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h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论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出通过定位、划分、比较、建构、导图、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中把握区域特征、了解区域划分、培养综合思维、升华学科意识,以提升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 区域认知能力 空间思维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131-02
  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以及地理环境与人类的关系的一门学科。在地理学科中对人地关系的研究重点是空间关系。高中地理新课标明确将区域认知列为四大地理核心素养之一,它是指学生能基于区域的视角进行区域定位、区域分析和区域未来发展预测。本文探索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定位、划分、比较、建构、导图、重现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中把握区域特征、了解区域划分、培养综合思维、升华学科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提升地理空间思维。
  一、定位,把握事物特征
  区域定位是指教师根据时间与空间要素,如主要经线、纬线、经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区等,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定位的方式。要想实现准确的区域定位,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地理空间分布基础,并能把握住地理事物的特征,以此正确判定地理事物的区域空间位置,掌握这方面的地理技能。
  例如,以经纬度定位法为例,这是区域定位中最常用也是最准确的方法。学生要真正掌握经纬度定位法,应把握四个要点:一是准确掌握一些重点区域的经纬度。二是把握住重点的经纬线,如0°纬线,即赤道;30°纬线,即低中纬度的分界线;60°纬线,即中高纬度的分界线;0°经线,即本初子午线;180°经线,即东西经的分界线。三是了解判断经度和纬度的方法,如判斷纬度看横线,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为南纬;判断经度看竖线;判断东西半球看经度等基本的判定方法。四是设计一些便于记忆和判定的口诀等,如“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等。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真正熟练记忆和运用经纬度定位的地理知识。
  区域空间定位的方式有很多,包括经纬网定位法,即根据经纬度判定位置;相对位置定位法,以重要的地理事物为参照物进行定位。除此之外,还包括根据海陆的轮廓、地理事物的形状、面积、自然地理景观、图例、注记、比例尺等来定位,教师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区域定位方法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地理空间定位思维。
  二、划分,发现彼此异同
  区域划分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划分指标,它们之间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别。教师在教学区域划分的相关知识时,可以把有关的内容联合起来,寻找相同点,也可以对比不同点,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动地发现彼此异同,深化地理空间意识。
  以中国的四大盆地中的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这三个地理区域为例,教师可以把它们联系起来教学,让学生真正了解区域划分,深化这三个盆地的相关知识点。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青海省境内,平均海拔在3000米左右,是海拔最高的盆地,也是一个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盆地内部大多为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则是位于我国西北部内陆,居于我国新疆境内,分居天山南北两侧。盆地周围被高山环绕,内部较为平坦,有成片的沙漠和戈壁。通过联系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发现这三大盆地的异同,教学效果良好。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跨经度纬度很大,基于地理、气候等因素,可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也是很好的区域划分素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和分析不同地理区域之间的异同,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三、比较,联系特定要素
  构成区域地理环境的要素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两个方面。自然地理要素可细分为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自然资源等,人文地理要素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城市等。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比较区域要素中把握区域特征,加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例如,在教学“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的地理知识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了解地理环境的区域要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自然环境差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出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在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条件、矿产资源等区域要素的特点及差异。从人类活动差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在耕作方式、主要作物、作物熟制等方面进行比较。同时,教师还要在此基础上思考松嫩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相比的优势与劣势,使学生能够认识到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有利和不利条件,了解到区域要素,尤其是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区域要素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这是由于组成区域地理环境的各类要素实质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大气循环、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生物循环等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将它们紧紧联系到一起。也就是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了解某一要素入手,推知与其相互联系的其他要素,让学生学会整体认知、综合运用。
  四、建构,促进因地发展
  通过建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由区域定位、区域划分、区域要素、区域特征进一步思考和探究区域发展,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非常重要。在认知区域时,学生不仅要学会从不同的尺度去认识区域,分析区域特征,还要因地制宜地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措施,促进建构知识体系的完善和深化。
  例如,在教学“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中,这节课的体系建构有三个内容。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和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运输、政策等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和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其次,了解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特点,包括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基地的地位、区域内部布局特点以及东北地区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和商品粮基地建设的特点。最后,在以上地理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模式,思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分析东北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让学生以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为例,建构起分析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分析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及途径的思维模型,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思维能力。   因此,建构地理区域认知体系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从某一特定的区域背景中根据区域图和相关资料,进行区域空间定位;其次引导学生分析与把握区域自然和人文的基本特征,通过分析自然要素和人文特征之间的关系,得出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最后得出确定发展的可行措施,促进区域因地发展。
  五、导图,呈现综合思维
  区域地理的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把知识整合、归纳、总结后建构起条理的、清晰的、体系化的知识网络,促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知识间的联系。这在帮助学生整合区域要素、深化综合思维、形成分析思路等方面具有突出的重要,教师要重视思维导图在学习区域地理知识中的应用。
  例如,教师可以以“农业区位”为大概念建构起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导图包括三个大方面,分别是区位条件及其影响、区位条件的改造与变化、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其中,第一部分为重点,区位条件及其影响又可细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类。自然条件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平原适合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合发展林业、牧业。气候的影响包括光照,温差决定农产品产量及品质,热量决定作物种类、产量及熟制、降水等方面。社会经济条件则可以从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方面来细分。市场决定类型和规模,交通可以扩大市场范围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整理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地掌握这部分知识。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它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在建构思维导图、梳理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去思考地理事物、区域要素之间的关联,将零散的、孤立的知识整合化、体系化,这也是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征的体现。
  六、重现,升华学科意识
  重现是指教师可以适时进行区域重现,也就是让学生有规律地去重新认识和回顾区域的知识。这是结合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通过对遗忘规律的利用,帮助学生强化区域的复习效果,让学生在区域重现的过程中巩固区域认知能力,提高地理空间思维能力水平。
  例如,在教学“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时,教师带领学生重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认知相关的地理知识。教师要在开展这节课的教学之前,让学生回顾珠江三角洲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方面的地理知识。学生回忆并回答说:珠江三角洲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高温多雨,以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地貌水文上表现为多汊道的良好水网、河道众多、植被旺盛、種类众多等内容。这本身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重要基础。接下来,教师再进行本节课的教学就非常容易了。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是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的重要课题,它的具体实践方式可以有很多,不限于上述提到的定位、划分、比较、建构、导图、重现等方式。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思考区域定位、区域划分、区域认知等各方面的地理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把握区域特征和区域要素,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实效。
  总之,区域认知与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共同构成高中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这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综合体现,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依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持续关注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践行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积累与提升适应社会变化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侯新宇.高中地理区域认知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中学教育,2018(2).
  [2]曾维东.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落实路径[J].中学教学,2017(9).
  (责编 李 言)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中职学生的特点以及社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以柳州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专业为例,从道德、礼仪、文化涵养三方面论述提高中职学生基本素质的做法,旨在提升中职学生
【摘 要】本文分析微课在高中作文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应用原则,结合高中作文教学实例,论述微课的应用策略,以增强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微课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075-02  微课是指在特定的时间内(通常5至10分钟),教师以明确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精炼化的一种信息化教
本文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面临的机遇与专业群建设的基础,针对产业发展带来岗位能力新需求、人才培养急需专业融合新探索、“三教”改革打开专业建设新局面等挑战,提出专业
【摘 要】本文分析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指出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论述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策略,提出注重案例的实践性、增强案例的探究性、凸显案例的发散性等做法,为高中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问题和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103-02  基于具体案例的教学理念和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从学生、学校、企业、家长四方面提出中职学校就业质量提升策略:学生增强综合素质、学校提高就业服务质量、企业优化学生就业环境、家长做好学生引路人。  【关键词】中职学校 毕业生 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G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085-03  目前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存在一定的困难,其学历层次和工作能力
【摘 要】本文结合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特点,分析思维导图的内涵及其实践应用,提出把英语词汇的特点如关键词、词根、前后词缀等和思维导图有机结合,融入高中英语词汇一线教学实践,以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 高中英语 词汇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101-03  英语语言的三大要素是语音、词汇、语法,拥有丰富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阐述中职单片机课程混合式教学思路,论述中职单片机课程混合式教学策略,提出理论与实践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仿真与实物结合、校本教材与大赛项目结合等做法,旨在有效提升课程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职 单片机课程 混合式教学 思路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111-02  随着我国微电子技术的
本文基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论述了解课程的理念和结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要求的策略,以厘清核心素养水平划分与学业质量水平层次的关系,进一步确定学科核心素养
【摘 要】本文立足高中物理核心素养导向,以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维度核心素养为依据,结合人教版高中物理“动能与动能定理”一课,探究“三段六步”教学模式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高中物理 核心素养 “三段六步”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2-0063-02  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含“物理观念
本文针对中职民族音乐教学中学生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淡薄和学习民族音乐的主动性不强、教师的民间音乐教学知识与技能薄弱、民族音乐校本教材开发不足等问题,基于文化自