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农耕文明立传

来源 :新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nce_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渔樵耕读为代表的农耕文明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生产生活的实践总结,所体现的哲学精髓正是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精神资源。农耕文明的地域多样性、民族多元性、历史传承性和乡土民间性,不仅赋予中华文化重要特征,也是中华文化之所以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从文明传承的角度,我们策划出版了这套“中国乡存丛书”,一为农耕文明立传,二为延续农耕文明中的优秀价值基因。
  励志为乡村作传
  《瓦檐下的旧器物》作者黄孝纪老师,祖籍湖南郴州,原是报社的资深记者,有着很好的文字功底,近年来以其出生地——郴州八公分村为写作题材,陆续发表了百余篇散文作品。他的文字读起来自然而有力量的,有一股绵柔之力蕴藏其间,在不经意间打动你。
  收到《瓦檐下的旧器物》初稿时,稿子本身质量已经较高,我们主要是从宏观上提了两点建议:一是写法上是要让一个人的记忆,变成一个时代的记忆,突出分田到户、改革开放等时代印记对农人的影响;二是打破单纯以木器、铁器等分辑的结构,按照卧房、灶屋、厅屋、巷子、禾场、田野的空间顺序分辑,由近及远地展开叙事,同时这也是农人一天的劳作路线。作者针对这两点进行了打磨。
  再次发来稿子时,编辑团队审稿后进一步提出了修改建议。一是辑名与篇名的优化,辑名是场所,篇名是器物,只有与人产生关联,这些东西才有“温度”,因此,我们建议作者根据每一篇文章提炼出一个副标题与一段引导语,或表器物功能,或表作用,或蕴含人的记忆,以凸显器物特色;为了得到最合适的辑名,编辑与作者协商了多次,试了几个方案,终审前才最终确定了辑名。二是篇章排序的优化,为了更加突出人与器物的“互动”,我们打破原来的排序,为每一辑设计了一条逻辑线。如第一辑按照村人一生中会用到的器物的大致顺序排列;第二辑按照村人吃一顿饭会用到的器物的大致顺序排列;第三辑把木工箱放第一篇,其余各篇均是木工造就的器物;第四辑大致以村庄的一天为时间线,爬上楼梯,高处眺望,器物依次出场;第五辑大致以稻谷收获用到的器物为序;第六辑大致以春夏秋冬四季先后用到的器物为序,最后以木桥收尾,走过木桥,作者也走出了故乡。
  手绘插画和剪影,与文字相得益彰
  为了能让整本书能有更立体化的展现效果,让读者能有除文字之外更直观的感受,编辑团队先后尝试了几种方案。作者先后多次回到自己的鄉村,拍摄了上千张器物和场景照片,但这些图片不能直接放到书中,否则很容易打破文字建构起来的美好想象空间。在文字配合下,我们想呈现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感,为此我们先后尝试了简笔画、素描和手绘插画三种方案。简笔画的特点是平面化,不是很适合表现这种静物,尤其是一些器物外形相似;素描更具立体感,但颜色单一,不能呈现器物的那种原始味道;插画立体生动,层次感强,颜色的使用也更丰富,是三个方案中我们最满意的。但先后看了两个插画师的试画稿后,我们都觉得哪里缺点什么,后来策划吴老师多方打听,又找了一位退休的高级美编,他的样稿让我们眼前一亮——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古拙感。很快签了协议,每辑6—8幅插画,并各配一个跨页辑封,均由插画师根据作者提供照片手绘。之后,编辑团队与插画师就一些细节进行了半年的打磨,数易其稿。最终确定插画稿后,我们开玩笑,插画师要把我们“拉黑了”。
  然而还没完,我们不想仅仅配一幅插画就完事,在我们看来每件器物都是传承了千年的农耕文明的结晶,所以我们想把每幅插画都当作一件可以欣赏的艺术品去打造。因此,我们把每幅插画都排在了奇数页,背面的偶数页配一句从文中精选的与器物相关的图注。插画除配作者印章外,再配上器物名。为了体现旧器物的特色,我们起初想以农耕文明孕育的毛笔字书写,为此我找了书法协会的姐夫友情帮忙,先后试了楷书、行书、小篆和隶书,字体本身很好,但搭配效果均不理想。后来,有书法功底的同事尝试用软笔写了几幅器物名,与插画搭配起来效果竟然还不错,至此,这本书的手绘插画才最终确定了下来。
  除手绘的器物外,剩余的器物怎么呈现?编辑团队协商后确定了一个既实用又节约经费的做法——以剪影的形式呈现器物样貌,寓意是这些剪影不是器物本身,旧器物终将随着时间而消逝,于历史中留下它们的剪影。为了控制预算,剪影首先由编辑团队美术编辑出身的许晓琰老师根据实物图片制作,而后统一交由本书的设计师完善、提升。
  装帧设计,彰显匠心追求
  如果说文字是一本书的灵魂,那么装帧设计就是一本书的颜值。尤其是在当下的图书市场,一本书的装帧设计更是举足轻重。为此,我们请了“中国最美的书”设计者操刀打磨。
  首先是封面的设计。设计师的初稿是以旧器物为设计元素,看了两个封面后,编辑团队觉得不够有冲击力。最后吴小龙老师提出尝试以农村瓦檐为主题,同时也呼应书名。设计师找了各种各样的瓦檐,以此为主题又设计了多个封面,有聚象表现的、有抽象表现的,有部分覆盖封面的、有全覆盖封面的,有的是有棱角的、有的是很圆润的。编辑团队从中选出认可度较高的三幅进行投票,最终选出了现在的封面——以抽象的规律线条图案表现瓦檐,同时配以牛皮纸腰封,上覆器物剪影,这样的设计使得“瓦檐”和“旧器物”浑然一体。
  其次是版式的设计。打开封面后,是一幅跨页乡村旧器物的剪影图。目录前的跨页图,编辑建议设计成了农村大门的形状,叩开大门即是打开了目录,目录设计灵感源自农村常见的画报墙,目录上的器物一个个贴在瓦檐下的白色墙壁上。所有这些都是为了使读者更有代入感。一个设计师厉害之处就在于能和编辑相互成全,最懂书的是编辑,最懂设计的是设计师,很庆幸遇到一个优秀的设计师,不仅一起磨出了封面,甚至在翻阅书稿后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版式构想——配合旧器物剪影将文字排成相应的形状,如“陀螺”篇就将文字排成了很有特色的陀螺状。版式设计是本书的一个亮点。
  最终定稿后,我们考虑本书的正文用纸,我们先后尝试了常规的轻型纸、纯质纸,但均没有那种年代感,几经比较,我们决定选用复古的土黄色牛皮纸,虽然成本偏高,但却能最好呈现那个年代的记忆,而且这种牛皮纸也是泥土的基调,更是乡村的颜色。书籍采用裸脊形式,选用与牛皮纸颜色相近的麻线装订,书脊配以原色麻棉布印制的书名,我们想使读者拿到书后感受到满满的质朴气质。另外,为了更好呈现这本书的美,我们做了少量的手工毛边本,手工撕出的锯齿状毛边是对书本外形与手感的进一步提升。总之,所有的设计无不弥漫着那个年代的独特气息。
  这套书是广西人民出版社以匠人之心,致敬逝去的乡村时代,做出的一个大胆而自豪的尝试。我们会聚了有情怀的作者、有情怀的出版者、有情怀的设计师,期待你能成为那个有情怀的读者!
  作者单位:广西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书籍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阅读关乎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作为荆楚文化发祥地的湖北,自古就是知书崇礼的文化重镇,勤学善学之风世代相承。近年来,湖北积极响应中央“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号召,将全民阅读确立为本省的长期战略和文化惠民工程,并把“建好用好‘农家书屋’,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湖北”郑重的写入《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深入贯彻《湖北省全民阅读三年行动计划》,着力推动文明湖北与文化强省建设。
期刊
金秋十月,我们欢聚在四季如春的美丽南宁,共同出席第二届中国全民阅读年会,我感到非常高兴,感谢主办单位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广西出版传媒集团、人民出版社搭建了这样好的一个推动全民阅读的平台。  党中央、国务院一向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我在担任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期间,参与和见证了全民阅读活动的发展,在全国政协第11、12届的会议期间,我所在的全国政协新闻出版界别一直在呼吁加快全民阅读立法。2016年,我
期刊
在去年南宁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全民阅读年会的基础上,10月25日至26日,以“倡導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中国”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全民阅读年会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  今年是全民阅读工作非常重要的一年:年初推动全民阅读第六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8月21日考察读者出版集团;9月8日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中,两次提到推动全民阅读。在这样的背景下组织第二届中国全民阅读年会,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能
期刊
在介绍朱老总读书故事前我先讲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称呼朱老总为爷爷,为什么叫他爷爷?我出生就在他身边,那时候我上小学,有一次一位中央领导到家里探望爷爷,我上学回到家里,按照习惯先推门,看到老人家在交谈,我就喊了一声爷爷。当时这个领导同志就问这个是谁的孩子?他说这是我女儿朱敏的孩子。这位同志就说外甥为什么不叫你姥爷?当时朱老总说地主才叫姥爷,我不是地主佬,新社会男女都平等,所以孩子都是亲孙子。我从
期刊
本刊讯(特约记者 普庆玲 记者 宗蕾 )10月12日,由中国书院学会、韩国书院学会、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湖南汨罗屈子文化园管理中心联合主办,屈子书院、汨罗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第八届东亚书院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9年中国书院学会年会在汨罗市屈子文化园屈子书院召开。来自中、日、韩三国的六十余名专家学者聚焦“书院文化传统与现代发展”这一主题展开研讨,会议分开幕式领导致辞、大会主旨演讲、主题
期刊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先锋城市,不仅改革开放走在全国前列,同时也是很多新观念的策源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其中,全民阅读就是典型的案例之一。下面从三个方面介绍目前的开展情况。  让城市因为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深圳蛇口有“中国改革开放试管婴儿”之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等口号令人印象深刻。另外,入选深圳十大观念的“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同样影响深远。  改革
期刊
今天,阅读新“声”态可以说无处不在。针对音频行业发展现状,我从新阅读、新“声”态、新服务、新经济四个方面梳理如下。  新阅读。在当下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每天会接收到海量信息,在内容阅读的过程中,听觉作为获取和分析信息的重要方式常常被人们忽视。但事实上,在办公、开车、睡前等场景中音频是更便利和直接的内容获取方式。根据数据统计,音频类APP的用户活跃时段主要集中在晚上11点之后,即睡前时间是人们音频收
期刊
在2019年11月召开的全国全民阅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由贵州省委宣传部、贵州省新闻出版局推荐的孔学堂 · 国学图书博览会入选20个全国全民阅读优秀项目。  2014年8月正式挂牌的孔学堂书局,由原当代贵州期刊传媒集团(现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主管主办。孔学堂书局有限公司着力提升策划能力和原创出版能力,出版了《礼法传统与现代法治丛书》《孔学堂文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西
期刊
在2018年的中国全民阅读年会上,我和大家分享交流的中心话题是“学者、出版人在推动全民阅读工程中的角色定位”。当时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是考虑到在推动全民阅读工程做实做优的过程中,更需要把专业分工置于一个重要的位置。而学者、出版人这样一种角色定位在我看来主要应该表现为阅读理论的专业阐释者和阅读行为的专业践行者。  在2019年的第二届中国全民阅读年会上,我们讨论的中心话题依然是“全民阅读”,但今天的讨
期刊
11月8日,第二十届深圳读书月启幕。  “先读为快 行稳致远”是第二十届深圳读书月的年度主题,也是通过书香社会建设迈向城市文明典范的思考与追求。本届读书月共策划主题活动720项,包括60项重点主题活动和660项一般主题活动。其中,重点主题活动分设“特别策划”“书海导航”“名家分享”“互联网+”“书林撷英”等十大板块,推出24项创新项目,创新比达40%。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李洱、徐则臣和严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