当汽车陷入沼泽或泥潭时,用地抓固定配合绞盘来拖出汽车;在石油地质勘探中,钻井井架等的斜拉固定钢丝绳固定……
二、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功能和形式关系的谈论是设计的一个基本问题,功能指的是事物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和效能,形式则指的是事物的造型、表面结构、外在装饰等。也就是说,就设计而言,功能是看不见的,如衣食住行等,主要指它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形式则是看得见的,如外在的形状、材料、结构、色彩、工艺等表现形式,主要指它的装饰性。纵观近一百多年的工业设计发展史,工业产品并不同于艺术品,其审美价值是基于功能价值建立起来的,所有的工业产品都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需要而设计,即形式始终围绕着功能。与此同时,形式又沿循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相对独立地不断演化、发展与完善。尤其是当今时代,随着设计学科的边缘化和综合化,例如人机工程学、心理学、仿生学、解剖学等学科的介入,功能和形式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微妙,而正确的处理方式则是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下面的案例是我做的一款电动螺丝刀的设计,在接到并分析了甲方的设计任务书之后,我调研(包括网络调研和实地调研)了现在市场上的电动螺丝刀的设计,初步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想法——弥补现有电动螺丝刀的人机缺陷,设计一款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的,同时颇具视觉美感的电动螺丝刀。具体设计时,考虑到电动螺丝刀属于手持类工具,我便在大造型感觉上极力强调其便于手持,机身中部设计有多道贴合手指的“大凹槽”,同时,与其他部件作材质和颜色的区分,以突出强调我的主要设计想法。在机身的细节之处,我也基于“兼顾人机和美观”的想法,作了不少深化点睛的处理,以求这款电动螺丝刀真正做到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三、美学意境的营造
设计是一门综合了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学科,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评价设计的美需要一个复杂的评价体系。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设计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无声语言,一个优秀的设计符号却足以传达出丰富的信息。我们作为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造型时,不能仅局限在物理体积和表面的外观形态创造,还应努力使产品具有美的艺术感染力,使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体验我们精心营造出来的美学意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我们工业设计师的作用和优势。
下面展示的是我设计的一款日系风格的家用电器,甲方是一日本客户,他们委托我们设计一款销往日本本土的电暖器。在接手那个项目之后,我们发现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日本对于电暖器有着异于我国的设计生产标准外,如标准电压、发热机制、防护罩的要求等,更重要的是设计出来的电暖器要符合日本人的审美习惯、迎合他们的审美情趣,这也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后续的项目进展中,我收集、分析了大量的日本风格的平面作品、工业产品、建筑设计等,并极力在自己最终的设计作品中营造出日系简约的那份美学意境——形体质朴、用色淡雅,力求融入日本独有的禅宗思想,突显出此款设计的独特意境。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产品设计的设计美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综上,我大体地阐述了设计、美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着自己的设计实践,重点论述了本人的产品设计美学观,希望能够为今后的产品设计美学研究和实践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3]王明旨.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徐恒醇.实用技术美学——产品审美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5]郑应杰,张晓明.工业品设计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明李华,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关键词:设计;美学;设计美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119-2
设计是一种实实在在的以创造性为特点的物化活动。自古以来,人类便生活在大自然和人类自身共同“设计”的世界之中。步入现代社会后,设计的范畴变大了——基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人文的、经济的、生理的、心理的、艺术的各种因素,以大批量、规模化地生产能够满足人的各种需要的产品为目的而开展的创造性的生产实践活动都可以称作是设计。显然,设计作为一种有目的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活动要受到而且应该受到美学规律的支配。
美学一词属于精神领域的概念,可以上升到哲学的范畴,也是上层建筑在人们审美意识当中的具象化。设计美学,则是将设计实践中的审美规律与美学问题联系起来;是从人们审美的角度出发,认识并进而理解设计的一个窗口;主要探讨的是主观意识的审美取向对客观实际事物的评判原则……总之,设计美学就是研究怎样把美学的知识和原理运用到设计领域之中。
古人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过多的纸上谈兵是有害而无利的,下面本人将结合自己学习和工作经历中亲身实践的设计案例,来具体谈一谈本人的产品设计美学观点。
一、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概念,强调重视人的因素,对应的是过去工业时代所提出的忽略人的因素的以机器为本。首先,设计应该是为人的设计,人是我们设计的出发点。我们作为设计人员,只有发自内心地去关注人、注重人性,才可能做出打动人心的设计。其次,产品设计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化的行为,它的对象是可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因而,设计师所从事的设计,不是为了某一个人的设计,而是为了众人的设计,要求他对人们对全社会负责。以人为本的设计体现了设计的真正价值。
下面的设计作品是我和其他组员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的决赛作品——《地抓》。该次大赛的主题为“珍爱生命,奉献社会”,内容为“在突发灾难中,用于救援、破障、逃生、避难的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制作”。无论是从大赛的主题还是大赛的内容中,我们都可以知道,该次大赛有意地在强调“以人为本”,希望参赛者能够更多地去关注灾难中的人们,并提供相应的创意设计。
我们小组自接到大赛通知后,便针对大赛主题、内容、要求等认真分析,搜集了跟灾难救援相关的很多资料,小组内部也就相关的设计开展了多次头脑风暴,得到了初步的创意构思,经过细节深化、方案验证、创意表现等步骤后,最终得到了我们的参赛作品“地抓”。它是一套固定装置,主要用在发生洪灾等需要固定装置的救援中。当要救援洪水中或河流对面的被困人员时,需要用到绳索以保证救援人员的安全,此时就需要一套稳定的固定装置来确保绳索的安全,而“地抓”的创新设计结构就能够满足上述救援等情况的要求。“地抓”可根据救援任务和环境来选择,包括野外洪水救援中用来固定绳索;地震后在开阔的场地上固定帐篷;在野外当汽车陷入沼泽或泥潭时,用地抓固定配合绞盘来拖出汽车;在石油地质勘探中,钻井井架等的斜拉固定钢丝绳固定……
二、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功能和形式关系的谈论是设计的一个基本问题,功能指的是事物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和效能,形式则指的是事物的造型、表面结构、外在装饰等。也就是说,就设计而言,功能是看不见的,如衣食住行等,主要指它的使用价值和实用性;形式则是看得见的,如外在的形状、材料、结构、色彩、工艺等表现形式,主要指它的装饰性。纵观近一百多年的工业设计发展史,工业产品并不同于艺术品,其审美价值是基于功能价值建立起来的,所有的工业产品都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物质需要而设计,即形式始终围绕着功能。与此同时,形式又沿循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相对独立地不断演化、发展与完善。尤其是当今时代,随着设计学科的边缘化和综合化,例如人机工程学、心理学、仿生学、解剖学等学科的介入,功能和形式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微妙,而正确的处理方式则是功能与形式的完美结合。
下面的案例是我做的一款电动螺丝刀的设计,在接到并分析了甲方的设计任务书之后,我调研(包括网络调研和实地调研)了现在市场上的电动螺丝刀的设计,初步提出了自己的设计想法——弥补现有电动螺丝刀的人机缺陷,设计一款充分考虑人机工程学的,同时颇具视觉美感的电动螺丝刀。具体设计时,考虑到电动螺丝刀属于手持类工具,我便在大造型感觉上极力强调其便于手持,机身中部设计有多道贴合手指的“大凹槽”,同时,与其他部件作材质和颜色的区分,以突出强调我的主要设计想法。在机身的细节之处,我也基于“兼顾人机和美观”的想法,作了不少深化点睛的处理,以求这款电动螺丝刀真正做到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三、美学意境的营造
设计是一门综合了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诸多方面的学科,其审美标准也随着诸多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评价设计的美需要一个复杂的评价体系。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设计作为一种超越国界的无声语言,一个优秀的设计符号却足以传达出丰富的信息。我们作为设计人员,在设计产品造型时,不能仅局限在物理体积和表面的外观形态创造,还应努力使产品具有美的艺术感染力,使人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体验我们精心营造出来的美学意境,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我们工业设计师的作用和优势。
下面展示的是我设计的一款日系风格的家用电器,甲方是一日本客户,他们委托我们设计一款销往日本本土的电暖器。在接手那个项目之后,我们发现设计时除了要考虑日本对于电暖器有着异于我国的设计生产标准外,如标准电压、发热机制、防护罩的要求等,更重要的是设计出来的电暖器要符合日本人的审美习惯、迎合他们的审美情趣,这也是我们在设计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后续的项目进展中,我收集、分析了大量的日本风格的平面作品、工业产品、建筑设计等,并极力在自己最终的设计作品中营造出日系简约的那份美学意境——形体质朴、用色淡雅,力求融入日本独有的禅宗思想,突显出此款设计的独特意境。
四、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产品设计的设计美学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综上,我大体地阐述了设计、美学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合着自己的设计实践,重点论述了本人的产品设计美学观,希望能够为今后的产品设计美学研究和实践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何人可.工业设计史(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3]王明旨.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徐恒醇.实用技术美学——产品审美设计[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5]郑应杰,张晓明.工业品设计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明李华,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