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们,到延安去!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elaopol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西安至延安八百里长的公路线上,每天都能看到络绎不绝的热血青年向延安进发
  
  我参加过1938年抗大第六大队(对外称八路军随营学校)第五期的招生工作,耳闻目睹了广大青年学生长途跋涉,投奔延安,报考抗大的感人情形。
  1938年,抗日战争进入了第二年,华北和京、沪、杭相继沦陷,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高潮。全国各地,特别是沦陷区的爱国青年,看到抗大的招生广告后,纷纷投奔延安,报考抗日军政大学。
  这批青年第一步先到西安,第二步再到延安。在西安至延安八百里漫长的公路线上,每天都能看到络绎不绝的热血青年向延安进发。
  这是一条不平坦的路,从秦川平原开始就逐渐进入山区,土地贫瘠,荒山秃岭,人烟稀少。虽然这是南来北往的一条主要公路,但却是崎岖不平的土公路,汽车一过尘土飞扬。
  夏秋之际,天气还是热,走起来一身汗,行路更加艰辛。
  这批青年,绝大多数是大、中学生,他们从来没有走过这么难走、这么远的路,几里路下来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尤其是上山,走上一段路就气喘嘘嘘,要小憩一会儿。
  那时没有公共汽车,这条公路上只有很少的运输卡车往来。北去的汽车多是装满了货物,即使可以搭车,车费也很昂贵,穷学生付不起。
  
  二、八百里的路程,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小长征”,要走一个月以上才能到达
  
  学生们离开西安时,有的穿着西装和皮鞋,也有的穿着长袍、裙子。
  刚上路时,他们一般要雇请一个人挑着皮箱和行李,自己挺起胸膛,向着延安方向紧步北上。不几天,脚打起了泡,走不动了,就向老乡雇一匹小毛驴骑上。他们许多人只是在书本上看过毛驴,开始不敢骑,也不会骑,要由老乡扶上驴背,并紧紧地保护着,慢慢地,才能自己独自骑着向前进。
  但是学生们很穷,盘缠很少,不可能总雇毛驴,只好靠自己的两条腿,跟着挑行李的老乡慢慢地行走。越往前走,食宿的费用就越少,也雇不起挑夫了,便把皮鞋、西装和皮箱等东西大减价卖掉充当路费,自己背着简单的生活必需品和换洗衣服,轻装赶路。
  进入山区后,虽然都是些小县、小镇和小村庄,为了节约,他们都住在便宜的客店,好点的旅馆是不敢问津的。如果错过了小县镇,就没处投宿,只好在农村老乡家借宿。
  这种情况下,讲究卫生是做不到了,在途中汗水浸透了衣服或者下雨淋湿了衣裳,常常无法换洗,只好穿在身上捂干,遇到河沟,便痛痛快快地清洗一番。
  特别是南方人来到北方,着实很不习惯,很难遇到机会洗洗澡,许多人身上染上了跳蚤、虱子。
  青年们常常是饥一顿饱一顿,遇到什么吃什么。吃的是小米、包谷,面食幾乎见不着,更没大米饭吃。江南人对吃小米、包谷很不习惯,但饿了吃起来便觉得又香又甜。为了去延安,他们觉得吃点苦算不了什么。
  西延公路的洛川以南,是国民党的管辖区,他们知道这些知识青年是要去延安的,开始时比较顺利,青年们没有受到多大阻拦,说说好话就过去了。到后来,他们就开始刁难了。但是这些学生决心下定了,这条路不叫通过,便寻找另一条路过去,或拐个弯绕过去,大道不行走小道,白天不行,晚上设法通过。
  这些热血青年,为了去延安,真是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战胜了各种困难。八百里的路程,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小长征”,他们要走一个月以上才能到达。
  他们说,延安是他们理想的地方,是共产党、朱德、毛泽东所在的地方,是抗日的中心。特别是“西安事变”以后,人们更向往着延安。他们过去听过许多共产党和红军的传奇故事,从心底早就树起了朱德、毛泽东、贺龙、徐向前、徐海东等革命英雄的高大形象。他们说,看了《新华日报》、《新中华报》和《西行漫记》,特别是看了《抗大动态》,对延安和抗大的新风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一切太令人向往了。尤其是读了毛泽东的有关文章和讲话,如《论持久战》等,更是加深了对共产党的抗日主张的理解。这些书在国民党统治区是禁书,只能偷偷地看。这些书,在进步同学、好朋友之间传阅,青年们常常一看就是大半夜,甚至通宵。他们感到这些书很新鲜,不仅是内容新鲜,连语言文字也感到新鲜。看到《抗大动态》时,感到这样性质的大学校,真是新奇,在世界上也难以找到。学校里人人平等,文化生活、学习方法处处体现了民主、自由、友爱、团结的精神,真正体现了抗大“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个字的校风。学习内容也非常现实,体现出培养抗日军政干部学用一致的原则。
  同学们说,为了来延安,为了抗日,一路上确实很艰苦。原来连想也没想到过途中有那么多难处,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面对这些困难,又算啥呢?他们总是以延安、抗大精神激励自己,一个劲地向北走,自信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一定能克服。
  一路上的老乡们真是好,特别是到富县以北的陕甘宁边区,老乡们都帮助他们,向他们宣传介绍共产党和边区的情况,给了他们极大的鼓舞。他们盼望早日到达延安。途中不论是饮食、住宿,还是挑行李、雇毛驴,都是公平交易,老乡们从不要高价,有的还不要他们的饭钱。
  
  三、“怎么说没有考试呢?已经考过了嘛,你们从西安来到延安,这就是考试。能到达延安就是合格嘛!”
  
  抗大第六大队在洛川城北一带的农村里,大队部驻在猴子头。我是第六大队的卫生所长,卫生所设有30余张病床,主要接收报考抗大途中生病的青年学生。
  第四期学生毕业后,第六大队就在村西头西延公路的旁边搭起了招生棚,张贴了大幅招生广告和欢迎报名的标语口号,放置了桌椅,并备有茶水。
  我们招生的同志每天都看着这条公路上络绎不绝的青年奔向延安抗大,可就是不来第六大队报名。他们只在棚里坐一坐,喝杯茶水,又继续北进。
  招生的同志反复不断地向他们讲,这里是抗大第六大队,是抗大的一部分,在这里报名学习是同延安一样的,学的内容方法都一样。洛川到延安还有200多里,还要翻越一座山。在这里报名就是到了抗大。但是他们还是直奔延安,都有“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
  学生们不断地在大队的村西头路过。第六大队招不到新生,只好把情况向延安总校报告。总校指示:延安抗大的学生已经饱和,告诉他们延安收不下了,就在洛川报到。
  大队把这个指示精神用告示贴在招生棚外,动员说服学生们留下来。但是他们还是不愿留下,还是要到延安去。这样,六大队只得再报告延安总校。总校答复说:已报告军委,并已指示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说明延安抗大招生已逾一万,已饱和,收不下了,望直接介绍到洛川抗大第六大队,由他们接收。
  这样,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把学生源源不绝地介绍到洛川第六大队,不到一个月,编制名额就满了。但学生仍由西安办事处不断地介绍到第六大队。六大队再三动员学生去延安,但他们却要在洛川报名,理由是,介绍信是开给六大队的,你们就应接收我们。六大队只好报告总校,总校指示六大队扩大招生。这样,六大队的三个支队各增编一个队接收学生。
  这批青年,为了抗日救国,为了寻求革命真理,从沦陷区和大后方长途跋涉到了抗大后,进步很快。通过学习,他们认识到共产党所指引的方向和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愿为之而奋斗。有不少学生到校半年左右,就写入党申请书,热切期望能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抗大通过组织手续发展了一批党员。
  有人说:“这个抗日军政大学的学生,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小学、中学和大学程度都有,入学不考试,不管合格不合格都收下,这叫什么大学?”确实是如此。学生中有文化程度较低的工人、农民,有中学生、大学生,乃至大学教师,还有各种不同的专业人才。专家、教授,他们到了抗大都编入中队学习。
  有一次,毛主席对抗大学生讲话时曾谈到这个问题:“怎么说没有考试呢?已经考过了嘛,你们从西安来到延安,这就是考试。能到达延安就是合格嘛!”
  这批学生,经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锻炼,许多人成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和我党的高级领导干部。
其他文献
古罗马经历帝国初期的鼎盛后,之所以迅速走向衰亡,与罗马奴隶主的奢侈浪费是密不可分的。   罗马奴隶主非常讲究吃,极力追求吃的品位和格调。为了满足口腹之欲,他们不惜耗费人力物力,搜遍了陆地和海上。  吃与喝密不可分,罗马奴隶主纵酒豪宴,日益成风,每晚沉溺于喧闹而又淫秽的酒宴之中。在欢乐音乐的陶醉下,宴会很快便变成毫无节制的狂饮。科路美拉说:“我们经常享用过量的饮宴,我们甚至用蒸气浴来使自己大量出汗,
期刊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后,痛定思痛,认为,国民党今后要与共产党斗争,光靠自己的力量不行,必须联合周边国家,共同建立一个反共联盟。   于是乎,1949年7月中旬,蒋介石给韩国总统李承晚去电,希望访问韩国,商谈建立太平洋反共联盟等问题。7月19日,李承晚给蒋介石回电,正式邀请蒋介石访韩。   1949年8月6日晚上,李承晚在海军司令部举行欢迎蒋介石的宴会。宴会举行前,李承晚的一个贴身秘书私下找到曾
期刊
古币里有一种特殊的钱币,它们和正用品货币具有相似的材质和形制,却不具备流通消费的功能,只供开炉、镇库、玩赏、祈福、馈赠、装饰之用,个别还具有富丽的图案和文字,称之为“花钱”,又称民俗钱。   花钱虽为“钱”却不能花。  翻开一部源远流长、汪洋恣肆的中国古钱币史,姑且不提色彩斑斓、各擅风流的盛世王朝,但凡在历史上铿锵潇洒过的枭雄草寇,只要开炉铸币的,绝少不了花钱的问世。   花钱虽不能消费,却以其较
期刊
链接>>  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件震古铄今的大事,它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的新纪元,揭开了近代中国向现代化迈进的序幕。孙中山先生晚年,在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推动和帮助下,提出革命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改组中国国民党,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促使中国革命走向新的高潮。    在上海繁华的淮海路以南,思南路东侧的香山路上(原莫利哀路)
期刊
1876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烟台条约》,其中一条是派钦差大臣到英国“道歉”,并任驻英公使。  驻外国公使,这在今人看来是平常的一件事,但在当年,中国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从无派大使到“属藩”之说,认为与“蛮夷之邦”的“洋人”打交道有失身份。人们将出洋视为畏途,更将离开“礼仪之邦”到“蛮夷之邦”视为奇耻大辱,派谁出去呢?成为清政府的一大难题。  选来选去,清廷决定派以懂洋务著称的郭嵩
期刊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战争爆发后,朝鲜人民军英勇作战,一鼓作气,于6月28日解放了汉城,眼看南方指日可下,南北朝鲜统一胜利在望。然而,美国唯恐他扶植的南朝鲜李承晚政权垮台,在亚洲引起连锁反应,于6月27日,出动海、空军对朝鲜进行武装干涉,同时派第七舰队侵入我国台湾海峡,阻止我国解放台湾。  6月30日,美国驻南朝鲜陆军第八集团军直接参加地面作战。随后,美国操纵的联合国,组成由美、英、
期刊
电视剧《中国远征军》是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亚洲主战场之一的中缅印战场为大背景,以印缅战场、中国腾冲、陪都重庆为主场景,通过韩氏家族韩绍功、韩绍英、韩绍臣等在这场战争中拥有不同身份的成员境遇,讲述了新二零零师和新三十八师两支传奇之师为代表的中国远征军在同古战役、仁安羌战役、野人山大撤退、滇西大反攻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悲壮经历。  45集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热播后,引起了全国观众对这段历史的极大关注
期刊
1929年,励志社在南京成立,社长是蒋介石。  蔣介石的初衷是希望将励志社变成一个能端正军中风气的场所,因此,在励志社成立后,他特地为社员制定了一句格言:“立人立己,革命革心”,并颁布了十条戒律:一不贪财,二不怕死,三不招摇,四不骄傲,五不偷懒,六不嫖赌,七不吸烟,八不饮酒,九不借钱,十不说谎,要求所有社员一体遵行。  励志社成员分职员和社员两种,其发展对象是军队或军警机关的官佐,军事学校、警官学
期刊
黄花岗:革命党和老百姓    从某种意义上,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是党人对于百姓的共同心理。只是,有时百姓的“不幸”,其实多半出自党人的想象。  辛亥期间的革命党人是典型的英雄史观。他们是英雄,老百姓都是群氓。革命,就是先知先觉解放后知知觉,以英雄解救群氓。所以,从兴中会开始,所有的革命和起义,本质上都是少数人的密谋暴动。过去历史书总是指责革命党不发动群众,但在革命党人的字典里,根本不存在发动群众这
期刊
司马迁在《史记·吕不韦列传》中说:“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这里提到的“四君”,即赫赫有名的战国四公子。  其实,依我看,这所谓的战国四公子,除了那位以弥天大勇之精神窃符救赵的信陵君还差强人意外,其余皆不足取。尤其是楚国的春申君黄歇,简直就是徒有虚名。  诸君如若不信,请听在下一一道来。  黄歇最大的功劳是协助楚太子熊完逃离秦国,回到楚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