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单亲家庭孩子因父母离婚,死亡等不幸的家庭事故巨大打击,造成心理极大的负面影响。他们对家庭没有安全感,没有温暖,没有了精神支柱,他们心理比一般孩子更脆弱,面对艰难的现实,他们的生存更加倍地呼唤关爱、渴望亲情来抚平创伤的心灵。
【关键词】小学生 单亲家庭 自卑忧郁 研究分析
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文明、进步,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经受着巨大的冲击。我国的离婚率逐步呈上升趋势,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据调查,本校10个班级中,离异家庭占全校学生家庭总数的4%以上,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部分性格张扬,表现欲较强;部分性格比较孤僻,不合群,胆小,害怕与同伴交往;部分遇事紧张,自卑感强,学习缺乏自信心等。面对这些现状,我们对我校三年级以上28名离异家庭子女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同时,在该校随机抽取了224名三年级以上正常家庭儿童作为参照,发现离异家庭子女中至少有一方面心理问题的人数占了100%,而完整家庭子女中至少有一方面心理问题的人数仅占18.8%。正如当代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所说的“离婚是80年代以来儿童面临着最严峻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因此,如何避免家庭的离异给儿童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要把它作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来攻克。针对这种现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校三年级以上28名离异单亲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年龄在8至12岁。
1.2 研究方法。
考虑到本课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研究方法上计划采取以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调查法为主,结合必要的文献资料和理论研究。
2.研究的内容
2.1 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特征。
2.1.1 自卑忧郁。他们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与人交往谨慎,或不愿与人交往。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怕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在学校不接受班级任何工作,在家里不愿做家务劳动,总怕自己完不成任务,怕别人讥笑,缺乏自信心,逐渐形成胆小、孤僻、自卑等的个性。例如:心情开朗,对任何事都充满着自信的王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母因感情问题而离异了。在法庭上,他被判给了父亲。很快,年轻的继母进了家门,父亲不许他与生母见面……小小年纪的他,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显得非常自卑,不愿与人交往,渐渐显得孤僻,让人难以接近。
2.1.2 心理封闭。在离异家庭里,孩子的自我心理封闭主要表现为抑郁、猜疑、嫉妒等。无端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便故意作弄自己,看到别的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家,觉得对自己是一种讽刺和威胁,产生嫉妒心理。不愿与他人感情交流,不愿别人知道自己家的处境,厌恶交往,逃避与他人接触,孤守自己的一小角天地,把自己封闭在“真空”中。
2.1.3 憎恨攻击。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对家庭现状的不满,就表现为憎恨周围的人和事物,报复心理强烈,对周围人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攻击行为。
2.1.4 自私冷漠。在与离异家庭子女的交往中,他们很多表现出自私,对周围人冷漠,行为不受约束,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柳红由于父母离异,周围的亲戚朋友对她照顾有佳。在家里,只要是她想要的,想做的,不管是好是坏,都会无条件的满足她,渐渐的形成什么都只考虑到自己,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在学校里,从来不会考虑班级利益,而只会强调“我想怎么样……我想干什么……”。
由此可见,家庭的离异已给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很有必要对离异家庭子女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
2.2 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2.1 忽视型。即离异后,有些父母自身难以走出家庭破裂的阴影,对孩子无法给予关爱,缺乏起码的责任感,数年不去探望孩子,拒绝支付抚养费。还有的父(母)索性将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他们便感觉不到正常家庭的亲情,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往往容易形成心理封闭、憎恨、攻击等问题。
2.2.2 溺爱型。离异父(母)为了弥补家庭破裂给孩子带来的巨大伤害,父(母)让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优越地位,视如掌上明珠,造成“亲情过剩”。久而久之,则养成了子女的骄横、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习性。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不良诱因便会导致违法犯罪。这些也容易形成自私、憎恨、攻击等心理问题。
2.2.3 恶劣情绪型。婚姻的失败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离异家庭父母向周围的朋友、心理医生求助的很少,更多的是将自己的恶劣情绪感染给孩子,甚至在孩子的身上发泄。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往往情绪低落,在家里感觉不到家的温馨,就极易形成抑郁和孤僻,充满仇恨、攻击等心理问题。
2.2.4 仇视对方型。有些离异家庭父母在分手之后,不但彼此仇视,还试图将这种敌对思想灌输给孩子,采取粗暴的方式不允许对方来探视孩子,不允许孩子与对方接触,交流,在夹缝中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偏差。这也容易形成攻击、自私、冷漠、逆反心理等心理问题。
3.讨论——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3.1 要维护其自尊。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觉得很丢面子,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教师可鼓励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教师可找这个同学聊一聊,相信贴心的谈话和诚恳的态度定会使孩子体凉别人的痛苦的。班主任也可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以便形成正确的舆论,使同学们能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3.2 要开导其心理。日常生活中学校要保持与家长的热线联系,互通学生情况,或定期家访,把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告诉家长,同时也可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如果遇到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缺乏适当监督,应及时提醒家长,指导他们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当孩子与新组建家庭成员产生矛盾或对离异父母怨恨时,要当好协调员,使孩子能体谅出“父母离异是双方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双方毕竟从更大的痛苦中解脱了出来”的无奈选择。
3.3 要化解其心结。为使孩子健康成长,学校、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最好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处理的就及时疏导处理,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先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再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孩子的心理矫正和学习辅导。
3.4 要抚慰其心灵。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成绩骤然下降时,发动其他老师和成绩好的学生为他们“开小灶”。若发现其沉迷于游戏机、网吧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3.5 要优化其心态。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乏,家庭的先天不足使他们幼小的心理产生渴望被关怀的心理,班集体中应创造一种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既竞争有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使他们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加班上各项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使他们提高自信心。
3.6 要磨砺其心智。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勇往直前,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总之,加强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不管对孩子本人,对家庭,还是对学校,对社会都十分必要。每位教师必须抱着对教育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应认真全面地掌握这些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接受社会的阳光和雨露,绽放出青春的花朵。
【关键词】小学生 单亲家庭 自卑忧郁 研究分析
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文明、进步,家庭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的经受着巨大的冲击。我国的离婚率逐步呈上升趋势,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据调查,本校10个班级中,离异家庭占全校学生家庭总数的4%以上,这些离异家庭的孩子部分性格张扬,表现欲较强;部分性格比较孤僻,不合群,胆小,害怕与同伴交往;部分遇事紧张,自卑感强,学习缺乏自信心等。面对这些现状,我们对我校三年级以上28名离异家庭子女进行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同时,在该校随机抽取了224名三年级以上正常家庭儿童作为参照,发现离异家庭子女中至少有一方面心理问题的人数占了100%,而完整家庭子女中至少有一方面心理问题的人数仅占18.8%。正如当代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所说的“离婚是80年代以来儿童面临着最严峻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因此,如何避免家庭的离异给儿童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每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问题,要把它作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来攻克。针对这种现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我校三年级以上28名离异单亲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年龄在8至12岁。
1.2 研究方法。
考虑到本课题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在研究方法上计划采取以案例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观察法、调查法为主,结合必要的文献资料和理论研究。
2.研究的内容
2.1 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特征。
2.1.1 自卑忧郁。他们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与人交往谨慎,或不愿与人交往。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总怕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在学校不接受班级任何工作,在家里不愿做家务劳动,总怕自己完不成任务,怕别人讥笑,缺乏自信心,逐渐形成胆小、孤僻、自卑等的个性。例如:心情开朗,对任何事都充满着自信的王金,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母因感情问题而离异了。在法庭上,他被判给了父亲。很快,年轻的继母进了家门,父亲不许他与生母见面……小小年纪的他,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显得非常自卑,不愿与人交往,渐渐显得孤僻,让人难以接近。
2.1.2 心理封闭。在离异家庭里,孩子的自我心理封闭主要表现为抑郁、猜疑、嫉妒等。无端怀疑别人看不起自己,便故意作弄自己,看到别的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的家,觉得对自己是一种讽刺和威胁,产生嫉妒心理。不愿与他人感情交流,不愿别人知道自己家的处境,厌恶交往,逃避与他人接触,孤守自己的一小角天地,把自己封闭在“真空”中。
2.1.3 憎恨攻击。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对家庭现状的不满,就表现为憎恨周围的人和事物,报复心理强烈,对周围人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攻击行为。
2.1.4 自私冷漠。在与离异家庭子女的交往中,他们很多表现出自私,对周围人冷漠,行为不受约束,容易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例如:柳红由于父母离异,周围的亲戚朋友对她照顾有佳。在家里,只要是她想要的,想做的,不管是好是坏,都会无条件的满足她,渐渐的形成什么都只考虑到自己,从来不考虑别人的想法。在学校里,从来不会考虑班级利益,而只会强调“我想怎么样……我想干什么……”。
由此可见,家庭的离异已给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了重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很有必要对离异家庭子女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行研究分析。
2.2 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2.1 忽视型。即离异后,有些父母自身难以走出家庭破裂的阴影,对孩子无法给予关爱,缺乏起码的责任感,数年不去探望孩子,拒绝支付抚养费。还有的父(母)索性将孩子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他们便感觉不到正常家庭的亲情,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往往容易形成心理封闭、憎恨、攻击等问题。
2.2.2 溺爱型。离异父(母)为了弥补家庭破裂给孩子带来的巨大伤害,父(母)让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优越地位,视如掌上明珠,造成“亲情过剩”。久而久之,则养成了子女的骄横、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习性。一旦恶性膨胀,遇到外界不良诱因便会导致违法犯罪。这些也容易形成自私、憎恨、攻击等心理问题。
2.2.3 恶劣情绪型。婚姻的失败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离异家庭父母向周围的朋友、心理医生求助的很少,更多的是将自己的恶劣情绪感染给孩子,甚至在孩子的身上发泄。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往往情绪低落,在家里感觉不到家的温馨,就极易形成抑郁和孤僻,充满仇恨、攻击等心理问题。
2.2.4 仇视对方型。有些离异家庭父母在分手之后,不但彼此仇视,还试图将这种敌对思想灌输给孩子,采取粗暴的方式不允许对方来探视孩子,不允许孩子与对方接触,交流,在夹缝中的孩子容易产生心理偏差。这也容易形成攻击、自私、冷漠、逆反心理等心理问题。
3.讨论——小学离异家庭子女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3.1 要维护其自尊。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孩子在其他同学面前觉得很丢面子,抬不起头,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教师可鼓励孩子在班上交几个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学习、度周末,孩子的群体生活一旦正常,许多问题便迎刃而解。如果有个别同学说了刺激性的话,教师可找这个同学聊一聊,相信贴心的谈话和诚恳的态度定会使孩子体凉别人的痛苦的。班主任也可以适当的方式在班上讲清道理,以便形成正确的舆论,使同学们能正确对待这种情况。
3.2 要开导其心理。日常生活中学校要保持与家长的热线联系,互通学生情况,或定期家访,把孩子在学校的各种表现告诉家长,同时也可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如果遇到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缺乏适当监督,应及时提醒家长,指导他们一些基本的教育方法。当孩子与新组建家庭成员产生矛盾或对离异父母怨恨时,要当好协调员,使孩子能体谅出“父母离异是双方有无法化解的矛盾才发生的,离异虽然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但双方毕竟从更大的痛苦中解脱了出来”的无奈选择。
3.3 要化解其心结。为使孩子健康成长,学校、班主任及科任老师,要想办法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思想和学习动态,最好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某些普通小事会使他们的心理产生微妙变化,教师要多注意这些孩子的言行,若发现有异常的苗头,要及时跟他们谈心,了解情况之后,能及时疏导处理的就及时疏导处理,不能一下子解决的事情,先进行多方面的调查,找出问题的所在,再对症下药,同时加强孩子的心理矫正和学习辅导。
3.4 要抚慰其心灵。父母之爱的缺失,使这些孩子过早地承受着巨大的思想压力,每位教师应用爱心去抚慰他们受伤的幼小心灵,像父母一样关心这些孩子,如发现他们情绪不稳定时及时谈心,生病时热情地嘘寒问暖,成绩骤然下降时,发动其他老师和成绩好的学生为他们“开小灶”。若发现其沉迷于游戏机、网吧中应及时提醒,多方面启迪,并安排一些有良好兴趣且人际关系较好的同学与之同桌或者参加集体活动。对于一些违纪行为,应在课堂或课下及时批评,一旦改正,及时表扬。
3.5 要优化其心态。单亲家庭孩子由于父爱或母爱的缺乏,家庭的先天不足使他们幼小的心理产生渴望被关怀的心理,班集体中应创造一种生活上互相关心,学习上既竞争有合作的良好人际关系,使他们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教师要鼓励单亲家庭学生积极参加班上各项集体活动和社会活动,使他们提高自信心。
3.6 要磨砺其心智。教育孩子正视逆境,敢于同命运挑战,做到自强自立,勇往直前,并对他们取得的进步多表扬和鼓励。在家里要体贴长辈,生活自理,做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在学校里要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总之,加强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不管对孩子本人,对家庭,还是对学校,对社会都十分必要。每位教师必须抱着对教育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应认真全面地掌握这些孩子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接受社会的阳光和雨露,绽放出青春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