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工作中培养情感的艺术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既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又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内部冲力,因此,培养情感,并做到以情动人、以情育人、以情感人,是我们孜孜以求的一种教学艺术。
  一、巧设悬念,诱发感情
  诱发感情是培养情感的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教育学》曾说:“每一个干练的教师都是一个艺术家。他从事于教学,犹如琴师从事于操琴一样。他和缓地触动人类思想感情上的琴弦,刺激之,安慰之,兴奋之,鼓励之。”教学实践很好地说明了这样的情景:如果教学能够做到既有理智的增益,又有情趣道德的熏陶,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美的感染和熏陶的过程,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得到升华,那么,这样的教学一定会很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取得很大成功。
  “巧设悬念、诱发感情”的教学艺术要求我们善于充分利用教材中流露的感情,巧设悬念,千方百计地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善于利用“悬念”掀动学生感情的波澜,让字字句句撞击他们的心灵,使学生对美好纯洁的事物向往追求,对崇高品质、坚贞节操景仰赞叹,对腐朽罪恶的事物怒不可遏。
  把情感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作为教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我们一定要努力发掘教学内容中蕴含的、足以唤起一定情感的因素,并用富有情感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教师与学生和谐的情感交流场,于情感流程中完成知识输出与接纳。情感教育的佳境在一定教学环节中,应该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状态。这是一。其二是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整而深切地体会文章的情境。通过文章这一客观媒介,体会作者当时当地的特殊心境及作为一个特殊对话者的活的灵魂。这是读者与作者两颗心的融会和交流。
  二、以景传情,情景交融
  在激发感情、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创造富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在学生面前展示一种经景传情的情景,这样可很好地拨动学生的心灵情弦,感染他们的情绪,达到激发感情、情景交融、以景化情的境界。
  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以景传情、情景交融,语文课就要以作品的语言为依据,让学生进入情景,展开想象,产生情感。不少语文课文或托物言情,或借景抒情,或寄事达情,或以理表情,形成一种浓厚的情感气氛以强化表达某种感情。为此,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这些特点,教会学生睹物思情、触景生情、因事激情、知理明情,以产生强烈的情景感。这样,可很好地从以景传情开始,进人情景交融的境地,达到培育情感的地步。
  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统教材。读着这样文字细腻、语言逼真、精彩并呈的文章,那春天中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就会呈现在我们眼前。对于如此优美的散文,可用以情导读的方法,从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入手,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与作者共鸣。讲课一开始,我就把学生领进对春天的回忆之中:
  “春列为四时之首,是一个极富有诗情画意的季节。一提起春,我们很容易记起‘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之类的优美诗句。古今中外的文客骚人写下过许多颂春的诗句,就是我们的同学也能随意背出几首。现在,我们一起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一定会更勾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在《春》这篇散文中,朱先生写春的内容可多啦!他写春天的草、花、风、雨、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朱先生在这篇文章中,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物的?这些景物的姿态如何?特征又怎样……”
  就这样,随着琅琅的读书声,教师与学生都进入了课文。继而,随着作者的感情,学生仿佛走出了教室,陶醉在迷人的春景之中,领略着大自然的无限风光……
  为了很好地创设情境与气氛,让学生以饱满情绪听好每一堂课,有些教师注意从景物描摹中进行讲解,努力给学生描绘一幅幅令人神往的景物图画,以激发学生情感。如有位教师在讲碧野同志的《天山景物志》时,先在黑板上写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接着,利用这些诗句,说明这就是边疆风光。然后指出正是这样的地方,今天已是塞外江南。这里繁花争艳、溪水淌淌,一派江南景色。“现在,还是让我们跟着碧野同志观光这一塞外江南吧!”教师这么一讲,既给学生普及了一首古诗的知识,又使他们对天山的景物神往,对新课的学习情绪必然是高昂的。
  三、以美传情,情满胸臆
  我们的时代、生活、心灵都需要美。而通过我们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以塑造他们的心灵美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和内容。
  马克思曾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纵观当今世界,生活发出诱人的光芒,自然美展示出旖旎多姿的情态,艺术美散发出令人心旷神怡的馨香。这一切风采依依、攫人心灵、令人神往。因此,教学应该很好地借助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风韵、人类历史、社会美景,让学生在美的环境、美的气氛、美的熏陶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教育,提高美的情趣。
  以美传情,使学生情满胸臆,我们的目的主要是在如此美好的艺术意境中,培养学生的无产阶级感情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使他们对未来向往憧憬,对人类崇高信念强烈追求。
  为了达到以美传情,培养学生美感和情趣的目的,我们还必须教会学生掌握教材美的规律,并按美的规律感受美的意境、美的艺术形象,按照美的规律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四、以理激情,陶冶情操
  按教学心理学的原理要求,我们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语文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理激情,陶冶情操,内化品格,是启迪学生智慧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艺术。
  这里所说的理主要指人生的哲理、崇高的理想,以这样的标准和目标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激发理智,诱发深情,可以在教学全过程中收到提高思想觉悟、熏陶感情、陶冶情操的效果。
  教学过程应该是一种使学生动情明理的过程。因此,采取晓之以理、以理激情的教学艺术,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理论分析能力,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晓之以理、启迪思路、以理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达到明辨是非的目的。
  五、以神传情,内化品格
  “以神传情,内化品格”,在教学过程过程中,特别语文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课文展示的艺术形象感染学生、熏陶学生,让学生在这些闪耀着光辉的形象中吸取营养、得到教益,一点一滴地加以积累,变成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并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化为自己的高尚品格。
  学生接触的教材,特别是语文教材,它所展示的古今中外各阶级、各种层次的艺术形象和人物,犹如一个画廊,各具特点、各显姿色,光彩夺目、美不胜收。这些艺术形象经过作家运用形象思维对社会生活加以提炼、加工和艺术创造,其“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带普遍性”。用这样具体、生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可以使他们感受到各种英雄人物、杰出人物的高风亮节。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的情操,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从容就义、慷慨悲歌的高大形象,引起他们心灵的震动,从而逐步形成自己的品格。
  总之,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课文的情理中,入情明理,以感情之花点燃学生感情的火焰,激发学生灼热的感情,使他们振奋起来,在强烈感情的驱使下,学知识、受教育、懂道理、明人生。
其他文献
期刊
摘 要: 文化志愿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长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志愿服务项目建设为例,对少儿图书馆志愿服务项目建设的构思、保障和宣传进行阐述。  关键词: 少儿图书馆 志愿服务项目 建设构思  文化志愿服务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整合利用社会个人和团体的资源,作为政府和文化行业的重要补充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达到服务社会、帮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涉及语言的各个要素:文字、词汇、语法等。对于语言,人们在历经千百年之后依旧能凭借文化的印迹,揭开文化的面纱。本文以中日被动表达的差异为例,谈谈中日的
当山西省富源煤矿突发特大透水事故造成的巨大灾难震动着国内外并猛烈地撞击着12亿中国人民的心的时候,凭着职业责任心,我们知道应是记者出击的时候了。在第一时间,本刊特约
古希腊人从理性的立场出发,最先展开了对人和宇宙的研究。他们超越了知识的实用性功能,而对知识本身感兴趣,着迷于知识的确定性问题。他们首先把道德和善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少好学,师事谯周,在蜀汉曾任观阁令史。公元268年,入晋为官,历任著作郎、治书侍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天下归一,开
马克思恩格斯说过,我们的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但是在中国的长期革命斗争中,不知吃了多少教条主义的亏,其中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对革命的危害最为严重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心理护理对减少首次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将我站78例首次无偿献血者平均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9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上加以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是教学改革的具体要求,因为传统模式中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与学习兴趣的提高,是制约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不利因素。为了提高师生互动成效,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加强研究,在教学中营造浓厚氛围,以及科学设计学习载体与引导教学流程,体现师生互动在整个语文教学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师生互动 教学研究  高中语文教改中,师生互动是较为热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