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莲,原称洄澜,海水至此回头的意思,叫久了便有了谐音,花莲。
花莲,甚至于整个台湾,最为打动人心的便是那种小家碧玉的气质。当听到本地人那温软的“台普”时,当在异常精致的民宿凉台上感受微风拂面时,当骑车穿行在挂满古早招牌的小街时,我深深感到植根在这里的人情味儿与生活质感,忍不住想起徐志摩的一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于是,心生爱怜,化作心瘾,难以自拔。
花莲人的私房景点
抵达花莲是一个微凉的傍晚,这里没有想象中旅游城市该有的样子,似乎太过平淡,甚至老旧,不够惊艳。
前往民宿的的士上,司机大叔侃侃而谈,语气中流露出深深的自豪和对花莲满满的爱。下车时,大叔塞了一张地图给我,说:“希望你们玩得开心,希望你们能爱上花莲”。我想在那一刻,我已经爱上了这片土地。
见到民宿老板是第二天一早。五十岁的中年男人,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和力。得知我想去花东纵谷,便拿了纸笔在地图上详细标注了起来,“在台11这里出口,这个地方叫做云山水,还有这里,距离我们民宿很近,叫做吉安庆修院,一般的网络是没有介绍的,这是我们花莲人的私房景点”。
台风过境,阴雨绵绵,微阴的午后,云山水很给面子地向我们展示了它的梦幻身姿,也因了这微阴的天气,梦幻之中平添了几分神秘。
漫步湖边,对岸是一棵棵棕榈树,窈窕身姿携手天上云朵倒影湖中,安宁的美。湖边的树丛里开满了大片野百合,微风拂过,轻轻柔柔吹入了心中。不想去迷恋娇艳的水仙,这个山谷的野百合真的有春天。罗大佑有没有来过这里呢?
湖的尽头,一座欧式建筑浪漫矗立,白墙红顶,激烈撞击着满目翠绿,像是点缀在其间的耀眼宝石,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去,似乎都可入画,这便是云山水的民宿。一切都像是不会被外界打扰的童话王国,更像是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一起幸福生活的地方。下次再来,我会住在这里。
一直听说花莲是台北人的后花园,那花莲人的私房云山水应该就是这后花园的精髓所在了吧。
返回民宿的路上去了老板介绍的另一个私房景点,吉安庆修院。这本是一座日治时期遗留下来的真言宗布教所,以不动明王为主神,循日本四国著名的空海大师遗规,行遍日本四国88所寺庙请回88尊石佛,修缮后对外开放,庙内处处透着历史的古旧感。
这里安静得不像是一个景点,仿佛跨入这个院子,一切都没了声息。入门左侧的洗净台前,我认真清洗着双手,洗涤烦恼,摒除欲念,唯留空灵之心。整个院落都是日本的传统木造建筑,工艺精美。88尊石佛依序排列,每一尊前都是满满的木牌与纸条,它们是游客们满满的心愿和祝福,仅仅看着,心里也是满满的幸福,喜欢这种舒服的感觉。路边的地藏菩萨微笑着双手合十,给予渡过三途河的孩子们心灵的抚慰。屋檐下挂着一排风铃,不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叮声,远处树叶的缝隙间,阳光的投影斑驳一地。鲤鱼旗轻轻飘动,五颜六色犹如游弋在蔚蓝天空中。
两种太平洋
说到花莲,大抵是不能不说太平洋的。从温静到汹涌,我看到了两种太平洋。
凌晨四点骑机车出发,一路沿台9公路向北,前往七星潭。这里曾经拥有大小不同的湖泊,故有“七星潭”之名,后因修建机场无奈填湖,现在,海滩布满的是大大小小的鹅卯石,而不是细细的海沙,游人也因此蜂拥而至。
抵达的时候,天色依旧昏暗,远处的灯火还未熄,海边零零散散晃着几个等待日出的人影。一只流浪狗静静卧在路边慵懒地打着哈欠。鹅卯石早被海水冲刷得没了棱角,赤脚走在上面,没有生硬的感觉,反而轻轻的温温柔柔的。找了个靠近海边的地方静静坐下,仰望晨曦微露的天空,宁静而美丽的弧形海湾上只有阵阵海浪声,退潮时,海水裹挟着石子滚落,形成一种独特的“哗哗”声,美妙如乐曲。
天空渐渐露出鱼肚白,忍不住拿起相机四处狂拍。没有云层遮挡,日出格外绚丽,天空随着太阳的升起渐渐由红转黄再转蓝,一艘渔船缓缓驶入这安静的画面,增加了几分生机。日落日出间多少岁月流逝,美丽的诗篇仍在撰写,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天空渐亮,游人也渐多,寻宝一般挑拣着不同纹路的鹅卵石,而我望着这和煦的阳光,看浪花一呆一朵由远及近热情奔来,好想说一句“你好,太平洋!”
骑机车沿苏花公路继续前行,一面是峭壁,一面是悬崖,还有一望无际的太平洋,由近到远,无数色块由浅向深进发,不同区域的水面在阳光照射下发出不同颜色。淡蓝、天蓝、湖蓝、蔚蓝、亮蓝、藏蓝……第一次在天然调色板中发现蓝色的美丽和多变的种类,那各色各样的蓝色只能属于大海,变幻无穷。怎奈在这样惊险的公路上行驶,很需要技术和定力,无暇过多欣赏。难忘的是,行驶在这里的司机师傅都不会可劲儿按喇叭,会车时,双方只会降低车速,小心通过。
清水断崖,一处陡峭巍峨的山崖,山海对峙,海天一色,惊涛拍岸。蔚蓝的太平洋冲击着近乎90度高耸入云的山峰,海浪在沙滩上留下一片乳汁般的白色地带,这时的太平洋仿佛东台湾的一个超大湖泊。因有北赤道洋流黑潮流经,加上中央山脉紧迫于山脚,沿岸水深流急,天色晴朗时,可以清楚见到海中那一抹墨蓝般的黑潮带,同行的朋友指着那与众不同的蓝色对我说, “你不觉得这一刻,那里好像藏着一条害羞的美人鱼吗?”
在这里,我们遇见了一位专程来拍风景的老爷爷,他问我们从哪里来,我说北京。他笑着说:“来自由行,来看清水断崖,很赞!”然后热情地告诉我们,该去哪里拍照,要站在哪个角度拍哪里是最美的。最后,干脆变身导游,将我们带到了最佳的观测点。
好山好水产好物
在台湾,我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向我热情夸赞自己的家乡,尤其花莲人,他们好像对过台词般地向我炫耀——“我们花莲好山,好水,产好物”。每次说出这句话,都豪气万千。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来自于民宿小妹。一头短发清爽利落的她为我们准备着每一天的早餐。主餐有时是培根三明治,也有时是加了番薯和水果的全麦汉堡,不可或缺的则是蔬菜沙拉和鲜榨果汁。忙碌的小妹自豪地向我们推荐:“所有食材都产自花莲,没有使用调味品,保存着食物本来的味道,因为我们花莲好山,好水,产好物。”当我把食物送入口中,舌尖所传递回来的信息印证了她的话。只有好山好水,才会令食物无论如何都那么美味,那么新鲜。于是,每天早起坐在民宿大厅靠窗的位置,一边沐浴着初升太阳温柔的光芒,一边慢慢吃一顿早餐,成了我在花莲最爱的事情之一。
还在台中的时候,台湾朋友就向我建议伴手礼的品牌和种类,其中所有关于吃的部分,几乎都来自花莲。
花莲最热闹的地方叫做“三角街”,是由三条街围成的一个三角形街区,这里云集了几乎花莲所有的特产店,是挑选伴手礼的不二之选。我在这里尝到了仅有一天保质期的麻薯,是的,仅有一天,那是一种绝对无法用言语描述的香甜,味蕾的记忆已被深深留在了唇齿间。
沿街一家家逛过去,每家都会提供各个品种的试吃,真后悔晚饭吃了那么多。一边试吃一边买,每个人都买到自己拎不动,后来被民宿小妹戏称“你们是在搬家耶”。
离开花莲去火车站的时候,司机大哥是位嚼着槟榔、派头十足的“黑道大叔”,对着我们的伴手礼赞美不迭,说这些都是很好吃的,很适宜送人,然后又说起了那句经典的“我们花莲好山,好水,产好物”。得知我们就要返台北,飞回北京,又热情地告诉我们去机场要预约的士,用并不利索的普通话夹杂一些台语讲解如何预约,又告诉我们回台北还可以去哪里买便宜的好衣服。
听着大叔如数家珍的絮叨,不禁在想“好山好水产好物”,这“好物”,也许并不仅仅是美景与食材,更美在朴实的人情味儿。和善的民宿老板、干净利落的民宿小妹、那个没有提到的温温柔柔的民宿大男生、清水断崖偶遇的老爷爷、两位的士司机,每个人都满怀真挚与我们交谈,用一颗善良的心给我们最好的指引。
这一方水土养育着一群善良可爱的人们,还未离开便已心生不舍。
花莲,甚至于整个台湾,最为打动人心的便是那种小家碧玉的气质。当听到本地人那温软的“台普”时,当在异常精致的民宿凉台上感受微风拂面时,当骑车穿行在挂满古早招牌的小街时,我深深感到植根在这里的人情味儿与生活质感,忍不住想起徐志摩的一句诗:“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于是,心生爱怜,化作心瘾,难以自拔。
花莲人的私房景点
抵达花莲是一个微凉的傍晚,这里没有想象中旅游城市该有的样子,似乎太过平淡,甚至老旧,不够惊艳。
前往民宿的的士上,司机大叔侃侃而谈,语气中流露出深深的自豪和对花莲满满的爱。下车时,大叔塞了一张地图给我,说:“希望你们玩得开心,希望你们能爱上花莲”。我想在那一刻,我已经爱上了这片土地。
见到民宿老板是第二天一早。五十岁的中年男人,脸上总是挂着微笑,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亲和力。得知我想去花东纵谷,便拿了纸笔在地图上详细标注了起来,“在台11这里出口,这个地方叫做云山水,还有这里,距离我们民宿很近,叫做吉安庆修院,一般的网络是没有介绍的,这是我们花莲人的私房景点”。
台风过境,阴雨绵绵,微阴的午后,云山水很给面子地向我们展示了它的梦幻身姿,也因了这微阴的天气,梦幻之中平添了几分神秘。
漫步湖边,对岸是一棵棵棕榈树,窈窕身姿携手天上云朵倒影湖中,安宁的美。湖边的树丛里开满了大片野百合,微风拂过,轻轻柔柔吹入了心中。不想去迷恋娇艳的水仙,这个山谷的野百合真的有春天。罗大佑有没有来过这里呢?
湖的尽头,一座欧式建筑浪漫矗立,白墙红顶,激烈撞击着满目翠绿,像是点缀在其间的耀眼宝石,从任何一个角度看去,似乎都可入画,这便是云山水的民宿。一切都像是不会被外界打扰的童话王国,更像是童话故事里王子和公主一起幸福生活的地方。下次再来,我会住在这里。
一直听说花莲是台北人的后花园,那花莲人的私房云山水应该就是这后花园的精髓所在了吧。
返回民宿的路上去了老板介绍的另一个私房景点,吉安庆修院。这本是一座日治时期遗留下来的真言宗布教所,以不动明王为主神,循日本四国著名的空海大师遗规,行遍日本四国88所寺庙请回88尊石佛,修缮后对外开放,庙内处处透着历史的古旧感。
这里安静得不像是一个景点,仿佛跨入这个院子,一切都没了声息。入门左侧的洗净台前,我认真清洗着双手,洗涤烦恼,摒除欲念,唯留空灵之心。整个院落都是日本的传统木造建筑,工艺精美。88尊石佛依序排列,每一尊前都是满满的木牌与纸条,它们是游客们满满的心愿和祝福,仅仅看着,心里也是满满的幸福,喜欢这种舒服的感觉。路边的地藏菩萨微笑着双手合十,给予渡过三途河的孩子们心灵的抚慰。屋檐下挂着一排风铃,不时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叮声,远处树叶的缝隙间,阳光的投影斑驳一地。鲤鱼旗轻轻飘动,五颜六色犹如游弋在蔚蓝天空中。
两种太平洋
说到花莲,大抵是不能不说太平洋的。从温静到汹涌,我看到了两种太平洋。
凌晨四点骑机车出发,一路沿台9公路向北,前往七星潭。这里曾经拥有大小不同的湖泊,故有“七星潭”之名,后因修建机场无奈填湖,现在,海滩布满的是大大小小的鹅卯石,而不是细细的海沙,游人也因此蜂拥而至。
抵达的时候,天色依旧昏暗,远处的灯火还未熄,海边零零散散晃着几个等待日出的人影。一只流浪狗静静卧在路边慵懒地打着哈欠。鹅卯石早被海水冲刷得没了棱角,赤脚走在上面,没有生硬的感觉,反而轻轻的温温柔柔的。找了个靠近海边的地方静静坐下,仰望晨曦微露的天空,宁静而美丽的弧形海湾上只有阵阵海浪声,退潮时,海水裹挟着石子滚落,形成一种独特的“哗哗”声,美妙如乐曲。
天空渐渐露出鱼肚白,忍不住拿起相机四处狂拍。没有云层遮挡,日出格外绚丽,天空随着太阳的升起渐渐由红转黄再转蓝,一艘渔船缓缓驶入这安静的画面,增加了几分生机。日落日出间多少岁月流逝,美丽的诗篇仍在撰写,美好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
天空渐亮,游人也渐多,寻宝一般挑拣着不同纹路的鹅卵石,而我望着这和煦的阳光,看浪花一呆一朵由远及近热情奔来,好想说一句“你好,太平洋!”
骑机车沿苏花公路继续前行,一面是峭壁,一面是悬崖,还有一望无际的太平洋,由近到远,无数色块由浅向深进发,不同区域的水面在阳光照射下发出不同颜色。淡蓝、天蓝、湖蓝、蔚蓝、亮蓝、藏蓝……第一次在天然调色板中发现蓝色的美丽和多变的种类,那各色各样的蓝色只能属于大海,变幻无穷。怎奈在这样惊险的公路上行驶,很需要技术和定力,无暇过多欣赏。难忘的是,行驶在这里的司机师傅都不会可劲儿按喇叭,会车时,双方只会降低车速,小心通过。
清水断崖,一处陡峭巍峨的山崖,山海对峙,海天一色,惊涛拍岸。蔚蓝的太平洋冲击着近乎90度高耸入云的山峰,海浪在沙滩上留下一片乳汁般的白色地带,这时的太平洋仿佛东台湾的一个超大湖泊。因有北赤道洋流黑潮流经,加上中央山脉紧迫于山脚,沿岸水深流急,天色晴朗时,可以清楚见到海中那一抹墨蓝般的黑潮带,同行的朋友指着那与众不同的蓝色对我说, “你不觉得这一刻,那里好像藏着一条害羞的美人鱼吗?”
在这里,我们遇见了一位专程来拍风景的老爷爷,他问我们从哪里来,我说北京。他笑着说:“来自由行,来看清水断崖,很赞!”然后热情地告诉我们,该去哪里拍照,要站在哪个角度拍哪里是最美的。最后,干脆变身导游,将我们带到了最佳的观测点。
好山好水产好物
在台湾,我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向我热情夸赞自己的家乡,尤其花莲人,他们好像对过台词般地向我炫耀——“我们花莲好山,好水,产好物”。每次说出这句话,都豪气万千。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来自于民宿小妹。一头短发清爽利落的她为我们准备着每一天的早餐。主餐有时是培根三明治,也有时是加了番薯和水果的全麦汉堡,不可或缺的则是蔬菜沙拉和鲜榨果汁。忙碌的小妹自豪地向我们推荐:“所有食材都产自花莲,没有使用调味品,保存着食物本来的味道,因为我们花莲好山,好水,产好物。”当我把食物送入口中,舌尖所传递回来的信息印证了她的话。只有好山好水,才会令食物无论如何都那么美味,那么新鲜。于是,每天早起坐在民宿大厅靠窗的位置,一边沐浴着初升太阳温柔的光芒,一边慢慢吃一顿早餐,成了我在花莲最爱的事情之一。
还在台中的时候,台湾朋友就向我建议伴手礼的品牌和种类,其中所有关于吃的部分,几乎都来自花莲。
花莲最热闹的地方叫做“三角街”,是由三条街围成的一个三角形街区,这里云集了几乎花莲所有的特产店,是挑选伴手礼的不二之选。我在这里尝到了仅有一天保质期的麻薯,是的,仅有一天,那是一种绝对无法用言语描述的香甜,味蕾的记忆已被深深留在了唇齿间。
沿街一家家逛过去,每家都会提供各个品种的试吃,真后悔晚饭吃了那么多。一边试吃一边买,每个人都买到自己拎不动,后来被民宿小妹戏称“你们是在搬家耶”。
离开花莲去火车站的时候,司机大哥是位嚼着槟榔、派头十足的“黑道大叔”,对着我们的伴手礼赞美不迭,说这些都是很好吃的,很适宜送人,然后又说起了那句经典的“我们花莲好山,好水,产好物”。得知我们就要返台北,飞回北京,又热情地告诉我们去机场要预约的士,用并不利索的普通话夹杂一些台语讲解如何预约,又告诉我们回台北还可以去哪里买便宜的好衣服。
听着大叔如数家珍的絮叨,不禁在想“好山好水产好物”,这“好物”,也许并不仅仅是美景与食材,更美在朴实的人情味儿。和善的民宿老板、干净利落的民宿小妹、那个没有提到的温温柔柔的民宿大男生、清水断崖偶遇的老爷爷、两位的士司机,每个人都满怀真挚与我们交谈,用一颗善良的心给我们最好的指引。
这一方水土养育着一群善良可爱的人们,还未离开便已心生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