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win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是学习合同法的一个难点问题,该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对要约与邀约邀请的区别进行研究。
  关键词:要约;要约邀请;合同;区别
  一、要约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1.要约的概念
  要约是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发出的希望与对方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一方称要约人,接收要约的一方称受要约人。
  2.成立要约应该具备的条件
  (1)是由具有订约能力的特定人作出的意思表示。要约的提出旨在与他人订立合同,并且唤起相对人的承诺,所以要约人必须是订立合同一方的当事人。由于要约人欲以订立某种合同为目的而发出某项要约,因此他应当具有订立合同的行为能力。
  (2)必须具有订立合同的目的。要约人发出要约的目的在于订立合同,而这种订约的意图一定要由要约人通过其发出的要约充分表达出来,才能在受要约人承诺的情况下产生合同。
  (3)必须向要约人希望与之缔约合同的受约人发出。要约人向谁发出要约也就是希望与谁订立合同,要约原则上是向特定的相对人来说的,但也有向不特定人发出,此时应具有以下两个条件:必须明确表示其做出的建议是一向要约而不是要约邀请;必须明确承担向多人发送要约的责任,尤其是要约人发出要约后,必须具有向不特定的相对人做出承诺以后履行合同的能力。
  (4)内容必须具体确定。所谓具体是指要约内容必须具有足以使合同成立的主要条款。合同的主要条款,应当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内容来加以判断。合同的性质不同,它所要求的主要条款是不同的。所谓确定,是指要约内容必须明确,而不能含糊不清。要约应当使受要约人理解要约人的真实意思,否则无法承诺。
  (5)要约必须送达到受要约人条件。要约人只有在送达受要约人以后才能为受要约人所知悉,才能对受要约人产生实际拘
  束力。
  二、要约邀请的概念
  我国《合同法》第15条规定:“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为要约邀请。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规定的,视为要约。”从该条的规定来看,要约邀请的意义被限制在使他人能够向自己发出要约,仅仅是一种缔约意向信息的传递,要约邀请,只不过使“自己”(受要约人)特定化、明确化了。我国《合同法》关于要约邀请的规定,秉承传统理论,认为要约邀请仅仅是缔约的准备,仅仅是向相对人发出的要求提供要约的呼唤,而忽视了要约邀请的另一个法律意义-提出交易条件甚至使交易条件具有拘束力。要约邀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提出交易条件的要约邀请。《合同法》第15条所述的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不仅向他人(特定的人和不特定的多数人)邀请发出要约,还提出了某些交易条件。商业广告则分为提出交易条件和单纯宣传两种情况。当事人还可以在要约邀请中提出交易条件的保障。以格式条款为例可以说明问题,因为格式条款通常提出了交易条件。格式条款既可以以要约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以要约邀请的形式表现出来。
  出交易条件或提出交易条件保障的要约邀请,可以构成法律行为。这种法律行为是单方法律行为。这种要约邀请之所以是法律行为,是因为它依据邀请人的意志,在邀请人与受邀请人之间产生了法律关系,在这个法律关系中,受邀请人是权利主体。这个权利是依照邀请人单方面的意志产生的。
  还有一类是未提出交易条件的要约邀请,“询价”就是如此,询价尽管被习惯地认为是要约邀请,但是它并不包含交易条件,即不包含合同的条款,因而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意思表示。真正的意思表示,能够产生私法上的效果,能够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关系。
  三、要约与要约邀请的区别
  1.要约与要约邀请在目的上、效力上的区别
  《合同法》第14条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规定:
  (一)内容具体确定;
  (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从条文中可以看出,要约与要约邀请的目的不同,要约是为了唤起他人的承诺,要约邀请是为了唤起他人的要约。在要约的两个要件中,内容是否具体确定,并不是要约与要约邀请最根本的区别。因为,要约邀请也可能是内容具体明确的(如以未签字盖章的合同书提出要约就是如此).要约与要约邀请在效力上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要约将成立合同的最终权利交给了受要约人;而要约邀请将成立合同的最终权利留给了邀请人自己。但这种区别,并不意味着要约邀请没有丝毫拘束力。包括合同条款的要约邀请如同要约一样,也可以发生实质拘束力和形式拘束力。
  2.要约与要约邀请在内容上的区别
  要约在内容上都是具体确定的,要约包含了合同的必要之点,即包含了合同的必要条款。而要约邀请,可能包含合同的必要条款,也可能不包含。实践中,有的要约邀请只包含了一部分交易条件,没有包含足以使合同成立的全部必要之点。这部分交易条件是否对邀请人具有拘束力,要看邀请人的意思。前述乙方送达的一式两份的合同书,因没有签字盖章,没有受其拘束的表示,因此只能解释为要约邀请,不能解释为要约。如果邀请人在要约邀请中表示了部分交易条件,同时表示受这些交易条件的约束,那么这些要约邀请就依邀请人的意思有了拘束力。这种要约邀请与要约的区别在于:要约包含了使合同成立的全部必要条款,要约人受这些条款的约束;而要约邀请一般只是包含了部分交易条件,受邀请人仍须就其他交易条件与邀请人协商。
  3.要约邀请与有保留条件的要约
  含有交易條件的要约邀请与有保留条件的要约在外形上极为相似,应当加以区别。有保留条件要约的本质,是要约人保留在条件成就时,撤销要约的权利。有保留条件的要约,是对要约形式拘束力的排除,并非排除要约的实质拘束力,即未排除受要约人的承诺权。排除了受要约人承诺权的意思表示,就丧失了要约的性质,只可能构成要约邀请,不可能构成要约。含有交易条件的要约邀请,在相对人提出要约之后,邀请人仍有可能拒绝承诺,使合同不能成立;有保留条件的要约,要约人可以撤销要约,使合同不能成立。正因为此,附有交易条件的要约邀请与有保留条件的要约极容易混淆。区别二者的意义,在于确认二者的不同效力。
  4.区分要约和要约邀请的方法
  可以依法律进行区分;依据合同的必要条款是否齐备进行区分;依交易习惯区分;依行为人是以和对方订立合同为目的还是以邀请对方向自己发出要约为目的进行区分。
其他文献
摘 要:合同解除权是合同当事人具有的一项权利,该权利可以依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享有。下文将对合同的解除权进行研究,以增加企业中从事合同事务工作人员的对此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合同;解除权;当事人  一、合同解除权的含义  合同解除权就是合同当事人依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享有的解除合同的权利,它的行使直接导致合同权利义务消灭的法律后果。合同解除权的性质属形成权。所谓形成权,是指权利人依自己的单
期刊
摘 要:对国有资产的监督和管理是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有职能。只有履行监督才能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作者从国有资产监督机制及其法律责任两个角度来分析国有资产的监督问题。  关键词:国有资产;监督;法律责任  一、国有资产监督的概念  广义的国有资产,包括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和金融机构中的国有资产。狭义的国有资产,则不包括和金融机构中的国有资产。国有资产监督则是指有關机构和组织对国有资产增
期刊
我国法律关于公民的通信权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宪法》对40条。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公民的通信权包括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到保护两层含义。如果正确理解公民的通信权具有重要意义。  一、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含义  通
期刊
摘 要:累积投票制的目的就在于防止大股东利用表决权优势操纵董事的选举,矫正“一股一票”表决制度存在的弊端。该制度对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现实中,很多人还对该制度不甚了解,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累积投票制;董事会;董事;公司  一、累积投票制概述  累积投票制指股东大会选举两名以上的董事时,股东所持的每一股份拥有与待选董事总人数相等的投票权,股东既可用所有的投票权集
期刊
我国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主要体现在《立法法》。该原则的出现也是根据我国长期立法实践的经验形成的结果。我国的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国家法制统一的原则  《立法法》第4条规定:“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对于立法的国家法制统一性原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l.立法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这不仅是对立法的程序性要求,也是国
期刊
一、经营者集中的概念  所谓经营者集中,是指经营者合并、经营者通过取得其他经营者的股份、资产以及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的情形。经营者集中的结果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规模经济,提高经营者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又可能产生或者加强市场支配地位,对市场竞争产生不利影响。各国反垄断法都对经营者集中实行必要的控制,以防止因经济力的过于集中而影响市场竞争。控
期刊
摘 要:具有国家公职身份或其他从事公职事务的人员,通常称为国家公务人员。职务犯罪就是国家的公务人员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在从事公务活动中违反职责故意或过失地实施了严重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以权谋私,即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作。职务犯罪既有故意也有过失。我国法律在特定情形下,将不是公务人员的人看作公务人员或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本文将对从村民委员会等村基层组织的人员在刑法中以“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
期刊
摘 要:在现实中,很多人将缔约过失责任和违约责任、违反合同后义务等概念相混淆,本文将对研究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的建议进行介绍。  关键词:缔约过失责任;合同;当事人  一、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  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的诚实信用原则所产生的义务,而致另一方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并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它是一种新型的责任制度,具有独特和鲜明的特点:只能产生
期刊
摘 要:缓执行制度(简称“缓刑制度”),是附有一定条件的暂缓执行刑罚或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该制度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本文对缓刑制度的适用条件进行介绍,并提出了完善改革建议。  关键词:缓刑制度;适用条件;立法建议  一、缓刑制度的概念  我国刑法中的缓执行制度,是附有一定条件的暂缓执行刑罚或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即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认为暂不执行原判刑
期刊
摘要:我国《旅游法的》颁布和实施,对于规范旅游市场,保护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的权利,保护其正当利益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我国旅游市场的良性健康发展。本文以《旅游法》第80条为视角,分析旅游经营者旅游安全信息披露制度。  关键词:旅游经营者;旅游安全;信息披露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于2013年4月25日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