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想,融入社会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op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教育产业规模的发展壮大,小学教学也相应提升了教学标准与要求。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与社会教学发展互相结合的有机组成部分。小学品德的教育要在大的社会背景下进行才有意义。按照“课程标准”的设计,小学的品德教育共分为两个阶段:即低年级的《品德与生活》和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而小学的品德教育是与初中的《思想品德》相互衔接的,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就小学品德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做简单的分析、讨论。
  小学品德教育问题出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小学品德教育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小学品德的教育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说教”远远重于“实践”,这不仅导致一些课程设置上存在偏差,任课老师也没有足够的重视,小学品德教育更是和社会严重脱离。这些情况的发生严重桎梏了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发展,失去了小学品德教育的意义。
  一、目前我国小学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对小学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视,全国上下各级教委、学校对小学品德教育的认识程度与开展都在不断提高,但就目前来讲,我国小学品德教育仍然面临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具体的阐述。
  1.教育观念僵化
  当前的小学品德教育教育观念僵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品德教育不够重视。在当前教育体制下,受社会形势、升学率、学生家长等因素影响,许多学校依然“分数”、“成绩”放在了首要位置,重“智”轻“德”现象十分严重.因为他们把升学率、生源以及学校的声誉作为了学校未来发展的前提,从而导致把与应试无关的思想品德课程严重忽视,这种观念严重影响小学品德教育的相关课程设置,阻碍了品德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思想上还是“大人”教育“小孩”的老旧思想,学校和老师没有对小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足够重视,也造成了品德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2.课堂教育效果欠佳
  由于一些小学对品德教育的重视不够,将品德教育排在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自然、音乐之后,对品德教育的不重视严重,直接导致对相应的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的短板。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课程设置不够完善。教育部规定,小学品德教育每周应安排三个课时,可现实生活中,多数小学只安排了两个课时,导致课时严重不足,甚至一些小学还出现语文、数学老师以各种理由占用品德教育课时,以提高自己的授课进度,等等。第二,教师素养不高。因为对小学品德教育不重视,一些学校师资配置也不重视。据相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80%的思想品德任课教师自身缺乏心理学方面的只是,有的学校甚至是用“主课”老师“兼职”品德教育的课程。第三,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在实际的品德教学过程中,由于多数品德教育的任课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过于注重课本,过多地进行抽象化的品德理论的传授,忽略了小学生生理、心理特征以及接受程度的内化效果。这些不但没有从品德上去引导帮助学生,反而引起小学生对品德教育的抵触情绪,严重影响到品德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3.社会资源利用不够全面
  小学品德教育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社会资源整合不够全面。主要表现在:小学品德教育忽略风土人情教育,这个现象的存在,直接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小学品德教育脱离了实际生活,同时,因为思想观念僵化,大部分的小学忽视传统节日教育,传统节日在小学生的印象中就是简单的两个字“放假”,因为学校忽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小学生对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社会各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学校因此放弃了隐形教育的机会。此外,家庭、学校、社区、社会四者的整合不足。小学的品德教育是一个与家庭、学校、社区、社会这四个模块组成的有机的系统。家庭、学校、社区、社会任何一个环节的断裂,都会影响着小学品德教育的发展。
  二、小学品德教育的出路
  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遵从学生的主观感受,构建新型德育师生关系,在更新教育方式的同时,也要注重整体优化学校教育,完善学校德育教育实施机制。对于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也要注重社区渠道,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在社会的配合下,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1.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小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同时,家长也是其思想品德教育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家长的言行举止也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主导作用,这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德育行为的形成都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因此,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应加大社会力量及宣传力度来呼吁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使更多的家庭走出对子女思想品德教育的误区。
  2.优化学校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的学校教育是依据社会的要求、按照一定计划与目的,选择合理、适当的内容,有计划、系统地向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育形态。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完善学校的品德教育实施机制。具体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对小学生而言,对他们影响最大的,在他们眼中最权威的就是老师,因此提升小学品德教育教师队伍非常重要。其次,完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体系。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必须具备一个完善、合理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更好的去衡量、评定学生的行为标准。最后,创新课堂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过于陈旧、枯燥、单一,不能起到培养、引导小学生积极、自主的思考作用,并缺乏启发性与创造性。因此,我们必须对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创新,调整。创新课题的教育内容,使得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主动、独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立体整合社会综合教育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不但是一个艰巨、长期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关系到我们中华民族繁荣、昌盛、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切实提高小学生德育素养、全面丰富小学生精神世界的同时,更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国家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基础。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各地方政府与地方教育、学校都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我们必须加强对社会所有成员的思想品德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从全面提升国民整体素质入手,加强品德规范的协调与制约的相互关系,并通过社会舆论、宣传媒体等手段进一步引发社会所有成员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关注程度。便于从社会大家庭的氛围中,去结合学校、家庭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促使其德育的形成、发展都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提升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达到国家教育部对小学思想教育的最终目的,全面提升我国未来的整体国民素质,促使我国更加快速、稳步地走向复强、振兴之路。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重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就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原则,在激情中培养参与品质,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在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品德,在品德教育中,要改变“填鸭式”和“概念式”的局面,给品德与社会课注入了活力,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的、生动的、主动的、和谐的、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艳林.浅议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三贴近”原则\[J\].当代教育论坛(学研究),2011,(03):35-36.
  \[2\]赵守兴.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J\].发展,2010,(05).
  \[3\]吴速建.思想品德课提问艺术微探\[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05).
  \[4\]潘娜.用“对话”构建道德规范的共同体——小学品德教学中对话教育范式的构建\[J\].江苏教育研究,2012,(32):756-757.
其他文献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课 结合 多维互动    一、听与视的结合    音乐的形象常常是以模拟、象征等手法把人类的生活形象用音响表现出来。为了能使学生在欣赏音乐作品时,对作品所反映的内容获得一种具体、生动、真实的感性认识,笔者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借助直观视觉来帮助听觉感知,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例如,在欣赏一年级《龟兔赛跑》一课时,笔者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根据音乐制作成动画片,这样学生在
摘要:在初中音乐新课程六个模块中,歌唱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课外活动重要形式之一。初中声乐教学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以音乐的艺术形象来激发学生的美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初步掌握声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独立歌唱能力。  关键词:初中音乐 声乐教学 途径    歌唱是一门看不见,摸不着,较难掌握的一门学科,在日常的歌唱教学中,总是出现“嘴巴长在头顶”、“嘴
摘要:怎样才能让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英语向高中英语过渡呢?高一英语老师应注重培养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查漏补缺,夯实根基;加强阅读训练,增强语感;加强写作训练,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关键词:英语教学 衔接 效率    学生由初中升入高一年级,在英语学习中,首先会遇到的问题是英语词汇量增多,语法难度加大,老师大多数时间是在用英语讲课,这使许多学生不知所措。同时,由于同
[摘要]历史图表是高中历史教与学的宝贵资源,无论是新课标还是历届高考,都对学生的解读图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笔者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历史图表有效教学的方法:观察历史图表、叙述历史图表、解析历史图表,使学生逐渐养成从历史表象到历史本质的图表解读能力。  [关键词]历史图表 方法 有效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要求学生掌握技能之一就是:“阅读历史材料的技能(包括阅读文字材料和解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是通过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评价中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不应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应该加强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收集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笔者根据课程标准对评价的要求,结合素质教育,对学生成长记录袋的评价方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低年级学生 评价方式 学生成长记录袋    《语
陈宗川,明珠外国语学校校长。1998年,他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台州当地经济比较发达,人们的经商意识都很强。但正是因为忙于经营,许多家长都没有时间和精力管孩子,加上周边的环境又不好,本来应该在学校里好好上学的孩子们,竟然拉帮结伙,打架滋事,成了危害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还有一些家庭破裂的孩子在一般的学校也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成为教育中的弱势群体。陈宗川认为,真正的教育就应该体现在如何培养这些孩子的身上。于
[摘要] 在所有高考政治题目中,考生最怕的是政治主观题,苦于没有思路,找不着角度。本文通过对2009年部分高考题的剖析,展现解题的整个思维过程,追索解题的思路,从中反思我们的教学,师生共同寻找出路。  [关键词] 思路 剖析 出路    一、没有思路,找不着角度    近年来,高考试题一般都是运用新的材料,从新角度出发,解决新的问题。在所有高考政治题目中,考生最怕的是政治主观题,为什么呢?因为回答
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植树”的路线一般分为线段上的植树问题和环形线路上的植树问题。即使是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也可能有不同的情形。(1)两端都要栽。(2)只在一端栽另一端不栽。(3)两端都不栽。本课教学
摘要:教师创设情境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为学生的“知识建构”提供“支架”,为学生解决问题、建构意义起到支撑作用,从而使学生从现有的实际水平发展到未来的潜在水平。教学从本质上看就是一种围绕着“知识建构”,以“知识建构”为核心,为“知识建构”创设良好环境和支撑的过程。本文主要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针对如何创设学习情境、优化课堂教学进行论述,希望能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境创设 初中
摘要:从以感恩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的意义、以感恩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的目的、让家长参与到班级教育活动中来三个方面,探讨如何让家长参与到班级教育活动中来。  关键词:感恩 家长 班级活动    一、以感恩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的意义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与传授文化知识同样重要。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多,习惯于被家长宠着、爱着,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甚至养成自私自利的坏习气。他们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