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戏剧:人类文化的必修课

来源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bo59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 读
  
  据说,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个莎士比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将以后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因为4月23日是世界文学的象征日,莎士比亚(1564-1616)等一些著名作家在这一天出生或去世。与莎士比亚同时代的戏剧家本,琼生,曾评价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莎土比亚去世后的近四百年历史,印证了他这一评价.
  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们,都能从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中发现无限的内涵。他的剧作,在世界各国的戏剧舞台和银幕上长演不衰:他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如今,在他的故居,已悬挂起了200多个国家的国旗,每一面国旗都代表一个国家翻译了他的作品。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莎士比亚和他的作品就以不同的译名被介绍到我国来,剧作家曹禺在《莎士比亚研究》发刊词中赞叹莎士比亚是“一位使人类永久又惊又喜的巨人”。就像我们研究“红学”一样,全世界的众多学者一生热衷于研究“莎学”:莎士比亚作品的总出版量仅次于西方每个家庭必备一册的《圣经》,这个记录在可预见的将来很难有其他作家的作品能打破:在当今世界文化交融、发展最活跃的美国,仅中学课本里,就有八九个莎士比亚的剧本。在文学多样化的21世纪,莎士比亚的剧作仍然是电影编导们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英国BBC电视台把"20世纪风云人物”的桂冠给了莎士比亚……
  正如歌德所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一代代卓越的学者、著名的莎剧演员以及千千万万喜爱莎剧的读者、观众,在不断地阐释着莎士比亚的不朽剧作,从莎士比亚笔下那些焦灼悲悯的人物身上触摸到人类灵魂的深处,触摸到自己内心的挣扎及人类共通的情感。
  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的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少年时代家道中落辍学经商,20岁后只身到伦敦谋生,做过剧院的马夫、杂役,后成为演员、剧作家和股东,在世之日只见过自己的少量剧作出版。莎士比,亚戏剧流传至今的有37部,除此之外,他还有154首十四行诗和两部长篇叙事诗。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创作历史大概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以写作历史剧、喜剧为主,代表作有《威尼斯商人》等。这一时期的创作基调乐观、明朗,以至写在这一时期的悲喜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尽管主人公殉情而死,但因爱的理想战胜死亡,换来了封建世仇的和解,最后也洋溢着喜剧气氛。第二个时期以悲剧为主,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和悲剧《雅典的泰门》标志着莎士比亚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入思考。第三个时期是倾向于“和解”和幻想的悲喜剧或传奇剧,代表作有《暴风雨》等。其中,悲剧代表着莎士比亚戏剧的最高成就,下面节选的《哈姆莱特》就是莎氏四大悲剧中最重要的一部。
  
  选 评
  
  《哈姆莱特》经典独白赏析
  哈姆莱特: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默然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死了;睡着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这一种睡眠之中,我们心头的创痛,以及其他无数血肉之躯所不能避免的打击,都可以从此消失,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因为当我们摆脱了这一具腐朽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将要做些什么梦,那不能不使我们踌躇顾虑。人们甘心久困于患难之中,也就是为了这个缘故:谁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谁愿意负着这样的重担,在烦劳的生命的压迫下呻吟流汗……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决心的赤热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一种考虑之下,也会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动的意义。
  (赏析:“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句经典台词,几乎成了哈姆莱特的代名词,被一代代人所咏叹。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所在的大学校园里,热播着《王子复仇记》这部电影,中国最美的声音之一——孙道临先生配音的王子的经典独白,犹如天启和绝唱,被我们争相模仿。
  哈姆莱特本是一个“快乐的王子”,在恋人奥菲利娅的眼里,他是“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但从父王暴死、母亲匆忙改嫁、叔父篡位之后,他的人文主义理想毁灭,就变成了“忧郁的王子”,心里装载着沉重的悲伤。但他必须担起重整乾坤的重任,不能因一己之悲而死去。他在悲伤中苦思,变成了思想的巨人。他浩瀚的思虑,内心的挣扎,惊人的情绪控制力,对人世的悲悯,让我们理解了何为高贵。
  哈姆莱特为证实父亲被害的真相,处于决心行动又迟迟推延的矛盾之中,思想使一个人变得“延宕”、犹疑,他因此失去报仇的良机:他也想等候一个更残酷的机会,譬如在国王醉酒以后,愤怒之中,或是在他纵欲的时候……让他幽深黑暗不见天日的灵魂永堕地狱。哈姆莱特想要的是人性中绝对的复仇。哈姆莱特内心的犹疑、行动的迟缓,为暗算他的人提供了机会,最后导致悲剧的彻底发生,这就是所谓“性格决定命运”。)
  国王:我的罪恶的戾气已经上达于天;我的灵魂上负着一个元始以来最初的诅咒,杀害兄弟的暴行!我不能祈祷,虽然我的愿望像决心一样强烈:我的更坚强的罪恶击败了我的坚强的意愿。……要是这一只可诅咒的手上染满了一层比它本身还厚的兄弟的血,难道天上所有的甘霖,都不能把它洗涤得像雪一样洁白吗?慈悲的使命,不就是宽宥罪恶吗?祈祷的目的,不是一方面预防我们的堕落,一方面救拔我们于堕落之后吗?……可是唉!哪一种祈祷才是我所适用的呢?“求上帝赦免我的杀人重罪”吗?那不能,因为我现在还占有着那些引起我的犯罪动机的目的物,我的王冠、我的野心和我的王后。非分攫取的利益还在手里,就可以幸邀宽恕吗?……在那边(天上)一切都无可遁避,任何行动都要显现它的真相,我们必须当面为我们自己的罪恶作证。……啊,不幸的处境!啊,像死亡一样黑暗的心胸!啊,越是挣扎,越是不能脱身的胶住了的灵魂!救救我,天使们!
  (赏析:莎士比亚笔下的戏剧人物具有复杂性特征,或者说,具有丰富的可阐释空间,因此有“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的说法。不仅哈姆莱特是这样,哈姆莱特的对立面人物——杀兄篡位的新国王,其内心世界也并不单一。他罪恶的心里也有向善的光线,他渴望通过忏悔洗涤自己的罪,但他深知自己的罪过太深,世间没有哪一种忏悔的方式可以使他得到饶恕。他的心在挣扎,在受着煎熬和惩罚,他的处境同样令人惊悚。潜伏在人性深处的野心、欲望使他犯罪,他得到了非分攫取的一切,但却永失安宁,并且无法控制自己向更深的深渊跌落。最后在宫廷比剑中。他策划用毒剑杀死王子,结果自己和王后也一起死去,“从血腥到血腥”。悲剧一旦发生,事态无可控制,每个人都成为其中的悲剧人物,这就是莎士比亚悲剧让人震撼之处。
  比照我们习惯的简单的道德分类法——坏人彻底的坏,好人彻底的好,就可发现莎士比亚悲剧的深度和丰富性。他是从人性深处来写人物的。他笔下那些极端人物,包括《麦克白》中的麦克白,心性也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在内外具体环境下促成的。而且曲折复杂。从莎士比亚笔下,我们可看到暴戾的欲望如何毁灭了一个原本并非完全邪恶的人。这对于当下商业时代的我们,也有警醒的意义。
  莎士比亚在戏剧中实现着他的戏剧理念——“戏剧仿佛一面镜子:给德行看一看自己的面貌,给荒唐看一看自己的姿态,给时代和社会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记”。)
其他文献
今年正月十六,艳阳高照。一大早,妈妈就叫我去集市买菜,顺便轧些面条。我骑着自行车,哼着小曲便出发了。  五分钟后,我到了集市。哇,人山人海,热闹极了。人们摩肩接踵地慢慢向前移着,我好不容易买了些新鲜的绿叶蔬菜,连气也没顾上喘就去了面条店,  面条店里,只见店主王阿姨正在给一位阿姨轧着面条。“小伙子。你轧粗的还是细的?”王阿姨问我。“细的。”我把面递过去。王阿姨接过面说:“等一会儿就好!”我笑了笑站
期刊
中国诗歌史上的大家,他们的才华往往像多棱形的钻石一样面面生辉:除了善于表现重大的题材,还能成功地抒写多种多样的题材:除了驾驭得最为得心应手的体裁,还能驱遣多种形式:除了有鲜明突出的艺术个性,还有不拘一格的风格。小家的作品虽然也有可观,但大都比较单一与单调;大家的作品除有他们自己的“主旋律”之外,同时也呈现出丰富多样而富于变化的特征。南宋词坛的领军人物辛弃疾的作品便是一派大家气象。  辛弃疾(114
期刊
           
期刊
“小兄弟,能不能借你的自行车用用?”  我扭过头一看,是一个40多岁的叔叔。今天周五,我刚走到家门口,就遇到这么一件事。他又重申了一下,说:“小兄弟,我不是坏人,我家就住在附近的韩村,有急事来这儿买点药,正等着用呢,可是自行车忽然没了……”  他手里拎着大包小包的中药,穿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我有点犹豫。  妈妈推开门,见我推着车子在和一个陌生人说话,有点吃惊。没等我张口,那位叔叔就把刚才的话重复
期刊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每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耳机里朴树正淡淡地唱着《那些花儿》,平缓的语调听不出感情的波澜。佯装平静听着,内心深处的回忆却一层一层地翻涌上来,  踩着2006年夏季的尾巴,我进入了初一。由于性格外向,就顺理成章地和楠、方、邻走到了一起,四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恨不能立即就“义结金兰”。友情的温度像热带植物一
期刊
很久以前,一个村庄里有一项传统的活动,把两只动物关在一起,让它们决斗。每到这时,所有的人都会围过来观看,有的高喊着加油,有的下赌注猜哪个动物会是赢家。通常决斗的两只动物旗鼓相当,比如狮子对阵老虎,狼则和狗对决。但是这一天,活动的组织者弄错了,竞把一只小老鼠和一只狮子放在了一起。  人们看到这对组合,笑得合不拢嘴,但是没人阻止这场决斗。因为按照规则,两只动物一旦关在一起,是不准将它们分开的,除非有一
期刊
夕阳西下,村头绿树环绕的打谷场上,大婶大娘们早早吃了晚饭,聚在这里,随着旋律优美、节奏明快的音乐,热情洋溢地跳着街舞。她们穿着花花绿绿的衣服,动作整齐优美,一旁观看的老少爷们儿连连拍手叫好。那充满活力的领舞者,就是村里的王大妈。  王大妈可是村里的一位“先锋人物”,她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一点儿也不亚于年轻人,年过半百,竟然学会了上网聊天、浏览新闻、查找资料……村里男女老少说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不过
期刊
香河县古称淑阳,是京东八县之一,国家足球训练基地和“第一城”是香河县新建的两大人文景观。仿照紫禁城建造的“第一城”尤其壮美,很多剧组都来此取景。  而我更喜欢流经县内的那两条河,其中一条是发源于北京密云水库上游的潮白河,但它跟我要“远”一些:另一条河——北运河,从我刚记事起,就常常听父亲提到它,因为我的老家在北运河边上的一个小村子里——红庙,真正与北运河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却是在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三日
期刊
我的妈妈是位中学语文教师,她经常给我讲古往今来发生在沁阳的故事。妈妈告诉我,我们这里夏为冀州覃怀,隋为河内,宋为怀州……因其位于沁河北岸,民国时改称沁阳。  沁阳北依巍巍太行,南临滔滔黄河,土地肥沃,风调雨顺,传说早在神农氏的时代就有人类居住。这里,我喜欢的地方有很多,然而最让我心仪的,还是神农山。  传说在上古的时候,神农氏就在这里尝百草、辨五谷,发展了祖国的农业和医术。如今,当你来到闻名遐迩的
期刊
这车厢仿佛沙丁鱼罐,里面的人紧紧的挤得身体都扁了。可是沙丁鱼的骨头,深藏在自己身里,这些乘客的肘骨膝骨都向旁人的身体里硬嵌、罐装的沙丁鱼条条挺直,这些乘客都蜷曲波折,腰跟腿弯成几何学上有名目的角度,  (钱锺书《围城》)  钱锺书作品中的妙喻可谓俯拾即是。不过他老先生的高明之处不光在于比喻用得多,更在于用得妙。像上面这段话中的第一句,把拥挤的车厢比做沙丁鱼罐头。这个比喻也许我们也能想得出。但接下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