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联合国方面通知,2006年联合国中文笔译、编辑和逐字记录人员竞争考试笔试阅卷工作已经结束。联合国面试小组于12月11日-15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组织面试。通过最后竞争考试者,将进入联合国语言类后备人员名单待聘。
联合国对语言类职位的要求很高,此次竞争考试将只招收20名左右的后备人员,但据估计报考人数至少达几千人,录取率几乎不到0.5%。20位后备人员中成绩优秀者可能得到去联合国总部纽约的面试机会,所需费用由联合国承担,面试一般会淘汰1/10的候选者。联合国中的国际职员职位等级划分十分严格,按职务性质一般可分为高级官员(D级以上职位)、业务类官员(P级职位)和一般事务类人员(G级职位)。
高薪和良好的福利是吸引众多考试者的原因之一。据介绍,在联合国工作的所有职员每年享受两个月左右的带薪假期,此外,还可报销两年一次的回国探亲旅费,子女在世界上任何学校的教育费用都可报销75%,但上限是9000美元。再加上此项考试是通向联合国人员的必经之路,因此报考人数都逐年递增,报考人员的职位、学历也越来越高。去年的考试吸引了国内6000多人参与,包括大量硕士研究生、企业管理者等。从2002年5月联合国人才库建立至今,联合国人事厅征聘司已收到来自189个国家20余万人的140万份申请书。
上溯16年,也就是1990年2月19日,江苏幸运儿王建始搭乘日航班机飞往美国纽约市,赴联合国总部报到上班。他是镇江原老三届人,曾在苏北射阳县临海农场种植水稻,而今的身份却是联合国秘书处中文处的译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聘用的公务员,王建始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高额薪金。据介绍,在联合国上班,一个初级职员的年薪也有3万多美元,高一点级别的职员可达到5万美元。此外,还有到世界各地出差的机会,一天的出差费为100多美元。王建始到联合国工作的第三年,就在纽约的皇后区购买了一幢3层花园式住房,又换购了一辆福特牌轿车。当时,他的女儿就读于名扬全美的史蒂文森特别高中,夫人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博士学位。一家三口过着稳定而有保障的生活。即使在美国、英国赢利的大企业里,也会因为经济不景气而遭遇裁员,但联合国一般不会解雇员工。而且工作相对清闲,也不乏“闲人”,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大锅饭,这个饭碗与铁饭碗相比,就是金饭碗。按照联合国的规定,只要国际职员愿意,可以一直干到60岁退休。
“国际职员”亦称“国际公务员”,是指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聘用的各类工作人员。他们受国际组织行政负责人领导,在国际组织工作,为全体成员国服务,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我国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开始向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派遣国际职员。目前,已有550多名中国籍国际职员在各国际组织任职。
联合国总部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岛一大道42街至48街之间。这块地原属洛克非勒家族,“二战”后以年租1美元租给联合国使用。从此,这块地便是国际领土,联合国铁栏内的一切事务,美国及纽约市政府均不得干涉,治安也由联合国警察维护,美国警察不经允许,不得入内。
联合国大厦共40层,若上上下下走一遍,简直像走进迷宫里一般。倒不是楼内的结构复杂,而是联合国总部内各个机构的名称全部采用英文缩写,让人一时摸不清头脑。比如:
非洲经济委员会英文缩写为“ECA”;
欧洲经济委员会英文缩写为“ECE”;
西亚经济委员会英文缩写为“ECWA”;
联合国大学英文缩写为“UNU”;
……
有些缩写差别很小,很容易让人弄混。那么,在这个地方当国际职员干些什么事呢?据一位在联合国当译员近十年的老“国际职员”介绍,在这里每天做的事,可能与国内的事业机关干的工作一样,没什么特别的,比如为各种国际会议翻译文字材料,也是挺枯燥的活儿,但有了“联合国”这个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国际组织的背景,这份工作便可能让人觉得挺了不起。以她所从事的语言工作为例,每年差不多有4个多月的时间忙于各种国际会议,但其他时候就很清闲。有时候去其他部门办事可能找不到人,因为别人可能出去喝咖啡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压力,她告诉记者,同事来自各国,自己代表着祖国的意识十分强烈,工作一定要非常出色,怕给祖国丢脸。
在报考国际职员的关键时刻,介绍一下王建始从知青到联合国译员的经历,或许对年轻朋友有一定启迪。
1968年,王建始初中毕业,被编入江苏建设兵团务农。1971年7月,他加入共青团,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72年起,他便开始自学汉语和数理化课程。1974年,经兵团推荐,成为北京外贸学院的工农兵大学生。1978年2月,他毕业被分配到南京的华东工学院当外语教师。1983年,“把工农兵大学生赶下讲台”的呼声弥漫校园。就在这时,他从《南京日报》上看到联合国译训班招生的消息,毅然决定去招考。考试一个月后,他名落孙山,而年纪已是31岁。1985年1月,王建始再次出现在联合国译训班考试的南京考点上,来自江苏、安徽两地的80余名考生中,他和另一名考生脱颖而出。当年译训班招生在全国有500多人报考,录取仅20人。
联合国译训班是联合国和中国政府合办的一个研究生班,每期两年,每天都是高强度、高难度的翻译训练,是国内惟一一个培养高级翻译人才的场所。1980年至1990年,联合国在中国共办十期译训班,造就人才200余人。学员大部分被分配至外交部或联合国机构工作。
译训班的学习完全是按照联合国实际工作的需要安排的,例如联合国召开会议,译员们有时在开会前几分钟才拿到发言稿,那么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内容,然后开会时翻译出去。译训班每天都是“实战练习”,快节奏逼得学员每分每秒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否则就会漏掉了重要的一段话或关键的一个词。学员要过两道考试关,第一学年是验收考试,第二学年是录用考试,都是联合国出考卷,专门派考试团来中国监考。1987年6月,王建始以本期译训班笔译成绩第三名顺利毕业,分配至外交部新闻司一处工作,外交职衔是三等秘书。新闻司一处就是俗称的外国记者处,他的任务是联络各国报社驻北京的记者,安排他们在中国对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
王建始在新闻司工作了两年多,其间经历的最重大的事件是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访华。1989年5月22日,王建始接到通知,他作为中国政府推荐的译员,被联合国总部正式聘用。经过半年多的工作交接和其他事宜安排,他惜别外交部,飞赴美国。1990年2月20日,王建始进入联合国总部38层大楼工作。从此,他的身份便是国际职员。他持中国护照,有G4签证,可以在有效期内多次地出入美国国境。他还有特别通行证,到任何联合国成员国执行公务和私事,均可得到该国政府的支持和协助。
王建始到联合国工作不久,适逢海湾战争爆发。在通过一个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决议时,他作为逐字记录员就坐在安理会圆桌中间的长条桌边,因此,他的形象出现在当天全世界各大报纸有关安理会的照片上。
联合国对语言类职位的要求很高,此次竞争考试将只招收20名左右的后备人员,但据估计报考人数至少达几千人,录取率几乎不到0.5%。20位后备人员中成绩优秀者可能得到去联合国总部纽约的面试机会,所需费用由联合国承担,面试一般会淘汰1/10的候选者。联合国中的国际职员职位等级划分十分严格,按职务性质一般可分为高级官员(D级以上职位)、业务类官员(P级职位)和一般事务类人员(G级职位)。
高薪和良好的福利是吸引众多考试者的原因之一。据介绍,在联合国工作的所有职员每年享受两个月左右的带薪假期,此外,还可报销两年一次的回国探亲旅费,子女在世界上任何学校的教育费用都可报销75%,但上限是9000美元。再加上此项考试是通向联合国人员的必经之路,因此报考人数都逐年递增,报考人员的职位、学历也越来越高。去年的考试吸引了国内6000多人参与,包括大量硕士研究生、企业管理者等。从2002年5月联合国人才库建立至今,联合国人事厅征聘司已收到来自189个国家20余万人的140万份申请书。
上溯16年,也就是1990年2月19日,江苏幸运儿王建始搭乘日航班机飞往美国纽约市,赴联合国总部报到上班。他是镇江原老三届人,曾在苏北射阳县临海农场种植水稻,而今的身份却是联合国秘书处中文处的译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聘用的公务员,王建始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高额薪金。据介绍,在联合国上班,一个初级职员的年薪也有3万多美元,高一点级别的职员可达到5万美元。此外,还有到世界各地出差的机会,一天的出差费为100多美元。王建始到联合国工作的第三年,就在纽约的皇后区购买了一幢3层花园式住房,又换购了一辆福特牌轿车。当时,他的女儿就读于名扬全美的史蒂文森特别高中,夫人攻读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博士学位。一家三口过着稳定而有保障的生活。即使在美国、英国赢利的大企业里,也会因为经济不景气而遭遇裁员,但联合国一般不会解雇员工。而且工作相对清闲,也不乏“闲人”,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大锅饭,这个饭碗与铁饭碗相比,就是金饭碗。按照联合国的规定,只要国际职员愿意,可以一直干到60岁退休。
“国际职员”亦称“国际公务员”,是指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聘用的各类工作人员。他们受国际组织行政负责人领导,在国际组织工作,为全体成员国服务,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我国自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开始向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派遣国际职员。目前,已有550多名中国籍国际职员在各国际组织任职。
联合国总部坐落在纽约市曼哈顿岛一大道42街至48街之间。这块地原属洛克非勒家族,“二战”后以年租1美元租给联合国使用。从此,这块地便是国际领土,联合国铁栏内的一切事务,美国及纽约市政府均不得干涉,治安也由联合国警察维护,美国警察不经允许,不得入内。
联合国大厦共40层,若上上下下走一遍,简直像走进迷宫里一般。倒不是楼内的结构复杂,而是联合国总部内各个机构的名称全部采用英文缩写,让人一时摸不清头脑。比如:
非洲经济委员会英文缩写为“ECA”;
欧洲经济委员会英文缩写为“ECE”;
西亚经济委员会英文缩写为“ECWA”;
联合国大学英文缩写为“UNU”;
……
有些缩写差别很小,很容易让人弄混。那么,在这个地方当国际职员干些什么事呢?据一位在联合国当译员近十年的老“国际职员”介绍,在这里每天做的事,可能与国内的事业机关干的工作一样,没什么特别的,比如为各种国际会议翻译文字材料,也是挺枯燥的活儿,但有了“联合国”这个世界上最大、最权威的国际组织的背景,这份工作便可能让人觉得挺了不起。以她所从事的语言工作为例,每年差不多有4个多月的时间忙于各种国际会议,但其他时候就很清闲。有时候去其他部门办事可能找不到人,因为别人可能出去喝咖啡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没有压力,她告诉记者,同事来自各国,自己代表着祖国的意识十分强烈,工作一定要非常出色,怕给祖国丢脸。
在报考国际职员的关键时刻,介绍一下王建始从知青到联合国译员的经历,或许对年轻朋友有一定启迪。
1968年,王建始初中毕业,被编入江苏建设兵团务农。1971年7月,他加入共青团,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72年起,他便开始自学汉语和数理化课程。1974年,经兵团推荐,成为北京外贸学院的工农兵大学生。1978年2月,他毕业被分配到南京的华东工学院当外语教师。1983年,“把工农兵大学生赶下讲台”的呼声弥漫校园。就在这时,他从《南京日报》上看到联合国译训班招生的消息,毅然决定去招考。考试一个月后,他名落孙山,而年纪已是31岁。1985年1月,王建始再次出现在联合国译训班考试的南京考点上,来自江苏、安徽两地的80余名考生中,他和另一名考生脱颖而出。当年译训班招生在全国有500多人报考,录取仅20人。
联合国译训班是联合国和中国政府合办的一个研究生班,每期两年,每天都是高强度、高难度的翻译训练,是国内惟一一个培养高级翻译人才的场所。1980年至1990年,联合国在中国共办十期译训班,造就人才200余人。学员大部分被分配至外交部或联合国机构工作。
译训班的学习完全是按照联合国实际工作的需要安排的,例如联合国召开会议,译员们有时在开会前几分钟才拿到发言稿,那么就要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内容,然后开会时翻译出去。译训班每天都是“实战练习”,快节奏逼得学员每分每秒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否则就会漏掉了重要的一段话或关键的一个词。学员要过两道考试关,第一学年是验收考试,第二学年是录用考试,都是联合国出考卷,专门派考试团来中国监考。1987年6月,王建始以本期译训班笔译成绩第三名顺利毕业,分配至外交部新闻司一处工作,外交职衔是三等秘书。新闻司一处就是俗称的外国记者处,他的任务是联络各国报社驻北京的记者,安排他们在中国对重大新闻事件的采访。
王建始在新闻司工作了两年多,其间经历的最重大的事件是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访华。1989年5月22日,王建始接到通知,他作为中国政府推荐的译员,被联合国总部正式聘用。经过半年多的工作交接和其他事宜安排,他惜别外交部,飞赴美国。1990年2月20日,王建始进入联合国总部38层大楼工作。从此,他的身份便是国际职员。他持中国护照,有G4签证,可以在有效期内多次地出入美国国境。他还有特别通行证,到任何联合国成员国执行公务和私事,均可得到该国政府的支持和协助。
王建始到联合国工作不久,适逢海湾战争爆发。在通过一个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决议时,他作为逐字记录员就坐在安理会圆桌中间的长条桌边,因此,他的形象出现在当天全世界各大报纸有关安理会的照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