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的生命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hdengm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育教学实战经验的长征路上,我已经走过三十多个春夏秋冬了,对于怎么做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我可以用自己这些年从事的语文教学经历浅谈一下个人在语文教学方面的认识和看法。
  【关键词】探究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可以说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能在实际的教学环境中灵活运用。新课标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与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我看来,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课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课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课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呢? 我有几点体会:
  一、充分的深入的研究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课本,要“在课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课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课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解,“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由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無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一篇课文究竟应该怎么上,什么方法最好,什么形式行之有效,我们很难有个一般的标准去加以衡量。不同的教师个性,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最好的,只有此时此地最有效的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许要花费许多时间与精力,甚至包括一些“无用功”,但它却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一环。
  二、营造生动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营造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营造问题情境的常用方法有:
  (1)联系实际生活
  (2)结合演绎推理
  (3)利用类比推理
  (4)借助多媒体直观手段
  (5)借助童话故事
  在探究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思维的开始,在弘扬创新精神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人物形象,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会增强学习效果。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课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通过研究总结出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策略。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信任学生,相信学生能提出问题;要激励学生,那怕是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沟通与理解;要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轻易否定。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1)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
  (2)注意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组织汇报讨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4)开展课外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3.对问题进行筛选,让学生提出有价值问题。
  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尝试解决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当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后,教师应该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的指导者,应该鼓励并放手让他们通过查找资料、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等多种途径尝试解决问题。这对启发、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三、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春晓>>一课时,我先配乐诵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一个大课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教学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改革的重要理念。纵观中国当今的初中物理教学,学生的物理学习与生活脱节现象严重,据此,笔者提出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设想。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  近年来,教学与实际的社会生活存在的联系的问题,一直是广大教师和教育界重点关注的问题,让课堂教学回归到现实的生活世界是课堂教学发展
期刊
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双边活动的重要形式,是传递信息的有效途径,也是启迪学生思维的驱动力,恰当而富有艺术的提问是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提问的作用。而发挥提问的作用。在注意提问科学性的同时还必须讲究提问的艺术性  1 激趣设疑  好奇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发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因此,课堂提问要讲
期刊
【摘 要】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接受教育的,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应是教学的主体,回归学生主体已成为现代教学模式共同的趋向。本文从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心理、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阐述了回归学生主体的迫切性。旨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英语课堂教学;学生;主体  时代在呼唤创造型人才,作为输送人才的主阵地——学校,就需要与时俱进。激发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
期刊
语文是一门最接近生活的学科,它内容丰富多彩,最富有生活情趣;语文课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但是,由于深受应试教育影响,当前的课堂,严肃和紧张太多,规矩和要求时时抑制着思维的拓展和表达的灵动,语文教学变成了枯燥乏味的知识灌输,语文课堂也失去了应有的生机与灵性。让课堂洋溢欢乐,充满有情味的笑声,应该成为师生共同追求的生活。那么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收获一节智慧与德育并举的精彩的语文课堂呢?不
期刊
【摘 要】历史学科是中学教育的基础课,是一门富有创新内涵的学科,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实例,谈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创新思维能力;学生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创新教育进一步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成为大家积极探讨的热门话题。历史学科是中学教育的基础课,是一门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蕴含着
期刊
【摘 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有了很多生机和活力,从单一的课程探索走向多维的生活化探索学习,将学生的学习与日常生活接轨,让更多的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向学生提供充分體会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去经历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数学情感,提升学生的数学内涵,丰富学生的数学底蕴。我认为创设
期刊
【摘 要】儿童对于事物的判断中,色彩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美术教育为孩子们学习色彩提供了重要的平台。游戏教学让孩子们在愉快的课堂教学中的认识色彩、使用色彩,表现色彩;让孩子纯真的心灵感受着色彩带给他们的乐趣,丰富着孩子们的情感。  【关键词】玩转色彩;游戏教学;寓教于乐;丰富情感  心理学家肯特做了大量的色彩实验,实验的结果是,儿童在判断事物时,凭借的不是事物的外形而是事物的色彩。因此,相对形态而言,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在各类课堂中充分地体现了出来。这种学习方式的变革不但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推动了课改的进一步深化。但笔者在平时的教学调研中,就合作学习也发现了不少理解上的偏差与操作上的失误。  镜头一:课堂上,某教师在执教《藤野先生》时,出示生字、生词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解决字词。”——有必要吗?学生完全可以借助工具书就自主完成的学业要在课堂
期刊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但在平日的教学中,教师独霸课堂的现象仍然很严重,仍然存在教师苦口婆心、学生无动于衷的低效状态。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并解放他们被禁锢的心智和被束缚的个性,我认为,应在课堂上加强对话,让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支点,让对话成为课堂的金钥匙。  一、激发兴趣,有效开启对话之门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学习就会积极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