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是用声音来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被称为“无国界的语言”。笔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入音乐因素,用音乐来烘托气氛、激发兴趣、深化领悟,收到了良好效果。
一、借助音乐导入文本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上新课时,小学生往往对文本表达的意蕴比较陌生,如果插入与文本内容相符的音乐,就可以很快将学生带入文本描述的情境中,引发思想上的共鸣。
如在學习《再见了,亲人》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我补充了背景资料:1950年10月,为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一批批的志愿军战士高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奔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用生命和鲜血凝成了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接着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视频:“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歌声响起,学生精神振奋,新课自然导入:“1958年3月1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那一刻,千万朝鲜人民眼含热泪前来送行,志愿军战士们也挥泪告别。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依依惜别之情吧!”
二、借助音乐读懂文本
1.音乐为桥,突破重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所在。《月光曲》是一首优美的钢琴曲,它所蕴含的内容丰富而深刻。文本讲述的是发生在音乐家贝多芬和一对穷兄妹之间的感人故事。如果没有《月光曲》音乐的介入,就很难达成课程目标。教师应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抓住契机,播放优美的《月光曲》,让学生闭目欣赏,用心感受。
2.配乐诵读,突破难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音乐手段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单独播放音乐或者配乐诵读。一般来说,配乐诵读应选用舒缓的背景伴奏音乐,可以是教师范读,也可以是学生朗读,以文配乐,以乐烘文,文乐一体,彰显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是篇文言文,只有短短的五句话,却演绎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感人故事。借助古筝乐曲《高山流水》渲染气氛,加之声情并茂的配乐诵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心灵,体会人物情感。“感悟知音深情”这一难点就会不攻自破。
中华文化,文乐同源。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引进音乐,不仅是引人入“知”的过程,更是一个引人入“情”、引人入“美”的过程。不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常规性的听说读写训练应贯穿语文阅读教学始终。音乐作为辅助元素,教师在运用时要把握好“度”,不管是选用的曲目还是运用的时间,都要注意恰到好处,以更好地发挥音乐本身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促进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责 编 晓 月)
一、借助音乐导入文本
“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上新课时,小学生往往对文本表达的意蕴比较陌生,如果插入与文本内容相符的音乐,就可以很快将学生带入文本描述的情境中,引发思想上的共鸣。
如在學习《再见了,亲人》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我补充了背景资料:1950年10月,为响应“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一批批的志愿军战士高唱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奔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者,用生命和鲜血凝成了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接着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歌》视频:“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歌声响起,学生精神振奋,新课自然导入:“1958年3月15日,最后一批志愿军胜利返回祖国的那一刻,千万朝鲜人民眼含热泪前来送行,志愿军战士们也挥泪告别。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依依惜别之情吧!”
二、借助音乐读懂文本
1.音乐为桥,突破重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并简要概括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音乐的魅力所在。《月光曲》是一首优美的钢琴曲,它所蕴含的内容丰富而深刻。文本讲述的是发生在音乐家贝多芬和一对穷兄妹之间的感人故事。如果没有《月光曲》音乐的介入,就很难达成课程目标。教师应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抓住契机,播放优美的《月光曲》,让学生闭目欣赏,用心感受。
2.配乐诵读,突破难点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音乐手段时,教师可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单独播放音乐或者配乐诵读。一般来说,配乐诵读应选用舒缓的背景伴奏音乐,可以是教师范读,也可以是学生朗读,以文配乐,以乐烘文,文乐一体,彰显效果。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伯牙绝弦》是篇文言文,只有短短的五句话,却演绎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感人故事。借助古筝乐曲《高山流水》渲染气氛,加之声情并茂的配乐诵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人物心灵,体会人物情感。“感悟知音深情”这一难点就会不攻自破。
中华文化,文乐同源。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引进音乐,不仅是引人入“知”的过程,更是一个引人入“情”、引人入“美”的过程。不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常规性的听说读写训练应贯穿语文阅读教学始终。音乐作为辅助元素,教师在运用时要把握好“度”,不管是选用的曲目还是运用的时间,都要注意恰到好处,以更好地发挥音乐本身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促进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责 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