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让我瞧瞧你的脸

来源 :百科探秘·航空航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h_q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星上的盆地 这张水星彩色图片是由信使号探测器拍摄的。不过,这张图中的色彩并不是水星实际的颜色,在图中,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是水星表面不同种类的岩石分布情况。图中最大的一片亮黄色区域就是卡洛里斯盆地,该盆地直径约1550千米,是水星北半球最为醒目的标志。
  “蜘蛛”地形 此图是从水星上最大的环形山——卡洛里斯盆地上空俯瞰西北方向的景观。在图像下方,从中央向外呈放射状扩散的沟状地形被命名为“潘提翁槽沟”,是由信使号发现的。在NASA的研究团队里,大家都称呼其昵称——“蜘蛛”。这种地形的形成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空洞”地形 经信使号探测发现,水星上存在一种特殊地形,名为“空洞”,就是深数十米至数百米的洼地。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卡洛里斯盆地中有3个环形山,而空洞都集中在环形山的内部或边缘部位(明亮的浅蓝色部分)。
  水星上的断层 这是信使号拍摄到的卡内基断层。从图像左上方到右下方,断层的斜面不断延伸。图像中央略偏左的环形山(杜乔环形山)直径约110千米。断层横切环形山,说明断层形成的时间较晚。
  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卡内基断层。颜色代表高度,最高的地方用紅色、最低的地方用蓝色表示,其斜面高度接近2千米。通过信使号的观测确认,这种断层遍布水星表面。
  大峡谷 通过信使号传回的数据,研究人员在水星上发现了一个规模远超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的超级大峡谷——长度近1 000千米,宽约400千米,深度则相当于科罗拉多大峡谷的两倍。据推测,这一超级大峡谷可能形成于30—40亿年前水星的固体岩石圈(地壳)冷却收缩之际。
  神秘的领地 水星表面还有一半以上的面积尚未被人类精细地测绘过,这张拼合出的图像展示了水星从南极到北极的地貌整体脉络。可以看到地貌特征分布得相当均匀,缺乏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段。其实我们可以合理推测,那些还没有被画出详图的地区大概也是这种样子。
其他文献
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同时是一个清新脱俗的学科。除了带我们深度体验美丽的星空,天文学还能帮我们还原各种时间真相。  就在前不久,小于老师在北京天文馆充当了一段时间的公益讲解员,正巧赶上当时举办天文摄影展,在众多摄影作品中,小于老师发现了这样一张照片:  作为一张天文照片,上图可谓艺术与科学的完美融合。然而有些同学觉得这张唯美的照片并不是真实拍摄的,而是艺术家加工“绘制”而成。  然而,根据小于老
讨论并表征了材料科学及其工业发展中的三次飞跃。这些飞跃包括:(1)合成材料的产量超过天然材料;(2)更加集成化、精细化和功能化的新材料满足高技术和超技术发展的需要;(3)合
人对物质的价值需求是有限的,对精神的价值需求是无限的。人对价值的需求或占有实际上是一个过程,且表现出特有的规律。一是人对价值占有的边际心理欲望递增与边际效用递减的
电影回放  未来的地球,人类将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各种农作物相继患上枯萎病,大饥荒发生,人口大规模减少。为了躲避肆虐的沙尘,人们不得不搬离家园,苟活于阴暗的地下室之中。人类岌岌可危,眼看就要走向灭亡。与此同时,一些科学家注意到地球和周围空间出现了引力异常,并发现了通往另一个星系的捷径。为了人类的生命延续,库珀等人组成了一支航天队伍,踏上了前往另一个星系为人类寻找宜居行星的征途。然而,这有可能就是人
依据系统论的观点和材料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材料设计可分为经验设计和科学设计,而科学设计又可分为复合组织、组织、相和原子四个结构层次的设计。经验设计和科学设计兼容将在
单晶连铸技术是一项将定向凝固技术与连续铸造技术相结合的新技术,其特点是可以连续制造无限长的、表面呈镜面状态、内部无缩孔、缩松、气孔、夹等铸缺陷的单昌型材,属于一种近
介绍了石墨砂的热物性参数和基本特性,综述了无定形石墨砂在镁、铝、铜合金以及铸铁和铸钢的铸造中的应用效果。
C60、C70及其它笼状碳分子命名尚未统一,如富氏烯、巴基球、全碳分子等等,为了统一译名,笔者建议采用”全碳分子“一词。文中简要地介绍了全碳分子的结构、性质及其衍生物分类。
简要介绍了材料设计的发展和目前国内外现状。阐述了为材料设计而建立的高温结构陶瓷数据库和二氧化锆知识库,利用它们,可以构造一个材料设计专家系统。
由于微观物理机构的不同,可将极性材料分为铁相晶体、极性高分子聚合物和空间电荷驻极体三大类。由铁电性研究建立起来的软模理论预言可以出现一系列便于用作功能材料的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