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次因身体不适而服药的经历,但是,有些人随意服用抗菌药物,有些人稍有不适就自我药疗,有些人服药方法不正确。专家提醒,“是药三分毒”,服药需慎重。实际上,药物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可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另一方面,错误的用药习惯和方式不仅不能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而且会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因此,用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说明书的用法按量来服用,这样才是安全有效的。
案例1:自己做“郎中”靠谱?
报料人:覃大妈
除非是万不得已的大病我才去医院看病,医院费用高不说,人挤人地等个电梯都要七八分钟,更别说排队了。另外医院的环境我也担心,患有各种疾病的病人在那扎堆,不知道在里面会不会被感染上其他疾病……可是,去药店买药就省事很多了。
专家提醒:非处方药(包装的右上角标有“OTC”)患者可根据病情在驻店药师指导下自行购买使用,在购买药品时要认清药品的名称、规格、产地、包装和单价。对自己拿不准如何服用的非处方药,应该咨询医生。同时不能擅自长期服用某一种药物,因为人体本身会产生抗药性,降低药效的发挥,并对机体造成伤害。
而处方药则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使用,但是,许多人,特别是慢性病人,凭着自己多年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经验给自己开处方。由于个体差异,不是每服药都适合自己,这样做隐患很多,弊大于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吃出毛病来。例如凭经验自己买药吃,小病会拖成大病。尤其是盲目增加剂量,药物毒副作用会相应增加。
案例2:中药副作用肯定少?
报料人:钟先生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还是有许多老年人选择在生病的时候煎中药来吃,包括我父亲治疗肾炎也是偏爱中药,不肯吃西药。他认为中药不但便宜,而且无毒,不良反应少。吃完后剩下的药渣子还要倒在马路中央,据说被别人踩过后,病可以快点好。
专家提醒:人们谈起中药的好处,首先想到的是中药无毒无副作用。有人认为中药没有毒性,可以多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与西药相比,总的来说中药毒性的确是小一些,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中药没有毒性,更不能说多吃一些没有害处。实际上中药中有毒而且毒性很大的药物也并非少数,有近50种中药会对肾脏造成影响,会引起急、慢性肾脏功能损害和肾脏衰竭。如生附子、生川乌和生草乌、马前子、蝎子、斑蝥、蟾酥、朱砂、硫黄等。有相当一部分中药如半夏、附子、川乌,为了减少其毒性,使用前必须经过炮制处理。有些中药在常用剂量时无毒性作用,但服用剂量过大也会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如白果、杏仁服用过量后会出现发烧、呕吐,腹泻、惊厥、抽搐、四肢强直、瞳孔散大、脉弱而乱、昏迷不醒等中毒现象,如不及时抢救,很容易死亡。也有很多中药注明孕妇慎用、孕妇禁用、老年体弱者慎用等,所以说中药也不能乱用,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案例3:流传的偏方效果肯定好?
报料人:阿华
家里的长辈似乎更喜欢用偏方来代替中药西药。“萝卜就是茶,踢得大夫满街爬。”说的是冬吃萝卜的好处。还有我妈从小让我感冒了就喝生姜糖水,发烧了就用布包蛋白和银币给我去“风”,咳嗽吃冰糖煮梨,皮肤病用艾蒿煮水洗澡,冬天吃煮马蹄预防脑膜炎,还有一段时间经常吃用炭火烤的鱼——据说可以治肺炎。奇怪的是,每次我身体都乖乖地好了,可见偏方还是有用的。
专家提醒:有的偏方也许有效,毕竟是经过人的实践流传下来的。但正因为偏,有些人一味求偏,把错误的用药观念强加进去,最终会加速疾病的恶化甚至生命的终止。有些偏方即使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也没有什么害处,加之人体有免疫力,故而暂时性地还没引起疾病。但是,一些大病重病,就不能一味地偏信“偏方”了。
案例4:把药“肢解”吃药效不变?
报料人:廖小姐
从小我就不爱吃药,每次吃药像受刑一样难受,总是哇哇大哭。长大后每次生病需要吃药的时候,还是会有心理阴影,经常药片含嘴里咽不下去只能吐掉。后来我发现把大的药片掰成小块来吃,或者把胶囊拆开把里面的粉末溶于水中吞下去,这样的方法比较容易接受。
专家提醒:像一些片剂的药或胶囊都属于缓释药剂,在服用时把胶囊打开或把药片弄碎都是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像止痛药的茶碱、治疗心脏病的硝苯地平就属于这类药,像廖小姐这样的吃药方式会破坏药品原有的药效,容易使服药当时吸收的浓度过高,而且也达不到一天平稳地释放药效的作用。
案例5:抗生素啥病都顶用?
报料人:王女士
抗生素是我家里的常备药,就拿诺氟沙星胶囊来说吧,我们家人经常需要用到,小孩拉肚子就服用诺服沙星胶囊,我有时候患伤寒也用,我爸有前列腺炎也吃。抗生素真的很神奇。
专家提醒:抗菌药物要尽量减少使用,以免造成耐药性,否则将来真的被细菌感染,再用抗生素就不管用了。此外,开发一种新的抗菌药需要多年时间,当越来越多的病菌对抗菌药产生耐药性时,人们或将陷入无药可医的境地。
案例6:药吃得越多好得越快?
报料人:高先生
我刚从河南调到南宁工作,也许水土不服的缘故我平时总有上火的毛病,咽喉肿痛、长痘痘等毛病接踵而来,所以我每次只要稍稍吃了点较易上火的食物后,不但吃清火栀麦片,还把穿心莲、三九牛黄解毒片全部一起上,这样第二天上火的症状就没有了。
专家提醒:患了病,以为多吃几种药就能好得快的想法是急需扭转的。服药应根据服药说明和医嘱。不能凭着自己就医积累的经验和感觉来乱吃药,尤其是盲目增加剂量,因为药物毒副作用也会相应增加。即使短期内药效的副作用看不到,但长期就会发现其影响是巨大的,就如高先生吃的清热的药,久而久之会对胃造成一定的影响。
案例7:保健品养生还能治病?
报料人:关女士
我一直在喝补气养血的保健品,都说喝了以后脸色红润,还能治疗痛经的毛病,我买了两箱,听说副作用很小。
专家提醒:关女士应该分清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保健品具有保健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较为安全。而药品应当有明确的治疗目的,并有确定的适应证和主治功能,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有规定的使用期限。通俗地讲,保健品适用于已经失去健康但还没有形成疾病的人群。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管是药品还是保健品,剂量均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要把握适度,切忌滥补。
案例1:自己做“郎中”靠谱?
报料人:覃大妈
除非是万不得已的大病我才去医院看病,医院费用高不说,人挤人地等个电梯都要七八分钟,更别说排队了。另外医院的环境我也担心,患有各种疾病的病人在那扎堆,不知道在里面会不会被感染上其他疾病……可是,去药店买药就省事很多了。
专家提醒:非处方药(包装的右上角标有“OTC”)患者可根据病情在驻店药师指导下自行购买使用,在购买药品时要认清药品的名称、规格、产地、包装和单价。对自己拿不准如何服用的非处方药,应该咨询医生。同时不能擅自长期服用某一种药物,因为人体本身会产生抗药性,降低药效的发挥,并对机体造成伤害。
而处方药则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使用,但是,许多人,特别是慢性病人,凭着自己多年看病吃药得来的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经验给自己开处方。由于个体差异,不是每服药都适合自己,这样做隐患很多,弊大于利,甚至会导致严重后果,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吃出毛病来。例如凭经验自己买药吃,小病会拖成大病。尤其是盲目增加剂量,药物毒副作用会相应增加。
案例2:中药副作用肯定少?
报料人:钟先生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还是有许多老年人选择在生病的时候煎中药来吃,包括我父亲治疗肾炎也是偏爱中药,不肯吃西药。他认为中药不但便宜,而且无毒,不良反应少。吃完后剩下的药渣子还要倒在马路中央,据说被别人踩过后,病可以快点好。
专家提醒:人们谈起中药的好处,首先想到的是中药无毒无副作用。有人认为中药没有毒性,可以多吃,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与西药相比,总的来说中药毒性的确是小一些,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中药没有毒性,更不能说多吃一些没有害处。实际上中药中有毒而且毒性很大的药物也并非少数,有近50种中药会对肾脏造成影响,会引起急、慢性肾脏功能损害和肾脏衰竭。如生附子、生川乌和生草乌、马前子、蝎子、斑蝥、蟾酥、朱砂、硫黄等。有相当一部分中药如半夏、附子、川乌,为了减少其毒性,使用前必须经过炮制处理。有些中药在常用剂量时无毒性作用,但服用剂量过大也会产生明显的毒性作用。如白果、杏仁服用过量后会出现发烧、呕吐,腹泻、惊厥、抽搐、四肢强直、瞳孔散大、脉弱而乱、昏迷不醒等中毒现象,如不及时抢救,很容易死亡。也有很多中药注明孕妇慎用、孕妇禁用、老年体弱者慎用等,所以说中药也不能乱用,以免出现不良后果。
案例3:流传的偏方效果肯定好?
报料人:阿华
家里的长辈似乎更喜欢用偏方来代替中药西药。“萝卜就是茶,踢得大夫满街爬。”说的是冬吃萝卜的好处。还有我妈从小让我感冒了就喝生姜糖水,发烧了就用布包蛋白和银币给我去“风”,咳嗽吃冰糖煮梨,皮肤病用艾蒿煮水洗澡,冬天吃煮马蹄预防脑膜炎,还有一段时间经常吃用炭火烤的鱼——据说可以治肺炎。奇怪的是,每次我身体都乖乖地好了,可见偏方还是有用的。
专家提醒:有的偏方也许有效,毕竟是经过人的实践流传下来的。但正因为偏,有些人一味求偏,把错误的用药观念强加进去,最终会加速疾病的恶化甚至生命的终止。有些偏方即使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也没有什么害处,加之人体有免疫力,故而暂时性地还没引起疾病。但是,一些大病重病,就不能一味地偏信“偏方”了。
案例4:把药“肢解”吃药效不变?
报料人:廖小姐
从小我就不爱吃药,每次吃药像受刑一样难受,总是哇哇大哭。长大后每次生病需要吃药的时候,还是会有心理阴影,经常药片含嘴里咽不下去只能吐掉。后来我发现把大的药片掰成小块来吃,或者把胶囊拆开把里面的粉末溶于水中吞下去,这样的方法比较容易接受。
专家提醒:像一些片剂的药或胶囊都属于缓释药剂,在服用时把胶囊打开或把药片弄碎都是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像止痛药的茶碱、治疗心脏病的硝苯地平就属于这类药,像廖小姐这样的吃药方式会破坏药品原有的药效,容易使服药当时吸收的浓度过高,而且也达不到一天平稳地释放药效的作用。
案例5:抗生素啥病都顶用?
报料人:王女士
抗生素是我家里的常备药,就拿诺氟沙星胶囊来说吧,我们家人经常需要用到,小孩拉肚子就服用诺服沙星胶囊,我有时候患伤寒也用,我爸有前列腺炎也吃。抗生素真的很神奇。
专家提醒:抗菌药物要尽量减少使用,以免造成耐药性,否则将来真的被细菌感染,再用抗生素就不管用了。此外,开发一种新的抗菌药需要多年时间,当越来越多的病菌对抗菌药产生耐药性时,人们或将陷入无药可医的境地。
案例6:药吃得越多好得越快?
报料人:高先生
我刚从河南调到南宁工作,也许水土不服的缘故我平时总有上火的毛病,咽喉肿痛、长痘痘等毛病接踵而来,所以我每次只要稍稍吃了点较易上火的食物后,不但吃清火栀麦片,还把穿心莲、三九牛黄解毒片全部一起上,这样第二天上火的症状就没有了。
专家提醒:患了病,以为多吃几种药就能好得快的想法是急需扭转的。服药应根据服药说明和医嘱。不能凭着自己就医积累的经验和感觉来乱吃药,尤其是盲目增加剂量,因为药物毒副作用也会相应增加。即使短期内药效的副作用看不到,但长期就会发现其影响是巨大的,就如高先生吃的清热的药,久而久之会对胃造成一定的影响。
案例7:保健品养生还能治病?
报料人:关女士
我一直在喝补气养血的保健品,都说喝了以后脸色红润,还能治疗痛经的毛病,我买了两箱,听说副作用很小。
专家提醒:关女士应该分清保健品与药品的区别。保健品具有保健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较为安全。而药品应当有明确的治疗目的,并有确定的适应证和主治功能,会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有规定的使用期限。通俗地讲,保健品适用于已经失去健康但还没有形成疾病的人群。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管是药品还是保健品,剂量均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要把握适度,切忌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