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相关性

来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def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实验组:48例确诊断为ITP患儿,对照组:44例同期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两组小儿外周血进行巨细胞病毒IgM抗体(HCMV-IgM)、EB病毒感染IgM抗体(EB-IgM)检测。结果:48例ITP患儿中HCMV-IgM抗体阳性者20例,阳性率为41.67%,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EBV-IgM抗体阳性者14例,阳性率为29.1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巨细胞病毒感染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重要原因之一,且通过临床观察巨细胞病毒感染引起的ITP患儿病情重,病程长,治疗时间长,转为慢性ITP的可能性大;2、EB病毒感染可能是引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之一,并且EB病毒感染引起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也偏重。
其他文献
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约为25/10万和21/10万。早期胃癌检出比率低,不足10%,临床上遇到90%以上为进展期胃癌,进展期胃 Gastric ca
2005年10月27~28日,模拟和评估气候变化贡献特别工作组MATCH在英国里丁大学召开了第6次巴西案文科学和方法学问题专家会议。作为MATCH专家组的成员之一,国家气候中心胡国权博士
<正>下肢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侵入皮肤所致的一种网状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急性感染,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西医常规采用抗生素治疗,但复发率较高,严重者反复发作可引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方对IgA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六味地黄丸方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均采用运用牛血清白蛋白+
目的:探讨沉默交配型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蛋白1(silent mating type information regulation 2 homology 1,SIRT1)在宫颈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宫颈癌He
塑料安全防护箱(简称安全箱)属高档包装箱,广泛应用于工业、军队、消防、摄影以及科考勘探等领域。国内安全箱无论是在产品材料、结构设计,还是在注塑成型工艺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
随着现代经济文化技术的发展,“时尚”将成为社会整体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模式,服装设计的理念呈现多元文化共存的格局,同时也将对服装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提出现代服装产
结合传统的汽车设计理论,利用前桥初步设计的经验参数,介绍了一种简便的重型载货汽车前桥设计方法;在车辆通过不平路面、制动、侧滑3种工况下,分别对载货汽车前轴、转向节、
运用元分析方法,考察中国儿童患者家长的心理健康状况,元分析共纳入29篇文献,研究发现:(1)与全国常模相比,儿童患者家长的SCL-90总分效应量达大效应(d=2. 44,p <0. 001)。9个
在总结真空预压工程中水平位移理论研究和现场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引入了应力释放沟。结合实际工程中设置应力释放沟情况下加固区外水平位移和附加沉降的测试,认为水平位移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