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际公关》:您认为目前的危机管理培训市场现状如何?是什么原因导致以上现象?
曹志新:危机公关培训市场可以用一方“静”土、两大主导、三阳开泰来形容。
何谓一方“静”土?就是危机管理的教育培训领域还停留在更少企业认知的地步。这个领域的教师虽说不多,但是个个都具有很深的功力。他们或者是某个观点的创造者,或是某种理论的发明者。如艾学蛟老师提出的危机处理切割论,游昌乔老师提出的危机处理5s原则,以及我提出的危机管理利润论等,在危机管理界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何谓两大主导呢?首先是企业需求主导培训内容,再有就是培训机构主导培训内容。企业领导是否有危机意识,是否注重危机管理,就决定了该企业是否需要危机公关的培训。另外还有教育培训机构的领导也会决定危机公关培训市场的繁荣与否。据我所知,一个成立10年之久的教育机构开设危机管理课不足10次,但是我也接触过某个教育机构能够把危机管理当成招牌课之一而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三阳开泰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中国会有更多的企业和政府机构重视危机管理,危机公关的培训市场将会迎来爆发性的需求。这得益于国家的大环境:中央国家安全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安委”)的成立;得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草案)》的最新主张:一是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对重大安全隐患加大处罚力度, 二是强化政府监管,完善监管措施,扩大监管范围,严肃查处监管人员失职渎职、不作为等行为,三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加重对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责任人的处罚,让肇事者、责任人付出更大的代价。
《国际公关》:在做培训的过程中,您觉得企业在危机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曹志新:第一,很多企业缺少危机管理委员会或者安全管理委员会这样的机构,而这是有效预防危机和应对危机的指挥部。之所以没有这个机构还是企业危机意识不足的表现。目前整体看外资或者合资企业比国内企业做得规范,大型国企比大型民企做得规范,大规模企业比小规模企业做得规范。今年1月24日我国正式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个机构就是企业安全委最高的表现形式。
第二,因为企业缺少安全委这样的组织机构,所以没有危机管理的章程,没有危机管理防范预案,没有危机管理需要有的一切。
第三,缺少实战演练。很多企业往往把出现的重大危机当做危机处理的第一次“演习”,那样必然会出现束手无策、手忙搅乱的不利局面。
第四,计较小投入,不在乎大代价。在危机出现时企业领导往往会说:不惜一切代价,要多少钱给多少钱,要多少人给多少人。这种“临时抱佛脚”、不计代价的做法只能表达出企业面对危机的态度,但是却不能阻挡“临时抱佛脚,佛也不让抱”的惨剧发生。避免危机发生,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的真正功夫其实在于平日的小投入,常实践。
第五,缺少危机管理知识的培训。危机意识首先是领导意识,但它并不惟领导所独具的意识,而是一个全员都应具备的意识。所以对公司全员进行危机管理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让人人都有危机意识,人人都有防范意识,人人都懂应对办法,人人都是安全员,危机事件及危机损失将会大大减少。
造成上述“五缺少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侥幸心理。侥幸不会发生危机,侥幸危机不会降临到自己的企业,而这个侥幸才是危机得以发生的最大危机所在。
《国际公关》: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企业的危机管理意识?
曹志新:企业的危机管理意识来自于两个途径。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我想说的是有意识虽然很关键,但它只是危机管理的第一步,它还需要有举措,更重要的是坚持!在这里我要举个例子,那就是中国最牛校长——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先生。叶志平校长是迄今为止最有代表性、贡献最杰出的危机管理专家。
他不仅有危机意识,有应对举措,更有不懈的坚持。正是因为他丰富的阅历,通过间接经验吸取以往地震灾害的教训,他在1995年走上校长领导岗位之后,第一件实事就是进行学校危楼的修葺工作,并且一修就是若干年,保证了修葺好的教学楼在汶川地震中屹立不倒,为学生迅速逃生提供了质量的保证。他还顶住“不务正业、没事找事”的部分同事和其他校领导成员质疑的压力,从2005年起亲自规划学生逃生预案,每个学期进行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大震突至,2200名师生96秒“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的完美答卷就是危机管理创造平安、功德无量的力证!
《国际公关》:您的培训理念是什么?
曹志新:因敬畏所以精彩,好分享功德无量!
首先,作为一名老师我对课堂充满了敬畏。每次上课至少都有50至60名学员,多的时候达到300人。这么多人把一天甚至两天的时间都交给你,只为从你身上学到可以用到的知识。所以站在讲堂上就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与责任。
其次,我对授课的内容也是充满了敬畏。我把《危机管理和媒体应对》课程的分享过程当做法布施的过程,每次讲课我都会根据学员层级的不同(基层、中层、高层)去准备相应的案例,以达到知识点、案例的结合与学员接受频道的无缝对接。
第三就是把课讲得精彩。这是对学员及自我劳动的最大尊重与肯定。因为学员只有爱听你讲课,才会记得多,记得牢,领悟得深,才会对提高危机意识、注重危机防范、懂得危机应对有直接的转化作用。尽管危机管理是个严肃的课题,但我会让学员听起来更轻松。
在国资委企业中领导人一般都有3至5年的任期(政府官员也如此),但是在危机面前,任何级别的领导都是一个真正的临时工。只有那些懂得危机管理知识,懂得正确对待媒体的领导才会使企业发展、人员安全、产品质量得到最大的保证。而做到这一点也恰是一个优秀领导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通过几年的教学与培训,我越发感觉到:危机管理才是领导力中的战斗力。
《国际公关》: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问题上,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做法?
曹志新:所谓培训的针对性我理解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不同的领域,如医疗领域、建筑领域、金融领域等。你需要针对不同领域的学员准备相应的触动学员的案例。你给医疗行业讲建筑领域相关的案例,这就是针对性差的表现。其二是不同的学员层级。我在3个月内为央企一家施工企业连续讲了7次课。学员构成分别是项目经理培训班、局领导人培训班、中高层领导培训班,因此,必须根据听课对象不同对讲课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
今年2月份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邀请我进行危机管理的主旨演讲。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去酝酿主题并调整课件内容。因为是给协会的会员单位讲,而他们懂危机管理,有过危机处理的经验。他们与普通的没有听过危机管理的学员是有所区别的。最后我策划了《公关公司如何服务企业的危机公关》的演讲主题,从而获得了学员的积极评价。这同样是备课要有针对性的具体表现。
关于时效性。我每天都会关注网络实时新闻和《新闻联播》。自己根据事件类别的不同建立若干个文件夹。有培训单位习惯在讲课一周前打印课件,但是到讲课前我的课件还会有所变化。培训单位的领导说,昨天发生的事情今天早晨在您的课件中就出现了,这时我会说:完善到上课前。我完善课件的截止时间与讲课时间最短仅相差5小时,这就是讲课的时效性。
曹志新:危机公关培训市场可以用一方“静”土、两大主导、三阳开泰来形容。
何谓一方“静”土?就是危机管理的教育培训领域还停留在更少企业认知的地步。这个领域的教师虽说不多,但是个个都具有很深的功力。他们或者是某个观点的创造者,或是某种理论的发明者。如艾学蛟老师提出的危机处理切割论,游昌乔老师提出的危机处理5s原则,以及我提出的危机管理利润论等,在危机管理界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何谓两大主导呢?首先是企业需求主导培训内容,再有就是培训机构主导培训内容。企业领导是否有危机意识,是否注重危机管理,就决定了该企业是否需要危机公关的培训。另外还有教育培训机构的领导也会决定危机公关培训市场的繁荣与否。据我所知,一个成立10年之久的教育机构开设危机管理课不足10次,但是我也接触过某个教育机构能够把危机管理当成招牌课之一而深受广大学员欢迎。
三阳开泰就是说从现在开始,中国会有更多的企业和政府机构重视危机管理,危机公关的培训市场将会迎来爆发性的需求。这得益于国家的大环境:中央国家安全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安委”)的成立;得益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正案(草案)》的最新主张:一是强化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对重大安全隐患加大处罚力度, 二是强化政府监管,完善监管措施,扩大监管范围,严肃查处监管人员失职渎职、不作为等行为,三是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加重对违法违规行为特别是责任人的处罚,让肇事者、责任人付出更大的代价。
《国际公关》:在做培训的过程中,您觉得企业在危机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曹志新:第一,很多企业缺少危机管理委员会或者安全管理委员会这样的机构,而这是有效预防危机和应对危机的指挥部。之所以没有这个机构还是企业危机意识不足的表现。目前整体看外资或者合资企业比国内企业做得规范,大型国企比大型民企做得规范,大规模企业比小规模企业做得规范。今年1月24日我国正式成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个机构就是企业安全委最高的表现形式。
第二,因为企业缺少安全委这样的组织机构,所以没有危机管理的章程,没有危机管理防范预案,没有危机管理需要有的一切。
第三,缺少实战演练。很多企业往往把出现的重大危机当做危机处理的第一次“演习”,那样必然会出现束手无策、手忙搅乱的不利局面。
第四,计较小投入,不在乎大代价。在危机出现时企业领导往往会说:不惜一切代价,要多少钱给多少钱,要多少人给多少人。这种“临时抱佛脚”、不计代价的做法只能表达出企业面对危机的态度,但是却不能阻挡“临时抱佛脚,佛也不让抱”的惨剧发生。避免危机发生,最大限度降低损失的真正功夫其实在于平日的小投入,常实践。
第五,缺少危机管理知识的培训。危机意识首先是领导意识,但它并不惟领导所独具的意识,而是一个全员都应具备的意识。所以对公司全员进行危机管理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让人人都有危机意识,人人都有防范意识,人人都懂应对办法,人人都是安全员,危机事件及危机损失将会大大减少。
造成上述“五缺少状况”的根本原因就是侥幸心理。侥幸不会发生危机,侥幸危机不会降临到自己的企业,而这个侥幸才是危机得以发生的最大危机所在。
《国际公关》: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企业的危机管理意识?
曹志新:企业的危机管理意识来自于两个途径。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我想说的是有意识虽然很关键,但它只是危机管理的第一步,它还需要有举措,更重要的是坚持!在这里我要举个例子,那就是中国最牛校长——四川省绵阳市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先生。叶志平校长是迄今为止最有代表性、贡献最杰出的危机管理专家。
他不仅有危机意识,有应对举措,更有不懈的坚持。正是因为他丰富的阅历,通过间接经验吸取以往地震灾害的教训,他在1995年走上校长领导岗位之后,第一件实事就是进行学校危楼的修葺工作,并且一修就是若干年,保证了修葺好的教学楼在汶川地震中屹立不倒,为学生迅速逃生提供了质量的保证。他还顶住“不务正业、没事找事”的部分同事和其他校领导成员质疑的压力,从2005年起亲自规划学生逃生预案,每个学期进行一次紧急疏散演习。大震突至,2200名师生96秒“学生无一伤亡,老师无一伤亡”的完美答卷就是危机管理创造平安、功德无量的力证!
《国际公关》:您的培训理念是什么?
曹志新:因敬畏所以精彩,好分享功德无量!
首先,作为一名老师我对课堂充满了敬畏。每次上课至少都有50至60名学员,多的时候达到300人。这么多人把一天甚至两天的时间都交给你,只为从你身上学到可以用到的知识。所以站在讲堂上就油然而生一种敬畏与责任。
其次,我对授课的内容也是充满了敬畏。我把《危机管理和媒体应对》课程的分享过程当做法布施的过程,每次讲课我都会根据学员层级的不同(基层、中层、高层)去准备相应的案例,以达到知识点、案例的结合与学员接受频道的无缝对接。
第三就是把课讲得精彩。这是对学员及自我劳动的最大尊重与肯定。因为学员只有爱听你讲课,才会记得多,记得牢,领悟得深,才会对提高危机意识、注重危机防范、懂得危机应对有直接的转化作用。尽管危机管理是个严肃的课题,但我会让学员听起来更轻松。
在国资委企业中领导人一般都有3至5年的任期(政府官员也如此),但是在危机面前,任何级别的领导都是一个真正的临时工。只有那些懂得危机管理知识,懂得正确对待媒体的领导才会使企业发展、人员安全、产品质量得到最大的保证。而做到这一点也恰是一个优秀领导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所以通过几年的教学与培训,我越发感觉到:危机管理才是领导力中的战斗力。
《国际公关》:在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问题上,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和做法?
曹志新:所谓培训的针对性我理解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不同的领域,如医疗领域、建筑领域、金融领域等。你需要针对不同领域的学员准备相应的触动学员的案例。你给医疗行业讲建筑领域相关的案例,这就是针对性差的表现。其二是不同的学员层级。我在3个月内为央企一家施工企业连续讲了7次课。学员构成分别是项目经理培训班、局领导人培训班、中高层领导培训班,因此,必须根据听课对象不同对讲课内容进行针对性调整。
今年2月份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邀请我进行危机管理的主旨演讲。我用了一周的时间去酝酿主题并调整课件内容。因为是给协会的会员单位讲,而他们懂危机管理,有过危机处理的经验。他们与普通的没有听过危机管理的学员是有所区别的。最后我策划了《公关公司如何服务企业的危机公关》的演讲主题,从而获得了学员的积极评价。这同样是备课要有针对性的具体表现。
关于时效性。我每天都会关注网络实时新闻和《新闻联播》。自己根据事件类别的不同建立若干个文件夹。有培训单位习惯在讲课一周前打印课件,但是到讲课前我的课件还会有所变化。培训单位的领导说,昨天发生的事情今天早晨在您的课件中就出现了,这时我会说:完善到上课前。我完善课件的截止时间与讲课时间最短仅相差5小时,这就是讲课的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