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掌握心理学心理健康等基本知识对于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成长。心理学当中的的了内在儿童,内在成人,内在父母的这三个概念让我们对于学生一些经常发生的问题的本质有了清晰的了解,可以让我们更加好,更加高效地处理学生所发生的问题。而心理学中提到的一种情绪池的活动对于师生之间较深了解是一种易于操作,效果良好的活动。
关键词:内在儿童 内在成人 内在父母 情绪池 心理健康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7-095-01
“我们的孩子给别人教,我们希望他们把我们的孩子教好,而别人把孩子交给我们也希望我们把他们教好”这是我从一位老班主任那儿听到的一句话,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候,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担任班主任肩上承担是几十个家庭的希望。我感觉到这个担子的沉重。而我觉得要当好一个班主任一定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且可以有技巧地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学是管理者有效工作的法宝.运用心理方法,能得到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的接受,并赢得支持与合作;能减少工作障碍,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当然也让我们对于一些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了我们很久的一些问题有了较深的认识,让我解开了困惑的谜团。
其中最让我受益的是心理学当中的的了内在儿童,内在成人,内在父母的这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让我们对于学生一些经常发生的问题的本质有了清晰的了解。了解这三个概念可以让我们更加好,更加高效地处理学生所发生的问题。在心理学内在儿童,内在成人和内在父母三个概念中,明确指出,当我们可以理性解决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内在父母,内在儿童,内在成人三种自我状态可以转换自如,在现实中感觉良好。而当我们产生困扰的时候其实就是某一功能被弱化后很少表达。学生内在儿童过度表达是因为互为激发的过程,互为强化。也就是说当一方(老师)的内在父母或内在成人过强的时候,就会导致另一方(学生)的内在儿童强化。了解这一点对于指导教师的工作有很重要的影响。有时候我们教师会发现学生很任性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很叛逆,而犯了错总是逃避,不愿意承担,把错都归咎在别人的身上等等的现象其实这都是由于学生的内在儿童表达过强。所以要处理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弱化学生的内在儿童自我状态。而弱化学生的内在儿童的自我状态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父母和内在成人自我状态来实现,弱化教师的内在父母和内在成人自我状态。比如说老师可以提供学生多付出、多承担的机会增加学生的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内在父母状态。而老师与学生双赢关系的寻求行为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成人状态。而提供了学生和老师的反转体验的操作方法,这种反转体验对于加深师生之间的了解有很好的帮助。在老师和学生的反转体验中,老师要注意的是:不可以使用老师的特权继续纠正或指导学生。而且,老师需要处于更低的位置状态来体验。因为低的位置,容易激发出对方“内在父母”的状态。如果在过程中,老师随时纠正学生“不对”的地方,或者尽可能帮助学生来扮演小老师,这两者做出的体验效果会不那么理想,因为纠正、指导、帮助,都会再度使老师处于“内在父母”的状态,而强化了学生的内在儿童。
其二,同在心理学中提到的一种情绪池的活动对于师生之间较深了解是一种易于操作,效果良好的活动。情绪池其实是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内心能力,人们为什么会情绪失控呢?往往是由于很多的负性情绪没有出口或者是非理性地发泄情绪造成的。形象地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情绪池,情绪作为一种能量储藏在里面。情绪池有入口,也有出口。情绪池的活动就是情绪的表达是能量的释放,?很多人出现恐惧、害怕、不安、愤怒、伤心等负性情绪时,觉得负性情绪不好,所以通常会努力回避负性情绪。而回避的结果是,这些情绪虽然当时可以成功地被抑制住而不表露,但日积月累,情绪池里的负性情绪越来越多,直到超出了个人的承受力,反而会在遇到某个触发事件时不由自主或不受控制地爆发出来。在现实中,象征性的情绪池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很多情绪相关的经验,同时也会成为情绪的一个有效出口。通过情绪池活动学生说出省么是自己感到幸福、快乐、委屈、不公平等等的情绪,可以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了解,有也有利于与弱化学生的内在儿童自我状态。情绪池操作方式简单方便 例如,我们可以在班会中,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情绪池”的体验,让每6-8个同学围坐成一圈,让每个同学说出,在…情况下,我会感到幸福。在…情况下,我会感到快乐。在…情况下,我会感到委屈。在…情况下,我会感到不公平。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其实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师生沟通的过程,在心理学知识的帮助下,班主任可以做到理解许多在普通人看来不可理解的不良行为,并且在管理班级时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去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帮助学生渡过成长中最困难的时期,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更健康地成长。当然,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实践。而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班主任了解自我、掌握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完善自我意识、塑造自身、化解压力、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觉得在平时的教学工作我们一些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掌握心理学心理健康等基本知识对于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内在儿童 内在成人 内在父母 情绪池 心理健康知识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7-095-01
“我们的孩子给别人教,我们希望他们把我们的孩子教好,而别人把孩子交给我们也希望我们把他们教好”这是我从一位老班主任那儿听到的一句话,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时候,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担任班主任肩上承担是几十个家庭的希望。我感觉到这个担子的沉重。而我觉得要当好一个班主任一定要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且可以有技巧地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心理学是管理者有效工作的法宝.运用心理方法,能得到各层次,各类型学生的接受,并赢得支持与合作;能减少工作障碍,化解矛盾,提高工作效率,当然也让我们对于一些日常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了我们很久的一些问题有了较深的认识,让我解开了困惑的谜团。
其中最让我受益的是心理学当中的的了内在儿童,内在成人,内在父母的这三个概念。这三个概念让我们对于学生一些经常发生的问题的本质有了清晰的了解。了解这三个概念可以让我们更加好,更加高效地处理学生所发生的问题。在心理学内在儿童,内在成人和内在父母三个概念中,明确指出,当我们可以理性解决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内在父母,内在儿童,内在成人三种自我状态可以转换自如,在现实中感觉良好。而当我们产生困扰的时候其实就是某一功能被弱化后很少表达。学生内在儿童过度表达是因为互为激发的过程,互为强化。也就是说当一方(老师)的内在父母或内在成人过强的时候,就会导致另一方(学生)的内在儿童强化。了解这一点对于指导教师的工作有很重要的影响。有时候我们教师会发现学生很任性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很叛逆,而犯了错总是逃避,不愿意承担,把错都归咎在别人的身上等等的现象其实这都是由于学生的内在儿童表达过强。所以要处理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弱化学生的内在儿童自我状态。而弱化学生的内在儿童的自我状态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父母和内在成人自我状态来实现,弱化教师的内在父母和内在成人自我状态。比如说老师可以提供学生多付出、多承担的机会增加学生的经验来激发学生的内在父母状态。而老师与学生双赢关系的寻求行为可以激发学生的内在成人状态。而提供了学生和老师的反转体验的操作方法,这种反转体验对于加深师生之间的了解有很好的帮助。在老师和学生的反转体验中,老师要注意的是:不可以使用老师的特权继续纠正或指导学生。而且,老师需要处于更低的位置状态来体验。因为低的位置,容易激发出对方“内在父母”的状态。如果在过程中,老师随时纠正学生“不对”的地方,或者尽可能帮助学生来扮演小老师,这两者做出的体验效果会不那么理想,因为纠正、指导、帮助,都会再度使老师处于“内在父母”的状态,而强化了学生的内在儿童。
其二,同在心理学中提到的一种情绪池的活动对于师生之间较深了解是一种易于操作,效果良好的活动。情绪池其实是用语言说出自己的情绪,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内心能力,人们为什么会情绪失控呢?往往是由于很多的负性情绪没有出口或者是非理性地发泄情绪造成的。形象地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情绪池,情绪作为一种能量储藏在里面。情绪池有入口,也有出口。情绪池的活动就是情绪的表达是能量的释放,?很多人出现恐惧、害怕、不安、愤怒、伤心等负性情绪时,觉得负性情绪不好,所以通常会努力回避负性情绪。而回避的结果是,这些情绪虽然当时可以成功地被抑制住而不表露,但日积月累,情绪池里的负性情绪越来越多,直到超出了个人的承受力,反而会在遇到某个触发事件时不由自主或不受控制地爆发出来。在现实中,象征性的情绪池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很多情绪相关的经验,同时也会成为情绪的一个有效出口。通过情绪池活动学生说出省么是自己感到幸福、快乐、委屈、不公平等等的情绪,可以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了解,有也有利于与弱化学生的内在儿童自我状态。情绪池操作方式简单方便 例如,我们可以在班会中,组织同学们进行一次“情绪池”的体验,让每6-8个同学围坐成一圈,让每个同学说出,在…情况下,我会感到幸福。在…情况下,我会感到快乐。在…情况下,我会感到委屈。在…情况下,我会感到不公平。
总之,班主任的工作其实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师生沟通的过程,在心理学知识的帮助下,班主任可以做到理解许多在普通人看来不可理解的不良行为,并且在管理班级时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去改正一些不良的习惯帮助学生渡过成长中最困难的时期,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的目标,更健康地成长。当然,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与实践。而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班主任了解自我、掌握自身的心理发展规律、完善自我意识、塑造自身、化解压力、维护自身心理健康,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我觉得在平时的教学工作我们一些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掌握心理学心理健康等基本知识对于指导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可以更好地引领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