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彪是黄埔军校第四期学生,1925年10月入读,是国民党将军张治中的学生,因为蒋介石是黄埔军校校长,所以也是蒋介石的学生。蒋介石对林彪很欣赏,认为林彪是黄埔生中的佼佼者,称之为“当代韩信”,早年曾想收归己用,可谁知林彪进入了叶挺独立团,后来参加了南昌起义,逐渐崭露头角,不仅成为红军的主要将领,也成为了他日后的一块心病……
蒋介石认为林彪是黄埔第4期学员中最优秀的人
黄埔军校,是蒋介石一生事业之发祥地,因为他曾在那里任校长。黄埔军校共毕业23期学员,但他最器重的,还是大革命时期的前5期。
这5期学生中,蒋介石对第1期学员和第4期学员又最有感情,因为第1期学员是他的开山大弟子,第4期学员良才美质者甚多,如后来大名鼎鼎的张灵甫、胡琏、高魁元、谢晋元,这些国民党军界的佼佼者,都是4期出来的。但蒋介石心中却认为,林彪才是最优秀的。
这不是蒋介石的主观臆断,而是来自实地的考察。一次,第4期步科的学生上战术课,蒋介石没有惊动别人,他自己悄悄地坐在了后面。课题以前不久发生的惠州攻坚战为例,要学员分析这次战斗的取胜要素。这一仗乃蒋介石亲自指挥,他当然最熟悉不过了,于是听得饶有兴趣。
学生们轮番上台,口说笔画,滔滔不绝。蒋介石心里哼一声:不置可否。轮到林彪上台,只见他一脸怯生生的模样,也不多言语,就开始在黑板上画起惠州地形图,他画得很仔细、很投入,城郭民居、地势地形、山川河流,一一标点清楚。
就凭这一手,蒋介石已不用往下看了,他认为该生是个有心人,把这一课给钻研透了,熟悉得如同自己的掌纹。用兵之道,在于谋定而后动。林彪已经凭着其天生的禀赋,接触到了战争艺术的精髓。他悄悄地走出教室,吩咐随行的人,下课后让林彪去校长室见他。
十多年后,蒋介石仍记得他们课后谈话每一个细节:这林彪看似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娃,却是城府森严,惜语如金,但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谋熟虑,却是极得体、极中听。蒋介石有一股怪怪的感觉,年轻人本应该血气方刚、朝气蓬勃,很少有像林彪这样少年老成、稳重、有心机的。凭着直觉,他意识到坐在他面前的乃是难得一见之将才,但却很难驾驭让人捉摸不透。不知为什么,蒋介石突然想起了汉代名将韩信,此人才华若此、心术若此。
几个月后,蒋介石又找了一些师生进行个别交流,林彪也是其中之一。蒋介石向林彪允诺,毕业后让他来总司令部工作。如果不是共产党员的身份,林彪也许会感激涕零,但他是共产党人,是有组织、纪律的人。所以,他只淡淡地回答了一句:“感谢校长的信任和栽培。”见林彪并不领情,蒋介石感到了失望,他怏怏道:“好吧,我出征在即,今后再和你联系。”
谁知这一别,师生两人竟成陌路,从此分为两个营垒,成了敌人、对手。
林彪赢得平型关大捷使蒋介石心中五味杂陈
1937年9月,林彪带115师奔赴前线。部队刚走到原平,就得到消息,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派出手下第21联队的两个步兵大队直袭平型关,与大部队脱离了依托。林彪立刻把握住战机,在平型关设伏,美美地打了一仗,使1000多日军全部葬身于异乡他邦。此乃中国军队自抗战全面爆发后打的第一个胜仗,史称“平型关大捷”。
捷报传来,蒋介石心中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中国军队打了胜仗他自然高兴,但那却是共产党的功劳。聊以自慰的,就是林彪也算是黄埔出来的,说什么也还是他的学生。
后来,蒋介石专门召集了一次军事会议,会上他的情绪很激动:“从抗战至今,我军连战皆北,丢师失地,许多人都批评我们无能。我刚刚得到消息,说是在平型关中国军队终于尝到了胜绩,而且是我们黄埔出来的将领指挥的。可惜的是,这位将领不是在座诸位,而是林彪,是共产党,是4期生中的小字辈,凭着落后的武器,战胜了强敌。我一直弄不清楚一件事,许多人都说,黄埔最杰出的人才都跑到共产党那边了,我这里留下的人都属无能之辈,难道此言不虚?”
林彪在重庆会谈中让蒋介石大为吃惊
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都要求蒋介石集中力量抗日,不要再和共产党闹摩擦了。蒋介石当然想将中共问题一揽子予以解决,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他想利用和谈不战而屈人之兵,将共产党消弭于无形。因此通知时在重庆的周恩来,希望毛泽东来重庆,国共双方举行一次最高级会谈,将中国统一于国民党的领导之下。
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周恩来的意见,决定由林彪代表毛泽东出席谈判。根据国共双方的安排,1942年9月15日蒋介石在西安会见林彪。
14日,林彪从延安出发,一场暴雨让他乘坐的吉普车抛了锚,蒋介石于15日等了一天不见林彪踪影,冷着脸对胡宗南道:“我看林彪有点不识抬举了,我和他毕竟是师生,又兼领袖与部下的关系,却是这般地不懂道理,让长者尊者候他这个晚辈。”说着拂袖而去,“让林彪去重庆见我吧。”
第二次会面,在重庆曾家岩张治中的公馆“碧桂园”。林彪由张治中领进了客厅,蒋介石步履从容地从另一道门走了进来。待林彪向他敬过了礼,蒋介石一摆手:“都是自己人,不用客套。十几年了,师生见面不容易啊。”
林彪带来了毛泽东的意见,说要加强国共之间的合作。他从大革命的历史说起,论证了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道理,有事实、有根据、有分析,措辞恰当,要言不烦,如行云流水,一口气讲了半个钟点。
蒋介石暗暗吃惊,在他的印象里,林彪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是个比较单纯的军事人才,并不热衷于政治。现在观来,这个人深藏不露,不仅有相当好的口才,而且对政治也不陌生。“当代韩信”,他又一次想起对此人的评价,而且越来越感到这个评价非常地符合林彪本人。
师生大斗法,蒋介石输得体无完肤
1947年5月,东北战场上,林彪发动夏季攻势,兵锋直指四平,而四平守将是陈明仁。
6月中旬,林彪率东北野战军7个主力师围着四平打了40多天,血染成河,最后竟然铩羽而归。
蒋介石大喜过望,迭电嘉奖。陈诚却在一旁嫉妒得眼中冒火,屡进谗言。于是,陈明仁被蒋介石一封电报召回。阵前换将,而且是换了一个得力大将,这是蒋介石在东北的一大败笔。
林彪却是痛定思痛,四平之战后,他在军中掀起了大练兵运动,部队的战斗力得到迅速提高。待他养足了元气,又发动起秋季攻势。蒋介石吃惊地发现,在东北战场,林彪已经是无人能挡了。
到了1948年秋,东北败局已定,为了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蒋介石飞赴沈阳,召开军事会议。那一次会议开得很沉闷,人到齐后,蒋介石迟迟不开口,主持会议的陆军司令顾祝同提醒他训示,蒋介石却摇摇头:“还有一个人未到。”
顾祝同连忙翻着手上的花名册,忙着点人头。
“花名册上是没有这个人的,他是林彪。我要表扬他,他是黄埔最优秀的将军,因为他把他的同学都打败了。胜负论英雄,他是胜利者,所以他是英雄。我这个当校长的不称职啊,在校时对他关心不够,以致让他投奔了共产党。我对在座的诸位很关心,但是却让我非常地失望,我很痛心。”蒋介石说。
一席话臊得与会者无地自容。
(摘自《党史天地》)
蒋介石认为林彪是黄埔第4期学员中最优秀的人
黄埔军校,是蒋介石一生事业之发祥地,因为他曾在那里任校长。黄埔军校共毕业23期学员,但他最器重的,还是大革命时期的前5期。
这5期学生中,蒋介石对第1期学员和第4期学员又最有感情,因为第1期学员是他的开山大弟子,第4期学员良才美质者甚多,如后来大名鼎鼎的张灵甫、胡琏、高魁元、谢晋元,这些国民党军界的佼佼者,都是4期出来的。但蒋介石心中却认为,林彪才是最优秀的。
这不是蒋介石的主观臆断,而是来自实地的考察。一次,第4期步科的学生上战术课,蒋介石没有惊动别人,他自己悄悄地坐在了后面。课题以前不久发生的惠州攻坚战为例,要学员分析这次战斗的取胜要素。这一仗乃蒋介石亲自指挥,他当然最熟悉不过了,于是听得饶有兴趣。
学生们轮番上台,口说笔画,滔滔不绝。蒋介石心里哼一声:不置可否。轮到林彪上台,只见他一脸怯生生的模样,也不多言语,就开始在黑板上画起惠州地形图,他画得很仔细、很投入,城郭民居、地势地形、山川河流,一一标点清楚。
就凭这一手,蒋介石已不用往下看了,他认为该生是个有心人,把这一课给钻研透了,熟悉得如同自己的掌纹。用兵之道,在于谋定而后动。林彪已经凭着其天生的禀赋,接触到了战争艺术的精髓。他悄悄地走出教室,吩咐随行的人,下课后让林彪去校长室见他。
十多年后,蒋介石仍记得他们课后谈话每一个细节:这林彪看似一个不谙世事的学生娃,却是城府森严,惜语如金,但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深谋熟虑,却是极得体、极中听。蒋介石有一股怪怪的感觉,年轻人本应该血气方刚、朝气蓬勃,很少有像林彪这样少年老成、稳重、有心机的。凭着直觉,他意识到坐在他面前的乃是难得一见之将才,但却很难驾驭让人捉摸不透。不知为什么,蒋介石突然想起了汉代名将韩信,此人才华若此、心术若此。
几个月后,蒋介石又找了一些师生进行个别交流,林彪也是其中之一。蒋介石向林彪允诺,毕业后让他来总司令部工作。如果不是共产党员的身份,林彪也许会感激涕零,但他是共产党人,是有组织、纪律的人。所以,他只淡淡地回答了一句:“感谢校长的信任和栽培。”见林彪并不领情,蒋介石感到了失望,他怏怏道:“好吧,我出征在即,今后再和你联系。”
谁知这一别,师生两人竟成陌路,从此分为两个营垒,成了敌人、对手。
林彪赢得平型关大捷使蒋介石心中五味杂陈
1937年9月,林彪带115师奔赴前线。部队刚走到原平,就得到消息,日军第五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派出手下第21联队的两个步兵大队直袭平型关,与大部队脱离了依托。林彪立刻把握住战机,在平型关设伏,美美地打了一仗,使1000多日军全部葬身于异乡他邦。此乃中国军队自抗战全面爆发后打的第一个胜仗,史称“平型关大捷”。
捷报传来,蒋介石心中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中国军队打了胜仗他自然高兴,但那却是共产党的功劳。聊以自慰的,就是林彪也算是黄埔出来的,说什么也还是他的学生。
后来,蒋介石专门召集了一次军事会议,会上他的情绪很激动:“从抗战至今,我军连战皆北,丢师失地,许多人都批评我们无能。我刚刚得到消息,说是在平型关中国军队终于尝到了胜绩,而且是我们黄埔出来的将领指挥的。可惜的是,这位将领不是在座诸位,而是林彪,是共产党,是4期生中的小字辈,凭着落后的武器,战胜了强敌。我一直弄不清楚一件事,许多人都说,黄埔最杰出的人才都跑到共产党那边了,我这里留下的人都属无能之辈,难道此言不虚?”
林彪在重庆会谈中让蒋介石大为吃惊
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英美都要求蒋介石集中力量抗日,不要再和共产党闹摩擦了。蒋介石当然想将中共问题一揽子予以解决,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他想利用和谈不战而屈人之兵,将共产党消弭于无形。因此通知时在重庆的周恩来,希望毛泽东来重庆,国共双方举行一次最高级会谈,将中国统一于国民党的领导之下。
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据周恩来的意见,决定由林彪代表毛泽东出席谈判。根据国共双方的安排,1942年9月15日蒋介石在西安会见林彪。
14日,林彪从延安出发,一场暴雨让他乘坐的吉普车抛了锚,蒋介石于15日等了一天不见林彪踪影,冷着脸对胡宗南道:“我看林彪有点不识抬举了,我和他毕竟是师生,又兼领袖与部下的关系,却是这般地不懂道理,让长者尊者候他这个晚辈。”说着拂袖而去,“让林彪去重庆见我吧。”
第二次会面,在重庆曾家岩张治中的公馆“碧桂园”。林彪由张治中领进了客厅,蒋介石步履从容地从另一道门走了进来。待林彪向他敬过了礼,蒋介石一摆手:“都是自己人,不用客套。十几年了,师生见面不容易啊。”
林彪带来了毛泽东的意见,说要加强国共之间的合作。他从大革命的历史说起,论证了合则两利、分则两害的道理,有事实、有根据、有分析,措辞恰当,要言不烦,如行云流水,一口气讲了半个钟点。
蒋介石暗暗吃惊,在他的印象里,林彪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是个比较单纯的军事人才,并不热衷于政治。现在观来,这个人深藏不露,不仅有相当好的口才,而且对政治也不陌生。“当代韩信”,他又一次想起对此人的评价,而且越来越感到这个评价非常地符合林彪本人。
师生大斗法,蒋介石输得体无完肤
1947年5月,东北战场上,林彪发动夏季攻势,兵锋直指四平,而四平守将是陈明仁。
6月中旬,林彪率东北野战军7个主力师围着四平打了40多天,血染成河,最后竟然铩羽而归。
蒋介石大喜过望,迭电嘉奖。陈诚却在一旁嫉妒得眼中冒火,屡进谗言。于是,陈明仁被蒋介石一封电报召回。阵前换将,而且是换了一个得力大将,这是蒋介石在东北的一大败笔。
林彪却是痛定思痛,四平之战后,他在军中掀起了大练兵运动,部队的战斗力得到迅速提高。待他养足了元气,又发动起秋季攻势。蒋介石吃惊地发现,在东北战场,林彪已经是无人能挡了。
到了1948年秋,东北败局已定,为了制定下一步作战计划,蒋介石飞赴沈阳,召开军事会议。那一次会议开得很沉闷,人到齐后,蒋介石迟迟不开口,主持会议的陆军司令顾祝同提醒他训示,蒋介石却摇摇头:“还有一个人未到。”
顾祝同连忙翻着手上的花名册,忙着点人头。
“花名册上是没有这个人的,他是林彪。我要表扬他,他是黄埔最优秀的将军,因为他把他的同学都打败了。胜负论英雄,他是胜利者,所以他是英雄。我这个当校长的不称职啊,在校时对他关心不够,以致让他投奔了共产党。我对在座的诸位很关心,但是却让我非常地失望,我很痛心。”蒋介石说。
一席话臊得与会者无地自容。
(摘自《党史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