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职业学校的实训教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践环节,它不仅能使学生通过实践的感性认识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锻炼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但在传统的校外实训中,经贸类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时只能边缘性参与企业经营,造成实习效益低下;企业往往难以顾及教育目标,造成“实而不习”等问题一直存在。因此,本校开始探索校内综合实训,以突破人才培养的困境。
关键词:常青藤;职校;经贸类;实训
中圖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2.088
1成果研究背景
2014年,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常州市教育局、财政局和税务局的大力支持下,独立出资成立常州旅商常青藤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常青藤”连锁实训超市为其下属分公司。超市已在全市9所教育局局属学校开设网点,营销等四个经贸类专业的师生组成团队负责网点的日常运营。超市把教育功能放在首位,近乎零利润经营,已真正成为经贸类专业的全真教学实训平台。
2成果研究内容
“常青藤”连锁超市实训平台,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实训实习模式,基于这一平台,学校提出培养“可独当一面的门店经营管理能力”的实训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实训掌握超市门店经营管理的综合知识和技能。为此,学生组建团队,在教师指导下承包网点的经营管理;采用“三主体共建活性课程”的方式由企业资深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基于超市运营的综合实训课程,实现“三融合”即岗位融合、角色认知融合和专业课程知识的融合,形成完整的综合实训架构,完成各教学环节的良性衔接。
3问题解决方法
(1)经贸类专业学生在以往顶岗实习时只能边缘性地参与企业经营,造成实习效益低下。“常青藤”连锁超市不以营利为目的,但除此以外与其他超市没有根本区别。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后营销、物流、会计和电商专业的学生通过专业互补搭配的方式分组,形成一个6-10人的学生团队经营管理一家超市,教师作为“总公司”外派的监督员指导每个经营团队的工作。学生团队拥有经营管理的全部权利,通过在店长、理货员、收银员等岗位上的轮岗,每个学生均能接触到企业运营最真实的细节。通过一学期的实训,学生与实训前判若两人,实践技能与综合素养明显提升,说明以学校为主导的教育型企业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实习实训的效益,是一种理想的校企合作形式。
(2)传统的顶岗实习中企业难以顾及教育目标,造成“实而不习”的困境。“常青藤”超市网点设在局属学校中,上课期间超市基本处于休息状态。据此,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忙时工作、闲时学习”的“三明治”式学习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团队把工作间隙进行功能划分,划出专门时间用于理论深化、案例研讨、项目模拟、学习反思。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开展视频互动、线上答疑,并通过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组织必要的教学活动。“三明治”式实训教学组织方式在微观上把“工学交融”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了工作场所与学习场所、工作任务与学习反思、教学目标与工作成果的有机结合,破解了工作与学习无法兼顾的难题,实现了顶岗实训的“初心”。
(3)专业间界限过于分明,不利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学生在进入“常青藤”超市前已完成三年的理论学习,也参与了校内实训,但仍缺乏综合职业能力,难以快速胜任工作。为此,采用“三融合”策略迅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同专业学生组成团队,形成角色认知融合,有利于不同专业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打破专业界限,随机分配岗位和轮岗,形成岗位融合,倒逼学生进行全面学习;开发跨专业、跨课程的综合实训项目,共计6个实训模块,28个工作任务,实现了课程融合,提高了实训教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4)课程内容滞后于产业的发展,学生学习意愿较低。学校通过高度模拟“常青藤”超市的运营开发实训项目的方法,以解决课程内容滞后的问题,但企业经营情境千变万化,给综合实训课程开发带来难度。学校采用了“三主体共建活性课程”的策略:①三主体:学校聘请两位资深的超市经营管理者作为特聘专家,主导实训项目的开发,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将项目教学化,“常青藤”实训学生参与项目开发,从学生视角提供建议;②活性课程:课程采用活页形式以保证高度的开放性,新的教学内容可随时添加。活页中留下大量空间供学生撰写实训反思和提供学生视角的项目建议。课程的活性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意愿,提高了学习兴趣。
4成果的创新点
(1)“常青藤”实体经营综合实训逐步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创新。“常青藤”连锁超市是由我校作为独资法人发起的,营销、物流、会计、电商四大专业的师生共同参与、惠及全市多校师生的教育型企业。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另一方面,近年来经贸类学生因学历不够、经验不足造成的实习难、就业难、创业难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教师则通过这一平台为校本教材、模拟实训、实验题库的编写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与教育素材。
(2)率先将“创业”的理念渗入经贸类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常青藤”项目真实地融合了一个公司从设立到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注册登记、市场调研、成本核算、市场营销、物流操作以及资金结算等环节。学生通过组队承包各分店经营的方式,萌生创业理念,在实践中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创业理论知识,梳理创业思路。专业教师在亲历公司设立与运营过程中,通过信息平台共享专业理论知识,亲身指导学生创业。
(3)创新开发“工学交融、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区别于职业教育实训中传统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常青藤”连锁实训超市项目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实训中企业主导实践、学校教育无力的僵局。经贸类学生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下,借助信息化平台,通过认知实训、跟岗实训、顶岗实训,将工作与学习进行交融,实现了学校教育理念引领、专业课程体系保障、企业实践相配套的实训效果。
(4)创新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将“常青藤”这一校办企业不断推向社会。“常青藤”连锁实训超市已在省常中等9所学校创设了分公司,旨在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实训情境,以进一步提高职校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解决问题与应变等综合职业能力。借此,学生在综合实训中的自主性亦得到进一步提高,将民主管理、团队合作真正贯彻到经贸类综合实训过程中。
5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常青藤”综合实训平台惠及校内各专业师生。自2014年起,该成果在学校其他类别的专业中也得到了推广应用,学校在常青藤企业管理公司下增设了广告设计分公司、酒店管理分公司、蒲公英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各专业相应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依托“常青藤”平台开发相关实训课程,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良好,惠及了全校所有学生。
(2)“常青藤”综合实训效应辐射校外。“常青藤”公司创建至今,常青藤连锁实训超市已开设9家,校内1家,校外8家,2017年暑期将增设2家,其他分店也在陆续筹备中,不断带动“常青藤”公司下其他项目的推广,并成为宣传我校办学特色、传播职业教育理念的靓丽窗口。此外,该成果全省首创,其独特性和新颖性对同类院校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目前,已有吴江中专、江阴中专、丹阳中专、安徽全椒职业教育中心等多所学校莅临参观学习。未来,“常青藤”实训平台还将对常州地区其他职业院校和高等学府经贸类专业学生开放,以使更多的学生获益。
(3)“常青藤”综合实训机制赢得各界好评。“常青藤”平台受到了校内外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常青藤”平台让学生有了职业生涯的开端,让校内专任教师走出了课堂难以翻转的困境,提升了教学乐趣。此外,常青藤连锁实训超市以其“商品低价、服务优质”的特色赢得了广大师生消费者的喜爱,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职业教育的新面貌 。该项改革与成果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常州日报》2014年以“绿色超市”为题报道了常州旅游商贸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成效、经验和做法。
关键词:常青藤;职校;经贸类;实训
中圖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32.088
1成果研究背景
2014年,常州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常州市教育局、财政局和税务局的大力支持下,独立出资成立常州旅商常青藤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常青藤”连锁实训超市为其下属分公司。超市已在全市9所教育局局属学校开设网点,营销等四个经贸类专业的师生组成团队负责网点的日常运营。超市把教育功能放在首位,近乎零利润经营,已真正成为经贸类专业的全真教学实训平台。
2成果研究内容
“常青藤”连锁超市实训平台,改变了原有的教学模式和实训实习模式,基于这一平台,学校提出培养“可独当一面的门店经营管理能力”的实训目标,要求学生通过实训掌握超市门店经营管理的综合知识和技能。为此,学生组建团队,在教师指导下承包网点的经营管理;采用“三主体共建活性课程”的方式由企业资深人员、教师、学生共同开发基于超市运营的综合实训课程,实现“三融合”即岗位融合、角色认知融合和专业课程知识的融合,形成完整的综合实训架构,完成各教学环节的良性衔接。
3问题解决方法
(1)经贸类专业学生在以往顶岗实习时只能边缘性地参与企业经营,造成实习效益低下。“常青藤”连锁超市不以营利为目的,但除此以外与其他超市没有根本区别。在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后营销、物流、会计和电商专业的学生通过专业互补搭配的方式分组,形成一个6-10人的学生团队经营管理一家超市,教师作为“总公司”外派的监督员指导每个经营团队的工作。学生团队拥有经营管理的全部权利,通过在店长、理货员、收银员等岗位上的轮岗,每个学生均能接触到企业运营最真实的细节。通过一学期的实训,学生与实训前判若两人,实践技能与综合素养明显提升,说明以学校为主导的教育型企业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实习实训的效益,是一种理想的校企合作形式。
(2)传统的顶岗实习中企业难以顾及教育目标,造成“实而不习”的困境。“常青藤”超市网点设在局属学校中,上课期间超市基本处于休息状态。据此,学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忙时工作、闲时学习”的“三明治”式学习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团队把工作间隙进行功能划分,划出专门时间用于理论深化、案例研讨、项目模拟、学习反思。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开展视频互动、线上答疑,并通过超星网络教学平台组织必要的教学活动。“三明治”式实训教学组织方式在微观上把“工学交融”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了工作场所与学习场所、工作任务与学习反思、教学目标与工作成果的有机结合,破解了工作与学习无法兼顾的难题,实现了顶岗实训的“初心”。
(3)专业间界限过于分明,不利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学生在进入“常青藤”超市前已完成三年的理论学习,也参与了校内实训,但仍缺乏综合职业能力,难以快速胜任工作。为此,采用“三融合”策略迅速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同专业学生组成团队,形成角色认知融合,有利于不同专业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打破专业界限,随机分配岗位和轮岗,形成岗位融合,倒逼学生进行全面学习;开发跨专业、跨课程的综合实训项目,共计6个实训模块,28个工作任务,实现了课程融合,提高了实训教学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4)课程内容滞后于产业的发展,学生学习意愿较低。学校通过高度模拟“常青藤”超市的运营开发实训项目的方法,以解决课程内容滞后的问题,但企业经营情境千变万化,给综合实训课程开发带来难度。学校采用了“三主体共建活性课程”的策略:①三主体:学校聘请两位资深的超市经营管理者作为特聘专家,主导实训项目的开发,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将项目教学化,“常青藤”实训学生参与项目开发,从学生视角提供建议;②活性课程:课程采用活页形式以保证高度的开放性,新的教学内容可随时添加。活页中留下大量空间供学生撰写实训反思和提供学生视角的项目建议。课程的活性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意愿,提高了学习兴趣。
4成果的创新点
(1)“常青藤”实体经营综合实训逐步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机制的创新。“常青藤”连锁超市是由我校作为独资法人发起的,营销、物流、会计、电商四大专业的师生共同参与、惠及全市多校师生的教育型企业。学生跨学科、跨专业的学习主动性显著提高;另一方面,近年来经贸类学生因学历不够、经验不足造成的实习难、就业难、创业难的实际问题得以解决。教师则通过这一平台为校本教材、模拟实训、实验题库的编写积累了生动的教学案例与教育素材。
(2)率先将“创业”的理念渗入经贸类综合实训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常青藤”项目真实地融合了一个公司从设立到运营过程中所涉及的注册登记、市场调研、成本核算、市场营销、物流操作以及资金结算等环节。学生通过组队承包各分店经营的方式,萌生创业理念,在实践中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创业理论知识,梳理创业思路。专业教师在亲历公司设立与运营过程中,通过信息平台共享专业理论知识,亲身指导学生创业。
(3)创新开发“工学交融、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区别于职业教育实训中传统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模式。“常青藤”连锁实训超市项目打破了传统职业教育实训中企业主导实践、学校教育无力的僵局。经贸类学生在真实的业务环境下,借助信息化平台,通过认知实训、跟岗实训、顶岗实训,将工作与学习进行交融,实现了学校教育理念引领、专业课程体系保障、企业实践相配套的实训效果。
(4)创新运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将“常青藤”这一校办企业不断推向社会。“常青藤”连锁实训超市已在省常中等9所学校创设了分公司,旨在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实训情境,以进一步提高职校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解决问题与应变等综合职业能力。借此,学生在综合实训中的自主性亦得到进一步提高,将民主管理、团队合作真正贯彻到经贸类综合实训过程中。
5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
(1)“常青藤”综合实训平台惠及校内各专业师生。自2014年起,该成果在学校其他类别的专业中也得到了推广应用,学校在常青藤企业管理公司下增设了广告设计分公司、酒店管理分公司、蒲公英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各专业相应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依托“常青藤”平台开发相关实训课程,深化产教融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表明,教学效果良好,惠及了全校所有学生。
(2)“常青藤”综合实训效应辐射校外。“常青藤”公司创建至今,常青藤连锁实训超市已开设9家,校内1家,校外8家,2017年暑期将增设2家,其他分店也在陆续筹备中,不断带动“常青藤”公司下其他项目的推广,并成为宣传我校办学特色、传播职业教育理念的靓丽窗口。此外,该成果全省首创,其独特性和新颖性对同类院校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应用价值。目前,已有吴江中专、江阴中专、丹阳中专、安徽全椒职业教育中心等多所学校莅临参观学习。未来,“常青藤”实训平台还将对常州地区其他职业院校和高等学府经贸类专业学生开放,以使更多的学生获益。
(3)“常青藤”综合实训机制赢得各界好评。“常青藤”平台受到了校内外广大师生的一致好评。 “常青藤”平台让学生有了职业生涯的开端,让校内专任教师走出了课堂难以翻转的困境,提升了教学乐趣。此外,常青藤连锁实训超市以其“商品低价、服务优质”的特色赢得了广大师生消费者的喜爱,也让更多的人看到了职业教育的新面貌 。该项改革与成果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常州日报》2014年以“绿色超市”为题报道了常州旅游商贸产教融合实训平台的成效、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