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治性痛风伴高热一例

来源 :中华烧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fc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6月17日笔者单位收治1例50岁男性难治性痛风患者。其治疗期间不明原因间歇性高热(39~40 ℃)持续长达60 d,合并消化道出血,创面修复难度大。经过彻底清创、负压封闭引流、植皮、皮瓣修复及药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患者住院104 d后痊愈出院。

其他文献
创面加深不仅使创面修复时间延长、愈合后瘢痕形成概率增加,而且也是导致严重烧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早期预防创面加深是烧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难题,关于烧伤创面加深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临床中防治措施也有待进一步探索。基于国内外对于烧伤早期创面加深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成果,本文拟从烧伤早期创面加深机制、防治措施及研究前景3个方面做一综述。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的调控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取12只雄性SD大鼠,35~38 d龄,分离主动脉培养血管内皮细胞,4 d后观察细胞形态,并取第2或3代细胞进行以下实验。(1)取大鼠血管内皮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HIF-1α干扰序列1组、HIF-1α干扰序列2组和HIF-1α干扰序列3组,每组3孔。阴性对照组和H
目的探讨游离第3足趾胫侧微型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7年5月,笔者单位收治18例手指末节指腹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6~54岁。患者中累及拇指3例、示指8例、中指4例、环指3例,缺损面积为2.0 cm×1.4 cm~3.5 cm×2.4 cm。根据创面面积和形状设计游离第3足趾胫侧微型皮瓣,皮瓣长宽均分别较创面长宽扩大0.1~0.
2016年6—11月,笔者单位收治5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入院早期经验性应用广谱抗生素抗细菌感染和氟康唑抗真菌感染。伤后7~21 d,5例患者均发生真菌感染,根据真菌培养结果选用卡泊芬净、伏立康唑或两性霉素B脂质体,并对感染创面行多次清创及换药处理,待创面感染控制后,多次行自体皮移植术。经5~11 d积极的抗真菌感染治疗及创面处理后,2例患者病情趋于稳定,创面分泌物多次培养未见真菌,入院后52~54
目的初步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亚型1(TRPV1)对体外培养的缺氧早期小鼠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取120只1~2 d龄雌雄不拘C57BL/6小鼠,分离心脏培养原代心肌细胞,并进行如下实验,分组方法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1)将细胞分为常氧组及缺氧3、6、9 h组,每组1孔。常氧组细胞行常规培养(下同),缺氧3、6、9 h组细胞采用不含胎牛血清的DMEM无糖培养基于体积分数1%氧气、5%二氧化
目的探讨跟外侧皮瓣修复跟后区域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07年9月—2016年4月,笔者单位收治跟后区域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16~70岁),扩创后皮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3.0 cm×2.0 cm~5.0 cm×4.0 cm。采用跟外侧皮瓣修复,皮瓣面积为3.5 cm×2.5 cm~6.0 cm×5.0 cm,经宽松的皮下隧道转移到受区,供瓣区移植腹股沟区全厚皮片修
各种创伤形成的瘢痕,给患者外观和心理造成不同程度影响,因此瘢痕防治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随着自体脂肪移植技术的不断发展,自体脂肪移植已被逐步应用于瘢痕防治。目前已有学者从基础研究及临床实践等方面证实,自体脂肪移植是防治瘢痕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提出了自体脂肪移植防治瘢痕的局限性。本文将对自体脂肪移植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机制及局限性进行归纳总结。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患者额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扩张过程中疼痛的作用。方法2016年6月—2017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门诊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额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注水扩张患者100例,其中男43例、女57例,年龄27~55岁,对其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TEAS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50例。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患者于
目的探讨人抗原R在体外培养的小鼠心肌细胞自噬过程中对溶酶体酸化的作用。方法取1~2 d龄C57BL/6小鼠(雌雄不限)20只,分离心脏培养原代心肌细胞,进行以下实验。(1)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法下同)将细胞分为5组,即正常对照组和无糖无血清0.5、1.0、3.0、6.0 h组。正常对照组用DMEM/F12培养基常规培养(常规培养条件下同)54.0 h,无糖无血清0.5、1.0、3.0、6.0
严重的皮肤损伤不仅会造成大量的组织缺损,还会导致各种感觉功能丧失。组织工程皮肤为创面高质量修复提供了新途径,但在感觉功能恢复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痛觉、触觉、温度觉的异常甚至丧失。因此,在应用组织工程皮肤促进创面愈合的同时,感觉神经的再生和功能恢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介绍了皮肤感觉神经的种类、分布、再生及其影响因素,并从组织工程皮肤的真皮支架、种子细胞、神经营养因子等方面探讨促进感觉神经再生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