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忘却的纪念

来源 :陕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x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用来描绘鲁迅先生的诗句仿佛也在说他。他自粗犷苍茫的陕北高原走出,以生命的全部行进在人生惟一的文学求索之途;他有生之年日日过着清寒朴素的物质生活,文学创作是仅有的温暖他心灵、支撑他精神的烛火;他胸怀忧患、思想深邃,热爱农民和土地;他质朴豪爽,用一双温暖的大手点燃了身边许多人的文学梦想;他的作品像恒星一样明亮,照彻过去、现在、未来无数个在苦难中奋进的青年的灵魂……他就是写出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平凡的世界》的作家路遥。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著名作家路遥在西安西京医院因病医治无效离世,年仅42岁。
  
  呕心沥血写尽苦难人生,英名著作长存平凡世界。11月17日,是当代著名作家路遥逝世15周年纪念日。路遥离开这个平凡的世界已经整整15年了。
  
  “15 年前的今天,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得主,荣获陕西省和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众多荣誉称号的路遥,结束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人生,离开了他热爱而眷恋的平凡的世界。这是中国文坛的巨大损失。15年过去了,人们不但没有淡忘他、疏远他,反而更加怀念他、崇敬他”。
  秋冬之交的陕北大地,秋色未尽,冬意悄然临近。17日上午,来自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及日本等地的一百多位作家、评论家、路遥研究专家和路遥亲属、生前好友齐聚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共同缅怀这位英年早逝的杰出作家。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满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路遥最喜欢艾青的这句诗。上世纪80年代,路遥以刻划黄土高坡的陕北人沉重命运的小说《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后者获得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早晨,一个鲜活的生命停止了呼吸,一颗蕴藏着智慧的头颅停止了运转,一颗火红的心脏停止了跳动。路遥走了,他远离我们而去,把对文学的遗憾留给了自己,留给了我们。“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
  大悲无声。弹指一挥间,15年过去了,人们的泪水已经转化为一种痛苦,一种悲伤;永恒的痛苦,永恒的悲伤。
  在参加完纪念大会后,参加纪念活动的人们缓缓步上延安大学文汇山,亲自祭扫路遥墓,向路遥墓敬献鲜花,行三鞠躬礼,表达人们对这位优秀作家的无限崇敬和深深哀思。
  延安大学文汇山,路遥墓前。花环簇拥,人头攒动。人们的表情肃穆而凝重,人们的心情悲痛而复杂。
  “每次到延安,我都要到文汇山来看望你,为你送上一支你一直爱抽的‘红塔山’。面对着你的照片和你的文学著作,我常常在问,你为什么这么早告别人世了呢?你还是不回答这个问题。今天,我再次站在你的墓前,衷心哀悼你的英年早逝。”曾先后9次到延安的日本研究路遥专家安本实先生站在路遥墓前,喃喃自语。他告诉记者,“路遥是一个真挚的作家,对人生、对艺术有他自己不懈地追求。也是路遥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吸引了我,我要通过读路遥的作品,研究路遥的作品,向日本青少年介绍路遥的作品。”
  专程赶来参加路遥纪念大会的河南信阳师范学院中文系老师吕东亮说,“我上高中时就非常喜欢路遥的作品,他的作品和人格魅力也深深地影响了我,我始终把能写一篇关于路遥的文章或参加一次有关路遥的纪念活动作为自己的一个梦想,今天终于有机会可以和这么多热爱路遥的人一起纪念这位优秀的作家。”
  来自路遥家乡清涧县县委书记高永东,代表22万家乡人民对英年早逝的路遥表示深切的怀念:“清涧是路遥的故乡,这块土地尽管贫穷,但路遥一直深深地爱着她。我们为从清涧这块土地上走出这样一位文学巨匠而感到自豪。他不仅是清涧的骄傲、陕北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延安大学学生陈强说,“路遥是一本书,他的作品给我们留下了温暖而美好的回忆。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时刻不能忘记老校友路遥所给我们的启迪,我们应该潜心学习,磨砺意志,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将来更好地回报母校,报效祖国。”
  路遥的弟弟王天笑含泪说道,“我代表我的兄长(路遥)感谢大家,15年转眼过去了,这么多人,这么多真诚的朋友,还没有忘记路遥,聚在这里来悼念路遥,我代表我们这个大家庭,不管是走了的,还是活着的,谢谢大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热泪盈眶。
  路遥生前挚友、著名诗人谷溪,用一首题为《殉道者》的诗悼念路遥:“承负灾难/承担罪孽/让自己的灵魂/在苦难的烈焰中涅槃/赤条条而来/赤条条而去/在生命的终极时刻/坦然地绽放/最美丽的笑容。”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路遥精神不朽,路遥品格永存。
  (作者为延安日报社记者)
其他文献
这几年藉着各种因缘,差不多把故乡榆林的各个县都转遍了,只有为数不多的还残存在想象里,吴堡便是其中之一。2007年深秋,我所供职的杂志要在榆林开发行会,朋友文多便撺掇着,到吴堡古城玩一回。  我们一早从榆林市出发,沿无定河川南下,先至绥德,在城中疏属山巅看过绥德汉画像石馆,便驱车上了吴子高速公路,不到一小时便到了吴堡。穿过大兴土木的县城,绕到城北的公路上,曲曲折折走了近一小时,隐隐望见一座残破的古城
期刊
奔(bènɡ)①  如果用陕北话说刘翔跑得最快,我们听到的,是“最刘翔蹦上欢”。听上去怪怪的。其实,那不是“蹦”,而是“奔”。不过话音若“蹦”。“奔跑”这个意思,普通话口语里,一般只说“跑”;陕北口语里,一般却说“奔”。  这个独立使用的“奔”,不光是“跑”的意思。它有三种意思:  跑,行走迅速。那拐子奔上可欢咧!他一阵阵就底沟奔下去了。最世界冠军奔上欢。  逃跑;离去。公社家还没到,那人早怕得大
期刊
一    父亲突然就消失了,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杨天明走进家门,没有看见父亲的身影。以往他下班回来,父亲总是坐在沙发上,不是看书就是看电视。他总要说爸我回来了。父亲只是哦地应一声,神态庄重而安详,就是那种长者的姿态。大多数时间,父与子不怎么交流,最多只是会心地笑笑。这会心的笑意就是慰藉心灵的良药。今天沙发上空荡荡的,他的心也就空了。  杨天明没有换衣服,先挨着看了一遍三间卧室,然后推开了厨房的门
期刊
[摘 要]开放大学面临办学定位、外部竞争和内部发展等矛盾问题,文章提出江苏开放大学根据发展实际,科学定位,打造实力,立足地方办开放大学,走出了具有江苏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大学转型发展之路。  [关键词]开放大学;转型  [中图分类号] G724.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21)03-0028-02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Open U
期刊
发起、整理:《陕北》编辑部  参加者:高原、马铖、田波、破破、欧阳明珠、马荣、惠蓉、吉建芳、张娅妮、袁旦、贾勤(按照收稿先后顺序)    一、你认为陕北文化人中有谁对你产生过或者正在产生着不可忽略的影响?是否有谁给予你的成长以一种根本的指引?    高原:想不出来了。  马铖:很多正在默默的为陕北文化做贡献的人,很多人激发了我在绘画中的某些闪光点。  田波:电影人霍廷霄、摄影师李樯、画家郭庆丰、诗
期刊
【编者按】本刊从2008年第6期起将在“陕北地理”栏目推出“克明说话”——关于陕北方言的系列文章。作者王克明是陕北插队知青作家,他曾于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八年在陕北山村余家沟插队十年。十年的农民生活使他对陕北话产生了浓厚兴趣,返城后仍不断收集整理。近些年,他又数次专程回陕北核查,并大量查阅古籍,考证陕北词语的古代源流,写成这部七十余万字的著作——《听见古代》。《听见古代》一书运用独特的视角,在把当今
期刊
又是冬季。新年前夕的一个傍晚,从一家新开张的店里出来,发现街上已是灯火阑珊。静谧的天空中,大朵的雪花正像棉絮一样撒落。倾刻间,世界已经是一片白色。  来往的车辆小心地行驶着,生怕滑倒似的;行走的人则欣喜地踩着积雪,毫不在意睫毛上的雪花已结成了冰凉的水珠;奔跑的孩子们欢快地笑着,声音掉在厚厚的雪地上,格外清脆。大雪中,喧嚣的城市突然安静了下来。  我徒步穿过这个城市最长的一条街道,像活动的雪人,满身
期刊
[摘 要]开放大学“产教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分析其“产教融合”对经济社会支持有效性,首先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寻找开放大学“产教融合”对经济社会支持有效性的相关指标;然后使用各省指标数据,借助超效率DEA模型计算出各省开放大学“产教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的效率水平,衡量各省相对水平并对其效率值作出评价;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各省作为基本决策单元的相关优化策略建议。  [关键
期刊
[摘 要]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同处一个地域文化圈,地域文化融合度高,基于此,京津冀区域远程教育协同发展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是,在目前,同处在同一地域文化圈内的京津冀三地,由于经济、文化的发展不平衡,导致区域内的远程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着制度建设、差异发展、沟通机制不顺畅等困难。因此,在这样一种社会文化的背景下,京津冀三地开放大学应从一体化发展的大局出发,完善办学合作,形成适
期刊
编完这期稿子,已经是2007年的岁末,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辞旧迎新,我们总是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读者期待我们的刊物越办越好,我们期待读者一如既往地给我们关爱。期待是美丽的,期待并非遥不可及,只要朝着目标努力。  从2008年第一期起,《陕北》由原来的季刊改为双月刊,这一举措,对我们来说是增加了工作的力度与强度,对读者来说,是增加了阅读的数量和次数。我们宁愿自己多付出一些时间来努力,也要换得读者对我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