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是否真的处于崩塌前夕?

来源 :现代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xue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席里尔·迪翁,生于1978年,法国作家、社会活动家、导演。迄今出版的作品有诗集《坐在线上》、小说《意象》、非虚构《人类的明天》等。执导的《人类的明天》同名纪录片获2016年法国电影恺撒奖。
  我和演员兼导演梅拉妮等人来到距离美国旧金山40分钟车程的斯坦福大学,校园正被入暮时分的橙色余晖笼罩,红褐色墙壁的建筑鳞次栉比,充满南美风情,边上耸立着高大的松树。在伊丽莎白·海德利和安东尼·巴诺斯基的实验室里,我们见到了他们。伊丽莎白是位生物学家,这个小小的词很好地概括了她的能力。她的专业是人类学和第四纪学,同时她还获得了伯克利大学的整合生物学博士学位。她曾经在美国那些巨大的自然公园里工作数年,研究生物演化。如今,她是斯坦福大学的一名教授。安东尼是一位古生物学家,他获得了好几个古生物学学位,其中包括华盛顿大学的地质学博士。2012年6月,在和世界各地其他20多位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古生物学家、地质学家、生物物理学家、生物化学家和环境学博士的共同努力下,他们发表了《地球生物圈即将迎来重大改变》。我们想通过与他们交谈找到以下这个简单问题的答案:人类是否真的处于崩塌前夕?
  席里尔:你们在《自然》杂志发表的文章,给了我们巨大的震撼……几乎难以相信。还有其他同类研究吗?
  伊丽莎白:几十年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我们涉及的那些问题:气候变化、人口变化、各种生态系统的消失和转变、物种灭绝、污染……我们综合了以上所有研究,并在它们之间建立起联系。把所有问题综合到一起后,我们才发现结果有多严重……
  安东尼:生态系统将如何应对这些叠加在一起的混乱。所以才产生了“倾覆点”这个概念。
  梅拉妮:“倾覆点”是什么意思?
  安东尼:我们喜欢把变化看作一连串逐步发生且易观察到的事件。而生态系统也的确是以这种方式起反应的……直到某个点为止。之后,一切都会突然改变,有点像火上的水壶,在好几分钟里没有任何动静,然后在某一秒钟,水突然开始沸腾并变成蒸汽。我们这项研究的特别之处就在于,我们谈到这个“倾覆点”,并把它看作一件发生在整个地球上(而不仅仅是在几个孤立的系统中)、发生在我们有生之年的事情。
  席里尔:地球上是否有过类似的“倾覆点”呢?
  安东尼:有过几次。最近一次是从冰河时期(北半球几乎完全被冰雪覆盖)到这种我们熟知的、成就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气候转变。这是1.2万年以前的事情。所以我们试图比较那个时期和现今的气候变化速度。
  梅拉妮:结果呢?
  安东尼:如今气候改变的速度要快10倍。
  伊丽莎白:上一次地球平均温度达到我们在未来几十年将会面临的水平,是在1400万年以前。远远早于人类的出现。人类这个物种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温度。地球上大部分的物种都没有。这种温度曾存在了200万~500万年。
  安东尼:而且这不是唯一的变化。可以谈谈人口问题。我们不停地给地球扩充人口,这个速度已经快到,从我出生起到现在,地球人口竟然增长了2倍。这在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还有物种灭绝问题。现今,灭绝范围之广、速度之快,简直可以和恐龙灭绝时期相提并论……
  伊丽莎白:然而,要重新积累起足够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让类似的物种诞生,需要数百万年的时间。
  安东尼:变化的速度快于社会的适应能力。这就是问题出现的原因……
  席里尔:如果我们到达这个“倾覆点”,会发生什么?
  安东尼:一说到“倾覆点”,很多人想的是:“老天,我们要死了。”我们并不是这个意思。但地球的宜居度会大大减弱。例如,即使我们能将温度上升控制在2℃以内,气候变化也会引发更加频繁的自然灾害(暴雨、洪水、飓风、台风、干旱……),水位也会上升……我们可以在美国看到这一点:过去3年里,恶劣天气已经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出现的次数比之前15年间还要多……
  席里尔:但是,在我读到的提及你们研究的文章里,记者会偏向于告诉我们,由于粮食短缺或者无法适应气候的变化,一部分人类可能会消亡……这可能发生吗?
  伊丽莎白:当我们把气温变化、气温变化速度、物种灭绝速度和人口增长速度等问题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了。比如,地球上增加的人口需要粮食。但与此同时,我们却在大规模地摧毁可能提供粮食的生物多样性……
  梅拉妮:所以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伊丽莎白:一些自然资源匮乏的国家,将渐渐无法给国民提供他们所需的物质与服务(水、食物、能源和由此产生的就业……),或者因太过昂贵而无力进口,于是它们的国民就会开始移民。移民的到来会使其他国家失衡,而且可能导致族群间的恶意。这种现象已初现端倪。
  梅拉妮:这样会引起武装冲突吗?
  伊丽莎白:很有可能。无论如何,资源匮乏的国家与资源丰厚的国家之间的紧张气氛肯定会加剧。
  安东尼:如果我们做最坏的打算,也就是我们既不改变经济模式,也不改变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量,并且放任人口继续增长,那么一条条的轨迹一定会非常可怕。如果在这个世纪里,我们仍然保持2005至2010年的出生率,那么到2100年,地球人口将达到270亿。到时候,养活全人类是不可能的。我们已经用去了40%的陆地进行耕种,因此将需要砍伐大部分热带雨林,这样做能让我们赢得一点儿时间,但微乎其微……
  伊丽莎白:砍伐森林会让生活在其中的大多数物种灭绝,并破坏产生洁净水的生態系统,失去吸收二氧化碳的树木,因此,气候变化将愈演愈烈……我们在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又加剧了另一个问题。
  安东尼:把所有问题结合在一起后,我们发现,它们会极其迅速地将我们引向一个非常不舒适的世界。幸好这些趋势已稍有缓和,但我们还有太多事要做。我们处于一个需要觉醒的历史时刻,我们目睹这些事情发生,也知道大部分的解决方法。在接下来的15至20年里,我们有很好的机会去行动,但这也需要人们愿意行动……正如华盛顿州州长杰伊·英斯利所说:“我们是感受到气候变化之影响的第一代人,也是可以为之做些什么的最后一代人。”   梅拉妮:如果我们在未来20年里行动起来的话,还能阻止气候变化吗?
  伊丽莎白:就跟车一样,在刹车之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停下来。即使我们彻底不再排放温室效应气体,大气也需要足够长的时间来实现自我平衡。所以,全球变暖仍将继续,正因如此,我们才需要提前准备和适应:选择我们将会需要的种子,考量我们的居住环境……
  安东尼:比如在旧金山,大部分居民是棒球迷。但是绝大部分人不知道,到2050年,那些棒球场馆就会被淹没。这是一定会发生的事。不管是在佛罗里达、纽约还是世界其他地方,水位仍在上升,海水将继续吞没众多海岸和基础设施。这还仅仅是在谈论温度上升2℃的情况。
  伊丽莎白:不只是储备食物和水的问题。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在人类生活的未来世界里,各种资源都可能匮乏,世界面貌将会改变,通常不会相遇的物种也会发生联系,比如不久之后,大棕熊和阿拉斯加北极熊就會相遇……一切都将改变,我们需要为此作准备。
  席里尔:你们觉得现在应该做什么呢?你们对国家首脑、公司高管和所有公民有什么建议呢?
  安东尼:首先,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把世界人口稳定在100亿左右。也就是说,让高出生率国家的女性能够接受教育(男性也是)、获取避孕措施、享受医疗检查。
  伊丽莎白:其次,降低西方人的生态足迹。问题不只涉及地球上的人口数量,也涉及我们惨不忍睹的资源消耗。我们这些发达国家居民消耗的资源,远远多于所谓的“发展中”国家的居民。
  安东尼:目标是减少我们这些国家的资源消耗水平,以平衡发展中国家的消耗水平上升,而这一切又都维持在一个可持续的整体内。
  第三点,不再使用化石能源,尽可能达到碳平衡。一些研究表明,我们能够在30年内用可再生能源完全代替化石能源。我们达到这个目标的主要障碍是“一切照旧”的逻辑。于是就有了第四点,改变经济模式。
  第五点,集中精力,以我们自己的方式,为人类提供食物。目前,市场经济促使人们破坏环境来生产粮食,然后又鼓动我们把种植的1/3丢弃。同时,我们又明明知道养活100亿人的方法。
  最后,阻止物种灭绝危机。有很多方法,例如将自然融入我们的经济系统,并进行全面的效用评估。
  所剩时间不多。我们可能有20年时间将所有这些重新引至正确的方向。这是人类的关键时刻。
  伊丽莎白:所有人都觉得应该是别人来做这些事。但采取这些行动,需要集体的努力。
  安东尼:很明显,问题很严重,但是我们有70亿人。如果每个人都能作出一点点努力,那么这些努力累积在一起就会是很大的改变。
  梅拉妮:当你们得出所有这些结论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伊丽莎白:害怕……当然,如果大家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人类集体的话,我还是非常相信我们能改变世界的。但我极其害怕,万一……我们不采取行动呢。
  与伊丽莎白和安东尼道别时,我们既被他们的非凡能量感染,又被他们对我们描述的那些前景击倒。20年的应对时间……我的两个孩子今年一个7岁、一个10岁。梅拉妮的儿子只有2岁。团队成员亚历山大、罗兰和拉斐尔的孩子都不到8岁。这些孩子将直面我们刚才所讨论的危机。正如安东尼所说,他们需要学会适应。但更令人震惊的或许是,我们将和他们一起度过这些时光。多年以来,我们不停地谈论“下一代”,不停地强调行动的必要性,以及留给孩子一个美好世界的责任。但事实上,这关系到的已经不只是我们的孩子了,还有我们自己。关系到已然活在全球变暖、饥饿、各种不稳定生活的噩梦里的全部人类。
  (摘自北京联合出版公司《人类的明天》)
其他文献
1977年高考恢复是一个起点,而真正決定恢复高考后的前三届考生中的许多人成为未来40年国家发展的中坚力量的,是其后的大学学习经历和一代人的整体思想格局。  从1977年10月恢复高考制度的消息公布,到当年12月参加考试,数百万人的命运以及改革开放即将启动的人才储备,正是在这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被决定的。从“老三届”开始,20世纪70年代末参加高考的这一代人以这场考试为起点,逐渐走上了历史舞台,在政治
期刊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苏联莫斯科近郊秘密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唯一一次选址在国外召开党代会。  1927年7月15日,党的五大闭幕两个月,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正式同共产党决裂。第一次国共合作终于全面破裂,持续三年多的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最后失败,国内政治局势急剧逆转,原来生机勃勃的中国南部一片腥风血雨。  这时共产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期刊
作者耗时半年遍访越南的主要企业,并走遍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力证中国制造业优势转移东南亚的逻辑不成立,东南亚地区的制造业繁荣只是中国经济的“溢出”现象。中国制造业的完整供应链、隐形知识确保了中国世界工厂地位屹立不倒。  2018年中期以来,中美两国之间大规模的贸易摩擦就出现了,并且规模迅速升级到超出所有人想象的程度。一时间,网上满是中国制造业面临贸易摩擦的严重冲击,大量制造业工厂向海外尤其是越南大规
期刊
生物圈2号是美国建于亚利桑那州图森市以北沙漠中的一座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1993年1月,8名科员人员进入生物圈2号,计划在里面呆上两年,自给自足。然而一年多以后,由于内部环境的氧气含量大幅减少,科研人员不得不提前撤离,结束探索。  1987年,美国的《发现》杂志曾刊载过一篇文章,介绍了一个“美国继肯尼迪总统启动登月计划后,最激动人心的科学工程”。这个工程,就叫“生物圈2号”。  “生物圈2号”这
期刊
摘要:认知负荷理论已经成为学习与教学领域最有影响力的理论框架之一。认知负荷理论作为一种基于人类认知结构的教学设计理论,其核心是工作记忆的有限性,只有将认知负荷控制在工作记忆所能承载的范围之内,有效学习才能发生。在技术和学习理论的共同推动下,认知负荷理论历经多媒体学习认知理论、多媒体学习认知-情感理论、多媒体学习认知-情感整合理论等发展阶段,主要关注从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两个方面进行了理论拓展。随着智
期刊
曹德旺,1946年5月出生, 福耀玻璃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作为中国“走出去”最成功的企业家之一,曹德旺从承包乡镇企业开始,开辟了公司治理的先河,又一步步进军海外,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企业,他是改革开放政策极有说服力的时代见证者。福耀玻璃在2001年至2005年对美国反倾销官司中胜诉,成为中国第一家状告美国商务部并赢得胜利的中国企业。  我最早出国卖玻璃是1990年,那时候我做的是维修市场。维修
期刊
5月27日上午11时,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攻顶队员克服重重困难,成功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登顶测量队员在峰顶停留了150分钟,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新纪录,并顺利完成峰顶测量任务。  这次登顶珠峰,在科学上非常有意义。因为青藏高原是全球地质变化剧烈地区之一,珠峰也处于整体隆起和漂移状态。近年来全球温度升高,冰雪消融,整个环境变化都可能给青藏高原带来影响,评估这种影响,也是测绘工作者的
期刊
“揽客的吆喝声,欢聚的谈笑声,让受疫情影响、一度人气低落的成都‘网红街’恢复了烟火味”“真摆!南京‘地摊经济’点亮城市夜色”……  连日来各地马路经济被激活了,人气十足。  “东风夜放花千树”。各地夜市活色生香、热热闹闹,丰富了老百姓的夜生活,也促进了夜经济发展。小市场,大民生。民间活力迅速呈现出来,既让人看到了政策的“发酵”作用,也可感受到老百姓的无穷创造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坚定向往。更值得思考
期刊
“美国要赶走3000名中国留学生!”当地时间5月29日,美国总统令《关于暂停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以非法移民身份入境的公告》的签署引起轩然大波。这则于6月1日正式生效的总统令是美国政府首次公然阻挠中国特定类别留学签证持有者入美,严重侵犯了中国留学生和研究人员的正当权益。公告中一系列构陷中国留学生和中国政府的“莫须有”罪名,以“国家安全”之名,行“打压中国”之实,暴露了美国某些政客根深蒂
期刊
稳外贸稳外资,是我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先稳就业保民生目标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稳外贸和保供应链的综合举措,促进进出口促稳提质和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可以为我国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粮食能源安全,以及稳预期、稳外资、稳增长作出应有贡献。此外,稳定外贸外资不仅关系我国稳就业保民生的“六保”“六稳”完成,也关乎世界经济复苏、产业链供应链开放稳定。  穩外贸稳外资是保居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