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体育教师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肩负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重任。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基于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从培养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入手,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高中 体育与健康 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6-000-02
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部提出的一个教学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1]。高中学习阶段由于有高考压力,很多学生忙着学习,很少抽出时间来运动。高考压力是导致学生缺乏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高中体育教师担负着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重任,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一、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简析
学科核心素养也就是学生在学习某个学科过程中形成的素养,其中包含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观等[2-3]。不同的学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是不同的。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其核心素养是自主健身,其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一)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展示和比赛活动,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作出合理评价;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二)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形成锻炼习惯,掌握健康技能,学会健康管理。
(三)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自尊自强,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结果,胜不骄、败不馁;胜任运动角色,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即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种能力的培养,整体提高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一)运动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
学习是一个获得新知识、重构旧知识的认知过程。人在不断地学习当中,其知识体系的构件会越来越趋向完善。在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学生不断地学习该学科的知识,能够获得更多的健康、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完善自己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方面的知识体系。在拥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实践中,才能够进行熟练运用,并积累经验,提高运动能力。在我国体育与健康学科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包括小学、初中直至大学阶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方面有一定的基础,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以田径运动中的跑步的学习为例。有的学生非常喜欢跑步运动,几乎每天都会参与跑步运动。学生在积累充足的运动知识时,能够针对性地开展运动,而不是和往常一般盲目的跑几圈就完事。在跑步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跑步姿势,调节呼吸节律,使自己跑步的耐受性增加。在跑步运动时,注意保护自己,避免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有氧运动,避免跑步过多,产生反面效果。总体来讲,跑步运动看似简单,实际上其中所蕴含的知识有很多。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体育锻炼之中,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二)健康行为的培养路径分析
健康行为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将学到的运动知识运用到体育健身活动之中。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保持身体长期处于健康的状态。体育健身实践并非一早一夕或者是三天打魚两天晒网,而是形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形成健康的行为。健康行为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健康行为需要一个健康的意识和健康的习惯来支撑,在长期的培养中形成一个健康的行为。
例如,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将体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使学生能够重视体育活动。体育活动重在坚持、劳逸结合。过度活动会引起反面效果,导致身体健康受损。因此,要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劳逸结合。在剧烈活动之前,要做好热身运动,避免运动对肌肉及肌腱韧带的伤害,使运动对人更有益。运动就像饮食,暴饮暴食不利于健康,体育运动也不宜“暴饮暴食”,而是要有规律的活动,也就是每天要保持适量的运动,并长期坚持。教师要在体育课程中教导学生学会健康管理,结合自己的生理来选择适当的运动,例如有的学生不适合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柔和的运动如慢跑、太极等项目来运动。在体育活动中,教会学生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总的来说,健康行为的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热爱体育活动,并坚持参与体育活动,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体育品德的培养路径分析
人的体育品德并非是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的培养过程。体育品德的培养内容包括体育活动中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体育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体力活动,非常考验学生的耐力、意志力。体育品德的培养对维护社会规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耐力、意志力等,并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克服体育活动中的困难,强大自己的内心,培养顽强、进取的精神。体育活动中通常存在竞争,有竞争力必有胜负,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使其能够正确看待竞争之间的胜负,并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德。体育活动中,每个学生会承担运动角色,尤其是在团体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团体的一分子,承担着团体中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承担起责任和义务,适应竞争环境,争取为团队竞争荣誉。而且在竞争中要尊重对手、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品德。
例如在篮球、排球、足球等等团体性的运动项目。这些体育项目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实践阶段,都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密切配合。在一个团队的合作之中,个体与团队是密切相连的,个体承担着部分团队的责任和义务。个体在团队之中要充分认识到团队的意义、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等等,并积极完成个人的任务。在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学习中,不同的个体、团队之间的竞争,也是社会中各种竞争的缩影。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之中通过竞争关系来提高个人的能力,锻炼的意志力、耐力,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实际上也是为以后踏入社会、参与社会竞争铺好基石。在开展篮球比赛时,团队内的人员要有争取荣誉的决心,有积极竞争的意识,并通过密切的合作来争取团队的荣誉。在比赛的过程中,尊重对手,不诋毁对手。尊重团队成员,不因队友失误而埋怨。总的来说,就是要在体育活动中,从各方面来培养个人的体育品德。
三、结语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对体育运动不够重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有利于保持健康的体魄,并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中。但高中阶段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主要原因还是和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足有关。体育教师应重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积极探究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漷.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8):14-22.
[2] 赵学昌.把核心素养内化于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32):51-53.
[3] 于生丹.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的对应与关联[J].当代教育科学.2016(22):20-23.
关键词 高中 体育与健康 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6-000-02
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部提出的一个教学目标,并明确提出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系,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1]。高中学习阶段由于有高考压力,很多学生忙着学习,很少抽出时间来运动。高考压力是导致学生缺乏运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高中体育教师担负着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重任,在体育教学中应重视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升。
一、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简析
学科核心素养也就是学生在学习某个学科过程中形成的素养,其中包含了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价值观等[2-3]。不同的学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是不同的。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其核心素养是自主健身,其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即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
(一)运动能力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运动知识、技能和方法,参加与组织展示和比赛活动,体能与运动技能水平显著提高,掌握和运用选学运动项目的裁判知识和规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独立制订和实施体能锻炼计划,并对练习效果作出合理评价;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体育赛事和重大体育事件,具有运动欣赏能力。
(二)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良好生活方式的关键。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校内外的体育锻炼,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逐步形成锻炼习惯,掌握健康技能,学会健康管理。
(三)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习中自尊自强,主动克服内外困难,具有勇敢顽强、积极进取、挑战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能够正确对待比赛的胜负结果,胜不骄、败不馁;胜任运动角色,表现出负责任的行为;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具有公平竞争的意识和行为。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主要从三方面进行,即从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种能力的培养,整体提高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水平。
(一)运动能力的培养路径分析
学习是一个获得新知识、重构旧知识的认知过程。人在不断地学习当中,其知识体系的构件会越来越趋向完善。在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学生不断地学习该学科的知识,能够获得更多的健康、运动等方面的知识,完善自己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方面的知识体系。在拥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实践中,才能够进行熟练运用,并积累经验,提高运动能力。在我国体育与健康学科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包括小学、初中直至大学阶段。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方面有一定的基础,积累一定的知识和经验。
以田径运动中的跑步的学习为例。有的学生非常喜欢跑步运动,几乎每天都会参与跑步运动。学生在积累充足的运动知识时,能够针对性地开展运动,而不是和往常一般盲目的跑几圈就完事。在跑步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跑步姿势,调节呼吸节律,使自己跑步的耐受性增加。在跑步运动时,注意保护自己,避免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在运动的过程中,保持有氧运动,避免跑步过多,产生反面效果。总体来讲,跑步运动看似简单,实际上其中所蕴含的知识有很多。在高中阶段,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运动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体育锻炼之中,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
(二)健康行为的培养路径分析
健康行为的培养主要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将学到的运动知识运用到体育健身活动之中。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以保持身体长期处于健康的状态。体育健身实践并非一早一夕或者是三天打魚两天晒网,而是形成一个良好的运动习惯,形成健康的行为。健康行为将会影响人的一生。因此,健康行为需要一个健康的意识和健康的习惯来支撑,在长期的培养中形成一个健康的行为。
例如,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将体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进行介绍,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对健康的影响,使学生能够重视体育活动。体育活动重在坚持、劳逸结合。过度活动会引起反面效果,导致身体健康受损。因此,要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劳逸结合。在剧烈活动之前,要做好热身运动,避免运动对肌肉及肌腱韧带的伤害,使运动对人更有益。运动就像饮食,暴饮暴食不利于健康,体育运动也不宜“暴饮暴食”,而是要有规律的活动,也就是每天要保持适量的运动,并长期坚持。教师要在体育课程中教导学生学会健康管理,结合自己的生理来选择适当的运动,例如有的学生不适合剧烈运动,可以选择柔和的运动如慢跑、太极等项目来运动。在体育活动中,教会学生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情绪稳定、乐观开朗。总的来说,健康行为的培养主要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热爱生活、热爱体育活动,并坚持参与体育活动,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体育品德的培养路径分析
人的体育品德并非是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的培养过程。体育品德的培养内容包括体育活动中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体育活动实际上也是一种体力活动,非常考验学生的耐力、意志力。体育品德的培养对维护社会规范、促进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耐力、意志力等,并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克服体育活动中的困难,强大自己的内心,培养顽强、进取的精神。体育活动中通常存在竞争,有竞争力必有胜负,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使其能够正确看待竞争之间的胜负,并培养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德。体育活动中,每个学生会承担运动角色,尤其是在团体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是团体的一分子,承担着团体中的责任和义务。在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承担起责任和义务,适应竞争环境,争取为团队竞争荣誉。而且在竞争中要尊重对手、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品德。
例如在篮球、排球、足球等等团体性的运动项目。这些体育项目无论是在教学还是实践阶段,都需要学生之间进行密切配合。在一个团队的合作之中,个体与团队是密切相连的,个体承担着部分团队的责任和义务。个体在团队之中要充分认识到团队的意义、自身的责任和义务等等,并积极完成个人的任务。在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学习中,不同的个体、团队之间的竞争,也是社会中各种竞争的缩影。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之中通过竞争关系来提高个人的能力,锻炼的意志力、耐力,培养良好的体育品德,实际上也是为以后踏入社会、参与社会竞争铺好基石。在开展篮球比赛时,团队内的人员要有争取荣誉的决心,有积极竞争的意识,并通过密切的合作来争取团队的荣誉。在比赛的过程中,尊重对手,不诋毁对手。尊重团队成员,不因队友失误而埋怨。总的来说,就是要在体育活动中,从各方面来培养个人的体育品德。
三、结语
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学习压力大,对体育运动不够重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有利于保持健康的体魄,并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中。但高中阶段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主要原因还是和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足有关。体育教师应重视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积极探究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邵朝友,周文叶,崔允漷.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标准研制:国际经验与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5.44(8):14-22.
[2] 赵学昌.把核心素养内化于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36(32):51-53.
[3] 于生丹.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的对应与关联[J].当代教育科学.2016(2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