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耦合渗透的促进效应分析

来源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xxmm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辽宁省的社会经济向前迈出了巨大脚步,状态呈现最为突出的是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两者耦合渗透,彼此影响交融已成为发展的必然。其中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促进效应在于怎样使装备制造业的研究开发、销售服务中渗透越来越多的生产性服务业,并使其对于装备制造业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相融入、互相推进做举例阐明,扼要分析。依据对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间关系的简明剖析,提出加强两产业研发创新,彼此交融,对产业技术程度进行升级,改善产业经济环境等,经过对两产业现状的大致分析,提出提升产业效率使地区经济持续发展加速产业结构升级等结论建议。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 F7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4-119-2
  1 促进效应分析
  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辽宁省经济得到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辽宁省的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也快速的发展起来。近年来辽宁省的生产性服务业日益成为制造业升级的中流砥柱,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依赖也逐渐加深,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两产业之间的互动和融合趋势日益加强。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以及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互动和交融发展的趋势,作为辽宁省的主导产业,装备制造业在辽宁省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生产性服务业又是加速产业融合的关键环节之一,它的未来发展状况和竞争力预示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情况,将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相互融合是提高辽宁省经济以及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地区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发展的进程中,两者相互融合、渗透所产生的促进效应也对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促进效应的产生又离不开银行业、金融业、物流业及信息服务业之间的联系和发展,这对经济发展起到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对于制造业来讲是不可或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对于装备制造业更是至关重要的。
  近年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有着大批的投资意向,大量资本的增加促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不断进步,大大加快了生产性服务产业的结构升级,促使生产性服务业未来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广阔的发展前景。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结构得到提高也是因为装备制造业持续向前的脚步,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起步较早,又因为其具有比较丰富的资源优势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一直在我国的工业发展中处于领先的地位。
  近年来辽宁省加大了对装备制造业的投资力度,对装备制造业提供一系列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得辽宁省内地区装备制造业的中心竞争力有着不容小觑的有效提升,并且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构造也逐渐改善,使之向高级化、合理化趋势渐渐迈进。[1]
  近年来,辽宁省在产业链上游的不断研究开发以及对下游的销售服务、营销配套的注重等日益成为装配制造业的核心竞争焦点。辽宁省工业基础较好,工业发展水平在我国一直处于较高的地位,并且近年来致力于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这使得装备制造业在辽宁省一直都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
  除此之外,辽宁省具备配套能力较强的产业优势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在我国辽宁省一直都是装备制造业重要的发展基地之一。从产业发展的历程来看,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发展起步早年,发展速度快,相对于国家其他地方来说具备相对比较完善的装备制造体系。
  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辽宁省的装备制造业势必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整整改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不断完善其制造业的产业布局,并且注重于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高企业的整体实力,实现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飞跃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彼此交融不但是辽宁省工业复兴中强有力的支撑点,还是省内开展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的必经之路。
  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互动融合不仅可以使装备制造企业专心于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弥补产业劣势所带来的不足,还可以促使企业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促使企业形成小投资大回报的形式和社会化生产的模式。以隶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银行业为例,它与辽宁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了互补和相互促进的关系。装备制造业在研究新产品的前期需要大量的资本积累,而银行业根据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能够为装备制造业提供可观的资金支持,使其专注于新产品的研发并且节约了企业的精力,提高了企业的研究开发效率,促使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技术发展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同时装备制造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也会带动银行业的发展,使生产性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作用可以发挥到极致,而且加快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良好的环境要素不仅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升级提供了根底,而且为设备制造业的升级也提供了根基。信息网络化为我国产业发展所需信息提供了一个公平公开又不限地域距离的良好平台,我国企业可以从中获得最新技术和服务信息,这使得我国企业和世界之间联系更为密切,使我国更快的走向国际舞台,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也使得各行业之间的信息的传递和交流,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相交融打好了良好的根基,加速了服务与货物之间的流通。
  国家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实施更是各大行业能够持续发展,相互融通的有力政策保障。行业间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利率的变动,社会公共设施的投资与保护都意味着政府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政策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的财政税收,拨款于教育医疗等政策也都与辽宁省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務业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于二者的发展有着良好的融合作用。政府通过提高服务业比重的方式来促进装备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同时政府把装备制造业的交易成本放在政策制定的重点,对产业的发展环境进行创新,通过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服务来提高辽宁省装备制造业价值链的效率。   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二者的联系也不断增强,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也极大的促进了彼此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和谐发展,这两种产业之间技术的发展和相互融合推动了这两种产业的产品的相互融合。
  在技术创新与融合需求的不断推动下,辽宁省生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边界出现了一种新的融合技术研发活动,产业间技术的融合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投入成本,并为之开阔了新的应用领域,这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升级方式。这种方式使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在发展的同时能够不断实现产业技术创新,进行技术水平的升级,为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开拓新的市场,使生产性服务业的前景,逐渐变得明朗。
  两个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积聚使两产业之间更好地技术交流与彼此融入,一个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越强大,那么它的既有技术积累就越丰富,即技术融合过程相对容易实现一些。[2]
  制造业专业化服务化的升级 ,使得银行业、金融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核心竞争力起到越来越大的积极作用。对于首要发展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我们必须凭仗生产性服务业的聚合力,实现辽宁省产业从“制造”到“创造”的跨越。
  同时,产业利润价值链逐渐转向研究开发等生产性服务业链条上,并不单单聚焦于装备制造业。[3]想要提高制造业竞争力要选择优势路径,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虽然其大体发展势头良好,但在资源经济等因素的约束下,仍然可以晋升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前锋选手,属实让人觉得激动人心。
  2 结论
  生产性服务业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为装备制造业提供知识产品和技术产品,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创新能力。因此,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促进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及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彼此渗透应该继续保持着前进的步伐,根据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产业间关系的大致分析,加强两个产业间技术升级,目的是让两个产业间的拟合程度更高,以一方产业拉动另一方产业,两者互为表里,相互渗透和融合,两者缺一不可,为实现效益最大化的目标不断努力。
  经过不断研发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深刻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个产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产业的互补效应,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两产业结构关联,加强技术融合,提高两个产业的管理水平及改善生产性服务业与装配制造业的产业资源投入結构。
  强化融资政策的创新,促进成果市场化,积极扶持辽宁省省内中小型企业融资、投资行为,利于企业内部资金流转,提升企业成本控制水平。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行业融合水平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针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间差异及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优化,发挥产业资本的效益最大化,加速实现两业融合的价值,拉动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提高制造业的竞争水准,促成辽宁省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带动,彼此交融的繁荣景象。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5CJL001,L16CJY010);辽宁省科技厅公益研究基金项目(2015004005);辽宁省科学事业公益研究基金项目(2016004007);辽宁省教育厅研究项目(W2015209,JW201615403,W2014093)
  参 考 文 献
  [1] 綦良群,蔡渊渊,王成东,等.我国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作用及效率评价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5.
  [2] 王成东,綦良群,蔡渊渊,等.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影响因素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5(2):255.
  [3] 尹洪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的主要价值增值点[J].管理学报,2015.
  [4] 陆剑宝.基于制造业集聚的生产性服务业协同效应研究[J].管理学报,2014.
  [5] 刘军跃,李军锋,钟升,等. 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共生关系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6] 李秉强.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影响因素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油气管道建设已经逐渐获得了蓬勃的发展。虽然油气管道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在其建设的过程中却仍旧存在着严重的安全管理问题。本文在对油气管道安全管理进行思考与探索时,重点分析了油气管道安全管理当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且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几点应对策略,希望我国油气管道建设的安全管理质量能够显著提高,促进油气管道建设事业的稳健发展。  关键词:油气管道;安全管理
期刊
摘 要:在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中,由于受到历史问题以及发展问题的阻碍,导致调度指挥工作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因此,对调度指挥工作问题进行分析,并且制定科学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探究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的问题,针对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提升调度指挥工作效率的策略,希望我国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工作可以不断完善。  关键词:铁路;行车调度指挥;安全工作;问题  中图分类号: U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追求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只有高效的管理,才能产生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管理效率。胜利油田目前正处于改革攻坚的关键阶段,除了国有企业固有的管理体制一直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之外,更多的是管理机制的原因。胜利油田属于国家特大型企业,主要涉及到油田的开发利用,不但勘探、开发油田,而且在近些年来业务逐渐全面起来,除传统的生产以外,还转向经营,将生产与对社会的服务融为一体。下设65个二级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电的运维管理也开始朝着精益化的方向发展,为了提高变电运维的管理效益,国内的电力公司纷纷整合了电网企业的设备运作程序及检修的各项工作特点,要求在实施变电运维的管理中,实施更加精细化的处理办法,以提高整体的管理效益。本文主要探讨了新时期变电运维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管理举措,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管理方法。  关键词:变电运维;精益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 TM63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本文研究了黄荆烷提取物对生姜4种主要害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黄荆提取物对姜螟、姜蛆和甜菜夜蛾都有较高的杀虫活性,对小地老虎也有一定的杀虫活性。尤其对姜螟的活性最高,稀释100倍,处理3龄幼虫48h死亡率可达91.2%。对小地老虎的杀虫活性略差,稀释100倍,处理3龄幼虫48h死亡率为48.9%。本研究结果为生姜的绿色安全生产和开发利用这一新的杀虫植物资源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黄荆;生姜
期刊
摘 要:FZQ2200附着式自升塔式起重机(简称FZQ2200塔吊)是由山东丰汇设备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制造,某电力建设项目FZQ2200塔吊圆满完成施工任务后需要拆除,本文对整个拆除过程控制进行了系统阐述,提出技术措施和相关要求,圆满完成FZQ2200附着式塔吊拆除工作,以期为同类型塔吊拆除提供实例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电力建设;FZQ2200;附着式;塔吊拆除  中图分类号: TU476.1 文
期刊
摘 要:中缅关系是我国重要周边外交关系之一,中缅跨境少数民族成为两国边境和平友好的重要维护者和受惠者。本文以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例,从官方交往、经贸往来、民间交流过程中使用傣族、景颇族等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情况进行了分析,阐明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翻译在推进中缅友谊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中缅边境;和平友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现状  中图分类号: H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期刊
摘 要:目的:寻找最优的数据拟合方法;方法:以数据为基础,分别用统计方法中的趋势法、分段法、AID法(Automatic Interaction Detection)进行拟合,通过比较拟合值与实际值,并计算各方法的均方误差,分析上述3种方法的拟合精度;结果:分段法所拟合的数据误差最小,拟合精度最高;结论:对于收集的可靠数据进行拟合时,须采用多个适用的拟合方法分别拟合,并进行比较后选择一个模型显著,
期刊
摘 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政府的支持,与企业之间合作办学成为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的校企合作方式繁多,如技术服务、订单培养、共建实习基地、教材开发等,然而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更为灵活的校企合作模式来满足他们专业学习和实践的诉求。本文根据室内专业学习的特点结合企业形态特色,对于课堂中的教学方式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高职;校企合作;家具设计  中图
期刊
摘 要:农户是指专业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家,一般都指农村的常住户。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国家为了保证国内经济的平衡发展,建立了农村信用社,通过农村信用的建立,鼓励农民发展农业,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农村信用社在工作过程中,对农户信用等级的评价还存在问题,农户信用评级方法不科学,评级结果不可靠等等,都是影响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问题。文章主要对农户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