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备课中的“化学变化”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er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熟悉化学的人都知道,通过化学变化,通常能化腐朽为神奇,展现给人们超越想象的境地。就数学备课而言,我们通常有这样的共识: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然而,当下的备课却仍然沉溺于物理性质般的建构中,缺少了化学世界所能带给人们的那种炫目的神奇。其实,在数学备课中,只要我们存有化学变化的意识,寻求化学变化的契机,我们同样可以收获神奇的效果。
  【关键词】备课标;价值性;生活原型;构建;效率
  “不备课不上课;备好课才能上好课!”这是我校对教师备课提出的基本要求。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在我们呼吁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今天,笔者认为有必要重谈这一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如何备好课。
  一、备课标——要有“分解反应”
  新的课程标准为广大教师科学地实施教学提供了依据,备课应该在新课程的指导下进行。那么,备课中如何有效地解读课程标准的相关精神,笔者认为不妨做如下分解。
  1.理解它的价值性
  以统计的教学内容为例,其价值有如下几点:首先,激发一种兴趣。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这种思想在统计的教学中,体现尤其明显。统计的内容在一册的教材中,通常只安排2至3课时,教师应该充分把握契机,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其次,经历一个过程。布鲁纳说过:“知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结果。”突出“过程”也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突出过程,我们才能真正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作学生的成长历程。在统计的过程中,学生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将对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再次,掌握一些方法。统计的过程中,学生所掌握的一些方法,如画一画、分一分、数一数、比一比等,会让学生受用无穷。最后,养成一种意识。统计的意识,这种意识的养成,将大大增加学生的数学气质。认识到它的价值,我们的教学活动会更积极,更生动。
  2.把握它的注意点
  仍以统计的教学内容为例。在备课中我们应该把握以下注意点: ①统计学习的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而“观念”,绝不等同于计算、作图等简单技能,它是一种需要通过亲身经历去发展的感觉、认识和推断;②统计学习不能被作为“算术”学习来对待。统计观念的形成、统计知识的学习应当从经历统计活动而来;③“数字”与“数据”的区别。统计中的“数”都是“数据”,而非“数字”,即“数”都是有实际背景或含义的,不能简单地视其为“数字”;④统计教学内容选取应当注重生活实际,联系身边事例。只有统计教学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才能搞好统计教学。把握了这些注意点,我们的教学会更合理,更有效。
  二、备教材——要有“还原反应”
  数学教学十分重视算理,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学生获得答案的思维过程,也使他们从中总结经验,深化认知,学会方法。另一方面,数学教材的编写却受到诸如内容、体系等多方面的制约,许多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不可能一一呈现,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困难。因此,教师要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将课本中没有反映出的过程还原,也使学生清楚地看到教材的知识体系和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认识结构的构建。
  1.生活原型引入给学生
  数学教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对于一些单纯的技能性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采取适当地给数学知识配一个原型的教学策略。如减法的运算性质,可制作一段录像:小明拿10元钱到商店买东西,看到一支钢笔很好,就买了下来,又买了3本练习本,小华直接买了一支钢笔和3本练习本,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他们各剩多少钱?这样把数学知识还原,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使学生能更好地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学得不仅扎实,而且有趣。
  2.数学模型揭示给学生
  如学习完“10以内”加减法以后,教材进行了整理和复习,加减法整理和复习的呈现方式相同。首先出示了加(减)法表,再提出了两个问题:①看表里的加(减)法式题是怎样排列的。②任意指一道式题很快说出得数。笔者认为教材没有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我们说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要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要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学生没有经历加法表的整理过程,他就没有思考:这个加法表与以前学习的知识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要这样排列?它的排列是唯一的吗?不同的排列是否有不同的规律?显然教材没有设计到这些,形成结果的生动过程被現成机械的表格所取代,优秀的学生也许能回答书上的问题,但教学中过于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乐趣和对好奇心的刺激。教学时,学生可能首先提出来的是:为什么这个表不把它排列整齐一些呢?可见,学生首先观察的是形式而非内容,老师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把这个问题说清,而非学生来揭示规律。于是,这样的学习无需智慧只需认真听讲和单纯记忆,不需要深入思考,做题没有创新,排斥了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考和个性。
  三、备学生——要有“置换反应”
  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作为教者必须对学生的知识基础以及学习某一知识的认知特点进行研究。教学中常有这样的困惑:内容少而又密切联系实践的一课,学生还是学不好。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仅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错误地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备课要备好学生,应当学会“换位”,即设身处地地想学生所想,有时甚至要有意制造一种“换位”,形成与学生相近的认知水平与认知方式。
  1.了解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笔者曾有过这样的失误,在教学《人民币的互换》时,由于前一课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学生表现出较好的水准,我觉得这一课的内容又密切联系生活,于是我仅用了几分钟就教完了,余下来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反复订正,学生却就是学不好。例如,5角=(  )分,许多学生想不通,少数学生也有依葫芦画瓢(1角=10分)勉强得出结果。课后我进行反省,找到了失误的原因——高估了学生的能力与经验。事实上日常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如:1角钱买东西用去5分应找回多少钱的事,可用1角钱去换10个1分的事几乎没有,更别提用5角换回50个1分。我进一步分析发现,从“1角=10分”到“5角=50分”,学生需要一系列的分析类比推理的过程,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怎能轻松达到。   2.尊重学生自身的解题方式
  对于某个问题,学生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也会有不同解题策略倾向。这一点,在一题多解之后的方法优化中表现突出。关于方法是否需要优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但不论怎样,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思维方法,切不可将老师的方法强加于学生,高明的教师总是通过巧妙选择题目,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知不觉达到方法优化的效果。事实上,什么方法最好?笔者以为学生熟悉的、学生喜欢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由此我想,如果平时备课时能多蹲下身来看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就会少走弯路,学生就能学得顺畅,长久下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也能不断得到提高。
  四、备教法——要有“中和反应”
  俗话说,教有教法,教无定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不足的一面,一种教法也只有在一定的主观条件下才能发挥它的优越性。
  首先,选择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学目的、任务是通过具体内容的教学实现的,教学方法不但要符合学科的特点,还要符合课题内容的特点。例如,需要通过练习和操作才能获得的实验技能,适宜于选用操作的教学方法而不宜于用语言方法和直观方法;探索-发现法比较适宜于既不太复杂又不太简单的内容,在内容太复杂或很简单的情况下,选用接受-复现法比较适宜。一般说来,理论内容宜选用讲解法、谈话法或讨论法;概念的教学宜采用讲解法、练习法。
  其次,选择教学方法要考虑对学生的适用性,符合学生的特点。教师应注意了解学生的年龄、生理和心理特点、学习准备基础、对各种教学方法的适应程度、学习自觉性和学习态度、自我检查学习效果的发展水平以及班集体在学习方面的特点等。如果学生学习水平较高,学习准备基础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可以多采用讲述、讲演、讨论、实验、独立学习、演绎法和探索发现法等方法。如果学生的学习水平较低,学习准备基础较差,学习能力较弱,则应多采用谈话、讲解、讲述、演示和展示、练习、随堂实验、归纳法、接受-复现法等指导学习和日常检查,用新奇现象激发学习兴趣等方法。
  总之,备课中,对于教法的选择,应立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可将多种教法进行糅合,取各法之长,形成优势互补的局面,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对于一篇教案,其教法是否先进、科学,我们可以看其教法是否注重了学生积极性的调动,是否注重学生思维的启发;看学生是否有充分的机会去动脑、动手、动口,成为学习的主人;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是否通过自身的思维获得,而不是机械地接受或简单地模仿。
  五、备习题——要有“核反应”
  习题设计备课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习题设计的张力不足不仅会带来教学效率的低下,而且会引发拖堂。备课中的习题设计,笔者认为应有综合反应。我们是否可以接受这样的观点:1×100>100×1。即:通过一道题让学生得100分优于通过100道题让学生得100分。教学中,我们会安排多道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强化的目的,单道题目的功能往往没有被充分发挥,如何将习题巧妙综合,让习题张力十足?
  1.一题多变
  一位老师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设计了这样的题目:王大爷想围一个长方形菜地,宽6米,长12米,至少需要多長的篱笆?学生解答后,将原题中的条件之一“长12米”改为“长是宽的2倍”,最后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个条件“一面靠墙”。
  2.一题多解
  如连乘应用题:一幢4层的教学楼,每层有6个教室,如果每个教室布置2盆花,一共要准备多少盆花?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从而巩固此类应用题的一般特征与解题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在方法的讲解中,一方面可以让解题者自己阐述方法,另一方面还可以请其他同学对他人的方法做解释,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一题多解的功能。
  3.一题多问
  如百分数应用题的练习,可以出示条件:男生有25人,女生有20人。让学生自由补充条件进行解答。还可以出示这样的题目:水果店运来苹果100千克,                 ,桃有多少千克?①100×80%;②100÷80%;③100×(1+20%);④100×(1-20%);⑤100÷(1+20%);⑥100÷(1-20%)。让学生根据算式补充条件。
  数学备课中这些神奇的化学反应,带给我们的往往是意想不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效果,期望我们的数学备课中多一些这样的化学反应。
其他文献
高校体育教学应该不断更新理念,以跟上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的新要求。目前,很多高校体育教育存在各种问题,阻碍了其高质量展开,因此,本文针对目前高校体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
数学课程是以数字、字母、图形为符号的高度抽象的学科,其理论性强、内容枯燥,学习难度大。因此数学的教学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下功夫。 Mathematical course is
文本解读是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有效教学设计的前提,是英语阅读教学的关键,它不仅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教材解读能力,而且也关系到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本文以
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本文论述了加强事业单
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大数据思想理念已经在不断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统计系专业知识曾是数据处理分析的重要工具,大数据背景下,传统的统计学思维模式面临着挑战.本
目的检测大肠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腺癌组织中生存素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22例大肠正常
由于各种利益集团为各自的利益所驱、会计人员素质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法规不健全、单位内部控制不力等因素造成大量的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秩序健康发展。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河北省信息化建
教学理念  一课一得:抓作者六次对明明“笑”的描写,体会盲童明明爱笑、天真活泼、善良的特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表达方式并尝试练笔。  板块一:谈话导入,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首先老师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cui mang  出示:清( ) ( )童  青( ) ( )碌  生写字  师:我們先来看第一组,两个cui组成两个词,读音完全相同,但意思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