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血管内皮细胞活性功能的研究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56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放射免疫法、Laurell's火箭免疫电泳法、交叉免疫电泳法和发色底物法对急性白血病(急白)患者中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释放的一些重要活性因子如vonWillebrand因子相关抗原(vWF∶Ag)、前列环素、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抑制物的水平和活性变化进行研究,并探讨这些活性因子与急白病情变化及疗效转归的关系,揭示血管内皮细胞在急白中的地位。结果发现急白患者血浆中vWF∶Ag、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和t-pA显著高于正常水平,在有出血倾向患者中有特征性变化,病情好转后逐渐趋向正常。急白在发生感染、出血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时其血浆Fn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急白患者vWF和Fn质量也有变化。

其他文献
采用7/8肾切除法制备了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大鼠模型并用中药淫羊藿进行实验治疗。结果提示淫羊藿可明显减轻肾脏的组织学改变和减少细胞外基质产生。
全国抗风湿病药物临床应用研讨会在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会领导下,由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分会具体筹备,于1993年9月22日至9月24日在武汉召开。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共130余人。其中以中青年医师为主。会议共收到论文250余篇,会议上交流100篇。近年来我国风湿病学专业已在全国许多医院中建立,随着风湿病临床队伍的日益壮大,正确、合理地使用各种抗风湿药物已是临床医师不容忽视的重
期刊
肺部平滑肌瘤是较罕见的良性肿瘤。吴遐[中华结核病杂志,1958,6∶245]首次报告2例后,至今国内仅有19例报告。我院1970年4月~1992年4月共收治5例,其临床资料见附表。
期刊
应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补体C3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测定等实验,观察了38例静注海洛因依赖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显示海洛因依赖者的RBC-C3bRR、RBC-ICR及C3浓度明显降低,而CIC含量则明显升高(P<0.01);吸毒时间与RBC-C3bRR、RBC-ICR、C3及CIC的变化密切相关(r分别为-0.67、-0.
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99例和阴性慢性胃炎74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两组慢性胃炎病人在消化不良症状、血清基础胃泌素水平、胃酸分泌及十二指肠胃反流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中度以上十二指肠胃反流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有减少趋势;在组织病理学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T淋巴细胞由抗原提呈细胞表面的抗原激活,并可介导许多风湿病的发生和演变。而T细胞本身的抗原受体(TCR)则是T细胞识别抗原及被激活的中心环节。一般认为,TCR的选择性表达可能与某些炎性风湿病的免疫病理有关。本文综合了TCR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不同风湿病的发病机理研究及在进行新的免疫治疗上的意义。
期刊
长期以来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是困扰临床医生的一个问题,血浆置换有时可以取得奇迹般效果,无疑这是治疗学上一大进展。血液离心或膜式血浆滤过都是无选择性的排出全血浆成分,不但损失很多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在补充新鲜异体血浆时还可招致传染肝炎的危险。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IA)是在血浆置换和血液灌流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异性强、疗效高的免疫治疗方法。
期刊
我们以前的研究已证实肺癌患者尿中伪尿核苷(ψ)显著高于正常人及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是肺癌的有价值的诊断标记物。我们又进一步观察了肺痛患者尿ψ浓度变化与化疗临床效应的关系,并对随意尿和24小时(h)尿ψ水平进行比较,探讨尿ψ在肺癌患者化疗反应监测中的作用。
期刊
通过在体外人为地将不同细菌加入人的胆汁,观察细菌污染对胆汁中胆固醇、胆红素钙等晶体沉淀的影响。
期刊
以胶原酶V型消化液消化获取胚胎胰岛进行原代培养,观察胰岛自发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与胰岛素分泌的关系和不同剂量IL-6对胰岛素分泌的调控效应,并对胚胎胰岛进行了IL-6RND斑点杂交。结果表明:体外培养的胚胎胰岛分泌IL-6,且与胰岛素分泌相一致,随着离体时间延长而降低;lL-6依赖细胞株(MH60·BSF2)在不同浓度的胰岛培养上清中均有明显的增殖;用生物素标记的IL-6cDNA探针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