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现代艺术手法在造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探析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yan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艺术是多元的,现代艺术各种流派很好地诠释了艺术的多元性与复杂性,艺术家用极富创造力的视觉语言与形式表达客观世界与个体感受。在造型基础课程中引入现代艺术造型观念和创作方法,打破对造型的传统认知,使造型基础这门传统课程更具有时代性和高效性,以便更好地培养有创造思维的艺术人才。
  关键词:造型;现代艺术;造型基础课程
  注:本文系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信息加工能力培养的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2019315)研究成果之一。
  造型基础课程一直以来都是美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长期以来,教师教给学生科学的写生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焦点透视,学习如何用三大面、五大调子来表现空间关系,并经过大量的实践练习,培养绘画技能。然而,不论是绘画艺术还是设计艺术从来都是具有创造性的,创新是艺术的灵魂。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催生着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造型基础课程必须打破传统的桎梏,进行新的探索,把新的理念、新的内容引进绘画基础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创造力。
  一、造型艺术已经突破了模仿走向了多元
  艺术是对人的现实生活的模仿。这种思想首先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他在《诗学》中指出:“一般的说,诗的起源大概有两个原因,每个原因都伏根于人类天性。首先摹仿就是人的一种自然倾向,从小孩时就显出……一开始学习,就通过摹仿。每个人都天然地从摹仿出来的东西得到快感。”[1]但是艺术是多元的,是具有时代性的,艺术的发展是与科学和经济的发展相结合的。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在《美学纲要》一书中提出了表现说。艺术家不再一丝不苟地仿造世界,如凡·高用扭曲的线条画出了他眼中的天空,蒙克用血红色的《呐喊》画出了对死亡的恐惧。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了形式主义美学,如塞尚等后印象派画家的作品着重于对绘画形式的表现。由此贝尔也指出:“一件艺术品的根本性质是有意味的形式。”[2]
  自20世纪以来,西方绘画更是产生了众多风格流派,如野兽派、立体派、达达派、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等。艺术家用创新的语言表达自己所认识的新世界,打破了传统古典艺术重技法的表现形式。作为美术基础的造型基础课程,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艺术的推动,好的策划、创意、设计都来自人的思想,来自好的艺术教育。社会需要更多有创造力的人才,思维的解放、想象力的激发在造型课中要比以往的技法练习更为重要。造型基础课程应该与时俱进,从侧重模仿的技法培养转变到侧重创意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借助众多现代艺术大师的艺术表现启发学生打破学习绘画固有的惯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为其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现代艺术的引入转变学生对画画的惯性思维
  在造型基础课程中,教师可以选取现代艺术中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介绍给学生,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造型基础课之前对现代艺术了解得非常少,对造型的认识停留在西方传统艺术阶段,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写实绘画技法,还要扩展他们的眼界,打开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这样有助于造型基础课与后续的专业课程紧密联系起来,而这也恰好与大部分现代艺术所追求的是一致的。在造型基础课的前期有选择性地介绍现代艺术流派与艺术家,能够开启同学们对造型艺术的新思维。
  20世纪以来,毕加索从非洲艺术与民间艺术中获取灵感,打破了欧洲绘画史上2000多年的模仿说,打破了透视与空间这些最基本的绘画表现手法。1907年毕加索大胆地向传统造型审美原则挑战,进入了他创作的转折时期,被视为立体主义绘画先河的《亚威农少女》由此诞生。此画无情节无背景,只对不同角度的人物做美的结构追求,人们视它为现代艺术史发展的里程碑。同样作为20世纪初现代派中风格变化多端、形式极为晦涩、才华横溢的克利,他的创作方法也给我们以深省和启迪。
  超现实主义绘画从20世纪以来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超现实艺术家以荒诞的艺术手法创造了一个反常而又和谐的世界。超现实的表现手法也带给视觉设计各个领域无限的灵感,平面招贴、书籍排版、影视广告等各方面的设计师都受到超现实艺术的启发创造出优秀的设计作品。教师在造型基础课程中引入超现实艺术家造型语言,可为学生学习后续的设计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马格里特是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充满想象力,经常运用引人深思的符号语言表现出诙谐而又有深意的画面。他的作品经常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用艺术家奇特的联想塑造出引人深思的造型。通过了解马格里特的造型语言,学生可以打开焦点透视的惯性思维。联想是在现代艺术中常用的手法,但是在传统的造型课程中却常常被忽视,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写生,长期以来在造型课中越来越缺乏主动性,缺乏创意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和造型技法训练是不矛盾的,马格里特的作品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联想是将两件或更多的事物形成联系,那么,在联想的过程中,有很多种可能性会发生,比如新信息可能中途发生改变,或者被意外的事情打断。马格里特的许多作品,很好地给我们展示了这种“偶然”所导致的意外。一只酱色的玻璃瓶,一根胡萝卜,根据二者之间找到联系的部分产生联想,但是画面呈现出来的并不是两种物品,而是将胡萝卜和玻璃瓶合体,创造了一个新形象,这也正因为事物的联想没有完全完成就被终止了,才会留在我们面前一个荒诞的造型,这幅名为《说明》的作品可为这种造型现象做出很好说明。
  三、现代艺术中多样的造型手法在造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在今天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艺术设计的观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创新意识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造型基础课程是一门传统的基础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跟上艺术设计观念的进步。教师在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借鉴现代艺术的造型手法,打破一贯以研究形体结构空间为主的素描技法练习,不仅能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使学生在这门基础课的学习中掌握造型规律,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创造的能力,使得造型基础这门传统基础课程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传统造型基础课程中,教师几乎只是让学生使用铅笔、橡皮这些简单的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在引入现代艺术造型手法的学习后,学生会知道艺术发展到今天它的造型表现媒介也是多元的,造型的工具不止有铅笔,正如我们多样的现代生活一样丰富多彩。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前一阶段对现代艺术诸风格流派艺术家作品的了解,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地学习现代艺术中的各种造型手法。比如毕加索在作品《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中瓶子、玻璃杯和小提琴的形体是以剪贴报纸来呈现的,毕加索使用了报纸、墙纸、木纹纸等材料拼贴出不同形状的块面,通过炭笔勾画的线条把这些拼贴出来的形体串联在一起,产生了独特的视觉感受。
  在现代艺术中,艺术家根据自己要创作的形象常常使用各种材质,例如布料、纸张、木材、种子等等。拼贴在今天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也是一种视觉艺术表达,受到大众和艺术界的推崇。教师在造型基础课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要表现的对象用拼贴结合绘画的手法去造型,用拼贴的手法进行课堂教学和训练,这在传统绘画基础教学中是罕见的。
  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安迪·沃霍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广为流传,受到大众的欢迎。安迪·沃霍尔的艺术表现手法也是颠覆传统的,他的作品选用有代表性的符号语言展现时代的特征。他在广为人知的作品《绿色可口可乐瓶》中运用丝网印刷技术把可乐瓶的图像无休止地重复印刷,又由于丝网技术的性质,没有两个瓶子是完全一样的。在课堂中使用丝网技术有一定困难,但是学生同样可根据自己要表现的形体对象使用简单的拓印方法来制作形体,比如在凹凸质感的材质上平涂色彩就可以产生出拓印的效果。
  教师应在造型基础这门传统的基础课程中借鉴运用现代艺术的表现观念与手法,使学生打破常规思路,在课堂中积极动脑創造性地去表现形体对象,在研究造型规律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艺术与生活的热爱,使得这门传统基础课程能够在当下活跃起来,为新时代培养出适合时代需要的有创造性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80.
  [2]汝信.西方美学史:第4卷[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35.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一直以来是全世界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从呱呱坠地后接受的启蒙教育,到进入大学后接受的高等教育,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时期都会接受不同的教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能有效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种教学法改变了以往音乐教师单向授课的情况,不仅运用游戏、舞蹈等形式使课堂教学多样化,还运用合唱、多媒体技术等使教学更加多元化。文章以高职音乐教育为平台,探究奥尔夫音乐教学
期刊
摘 要:文章以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风景素描课程为例,探讨大学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方式和实践,提出“描绘美丽中国,表达艺心之美”的课程价值观,坚持艺心和初心相结合、匠心和创新相结合,从注重写生实践、融合体验和感悟、建立文化自信、热爱美丽中国等方面,力求达到高等教育中价值引领与专业传授相并行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风景素描;课程思政;文化自信;美丽中国  注:本文系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实践项目“
期刊
摘 要:我国地方本科院校的音乐专业是培养音乐类专业人才的主力军,提高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教学质量,对于人才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文章从高校音乐专业需要进行大量专业实践教学的这一显著特点出发,详细阐述了当前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基本内涵、构建框架、具体构建措施等多个方面,有利于地方高校培养应用技术型音乐人才。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音乐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标准   注:本文系广西高等
期刊
摘 要:职业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环境下,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各职业院校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形体训练课程作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各职业院校的青睐,因此众多的职业院校开设了形体训练课程,通过训练,使学生塑造健康的体魄、优美的仪态、匀称的体型,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职业院校;形体训练;教与学  一、形体训练课程的作用
期刊
摘 要:文化自信是对于民族文化的自我肯定,是对于民族文化的发展前途的肯定,也是展现自己文化深刻内涵的一种最真实的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我们要将使民众认识到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这件事提到日程上,我国广大民众是否对于自己的文化有自信也是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关键。高校同样应当将文化自信教育纳入教育内容当中,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深刻地认识到文化
期刊
摘 要:民族声乐教学在高职院校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该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系统化的学习与训练掌握正确的发声、表演技巧,从而成为一名专业的表演者。其中,美声唱法是较为考验技巧的,因其对于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比较大,常常会将二者进行融合,逐渐形成美声唱法的民族化。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十分注重美声唱法教学,并希望通过进行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提高声乐课程的教学水平,让学生以更加系统与专业的方式参与课堂学习,从而
期刊
摘 要:新时代,公共美育应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美育教学的审美培养价值。高校公共美育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推动文化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我们应该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助力公共美育课程建设纵深发展。高校美育在具体实践上需要营造尊重创新意识的美育环境,增加侧重培养创新能力的美育内容,提倡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和创造性
期刊
摘 要:新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主动承担起为社会供应高素质职业人才的责任,在传授学生基础性乐理知识的同时不断强化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使民族器乐教学不断融合有价值的文化艺术发展成果,让应用型本科院校成为培养新一代民族音乐专业人才的基地,还应强化人才培育力度,突出教学活动的实践性与社会性。文章分析了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民族器乐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并通过深入分析指出了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民族器
期刊
摘 要:古代诗词体现了我国古典文化深厚的底蕴,同时也蕴含着音乐美价值。尤其是较早的朝代创作的诗词作品中,大多与音乐有着紧密的关联,不仅体现在音调、语言方面,还在意境的塑造上有所体现,因而这部分诗词的内在和外延都具有显著的音乐性,呈现出了特殊的音乐美。古代诗词中蕴含的音乐美,渗透于音节、音调、意境之中,构成了古代诗词特有的审美价值。因此,文章结合古代诗词中蕴含的节奏韵律之美感、抑扬顿挫之美感以及和谐
期刊
摘 要:在近年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下,杂技演出逐渐成为我国文化艺术产品“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在国内旅游演艺市场中也优势凸显。“赛场+商演”的演出运营模式是我国国有杂技艺术院团转企改制后坚持市场化道路探索出的一条能够促进杂技艺术产业化发展的演出运营模式。“赛场+商演”的演出模式相较普通商演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提升口碑影响力、节约运营成本、获得经济效益、激励创新创作等方面,对这一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