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学生最终能否升入一流大学最后还是凭成绩,美国中学生的学校生活并非那般轻松。
在国内时听到了许多美国学校教育的报导和传闻,无非是美国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如何愉快,如何在做游戏中轻松地学到知识,在国内厌学的孩子到了美国后如何成才等等。
到了密苏里不久,我们就到附近一个小学参观。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十分干练的女校长,她告诉我们这是一所公立学校,学生们在学校吃午饭,一切免费,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这个镇有14所小学,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但没有统一教材,怎么上课完全由学校教师自己设计。
女校长带领我们参观学校。进入学校门口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全校同学那欢乐的笑脸。全校学生每个人的照片都张贴在走廊的墙面上,照片上孩子们开朗的笑容像绽开的花朵般鲜艳而生动,向人们表明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中心地位。走廊两边教室门口放着一排排小橱子,上面挂着学生们的外衣,下面放着他们的鞋子。学生进入教室要换上软底鞋,每个学生一个橱子,衣服和物品都放得整整齐齐。进入一年级的教室,一间大房子一半是空阔地,孩子们在窗户下一个高台上围坐在老师的身旁上阅读课,听教师讲故事,看上去无拘无束。当然高年级的学生则规矩得多,一群学生外出活动,排着队很有秩序。队列中的学生各种肤色都有,就像是一个小联合国,我看到其中一个黄肤色的孩子,问他是否来自中国,他说他是韩国人。
后来,我们又到一所高中参观。美国的高中不像我们国内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往上升,而是像大学那样读学分,整个高中课程设二十二学分,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够学分即可毕业。校长说学校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只会读书的人。学校除了数学、化学、历史、外语、音乐、绘画等课程外,还开设餐饮、家政等生活技能方面的课程。那天正巧上烹饪课,学生一个个戴着白色厨师帽,穿着厨师服,像模像样地学厨艺。另一个家政实验室里,十几个女孩子正在学缝纫,有的做裙子,有的做上衣,忙得不亦乐乎,与国内高中生埋在高高的书堆中备战高考迥然不同。
多元、自由、轻松、快乐是我们对美国教育的第一印象。然而,随着在美国生活的深入,我发现美国教育远非这么简单和表象。
到美国一段时间后,我联系上了一位在硅谷任职的老朋友。在国内时就知道他的女儿学习很优秀,性格开朗,非常适应美国的学习生活。问起她女儿的近况,他说,女儿现在是我们家最忙的人,她为了明年报考美国名校斯坦福大学,现在每天都要学到夜里十二点以后。
我很惊讶:“不是美国孩子们学习很轻松吗?”
朋友说,其实不然,美国大学教育很普及,有私立学校、公立学校,还有大批的社区大学和各类职业学校,考上大学不难,但是要考上一流大校,竞争十分激烈。为了让孩子享用优势教育资源,斯坦福大学周围的房价非常高,一所很破旧的房子花上百万美元还买不到。他与妻子都在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供职,收入比较可观。为了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他们也只好在斯坦福大学附近高价租房住。
后来我就美国孩子学习压力问题询问哥伦比亚市的当地华人。他们也认为美国的小学生相对轻松,进入中学就开始紧张起来。美国学校的确如许多报道中所说,没有期中期末考试班级大排名,但是学生最终能否升入一流大学,最后还是凭成绩。中学生升大学主要看平时的学习成绩,首先总分要高,高中生修完所选课程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大考和小考,如果成绩上有一个C,就很不利。另外选什么课也十分重要,如果只选容易的课,即使是总分高也不行,学生们要获得好的成绩不下一番苦功是不行的,一些孩子在高中阶段多修课程就需要更为刻苦。在平时的成绩之外,升学还要看SAT 或ACT考试成绩,要看参加课外文体活动,是否有文体特长,看参加社会活动、为社会服务情况,如做义工及领导才能表现等等。所以,美国的中学生学习生活十分紧张,孩子们都忙得团团转,学习到深夜是不足为怪的。只是这种紧张和压力不像我们国内的孩子们,把一切都押在最后的高考上,而且,他们的压力往往来自于自己内在的要求。
美国的教育理念来源之一是杜威的教育理论,即, 孩子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应该让他们像花朵一样无忧无虑地自然开放。他们认为童年对人一生的创造力有重要影响,过早给孩子加大压力,有碍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有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同时,认为孩子自己天生具有是非判断能力,他们的行为听从他们内心的感觉即可,无须外界和成人给以压力。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很少强制灌输,更多地靠学生自己的感悟和领会。如,组织一帮学生外出旅行或课堂上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高高兴兴地玩过之后谈出和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种教学方式对那些非常用心和喜欢思考、颇有悟性的孩子非常有利,他们从中获得了知识,启迪了思想,还培育了自主创新的能力。而对那些不用心和资质一般的许多孩子来说,这堂课就在热热闹闹、嘻嘻哈哈中过去了,很快乐但收获不大。
在美国,学生学和不学完全靠自己,没有教育权威。这是美国民主病在教育上的传染,因为在美国,选民是上帝,主权在民,其民主政治文化的核心是不承认上面的权威。老百姓听惯了奉承,听不得批评。美国的教育多数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密苏里州消费税的1%和房地产税都用于教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理委员会,一般由七人组成,由全区纳税人选举。这个管理委员会雇用校长、制定教育方针,有权开除任何老师,教育部无权干涉他们的管理。如果哪位教师教训和惩罚了纳税人的孩子,事情被告到校董事会那里,就有可能被解雇。所以,看到美国有许多不会读不会写、只知道打篮球的高中生,会觉得美国的教育很糟糕。但如果是好学生,不用督促他们也会用功,美国会给他们提供十分优越的学习条件。多元、自由的教育制度为他们提供了最充分的发展空间,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流程,借助日常的教学活动早已练就“提出想法、搜集数据、阐述观点”等方面的素质,待其成年后发散型和创造型思维也就自然形成,使他们能够以卓越的技能来应付异常复杂的社会。
反观我们的学校教育,大量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在统一严格的指导要求下,压抑和限制了那些禀赋强资质高的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对于那些自我约束力不强、资质中等的孩子来说,对帮助他们打下牢固的基础教育技能不无益处。从中美教育上的差异看,美国的教育实质上是培养精英的教育,无怪乎,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术成果。据统计世界排名前 500 名大学中,美国占 168 所,前 20 名中,美国占了 17 所。
精英教育也是美国青年人通向社会上层的阶梯。只要你努力,你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能够达到社会的上层,这是美国政治文化的核心理念,这种美国梦激励着广大美国人不懈地奋斗。出生于偏僻的阿肯色小石城的前美国总统克林顿是一个典型的无背景、无势力的穷小子;只有八年从政经历的黑人奥巴马,竟然从一个普通议员,入住白宫。分析这些奇迹会发现,尽管他们没有显赫的家世,通往高官的途径各异,但是他们都有着优良的教育背景,不仅本人,甚至妻子都毕业于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名校,可以说精英教育是他们个人奋斗起家的本钱。因为一流教育不仅表现在对他们本人素质的提升,而且还为他们铺垫了向社会上层发展的人脉网络。强有力的人物推荐,在美国各领域的录取和录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学员,一般都有联邦众参两院议员和政府高官等社会名流的推荐。接受一流教育,提供了与有名望人士接触了解的有利条件,也就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当然,不论是政界、商界还是学界,也有个别成功人士,并非毕业于世界顶尖的大学,但是他们都是在美国自由、多元的教育体制培育中,在美国精英教育文化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当然他们本身也向人们昭示,不出自名校也照样可以成功。
总之,美国的教育告诉你,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所有失败,都是你个人的原因。
编辑·孙玮
在国内时听到了许多美国学校教育的报导和传闻,无非是美国的学生在学校学习如何愉快,如何在做游戏中轻松地学到知识,在国内厌学的孩子到了美国后如何成才等等。
到了密苏里不久,我们就到附近一个小学参观。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十分干练的女校长,她告诉我们这是一所公立学校,学生们在学校吃午饭,一切免费,花的是纳税人的钱。这个镇有14所小学,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但没有统一教材,怎么上课完全由学校教师自己设计。
女校长带领我们参观学校。进入学校门口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全校同学那欢乐的笑脸。全校学生每个人的照片都张贴在走廊的墙面上,照片上孩子们开朗的笑容像绽开的花朵般鲜艳而生动,向人们表明学生在学校里处于中心地位。走廊两边教室门口放着一排排小橱子,上面挂着学生们的外衣,下面放着他们的鞋子。学生进入教室要换上软底鞋,每个学生一个橱子,衣服和物品都放得整整齐齐。进入一年级的教室,一间大房子一半是空阔地,孩子们在窗户下一个高台上围坐在老师的身旁上阅读课,听教师讲故事,看上去无拘无束。当然高年级的学生则规矩得多,一群学生外出活动,排着队很有秩序。队列中的学生各种肤色都有,就像是一个小联合国,我看到其中一个黄肤色的孩子,问他是否来自中国,他说他是韩国人。
后来,我们又到一所高中参观。美国的高中不像我们国内一个年级一个年级地往上升,而是像大学那样读学分,整个高中课程设二十二学分,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够学分即可毕业。校长说学校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不是只会读书的人。学校除了数学、化学、历史、外语、音乐、绘画等课程外,还开设餐饮、家政等生活技能方面的课程。那天正巧上烹饪课,学生一个个戴着白色厨师帽,穿着厨师服,像模像样地学厨艺。另一个家政实验室里,十几个女孩子正在学缝纫,有的做裙子,有的做上衣,忙得不亦乐乎,与国内高中生埋在高高的书堆中备战高考迥然不同。
多元、自由、轻松、快乐是我们对美国教育的第一印象。然而,随着在美国生活的深入,我发现美国教育远非这么简单和表象。
到美国一段时间后,我联系上了一位在硅谷任职的老朋友。在国内时就知道他的女儿学习很优秀,性格开朗,非常适应美国的学习生活。问起她女儿的近况,他说,女儿现在是我们家最忙的人,她为了明年报考美国名校斯坦福大学,现在每天都要学到夜里十二点以后。
我很惊讶:“不是美国孩子们学习很轻松吗?”
朋友说,其实不然,美国大学教育很普及,有私立学校、公立学校,还有大批的社区大学和各类职业学校,考上大学不难,但是要考上一流大校,竞争十分激烈。为了让孩子享用优势教育资源,斯坦福大学周围的房价非常高,一所很破旧的房子花上百万美元还买不到。他与妻子都在美国大学和研究机构供职,收入比较可观。为了让孩子受到好的教育,他们也只好在斯坦福大学附近高价租房住。
后来我就美国孩子学习压力问题询问哥伦比亚市的当地华人。他们也认为美国的小学生相对轻松,进入中学就开始紧张起来。美国学校的确如许多报道中所说,没有期中期末考试班级大排名,但是学生最终能否升入一流大学,最后还是凭成绩。中学生升大学主要看平时的学习成绩,首先总分要高,高中生修完所选课程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大考和小考,如果成绩上有一个C,就很不利。另外选什么课也十分重要,如果只选容易的课,即使是总分高也不行,学生们要获得好的成绩不下一番苦功是不行的,一些孩子在高中阶段多修课程就需要更为刻苦。在平时的成绩之外,升学还要看SAT 或ACT考试成绩,要看参加课外文体活动,是否有文体特长,看参加社会活动、为社会服务情况,如做义工及领导才能表现等等。所以,美国的中学生学习生活十分紧张,孩子们都忙得团团转,学习到深夜是不足为怪的。只是这种紧张和压力不像我们国内的孩子们,把一切都押在最后的高考上,而且,他们的压力往往来自于自己内在的要求。
美国的教育理念来源之一是杜威的教育理论,即, 孩子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应该让他们像花朵一样无忧无虑地自然开放。他们认为童年对人一生的创造力有重要影响,过早给孩子加大压力,有碍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的发展,有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同时,认为孩子自己天生具有是非判断能力,他们的行为听从他们内心的感觉即可,无须外界和成人给以压力。所以,在教学方式上很少强制灌输,更多地靠学生自己的感悟和领会。如,组织一帮学生外出旅行或课堂上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高高兴兴地玩过之后谈出和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这种教学方式对那些非常用心和喜欢思考、颇有悟性的孩子非常有利,他们从中获得了知识,启迪了思想,还培育了自主创新的能力。而对那些不用心和资质一般的许多孩子来说,这堂课就在热热闹闹、嘻嘻哈哈中过去了,很快乐但收获不大。
在美国,学生学和不学完全靠自己,没有教育权威。这是美国民主病在教育上的传染,因为在美国,选民是上帝,主权在民,其民主政治文化的核心是不承认上面的权威。老百姓听惯了奉承,听不得批评。美国的教育多数用的是纳税人的钱,密苏里州消费税的1%和房地产税都用于教育。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理委员会,一般由七人组成,由全区纳税人选举。这个管理委员会雇用校长、制定教育方针,有权开除任何老师,教育部无权干涉他们的管理。如果哪位教师教训和惩罚了纳税人的孩子,事情被告到校董事会那里,就有可能被解雇。所以,看到美国有许多不会读不会写、只知道打篮球的高中生,会觉得美国的教育很糟糕。但如果是好学生,不用督促他们也会用功,美国会给他们提供十分优越的学习条件。多元、自由的教育制度为他们提供了最充分的发展空间,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很早就开始接触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流程,借助日常的教学活动早已练就“提出想法、搜集数据、阐述观点”等方面的素质,待其成年后发散型和创造型思维也就自然形成,使他们能够以卓越的技能来应付异常复杂的社会。
反观我们的学校教育,大量的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在统一严格的指导要求下,压抑和限制了那些禀赋强资质高的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但是对于那些自我约束力不强、资质中等的孩子来说,对帮助他们打下牢固的基础教育技能不无益处。从中美教育上的差异看,美国的教育实质上是培养精英的教育,无怪乎,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术成果。据统计世界排名前 500 名大学中,美国占 168 所,前 20 名中,美国占了 17 所。
精英教育也是美国青年人通向社会上层的阶梯。只要你努力,你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能够达到社会的上层,这是美国政治文化的核心理念,这种美国梦激励着广大美国人不懈地奋斗。出生于偏僻的阿肯色小石城的前美国总统克林顿是一个典型的无背景、无势力的穷小子;只有八年从政经历的黑人奥巴马,竟然从一个普通议员,入住白宫。分析这些奇迹会发现,尽管他们没有显赫的家世,通往高官的途径各异,但是他们都有着优良的教育背景,不仅本人,甚至妻子都毕业于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等名校,可以说精英教育是他们个人奋斗起家的本钱。因为一流教育不仅表现在对他们本人素质的提升,而且还为他们铺垫了向社会上层发展的人脉网络。强有力的人物推荐,在美国各领域的录取和录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著名的美国西点军校学员,一般都有联邦众参两院议员和政府高官等社会名流的推荐。接受一流教育,提供了与有名望人士接触了解的有利条件,也就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当然,不论是政界、商界还是学界,也有个别成功人士,并非毕业于世界顶尖的大学,但是他们都是在美国自由、多元的教育体制培育中,在美国精英教育文化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当然他们本身也向人们昭示,不出自名校也照样可以成功。
总之,美国的教育告诉你,只要努力,就能成功,所有失败,都是你个人的原因。
编辑·孙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