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的有效策略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s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抽象是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使它与其他属性分开;概括是将同类事物的相同属性结合起来。抽象和概括是形成概念的思维过程和科学方法,只有经过抽象和概括,才能使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一、感性经验——抽象概括的基石
  感知即感觉和知觉,是人们认识活动的初级阶段,是抽象概括的基石。充分的感知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为学生进行有效的抽象概括创造条件。
  1?郾丰富感知素材。抽象概括的过程实际上是举“三”反“一”的过程,感知材料越丰富,越具有全面性、典型性,越有利于学生进行准确的抽象概括。
  策略一:把概念置于其生成的背景。我们对数与形的认识不是孤立的,如果把认知对象置于其所处背景之中,或者借助与之相似概念的沟通,与之相对概念的对比,就更容易获得清晰、准确、全面的认识。
  例如教学“倒数的认识”,可以出示下面一组算式:
  先让学生算一算这些算式的结果,学生很容易发现它们的得数都是1。接着让学生把这些得数是1的算式分一分类,学生可能按照参与计算的数字的个数来分,也可能按照运算符号来分。第一种分法可以把以上算式分为两类:三个数参与计算的为第一类;其余算式为第二类。第二种分法,把第一种分法中的第二类算式分为四小类:相乘:×3,×,2×,×;相加:+;相减:3?郾5-2?郾5;相除:3÷3。在两次分类的基础上,教师指出: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让学生从得数为1的各类算式中抽取出两个数相乘乘积是1的算式。这样教学,将倒数的概念置于其生成的背景,层层递进,学生对倒数概念中的两个内涵:“乘积是1”和“两个数”的理解就比较透彻了。
  策略二:借助相对(或相邻)概念间的对比强化感知。我们对某一概念的认识,并不一定都要从这个概念本身出发。当局限于概念本身的范围理解概念很难走向深入时,不妨借助相邻或者是相对概念的对比来理解此概念。
  如,教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一课,教材首先出示的是下面的情境图:
  教学时,学生都认为猜左右的方法是公平的,但给出的理由是不充分的——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只有这样两种可能,因此这种做法是公平的。学生仅仅看到了“只有两种可能”,并没有感受到“两种可能性的大小是相等的”。怎样强化学生的第二种感受?我又采取了另外一种决定发球权的方法:把一只鸡毛毽抛上去,底盘着地A发球,鸡毛着地B发球。这种方法公平吗?学生说不公平,因为鸡毛着地可能性几乎没有。借助这样一个相反的情境,学生对 表示某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了全面的感知:不仅要关注有几种可能,还要关注这几种可能的大小是否相等。而单纯依赖教材提供的情境,学生很难获得深入的感受。
  2?郾强化感性经验。受年龄的限制,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往往具有以下特点:(1)笼统。缺少精细的分析,粗枝大叶。(2)无意识。对强信息因素感知强烈,对背景信息容易忽视,感知过程多是杂乱无章,缺少顺序性。(3)被动。不能有意识地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有目的地感知,往往被引起和激发他们兴趣的事物所干扰。由此可见,教师呈现感知素材时,不一定依赖教材的编排方式,可以根据儿童的感知特点,灵活变化学习素材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更加容易关注学习素材中的关键要素,并做到有意识、有顺序、有重点地感知,从而强化感性经验。
  策略三:重点内容强化刺激。需要学生看得清、听得细的内容,其刺激必须达到一定强度。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借助清晰的、有条理的板书和抑扬顿挫的语气等方式强调重点内容,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概念的本质要素上,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抽象概括。
  例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有这样一道练习题:
  学生用分数正确表示出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后,我说:“同学们仔细看一看这些图与它们相对应的分数,边读边体会每个数所表示的意义。再想一想,,,这些分数都有什么共同点,都表示什么意义。”由于有了刚才写一写、看一看、读一读的强烈刺激,学生很轻松地说出:“它们都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一份,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如果在学生写完分数之后就急于进行抽象概括,而没有读一读的强烈刺激,他们是不可能有深刻体验的。
  策略四:教学过程动态化处理。教材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完整地展示知识形成的全部过程,往往只是静态地唤起学生的思考进行理解性的学习。但是静态的东西一般比较呆板,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不利于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研究概念的本质属性上。因此,教师应把静态的素材和单调的学习过程动态化,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体验。
  例如教学“大约几时”,教材呈现的是:
  按照教材呈现的内容按部就班地教学,学生对“大约7时”的理解是机械的、静态的,不利于学生主动构建认知结构。于是,我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小明和小刚约定上午9时到图书馆看书。接着多媒体出示一个动态演示的钟面:指针不停地走动,快到9时的时候,小刚来到了。我问学生:“小刚迟到了吗?”学生说:“没有。”我接着问:“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说:“时针接近9时,分针快到12了,说明9时还不到。”当学生理解了“9时还不到”之后,指针接着走,刚过9时,我问学生:“小刚迟到了吗?”学生说:“迟到了。”我接着问:“你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说:“时针刚过9,分针刚过12,说明9时刚过。”在此基础上,我揭示:“9时还不到与9时刚过,都非常接近9时,接近9时可以说是大约9时。”借助动态展示情境,学生对“大约9时”的认识也就变得鲜活而准确了。
  二、巧妙引导——抽象概括的法宝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抽象概括对他们来说是认知能力的一次飞跃,也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有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也只是为学生进行有效的抽象概括提供了可能。对于学生来说,普遍存在的困惑是:脑中有思路,心中有想法,口中有话说,就是难以全面、清晰、准确地进行表达。这个阶段,需要教师采取一些相关策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抽象概括。
  策略一:妙用板书,给思维一个支撑点。学生对新知的探究过程,如同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寻找通往目的地的道路,他们更多的是关注目前所处的位置。随着探究的不断深入,学生仅仅是对当下的经验感受比较强烈,而对于最初获得的感性经验可能会逐渐淡化。要让学生在探究之后还能准确地把握整个探究过程,教师的板书是非常重要的。板书就像我们“找路”过程中的“标志性建筑”,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回忆整个探究过程,从而获得抽象认识。
  例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例1是: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通过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等活动,学生自主探究出两种方式(1)把大杯替换成小杯,用720÷(6+3)=80(毫升)求出小杯的容量,再用80×3=240(毫升)求出大杯的容量。(2)把小杯替换成大杯,用720÷(1+2)=240(毫升)求出大杯的容量,再用240÷3=80(毫升)求出小杯的容量。学生汇报时,我把两种想法板书在黑板上:
  借助上面的板书,学生轻松地理解了替换方法的思路,抽象出:利用两种杯子之间的倍数关系,把两种不同规格的杯子统一成一种规格,虽然替换方式不同,但是替换后的总量不变。
  策略二:引入字母,给表达一个着力点。小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尚不够成熟,把自己的思路、想法用语言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是有一定难度的。字母是对数的抽象,用字母表示数,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着力点。
  如,在教学“表面积的变化”中,有这样一个环节: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交流和充分感悟,轻松地填对了表格中的数据。但是让他们说一说“从表中发现了什么规律”时,很多学生感觉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嘴倒不出。怎样才能让学生准确地表达呢?我在省略号的后面板书了一个字母a,并追问:“如果是a个正方体,你能填写出下面的表格吗?”学生写出了6a和2×(a-1)之后,再让学生说一说发现的规律,学生轻松地说出:“a个正方体,一共有6a个面,拼成一个长方体后,有(a-1)个交界,每个交界有两个面,因此一共减少了2×(a-1)个面。”有了字母的帮助,学生表达起来更加清晰,对表面积的变化规律也形成了抽象概括的认识。
  策略三:巧设练习,让抽象概括水到渠成。有具体问题、具体数据存在,学生就会对其产生依赖。把具体问题中的数据逐一省略,反而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抽象概括。
  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由于需要抽象的概念太多,如“单位‘1’”、“平均分”、“若干份”、“1份或几份”,要求学生清晰、准确、完整地抽象概括是比较困难的。怎样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抽象概括呢?我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
  说一说下面每个分数的意义。
  第一个,学生很容易说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这样的2份,用表示。”第二个分数,省略了分母,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自然而然说出了“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用 表示”。第三个分数,省略了分子,学生有了表达第二个分数的经验,也能轻松地概括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用表示”。最后一个分数,省略了分子和分母,学生也就水到渠成地概括出分数的完整概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1份或几份,用分数表示”。
  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抽象概括,既要关注学生是否获得了充分的感性经验,又要采取一些巧妙的策略,帮助学生迈过“抽象概括过程”中的一道道“坎”,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铜山县三堡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曹文◇
其他文献
给人生另起一行,是我们在失败后不气馁,落榜后不落伍,正确对待人生挫折的应有态度。失败不要紧,要紧的是能给人生另起一行。有人说过:登山的路哪有不拐弯的,人生的路哪有一行
1975年2月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北线阁85号院内施工中出土一批“永安”铁钱。出土情况大致如下。某单位在人防工程中于距地表5.5m的黄褐土层中发现辽代沟纹砖三排(因施工所
小乞丐自爆“月薪”达万元,富家女豪宅前贱卖奢侈品,煤老板欲用一亿元买下康熙陵,种种件件,充斥于报头刊尾,呼啸而出的是一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个“炫”成主流的时代。在这样
人物甲、乙、丙三老汉。[幕启。舞台上甲和丙两个老汉正在围着石桌下棋。[报幕员(简称员)上.员下面请看小品《潇洒一回》(下)[乙穿着不太合体的西装上。乙喂呀,这瘾头子真大
在乏气送粉燃用贫煤的马头发电总厂 # 5锅炉上 ,采用径向浓淡分离技术将其双蜗壳燃烧器改为径向浓淡旋流煤粉燃烧器 ,提高了锅炉额定负荷时的热效率 ,低负荷稳燃能力也有了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支西方的考察队深入非洲腹地考察,请了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做背夫和向导。由于时间紧,需要赶路,这些土著人很吃苦耐劳,背着几十公斤的装备物
随着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通过开放的预设、宽松的氛围、多维的互动、教师的睿智等策略突破“预设”窠臼,变“预设”为生成,及时捕捉“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实现数学
主持人:您好,宁老师!欢迎来到我们茶座,2012年的艺术类考试越来越近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服装学院越来越受到喜欢艺术的考生青睐。 Moderator: Hell
巍巍白塔诉说着古城2300年历史,泱泱太子河催进着白塔人奋进的脚步。他们高瞻远瞩,实施教育强区战略;他们雄才大略,以“校园环境改造年”、“师德师风建设年”、“课堂教学质
留一点梦想给自己,“旭日阳刚”的人生已经舞动了起来;留一点梦想给自己,“中国达人”刘伟也已经舞动了起来。这一切的成功,都来自于他们内心的坚强与执着。留一点梦想给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