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末来观:21世纪的通讯、技术和社会》

来源 :国外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皮尔顿认为,世界最大的机器是由电缆、电话、计算机和广播设备构成的相互联系的巨大系统,它组成了世界通讯网。这一巨型电子机器比所有人类已经造出的其他装置都要大得多、重得多和复杂得多。这一庞大的巨型机器末被注意,是因为它被藏在大街下、锁在安全的大楼里、埋在海底或悬置在数千公里高的太空中。尽管这个机器很大程度上看不见,但其触角和延伸部分达到地球上所有地方,深入广大的空间领域。如果这架机器坏了,全球经济会立即崩溃。商业机构将垮台。学校、医院和运输系统将不可能正常运转。
其他文献
<正> 在上个世纪,就历史专业与公共事务领域之间关系而言,虽有争论,但并未提出特别怀疑。学者大军一代接一代地主张,历史学家应当集中精力,为当代问题的解决做出贡献。的确,历史应当满足于当前需要的认识可以追溯到本学会的最初时期,当时以第一批学会负责人的意见为代表,其中包括安德鲁·怀特和查尔斯·亚当。但半个多世纪以前,罗伯特·斯舒
<正> 最近,甚至可从政治家和某些学者口中经常听到,我们再也不需要任何抽象的推论,不需要揭示规律或确定单个范畴。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实际的政治过程才是主要的,而理论要稍后从对经验实践的理解中才会产生出来。政治理论和政治实践思想是行为的发端。理论至少与现实的发展同时产生。只按照健康思想确立政治战略并不是很有效的,而且可能是危险的。即使是最鲜明和最有情感的政论作品也决不能代替理
<正> 随着系统科学方法向现代科学知识诸领域的渗透,这种方法当然不会置伦理学于不顾。系统科学方法的独特功能在于,借助它可以对至今无法列入逻辑范围的大量经验材料加以整理和分类。根据我们的看法,如果把系统科学的原理同人文思维方式的标准与规范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有可能促使人们发现伦理学研究的新层次。近年来某些把道德问题作为系统来研究的尝试就是这方面的说明。不过,人们至今尚未把道德作为某种完整的调节系统加以研究,尚未揭示出发生在各个层次中的道德过程是怎样同个人自身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理论伦理学的迫切任
<正> 对许多世界环境问题来说,90年代是关键的十年。部分地由克林顿政府领导的世界共同体做些什么和没做什么,将决定着我们能否在不对地球和子孙后代生活质量造成不可逆转性破坏的情况下遏止自然生命支撑系统状况的恶化。对最基本的环境问题之一即人口呈指数增长而言,90年代显然是决定性的十年。正如环境质量委员会前主席R.彼得森曾说过的,“地球上一切生活的质量日益受到某种强大的、愈来愈加剧的生态力量的威胁。我们人类就是这种力量,我们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着越来越多的物料,以越来越多的机械、化学品、武器和废料扰乱着
<正> 40多年来,美国第一次在外交政策上面临根本性选择和决定。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和冷战开始,美国外交调整的愿望和能力就未受过考验。现在美国正面临新的情况。美国在波斯湾战争中取得了惊人的胜利,但才停火几天,美国人民就把它忘却了。在南斯拉夫内战中,美国甚至没有作为和平缔造者进行干预……。对这些变化,美国人同苏联人一样麻木不仁。美国迫于自身的迫切问题有从外部世界撤退的呼声:寻求解决医疗保健、教育、基础设施与投资、毒品与犯罪、城市与环境问题。据称,这些议事日程应排在首位,因为世界其他国家都在自扫
<正> 导言众所周知,信息正日益以电子的形式存贮和检索。尽管它有许多优点:利于存贮、现代化、易于复制,尤其是便于检索,但如果数据库容量太大,或者信息密度太高,对于电子存贮信息的用户和制造者来说,就必然需要一些专业性的帮助,超文本便可以提供这种帮助。以非线性方式连接文献节点的超文本已成功地应用于不同服务机构的用户与信息系统之中。也许,一般公众对这种应用的了解只是国家美术馆的图片索引,但对信息专家来说,则是不列颠图书馆最新的OPAC(联
<正> 似乎弗洛伊德的“实在论”和我在前面几章谈到过的实在论有着重大区别。我坚持认为,实在论包含这样一个观点:意识是对客观物质实在的反映。相比之下,弗洛伊德揭示的反映在梦中和神经症症状里的“实在”仅仅是一种“精神实在”,即一种关于欲望、情感和思想的主观实在。弗洛伊德把它与物质实在明显区别开来。他说道:“幻
<正> 国际社会学协会的“环境与社会”专题组于1992年6月17—21日在荷兰的武德绍滕召开了国际学术讨论会,议题是:当代环境社会学发展的趋势。2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五天内举行了5次全体会议和24次专题会议,共听取报告78篇。第一篇报告是会议主席J.谢尔向大会宣读的,题为:环境社会学的当代发展。根据会上其他报告,大会内容可分为六个方面。环境社会学的理论基础
<正> 随着我们临近第二个千年的终结,关于人类正经历一场巨大转变的观点正被广泛接受。这部分归功于罗马俱乐部。尽管它带有孤芳自赏和“富人俱乐部”的意味,但它资助了许多系列出版物和讨论会,因而提高了世界各地人们对人类环境的许多方面的意识。其术浯“问题群”即相互关联的多个全球问题系列,已经成为语言的一部分。《第一次全球革命》是按下述观点取名的:一种(建立在先进交往技术和生物技术基础上的)新型社会正在世界各地同时成形。或者至少可以说,要不是债务危机和“贫”“富”鸿沟难以对付地加大,这种社会将会形成。因
<正> 在当今迅猛发展、政治急剧变革的世界上,在国际关系领域里创造国际政治的新结构是学者们的责任。这也是本书作者西约姆·布朗分析出现世界政府潜在可能性的动机。副标题“通向世界政府的理论”表明本书的目的。在书中,作者举实例说明了对这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