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变式 活化思维

来源 :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lyialyia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众所周知,高中数学和人们生活存在着紧密关联,然而,因为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太过复杂抽象,这大大提升了高中生的学习难度.为对这个状况加以解决,多数教师都非常重视变式教学,通过变式教学能够扩展高中生解题思路,促使其数学思维变得更加多变灵活,进而提升其综合能力.基于此,本文旨在对高中阶段数学教学当中的变式训练展开探究,希望能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变式;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34-0064-02
  收稿日期:2020-09-05
  作者简介:樊彪(1982-),男,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一、在情境创设当中应用变式
  良好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学期间,数学教师需对导入情境进行创设,这样可以快速吸引高中生注意力,促使其在具体情境当中对问题展开思考以及探究.例如,进行“指数函数”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设计一些活动,然后设计相应的变式问题,以此来设置有关的教学情境,激活高中生思维.首先,教师可把一张A4纸平均撕成两半.之后,把这撕下来的两个部分重叠,之后对折.在此之后,再重叠并且再对折,一直重复上边实践过程,如果已知A4纸厚度为0.15毫米.问题一:假设教师第四次进行撕纸之时,同学们估计这些纸这时厚度为多少?问题二:假设教师第八次进行撕纸之时,同学们估计这些纸这时厚度为多少?问题三,假设教师第十六次进行撕纸之时,同学们估计这些纸这时厚度为多少?问题四:知道A4纸厚度与对折四处,那么对应撕纸以后纸的厚度应当怎样计算?问题五:对以上问题进行观察,想一想上述数据间存在什么联系?是否存在函数关系?把可视化的实践活动与变式问题进行结合,完成导入情境的创设,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及逐步探究,逐渐引导高中生对指数函数进行认识以及探索.
    二、在概念教学当中应用变式众所周知,数学概念乃是数学知识当中的重要部分,其是数学知识这一体系的重要脊梁.高中生只有对数学概念进行有效理解以及掌握,才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掌握.而在概念教学当中应用变式,可以引导高中生对数学概念进行全面认识,促使高中生对于概念内涵以及外延进行深入理解,把数学概念进行有效联结,进而让整个概念体系变得越发丰富以及完善,让高中生对于数学知识进行深入认识以及理解.
  比如,进行“抛物线”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引导高中生由典型问题着手,借助变式逐渐对知识体系进行完善.典型问题为:A(a,3)为抛物线y2=2px上的点,已知其和抛物线的焦点间距离是4,求a值与p值.
  分析 上述问题属于典型基础问题,针对学生而言,套用公式便可快速求出答案.教师教学可将基础实施变式,进而推动学生对知识进行全面理解.
  变式1 已知一个动点A到直线x+4=0的距离和其到定点P(2,0)距离的差为2,求点A的轨迹方程.
  通过变式1,高中生可以对抛物线之上点运动轨迹进行深入研究,和典型问题相比,变式1这个问题可以促使高中生对基础概念进行理解.
  变式2 已知点P坐标是(6,4),而且抛物线x2=4y之上存在一个动点A,求A到点P间的距离和其到x轴距离之和的最小值.
  变式2是在变式1基础之上进行的提高,难度加大很多.然而,紧扣抛物线这个核心概念,由基础题到两个变式问题,问题难度不断提高,可以促使高中生的数学思维逐渐发展,促使其对基础概念进行透彻以及全面理解.
  针对概念教学来说,通过变式可以帮助高中生对概念进行深刻理解,进而为其深入学习奠定扎实基础,有效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思维.
    三、在探究活动当中运用变式
  若想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需引导高中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究,突出高中生具有的主体地位.所以,数学教师可把探究活动和变式进行结合,通过变式问题来引领高中生对知识展开深入探究,这样可以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当高中生完成学习以后,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的数学素养以及探究能力.
  比如,进行“等差数列”教学期间,数学教师可通过下面变式问题引导高中生展开思考以及探究.
  现有一无穷的等差数列,而且已知该数列的首项是a1,公差是d,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以及探究.
  问题一 假设把这个数列当中前m项都去掉,用其他各项构成一个新的数列,问新构成的数列是否依然为等差数列?如果是等差数列,求出这个新数列的首项以及公差;如果并非等差数列,说明具体理由.
  问题二 假设把原数列当中奇数项全部取出来,依次构成一个新的数列,问新构成的数列是否依然为等差数列?如果是等差数列,求出这个新数列的首项以及公差;如果并非等差数列,说明具体理由.
  高中生在对等差数列进行学习期间,常常会遇到困难,假设直接忽略概念教学,直接对概念进行运用,常常会让高中生的思维出现脱节现象,而且还会对教学效果造成较大影响.而通过变式把概念教学变成具体问题,高中生在對具体问题加以解决期间,可以主动进行思考,而且所有变式可以有效撞击高中生思维,有效提升高中生的认知能力.
    四、在习题教学当中应用变式
  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习题教学属于重要课型,通过习题教学能够让高中生在解题当中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帮助其对所学知识进行不断内化,进而培养高中生的解题能力,发展其数学思维,有效培养其核心素养.在习题教学当中对变式加以运用,可以帮助高中生实现举一反三,通过解答几道问题而掌握一类问题的解答方法,进而提升其学习效率.   如图所示,设点A、B的坐标分别为(-5,0),(5,0),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的斜率之积是-1625,求点M的轨迹.
  解 设M点的坐标为x,y,由题意可得:
  kAM·kBM=yx+5·yx-5=y2x2-25=-1625x≠±5,
  化得x225+y216=1x≠±5.
  因此点M轨迹为椭圆:x225+y216=1上除去左右端点-5,0和5,0.
  变式1 假设点A与点B坐标为(-5,0)及(5,0),AM与BM交于点M,而且其斜率的积为m,同時m≠0,试求点M轨迹方程.
  解 设M点的坐标为x,y,由题意可得:
  kAM·kBM=yx+5·yx-5=y2x2-25=mx≠±5,化得x225-y225m=1x≠±5
  当m<0时,点M轨迹为椭圆:x225+y2-25m=1,除去左右端点-5,0和5,0.
  当m>0时,点M的轨迹是双曲线x225-y225m=1,除去左右顶点(-5,0)和(5,0).
  变式2 已知椭圆方程为x2a2+y2b2=1上任意一点M,椭圆两个顶点为点A与点B,坐标分别是(-a,0)和(a,0),试求AM与BM斜率的积.
  解 设AM与BM斜率的积是k,由题意可得:kAM·kBM=yx+a·yx-a=y2x2-a2
  通过上述变式训练,可以帮助高中生对椭圆轨迹问题的解答方法进行有效掌握.
  综上可知,在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之中进行变式教学,可以有效发散高中生思维,帮助高中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促使其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数学教师可在情境创设、概念教学以及习题教学当中应用变式,这样可以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罗燕.渗透变式思想,提高新课实效——以“一题多解”与“多题一解”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06):52-53.
  [2]马晓丹.着眼本质,在“变”中建构数学概念——以“指数函数”概念教学为例[J].数学教学通讯,2020(03):62-63.
  [3]计进.以思想为主导 设计变式题组——高中数学“等差数列和二次函数”的课例研究[J].上海中学数学,2019(11):24-25,29.
  [责任编辑:李 璟]
其他文献
摘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中,教师要对如何提升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展开分析,站在学生角度来设计教学方案,借助于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小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信息技术课堂中,提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协作之下,才能够真正构建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帮助学生为之后的信息技术运用以及信息技术继续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有效性;方法  当前我国小学信息技术属
期刊
摘 要:解三角形问题主要借助平面几何图形,特别是三角形中的边与角之间的关系,通过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等加以合理转化与应用,有时还综合三角函数中的相关公式加以综合与运算,从而达到破解相关的边、角、比值、面积、参数等相应的问题.此类问题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进一步融会贯通,数学解题能力与数学应用能力的全面提升,真正达到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培养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
期刊
摘 要:2017版的课程标准对复数版块做了一些调整,增加了复数的三角表示. 全国卷Ⅱ(理科)第15题考查的是复数知识,而其他几套全国高考卷,都是和往年一样,在第一题或第二题考查复数,这不得不说是一大改变和创新. 于是通过研究发现利用向量法、几何法、三角表示法、传统法等五种方法可以解决第15题,虽然方法繁简有别,但是不同的方法体现了不同的数学思想.  关键词:高考;复数;向量;三角;几何  中图分类
期刊
摘 要:本文分别探讨了抛物线、椭圆、双曲线中的位似关系,最终获得结论:离心率相等的圆锥曲线是位似图形.  关键词:位似;抛物线;椭圆;双曲线;圆锥曲线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34-0007-02  收稿日期:2020-09-05  作者简介:陈峰(1982.9-),男,江苏省苏州人,硕士,中学高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在苏教版
期刊
摘 要:无论是纯力学还是力电综合的物理题目,归根结底都是灵活运用动力学的三把金钥匙在解题.  关键词:三把金钥匙;选取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獻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01-0093-03
期刊
摘 要:本文對2020年高考数学浙江卷第19题线面角问题进行多角度分析:非坐标形式的向量法(基底法)、三余弦定理法、等体积法、纯几何法、空间直角坐标系法.给出了复习的两个建议:关注最小,秒杀线面;重视非坐标形式的向量法.  关键词:非坐标形式的向量法;线面角;两个原理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01-0036-04
期刊
摘 要:函数的零点是沟通函数、方程、图象的一个重要媒介,函數的零点充分体现了函数与方程的联系,蕴含了丰富的数形结合思想.本文举例分析了函数零点的四个热点问题,并给出解题策略.  关键词:函数与方程;零点;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2021)01-0026-03
期刊
摘 要:高考命题对统计及统计案例的考查均以实际生活问题为背景,所以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考查数学应用意识.本文从抽样方法、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应用、茎叶图的应用、样本的数字特征、相关关系的判断与线性回归方程、独立性检验这六个方面举例说明高考考点题型,供复习时参考.  关键词:统计;统计案例;高考考点;题型例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34-005
期刊
摘 要:传统数学教学与复习中,题海战术还是应用普遍.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效率低下.教育界呼吁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兴趣,发展学生思维,而“一题复习法”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主要阐述“一题复习法”的实施原则,并提供了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面的实施方案和教学策略.  关键词: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课堂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333(
期刊
摘 要:在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以“合成氨工業”为例,通过创设情境和学生活动,将合成氨的原理、条件的选择、化学平衡、未来发展与绿色化学等内容以主题式串联起来复习,希望通过此复习策略的探索对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有效开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素养为本;复习策略;高中化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34-0094-03  收稿日期:2020-09-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