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烧脑”面试

来源 :幸福·悦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hao04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界顶级学府,英国牛津大学一直保持着非常严苛的录取标准。近日,牛津大学公布了其在面试环节中对各个专业的申请者提出的问题,引得英国媒体纷纷报道,并直呼题目实在出得古怪。
  经管学
  面试官问申请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你认为银行家是否真值得拥有那么高的收入?政府是否应该限制他们的收入?”牛津大学对设计这个问题的解读是:一个好的面试者应该想,为什么银行家要比其他行业的从业者赚得更多,他们比后者更有技能吗?牛津大学希望学生从收入经济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而不是单从社会学上的是否公平问题上来解答。
  文学
  面试官问申请文学专业的学生:“J.K.罗琳刚出版了一本写给成人的书,但没有像《哈利·波特》那样成功,你认为给成人写的书和给儿童写的书有什么不同?”对于这个问题,牛津大学表示,就算没看过J. K. 罗琳的书也能回答这个问题。其实面试官最想知道的是面试者在读什么书,是否读得很深入,是否能辩证地思考他们所读的东西。面试官还表示,他的判断是基于面试者了解和熟悉的东西,而不是面试者闻所未闻的,所以他会选择问有关J. K. 罗琳的书而不是莎士比亚的作品。
  材料学
  对申请材料学专业的学生,面试官会问:“热气球要被加热到什么地步,才能够把大象带上天空?”其实面试官没指望学生能够就这个问题给出一个精准的答案。他们就想看看学生是怎么处理难题的,他们的思考方式是什么样的,以及他们的基础知识学得如何。
  音乐学
  对申请修读音乐专业的学生,面试官曾问过这么一个问题:“如果你要发明一个新的乐器,它的声音会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可以引发面试者很多的奇思妙想,答案也千奇百怪。牛津大学期待学生能引述到制作声音的器材和技法,以及他们自己对声音的理解。
  摘自《南国都市报》
其他文献
电视里正在热播一部电视剧《琅琊榜》,琅琊这个词听来就挺高雅且神秘,朋友们一定会在心中疑问:琅琊是个什么东西呢?  简单而言,琅琊就是个地名,古代写作琅邪,亦作琅琊,主要指今山东东南沿海地区。不过,这个地名很不简单,怎么个不简单法呢?  第一个不简单,琅琊这个地名十分古老。最先的琅琊指琅琊山,据传是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齐时作八神,其中四时主祠就立在琅琊山上。西周建立于公元前1046年,距今已经3000
期刊
如果要从娱乐圈的女明星中,给普通人选出一个生活样板来,这个人,绝对不是林青霞,也不可能是钟楚红,而只能是刚刚过了六十岁生日的刘晓庆。  别的女明星,都是天赋和机遇的产物。唯独刘晓庆,走的是一条从凡人到凡人的路,那些励志书上的规则,在她这里全都发挥了作用——勤奋,乐观,乐于助人,不放弃希望,不放弃爱情,要精精神神地活着,打扮得漂亮些,要锻炼身体,要学会理财。这些规则朴实无华、切实可行,而且她也身体力
期刊
生事四帝,西汉唯霍光一人。这不算奇葩。掌控废立大权,摄政二十余载,其威无人可以撼动,才是他一生中最炫目的亮点。只是,后世人对此公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敬重与蔑视,欣赏与诟病,同时加于一身。敬重者说他老成持重,果敢善断,深谋远虑,是栋梁之才;蔑视者则说他专权跋扈,为政严酷,穷奢极欲,是祸国之源。其实,如果剥离两者的主观色彩,说此公攻于心术,善于虚装,是一只匍匐于朝廷的老狐狸,恐怕更妥帖一些。  他事奉
期刊
每当看到知乎上类似“你身边是否潜伏着一枚传说中的吃货”之类的问题,我第一时间就会想起蔡要要同学。  一个人漂泊在异乡,她会给自己做一份最家常的香肠煲仔饭,把妈妈寄来的香肠切得薄薄的,搁在米饭上一起蒸。这份简易版的香肠煲仔饭混合着饭香、肉香和自制香肠独特的柴火气息,吃进嘴里,满口都是家的味道,顿时慰藉了思乡之愁。  失恋的时候,她整晚都睡不着,索性半夜爬起来,一个人趿拉着拖鞋去楼下吃牛肉面。牛肉是用
期刊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译文】住在山区的人,不相信竟有鱼会像树一样大;生活在海上的人,不相信竟有树会像鱼一样大。  【赏析】正如夏虫不可与语冰雪一样,由于生活环境、认识条件的局限,生活在深山老林的山民不相信鱼竟会有参天大树那样大;生活在海边的渔民也不相信树竟会有势可吞舟的海鲸那样大。比喻人的认识受生括条件的限制,也说明客观存在的事物不能因未被某些人所认识而否定其存在,告诫
期刊
我曾经在日本札幌医科大学整容外科当了十年的医生。我当医生的时候,曾经看到很多生、很多死,也看到很多解剖,从中也体会到人生的快乐和悲哀。于是我就开始研究和创作关于人的作品。  当癌症患者在深夜开始发作时,我注意到当时唯一能够拯救病人的就是爱。你想,当一个人在病中挣扎时,有一个爱着他的人在旁边握着他的手,握着他因不安而颤抖的手,这就是对病人最大的安慰。因此我觉得能够给人最大安慰的就是爱。因此,我的作品
期刊
年前在美国上过一个课程,老师让我们所有人一天半不吃东西,然后饥肠辘辘、身无分文地上街去找吃的,只准跟别人说“我饿了”,不能多说半个字。我是无法忍受饥饿的,这个练习真要命。  我一个人在熟悉的圣塔莫尼卡镇海滩晃来晃去,经过了几家常去的、最喜欢的餐厅,可是我口袋里一毛钱都没有。最后饿得受不了,我终于开始行动。  我看到一个穿着打扮都不错、三十多岁的男人,点了一个好大的披萨(我最讨厌的食物,不过乞丐就不
期刊
“卷福”归来了,1月4号,英剧《神探夏洛克》的首部大电影降临大银幕。  6年前的7月25日晚上9点,《神探夏洛克》第一季在BBC开播,20分钟之后,福尔摩斯饰演者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简称“本尼”)的名字就成了推特上的热词。此后一周,小报开始用头条来报道他的私生活,剧里的同款大衣脱销。第二年,本尼在《时代周刊》的全球影响力人物榜上力压Lady Gaga,排第七。  定角时,BBC曾拒绝由康伯巴奇饰
期刊
那是一个下完雨的清晨,空气中带着甜甜的味道。一名少女突然从转角处跳了出来,她的脸上带着温暖的光芒,有那么一刻,刀老爹以为她是一个坠落凡间的精灵。  “这里可以打长途电话吗?”少女小心翼翼地问道。  刀老爹取下老花镜,轻轻地擦着镜片,“可是可以,不过……”还没等刀老爹把话说完,少女就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硬币,“我有钱。”她笑盈盈地将仅有的一元钱硬币放在桌子上,“我可以打了吗?”  刀老爹笑了笑,“傻孩子
期刊
年轻人的“困惑”与“恐慌”  我无法测知。眼下社会、媒体、网络的种种讯息和说法实在太多,年轻人不免困惑;恐慌呢,应该是谋一饭碗、混一前途越来越难吧。  50后当年的焦虑不是升学和饭碗,而是去哪个省份的农村、干哪家工厂的工种。去是非得去的,苦是一定苦的,恐慌也没用,全认了。部分60后与我们命运相似,部分70后的际遇和80后相似,50后的青春期堵在非常时期,不好跟今天比。  以上算进步还是倒退呢?难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