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美术史,在浪漫主义运动的影响下,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艺术,乃至当代艺术都呈现出以“重视主体性,反对理性至上”作为艺术方位价值追求的倾向。从以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态度,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到现代主义艺术发展,强调认知领域中的感性;再到后现代主义,对于认知世界、自然依托感性的基础上再一次的非理性,彻底地主观。可以看出,艺术的兼容并蓄 。现场实验艺术以其鲜活性、形式性、观念性和交互性成为一种最直观的艺术创作形式,在艺术表达形式、艺术观念、艺术互动性上,其具有重要的探索和意义。本文将侧重探讨现场艺术实验含义和特点,并对个人现场实验艺术作品作为案例进行详述。
【关键词】:现场;实验;主体;互动;观念
一、现场实验艺术的含义和特点
(一)现场实验艺术的含义
现场实验艺术是指的是,在特定现场环境中,对于不同创作经历和艺术趣味的艺术家,现场环境独特的自然人文背景会潜移默化地给予艺术家最感性最直接的触动,促使艺术家获得个体独立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不再刻意使用惯性的思维逻辑进行观察思考,在环境和个体中寻找到新的感悟和艺术观念的切入点,使作品产生丰富的形式和观念。
(二)现场实验艺术的特点
1.鲜活性。不同的现场有着不同的人文自然背景,艺术本身具有思想性情绪性,艺术家具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创作形式性。在艺术家获得现场触发后,会找到所关注的主题,进而会思考出表达主题所应借助的载体和媒介,这种思考,三者的碰撞,会直接地自然而然地产生逻辑艺术上的触发点。
2.现场艺术创作形式不再拘泥于架上绘画,可以包含任何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和先锋艺术形式,吟诗作画、行为摄影、装置雕塑等形式多样,在技术上也不局限于传统创作工具,可以是多元、跨媒介的,做到“物有常规,画无定法”,现场的石头、泥土、海水、草地都将是创作的最好媒介。
3.观念性。在现场环境中,艺术家会忘掉已有的创作观念,对于个体既有的创作概念会不自觉地迁移和改变,通过对现场历史、建筑、土地、村民等的感知,获得独立的观念表达。
4.互动性。现场实验作品往往在短时间内完成,是艺术家和环境的互动获得作品的产生,是作品和当地观者的互动获得作品的延伸,成为一种交互性艺术。
二、现场实验创作《反观碎片镜子里的此刻》
镜面对于光线的反射服从反射定律。古时人们以水为镜,直到有了铜镜,才改变这一现状。镜子是一种表面光滑,具反射光线能力的物品。最常见的镜子是平面镜,常被人们利用来整理仪容。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选取镜子这一元素,让我想到日本富士山神道教的神社,供奉的便是一面镜子,因为人们认为只有镜子可以反射一切事物的本真样子,而一切事物包括石头、一草一木等都有灵性,即万物有灵,人亦如此。在拜神时,人门以虔诚的心叩拜镜中的自己,向自己许愿,也感谢着自己,总能听到世间万物本真的声音。面对碎片化信息时代,我们的困境,也许通过镜子可以得到反思。
三、现场实验创作药店之《遗弃物》
(一)背景
药,从艸从乐。治疾病之艸緫名,乃治病之物。其小篆字形上为艸(艹),即像草,古时治病所用药物以草药为主;下为樂,即借药除病,方可恢复以往的快乐。简体“药”,意为草药能限制约束病情的发展,最终治愈疾病。《说文》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有“五药:草木虫石谷也。”
自古至今,药与生命个体、社会共存相关。古有“神农尝百草”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今有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病者从忧而乐,勿药有喜。然今药业繁盛,药品繁多,药店繁华,药的思考亦繁杂。
目前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玲琅满目的保健药,促销活动和眼花缭乱的广告让人们应接不暇,这种发展为中国传统的中医养身保健理念使然,有茂盛的滋生土壤,国人的保健养生观念增强,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的进步。但保健药的实质又是怎样,是否存在问题,这种问题的根源是否在于我们无法回避生存性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寻求安全感,而其中的不安又来自何处,怎样寻找个体安全的方向感;是时代带给人内心的惶恐不安,还是个体生命内在的精神自我保护。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而“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每个个体与社会都或许存在的病痛,药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密切相关。如鲁迅小说《药》,写了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去揭露封建时代的黑暗和人们的愚昧,类似的文章影视总归是探讨着一种产生于文化社会观念的“病情”与“治疗”。
再者,从东西方来看药分中药和西药,代表着中西方看待世界的不同文化体系和思维方式。中医用药是一种整体思维,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西医用药是一种局部分体思维,讲求的是科学,通过不断的微观分离来研究生命。从呈现方式看,中医的经络穴脉、天人和谐,是一种非视觉化的体现,充满着玄妙和整体的内在的秩序。而西医是一种视觉化的呈现,可以将人体无限的解剖分离,用科学来解释。描述不清的药物成分,解释不出的医学理论,充满着模糊感,以至于神秘,或许解释不出一个缘由,却敢肯定期间包含的对生命的探讨,对世界观的思考。
咋看之下,药似乎是客观的,强调因病施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其实在感性之下,总是隐藏着某种逻辑。审视人类生命个体、共存以及人类社会的价值的发展,总能看到“病”、“医生”、“药”的循环往复与可持续性的延伸。因而,即使是面对头痛感冒,形式的药可以治愈,可内在的处方又该如何判定下药。
总之, 药,从艸从乐。然因药之名,从而引发的思考是耐人寻味的。
(二)作品
《遗弃物》
中药,是一种整体思维,从“神农尝百草”开始,讲求阴阳五行,宇宙统一,天地万物息息相关,生命是一个整体而存在,包含着中国阴阳哲学经学的文化思想体系,是一种非视觉化的呈现;中药渣是一种每年产生上百万吨的废弃物,却更像是一种世界观的残留物。一次性的生活工业的废弃物,是消费时代人们看得见的视觉化的世界观残留物,更是另一种世界观的残留物。这些被遗弃的残留物,是被我们丢掉的遗弃物,或许我们在遗弃它们的同时也在遗弃着另外的东西......
药渣本身的质感、 扑鼻的苦涩气味,给人以视觉和嗅觉的刺激;立方体,是一切物质形体的源起和回归,又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消费时代世界观的残留物;而餐碗是一次性的代名词,是大量废弃物中的表现。这是种种日常身边的废物不经意间让我关注到“一次性”与“遗弃物”之间的刺激。
四、结语
现场实验艺术在观念、形式、场域等方面发生着变化,舞蹈、音乐、绘画、影像、雕塑、装置等艺术形式相互交融。在这种艺术形式下,也将产生艺术家怎样选择形式来表达个体观点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如何寻找个体独特性、在“实验性”作品中怎样保持独立的思考、怎样借助环境边缘身体获得更多的可能性等等将是下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 著,中华书局
[2]《西方现代艺术史》 (美)H·H·阿纳森 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关键词】:现场;实验;主体;互动;观念
一、现场实验艺术的含义和特点
(一)现场实验艺术的含义
现场实验艺术是指的是,在特定现场环境中,对于不同创作经历和艺术趣味的艺术家,现场环境独特的自然人文背景会潜移默化地给予艺术家最感性最直接的触动,促使艺术家获得个体独立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不再刻意使用惯性的思维逻辑进行观察思考,在环境和个体中寻找到新的感悟和艺术观念的切入点,使作品产生丰富的形式和观念。
(二)现场实验艺术的特点
1.鲜活性。不同的现场有着不同的人文自然背景,艺术本身具有思想性情绪性,艺术家具有不同的成长背景和创作形式性。在艺术家获得现场触发后,会找到所关注的主题,进而会思考出表达主题所应借助的载体和媒介,这种思考,三者的碰撞,会直接地自然而然地产生逻辑艺术上的触发点。
2.现场艺术创作形式不再拘泥于架上绘画,可以包含任何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和先锋艺术形式,吟诗作画、行为摄影、装置雕塑等形式多样,在技术上也不局限于传统创作工具,可以是多元、跨媒介的,做到“物有常规,画无定法”,现场的石头、泥土、海水、草地都将是创作的最好媒介。
3.观念性。在现场环境中,艺术家会忘掉已有的创作观念,对于个体既有的创作概念会不自觉地迁移和改变,通过对现场历史、建筑、土地、村民等的感知,获得独立的观念表达。
4.互动性。现场实验作品往往在短时间内完成,是艺术家和环境的互动获得作品的产生,是作品和当地观者的互动获得作品的延伸,成为一种交互性艺术。
二、现场实验创作《反观碎片镜子里的此刻》
镜面对于光线的反射服从反射定律。古时人们以水为镜,直到有了铜镜,才改变这一现状。镜子是一种表面光滑,具反射光线能力的物品。最常见的镜子是平面镜,常被人们利用来整理仪容。上古的镜,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监。<说文>中说:“监可取水于明月,因见其可以照行,故用以为镜。”选取镜子这一元素,让我想到日本富士山神道教的神社,供奉的便是一面镜子,因为人们认为只有镜子可以反射一切事物的本真样子,而一切事物包括石头、一草一木等都有灵性,即万物有灵,人亦如此。在拜神时,人门以虔诚的心叩拜镜中的自己,向自己许愿,也感谢着自己,总能听到世间万物本真的声音。面对碎片化信息时代,我们的困境,也许通过镜子可以得到反思。
三、现场实验创作药店之《遗弃物》
(一)背景
药,从艸从乐。治疾病之艸緫名,乃治病之物。其小篆字形上为艸(艹),即像草,古时治病所用药物以草药为主;下为樂,即借药除病,方可恢复以往的快乐。简体“药”,意为草药能限制约束病情的发展,最终治愈疾病。《说文》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有“五药:草木虫石谷也。”
自古至今,药与生命个体、社会共存相关。古有“神农尝百草”治病救人,救死扶伤;今有诺贝尔医学奖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病者从忧而乐,勿药有喜。然今药业繁盛,药品繁多,药店繁华,药的思考亦繁杂。
目前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玲琅满目的保健药,促销活动和眼花缭乱的广告让人们应接不暇,这种发展为中国传统的中医养身保健理念使然,有茂盛的滋生土壤,国人的保健养生观念增强,一定程度上是社会的进步。但保健药的实质又是怎样,是否存在问题,这种问题的根源是否在于我们无法回避生存性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寻求安全感,而其中的不安又来自何处,怎样寻找个体安全的方向感;是时代带给人内心的惶恐不安,还是个体生命内在的精神自我保护。
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而“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每个个体与社会都或许存在的病痛,药与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密切相关。如鲁迅小说《药》,写了华老栓夫妇为儿子小栓买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去揭露封建时代的黑暗和人们的愚昧,类似的文章影视总归是探讨着一种产生于文化社会观念的“病情”与“治疗”。
再者,从东西方来看药分中药和西药,代表着中西方看待世界的不同文化体系和思维方式。中医用药是一种整体思维,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西医用药是一种局部分体思维,讲求的是科学,通过不断的微观分离来研究生命。从呈现方式看,中医的经络穴脉、天人和谐,是一种非视觉化的体现,充满着玄妙和整体的内在的秩序。而西医是一种视觉化的呈现,可以将人体无限的解剖分离,用科学来解释。描述不清的药物成分,解释不出的医学理论,充满着模糊感,以至于神秘,或许解释不出一个缘由,却敢肯定期间包含的对生命的探讨,对世界观的思考。
咋看之下,药似乎是客观的,强调因病施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其实在感性之下,总是隐藏着某种逻辑。审视人类生命个体、共存以及人类社会的价值的发展,总能看到“病”、“医生”、“药”的循环往复与可持续性的延伸。因而,即使是面对头痛感冒,形式的药可以治愈,可内在的处方又该如何判定下药。
总之, 药,从艸从乐。然因药之名,从而引发的思考是耐人寻味的。
(二)作品
《遗弃物》
中药,是一种整体思维,从“神农尝百草”开始,讲求阴阳五行,宇宙统一,天地万物息息相关,生命是一个整体而存在,包含着中国阴阳哲学经学的文化思想体系,是一种非视觉化的呈现;中药渣是一种每年产生上百万吨的废弃物,却更像是一种世界观的残留物。一次性的生活工业的废弃物,是消费时代人们看得见的视觉化的世界观残留物,更是另一种世界观的残留物。这些被遗弃的残留物,是被我们丢掉的遗弃物,或许我们在遗弃它们的同时也在遗弃着另外的东西......
药渣本身的质感、 扑鼻的苦涩气味,给人以视觉和嗅觉的刺激;立方体,是一切物质形体的源起和回归,又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是消费时代世界观的残留物;而餐碗是一次性的代名词,是大量废弃物中的表现。这是种种日常身边的废物不经意间让我关注到“一次性”与“遗弃物”之间的刺激。
四、结语
现场实验艺术在观念、形式、场域等方面发生着变化,舞蹈、音乐、绘画、影像、雕塑、装置等艺术形式相互交融。在这种艺术形式下,也将产生艺术家怎样选择形式来表达个体观点的艺术形式、艺术家如何寻找个体独特性、在“实验性”作品中怎样保持独立的思考、怎样借助环境边缘身体获得更多的可能性等等将是下一个课题。
参考文献:
[1]《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 著,中华书局
[2]《西方现代艺术史》 (美)H·H·阿纳森 著,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