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中锡测定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byft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以硝酸钙作为基体改进剂,建立尿中锡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方法

以硝酸钙作为基体改进剂对石墨管进行预处理,尿样经1%硝酸稀释后直接进样,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

结果

尿锡含量在8.0~40.0 μg/L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 1,最低检出浓度为0.72 μg/L,精密度为1.54%~6.69%,回收率为99.23%~107.63%。

结论

该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尿液中锡的含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成本较低。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分析ACTH非依赖性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ACTH非依赖性肾上腺增生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术前临床表现、内分泌检查结果、影像学表现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关系。结果本组75例,男39例,女36例。平均年龄47(20~74)岁。术后病理提示肾上腺皮质弥漫性增生42例,皮质结节样增生26例,皮髓质均增生6例,髓
目的分析库欣综合征(Cushing's syndrome,CS)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CS与糖代谢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C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及胰岛素水平、身高体重指数(BMI)、(08∶00、16∶00、00∶00)血皮质醇、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24 h UFC)、糖尿病家族史等临床指标。结果CS合并糖尿病(CS/DM)患者病程长于糖耐量异常(CS/IGT)及糖耐
Toll样受体家族(TLRs)是天然免疫模式识别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识别多种病原微生物和自身细胞损伤后释放的分子。TLRs可在视网膜的多种细胞中表达,包括小胶质细胞、Müller细胞、星形胶质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感光细胞等,与相关配体结合后启动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诱导特异性基因表达,上调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并促进炎性因子的分泌,发挥抗感染作用。此外,这些激活的炎性因子还可以通过调节相关血
背景研究证实ADP-核糖基化因子(ARF)能促进角膜组织中促血管相关因子的分泌,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等,从而导致病理状态下角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但ARF对人视网膜膜血管内皮细胞(HRECs)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和机制尚不清楚,了解ARF对HRECs形成管腔能力的影响对研究视网膜新生血管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的探讨ARF拮抗剂对HRECs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以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世界范围内老年人群中主要的致盲原因之一。巨噬细胞在AMD的致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随着病程的发展,巨噬细胞根据微环境的变化转化为经典活化的M1型或选择性活化的M2型。在AMD进程中,M1/M2失衡可能是造成黄斑变性的原因之一。本文就AMD研究中的巨噬细胞极化现象进行总结,分别探讨巨噬细胞极化与干性AMD、湿性AMD及AMD相关的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神经节细胞、光感受器细胞等视网膜细胞在维持视网膜和脉络膜功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视网膜细胞的死亡是多种眼病引起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坏死性凋亡是一种新的重要的细胞死亡途径。本文就坏死性凋亡的发现及其分子机制及坏死性凋亡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脱离等多种视网膜疾病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为视网膜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背景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是多种眼底血管疾病的共同表现,研究证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在IGF-1信号转导的过程中发挥转录抑制的作用。但PSF在RNV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研究PSF对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将猕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进行
期刊
目的探讨济南市劳动力人口的死亡特征及流行趋势。方法收集济南市2010至2014年劳动力人口死亡资料,应用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减寿年数(SPYLL )、标化减寿年率(SPYLLR)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济南市2010至2014年劳动力人口死亡率为195.67/10万(140.02/10万~217.34/10万),SPYLLR为55.14‰;青年、壮年、中年劳动力人口死亡率、SPY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